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诊科护士灾害护理培训效果评价与分析

侯晓莉;巩亚琴;孔林芳

关键词:急诊科护士, 灾害, 培训
摘要:目的 了解急诊科护士灾害应对能力状况,评价灾害护理培训效果.方法 采用自制量表以我省3所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经过3个月培训后,再次进行资料收集及对比.结果 培训后急诊科护士多个维度得分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 急诊科护士灾害应对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需增加培训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非药学专业药学概论授课及考核模式的问卷调查与思考

    药学概论是为高等医学院校非药学专业学生开设的考查课程之一.我们针对学生开展了该课程的相关问卷调查,并针对调查所反映出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的课程认知度,从考核模式、教学方式、授课教师情况3个方面提出推进药学概论课程建设的对策,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为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提供借鉴.

    作者:王丹;张秋华;王雅光;夏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组织学与胚胎学特色空间教学的开发及应用模式探讨

    空间教学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新的动力,使教学工作从课堂延伸至课外,将网络教学与面授相结合,朝着学生个性化学习、主动学习的方向发展.根据组织学与胚胎学学科特点,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空间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全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营造有问必答、良言必纳、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师生互动的良好学习氛围.

    作者:王建钧;何汉江;唐伟军;陈晓岚;王歧本;张伟;肖玲珑;汤银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中职学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置调研报告

    通过对烟台地区中职学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各就业岗位检验从业人员所需能力进行调查,提出以医院检验科、输血科、病理科和血站、疾控中心等检验岗位为导向,构建面向岗位群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作者:王钦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梯形图结合CBS在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梯形图结合CBS在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1级临床本科班112名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梯形图组、CBS组及实验组,比较各组理论考试和图形诊断成绩,并采用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各种不同教学方法的评价.结果 实验组学生理论考试、图形诊断成绩和学习能力均高于其他各组.结论 梯形图结合CBS能够显著提高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的教学效果.

    作者:孙婷婷;张红岩;李春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观点提高中职教师自主发展能力

    教师自主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自我决定理论观点,从满足自主需要、胜任需要和关系需要3个角度对提高中职教师自主发展能力的途径加以探析,以期帮助中职教师提高自身工作和生活质量.

    作者:周珊珊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药学专业认证背景下构建基础、应用和研究性化学实验教学体系

    针对药学专业课程体系特点和药学专业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目标,构建基础、应用和研究性三位一体的新型化学实验教学体系,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创新思维和协作能力.

    作者:吴允凯;杨帆;宋梦梦;解永岩;汪显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微课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以“有效咳痰、缩唇腹式呼吸训练”教学设计为例

    在信息时代,高科技与教育相结合教学模式(如微课、慕课)成为课堂教学新趋势.本文以“有效咳痰、缩唇腹式呼吸训练”为例,介绍如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微课.

    作者:庄丽琴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高职药学专业药物分析技术渐进式实践教学体系探析

    构建渐进式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高职药学专业学生药品分析综合能力的有益尝试,该体系包括基础技能、综合技能、实践技能和药物分析工职业素养4个层次.其实践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切入点进行项目化教学,以实践教学企业为依托,以岗位实践和社会实践为平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养.

    作者:包莉;徐群;申海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基于创新发展的人才培训模式探索与实践

    本文在分析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才现状、培养培训问题基础上,对建立终身学习制度、构建具有人民卫生出版社特色的人才培养和培训新模式,提出完善顶层设计、创新发展、适应需求、丰富内容、多元形式的制度性、规范性、针对性、有效性、特色性人才培养培训体系的对策建议.

    作者:宁丹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稀释性母乳喂养降低早产儿发生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稀释性母乳喂养降低早产儿发生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以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2012年6月前入院者为常规母乳喂养组(对照组),2012年6月及以后入院者为稀释性母乳喂养组(干预组).对照组于出生15 min~72 h出现肠鸣音后常规喂母乳,干预组于出生后15min~72 h出现肠鸣音后予以稀释性母乳喂养,观察两组NEC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组与对照组NEC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 =4.822,P<0.05);3∶1稀释性母乳组与对照组NEC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4.275 P<0.05);2∶1稀释性母乳组与对照组NEC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x2=0.145,P>0.05);1∶1稀释性母乳组与对照组NEC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x2 =0.922,P>0.05).结论 稀释性母乳喂养能降低早产儿NEC发生率,且母乳稀释浓度不同,喂养效果不同.

    作者:万改红;孙桂云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自拟消肿方预防筋膜间室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对照

    目的 了解自拟消肿方预防筋膜间室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治疗组在保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消肿方汤剂,对照组给予常规保守治疗.观察两组12 h、1d、2d、3d、4d、5d、7d伤肢肿胀、疼痛、感觉、末梢脉搏恢复等情况,测量伤肢筋膜室内压,比较伤肢消肿率.结果 治疗组筋膜室内压24 h后明显降低,优于对照组;伤肢消肿率24 h后明显升高,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平均消肿时间短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自拟消肿方通过抗血小板凝集、扩张血管、减轻再灌注损伤、促进组织修复等作用,发挥筋膜间室综合征预防作用.

    作者:田继东;田卫东;吴朔;冯康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院中校”办学在高职护生护理核心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院中校”办学模式在高职护生核心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在校生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在第三学期初及开展“院中校”办学模式一学期后(第三学期末),分别对入选的188名学生进行核心能力测定,比较两组护生的核心能力.结果 第三学期末两组护生核心能力均高于第三学期初,差异有显著性;第三学期末实验组护生核心能力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在开展一学期的专业课程教学后,护生的核心能力均有所提高;“院中校”办学模式可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提升高职护生护理核心能力.

    作者:汤艳;朱蓓;肖佩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结合翻转课堂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实践效果

    目的 探讨病例导入式教学法结合翻转课堂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实践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3级医学影像专业4个自然班137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n=67)和研究组(n=70),对照组实行传统的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BL)教学法,研究组采用病例导入式教学法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结束后,比较两组学生的内科学期末考试成绩,并通过学生访谈和问卷调查评价内科学教学效果.结果 研究组内科学期末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对内科学教学效果的评价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结合翻转课堂能够明显提高内科学教学效果,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

    作者:刘理静;钱红;李小琳;徐国耀;周婷;胡柯;龙沙;李玉娴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对医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思考与实践——以徐州医学院“1+4”理想信念教育模式为例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针对新形势下医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面临的特殊挑战与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医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要依据医学教育规律与医学生特点及成长规律.以徐州医学院“1+4”理想信念教育模式为例,从抓住每学年第一堂主题班会、建立学生成长档案、网络教育、实践育人以及朋辈帮扶等方面,探讨医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途径.

    作者:陈祺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医学研究生教育现状及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医学研究生教育是为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储备科、教、研及临床能力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途径.科研能力培养是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综观目前医学科研,仍暴露出学生科研创新意识薄弱、科研创新能力较低等问题.这些是摆在医学研究生教育改革决策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旨在分析医学研究生科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培养其科研创新意识及提高科研创新能力作一探讨,并提出解决方案.

    作者:蓝丹;李登峰;高宗燕;宁海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基于职业能力的药剂学课程设计实践

    以基于职业能力的药剂学课程设计为主线,在校企合作理念指导下,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整合、革新,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同时对师资队伍和实践条件提出要求,从而零距离对接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取得了一定实效.

    作者:冯传平;彭攸灵;罗红梅;宿亮;李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浅谈心理学知识在医院文化建设中的应用

    医院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心理学视角,针对当前医院文化建设现状,围绕医院文化建设的目的,着重论述医院文化建设与心理学的联系,对如何运用心理学知识和原理搞好医院文化建设做一探讨.

    作者:张林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张掖市南关社区3620例已婚妇女妇科病普查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2015年张掖市南关社区3 620例已婚妇女妇科病发病情况,对已婚妇女妇科病普查中常见病、多发病的主要病种、顺位以及相关因素进行探讨.方法 对2015年3-7月来我院普查的南关社区已婚妇女妇科病普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普查中检出妇科病1 541例,占42.57%.已婚妇女常见病前5位依次为外阴及阴道炎症、乳腺疾病、宫颈疾病、盆腔炎性疾病和子宫肌瘤.结论 妇幼卫生工作者应重视社区健康教育工作,增强妇女自我保健意识和防病意识,定期体检,未病先防,规范治疗,降低患病率,提高治愈率,促进妇女身心健康,提高人口素质.

    作者:张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顺应人口老龄化趋势培养实用型老年护理专业人才

    以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为背景,积极探索中职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老年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并结合中职护理专业教学标准、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和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考试大纲,分阶段实施,渐进式培养,使学生在取得中职护理专业毕业证的同时,获取护士执业资格证和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证,从而为社会提供优质的老年护理服务人才.

    作者:符秀华;陈瑜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PBL教学法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应用的体会

    在医学微生物学理论教学中应用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教学法,以感染性疾病病例设置问题情境,以问题为学习导向,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发挥导向作用,进行启发式教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讨论、总结,掌握相关病原体的生物学性状、致病物质及致病机制.PBL教学法可以有效培养学生自主提出、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医学微生物学知识点.

    作者:陈登宇;徐志本;郑庆委;管俊昌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科教司;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