学术投稿

整合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加强中高职衔接

闫长虹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 基础医学课程, 护理专业
摘要:目的:探讨中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的有效衔接。方法抽取我校2014级“3+3”护理专业两个班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以症状和体征、护理基本操作为切入点,以器官、系统为主线的方式,对基础医学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并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进行教学;对照组单纯采用传统教学法。对两组考试成绩进行比较;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该教学法的评价。结果实验组各科平均成绩、实验操作考试成绩以及病例分析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问卷调查显示,采用整合基础医学课程教学模式有利于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基础联系临床的能力。结论整合基础医学课程内容,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加强中高职衔接。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灾害护理学研究新进展

    阐述国内外灾害护理学教育发展现状,分析目前我国护理本科生灾害护理能力现状,促进我国灾害护理学发展,提高护理本科生灾害护理能力。

    作者:金玥;罗珊;彭欢;顾再婷;鲁杨杨;杨美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尝试教学法结合CBL教学模式在医学影像技术实习带教中的应用

    根据实践经验,将基础教育中的尝试教学法与CBL(Case-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相结合,并融入医学影像技术实习教学中,实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案例与临床相结合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在实习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使其学会独立思考。

    作者:孙琦;董敏俊;陶晓峰;吴利忠;周进祝;沈秀明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Sandwich教学法与LBL教学法在卫生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了解LBL教学法和Sandwich教学法在卫生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选取100名2010级预防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LBL组和Sandwich组。对两组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之后采用理论考试和问卷调查形式进行教学效果评估。结果显示,两种教学方法在理论考试成绩方面无显著性差异。问卷调查结果显示,Sandwich教学法在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生沟通能力、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明显优于LBL教学法。Sandwich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为预防医学人才培养夯实基础。

    作者:刘丽燕;王茂清;张玉雪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双元制职业教育和双元制学历教育运行模式及启示--“千名中西部大学校长海外研修计划”德国培训团研修报告

    本文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和双元制学历教育的运行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同时介绍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质量管理和学科认证方式及德国工商会的任务与作用,浅谈对德国职业教育的感悟。

    作者:许军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某医学院校本科生对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评价

    目的:了解医学生对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评价,为沈阳市某医学院校更好地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沈阳市某医学院校本科生,对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对象对学校人文素质教育整体评价满意度为77.0%;年级、家庭所在地、对图书馆人文图书资源的评价、对人文图书利用情况及对学校教师人文素养满意度不同的学生,对学校人文素质教育整体评价满意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调查对象家庭所在地、对人文图书利用情况及对学校教师人文素养满意度评价,是影响其对学校人文素质教育评价的重要因素。结论要改善医学生对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评价,应从提高教师人文素养、提升图书馆人文图书价值和学生对人文图书的兴趣、增强对新生及农村医学生人文素质宣传入手。

    作者:金喆;赵薇;陈巧玲;陈丹;张继兴;冯旭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深圳市沙井街道居民《深圳经济特区控制吸烟条例》认知及态度调查

    目的:调查深圳市沙井街道居民对《深圳经济特区控制吸烟条例》的认知及态度,促进辖区落实《控烟条例》相关规定。方法通过分层抽样方式抽取16个社区,共1461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辖区居民《控烟条例》重点知识知晓率不高;非户籍居民的知晓率低于户籍居民;居民文化程度越低,条例重点知识知晓率越低;居民控烟得分与条例支持程度、相关处罚认同程度与劝阻吸烟行为意愿呈正相关关系;通过广播、楼宇广告、杂志、手机短信等途径获取条例知识的居民较少。结论辖区应通过手机短信、楼宇广告等多种途径,以非户籍与低文化程度居民为重点宣传对象,加强控烟教育宣传,提高居民对条例实施的支持程度,保证条例顺利实施。

    作者:林佰敏;吕惠中;郭仲琪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高职药学专业天然药物化学实训课程教学改革

    通过优化实训内容、结合微课等网络信息技术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及采用多种考核评价手段等措施,对高职药学专业天然药物化学实训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以切实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作者:王青;张伟云;吴春;张亚楠;黄秀梅;王雅英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互联网+”背景下的移动医学教育平台构建研究

    随着科技进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不断加深,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医学教育作为终身教育,需要持续主动学习。借助信息技术丰富临床工作者的医学知识,提高其临床工作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移动医学教育平台构建进行探讨。

    作者:盛钰琪;于玥;谭慧婷;孙晓天;姜春爽;李学沧;刘跃娟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高职院校实行导师制的实践与思考--以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党员育人导师制”为例

    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推行“党员育人导师制”,取得良好成效。本文就“党员育人导师制”实践中“导什么”“怎么导”等问题,进行思考与总结。

    作者:张彬祥;王璐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乌鲁木齐市某综合医院骨科护士脆性骨折认知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针对新疆乌鲁木齐市某二级综合医院骨科护士脆性骨折(BF)认知水平进行研究,为降低骨科住院患者BF发生率、提高BF康复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以问卷调查方式对骨科及非骨科护士BF认知水平进行调查。结果骨科护士主要治疗预防措施、重点健康管理维度得分和总得分均高于非骨科护士,且差异有显著性;不同职称、工龄、学历、工作满意程度及是否接受过相关知识培训的骨科护士,其BF认知水平总得分差异有显著性;骨科护士职称越高、工龄越长、接受过相关知识培训则BF认知水平越高。结论医院护理部应有意识地进行骨科护士BF相关知识培训,提升低年资护士BF认知水平,从而减少医院骨科患者BF发生率,提高BF康复效果。

    作者:梁玲玲;刘涛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团队合作模式在护理专科操作强化训练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团队合作模式在护理专科操作强化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校护理专业2010级506名学生设为对照组,2011级536名学生设为实验组。在实习前的护理专科操作强化训练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训练法,实验组采用团队合作训练模式,比较两组学生的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及对两种训练方法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学生的操作技能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且对操作训练模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将团队合作模式运用于护理专科操作强化训练中,能明显提高学生的专科操作技能,激发学生对操作练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操作练习的满意度,受到学生欢迎。

    作者:龚慧慧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科学化研究

    随着当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社会改革的不断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也面临着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从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特征、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科学化研究的必要性、科学化特点3个层面进行分析,并对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科学化途径进行深入探讨,旨在探寻更加适应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方法,以期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唐俊兵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屠呦呦教授的性格特征分析对学生性格培养的启示

    通过对屠呦呦教授性格的4个心理特征分析,试图发现成功人士性格特征的共性,以利于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帮助学生取得学业、职业上的成就。

    作者:黄智燕;刘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论“隐性因素”在高职基础护理技能比赛中的具体应用

    目的:重视形体、礼仪、普通话、气场、应变能力等“隐性因素”在高职基础护理操作比赛中的作用,是赢得高水平比赛的关键。方法以国家级护理技能比赛中涉及的5项基础护理操作为研究载体,将24名学生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在基础护理操作训练中注重“隐性因素”的锻炼,对照组采用传统操作培训方法。从操作成绩、精神风貌和学生自我评价3方面进行比较。结果“隐性因素”在全面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同时,还能使学生展现良好的精神风貌,增强学生自信心,锻炼果敢能力。结论在高职基础护理技能训练中注重“隐性因素”,有利于学生适应能力、变通能力培养,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

    作者:郭丽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临床教学查房在妇产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作用

    目的:分析临床教学查房应用于妇产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1—12月参加妇产科临床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随机分为教学组(35人)和对照组(30人),对两组理论考试、技能操作考核及医患沟通能力测试成绩进行对比,并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员对教学方式的评价。结果教学组理论考试、技能操作考核、医患沟通能力测试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教学组大部分学员认为教学查房可以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自学能力、激发临床思维、提高学习效率,与对照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妇产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应用教学查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并提高学员综合能力。

    作者:李蕾;董延华;徐清华;高桂香;杨立;陈宁宁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翻转式教学在药事管理学课程中的应用初探

    翻转式教学是一种学生在课外学习新知识、课上完成知识内化过程的新型教学模式,该模式翻转了传统教学结构和教学方式,在药事管理学课程教学中成效显著。实施翻转式教学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养,高效组织课堂,引导学生完成更高层次的探究式学习。

    作者:连佳芳;霍江涛;井娟;胡聪;王璟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压力可控止血带联合微量泵泵入尿激酶或瑞通立溶栓效果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压力可控止血带联合微量泵泵入尿激酶或瑞通立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并对两种方法进行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7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深静脉血栓患者40例(70累及肢体),采用压力可控止血带联合微量泵泵入尿激酶(UK组,n=38)或瑞通立(RPA组,n=32)进行治疗。对输注时间、剂量、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部位、症状持续时间及采用的辅助介入治疗无明显差异。两组每小时输注剂量、输注总量、输注时间及溶栓成功率分别为:UK组:10.90×104 U/h、4.35×106 U、39.8 h、97.4%;RPA组:0.73 U/h、21.20U、24.2 h、100.0%。两组主要并发症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UK组:5.3%和10.5%;RPA组:9.3%和28.1%。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组输注时间和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压力可控止血带联合微量泵泵入尿激酶或瑞通立溶栓效果无显著性差异,但瑞通立的使用剂量较小,相对于尿激酶,瑞通立更适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治疗,结合压力可控止血带能有效减轻深静脉血栓取栓术后肢体肿胀程度。

    作者:张亚敏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提升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思考

    毕业生就业质量是衡量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为全面反映我院毕业生就业状况,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本研究从客观的毕业生就业数据、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和用人单位满意度着手,剖析影响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因素,在结合临床医学本科生自身特点和社会大环境基础上,探讨提升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策略。

    作者:方燕君;庄灿烁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学龄前儿童母亲儿童慢性肾脏病认知及早期预防行为分析

    目的:通过对学龄前儿童母亲儿童慢性肾脏病(CKD)认知情况和早期预防行为进行调查分析,为儿童CKD的研究和健康促进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取兰州市城关区10所托幼机构3~6岁儿童的母亲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CKD及儿童隐匿性肾脏病知晓情况,分析其文化程度、家庭收入、肾病史与早期预防行为得分的关系。结果母亲CKD知晓率为60.05%,儿童隐匿性肾脏病知晓率为32.14%。多数母亲经常或偶尔在儿童饮食、饮水、用药及尿液观察等方面预防肾脏病;绝大多数母亲能经常有意识避免儿童在重金属、农药、高温、电磁辐射、被动吸烟等有害环境中暴露。母亲文化程度、家庭收入、肾病史以及对儿童隐匿性肾脏病知晓率对其抚养行为等级有影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学龄前儿童母亲普遍缺乏CKD及儿童隐匿性肾脏病认知和早期预防行为,应全面开展儿童CKD健康宣教,改变早期抚养过程中的不良行为,以降低儿童CKD患病率。

    作者:李艳芬;胡晓琴;邱皓;尉芝苗;裴泓波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两种不同实训条件下灌肠法教学效果研究

    目的:对全真实训与仿真实训在灌肠法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随机抽取2014级大专护理专业一个班学生分别进行仿真、全真实训教学,从操作考核成绩及学生职业情感培养两方面评价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t=9.753,P=0.000);实验组在操作要点、注意事项和情感体验3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女生总体得分优于男生,差异有显著性(P=0.000)。结论全真实训教学效果优于仿真实训,值得在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技能教学中推广。同时,男生技能训练效果有待提升。

    作者:岳晓艳;黄棋 刊期: 2016年第13期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科教司;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