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杨
生理学作为医学生的必修课,也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其理论内容繁杂、抽象难理解,如何高效完成生理学教学目标,搭建好与后续专业课间的桥梁,是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巨大挑战.通过探讨思维导图这一可视化工具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为解决目前生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借鉴.
作者:于化新;兴美丹;王路 刊期: 2017年第22期
依托校内护理仿真模拟实训中心,根据护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及教学实际,校院合作开展院前急救仿真模拟综合训练,解决急救训练场所匮乏的问题,提高护生对急救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作者:张巧玲;韩劲松;赵蓓蓓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影响二级医院护士角色认知的因素,为二级医院护理管理者提供有效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某市3家综合性二级医院的40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角色认知量表及自制的一般资料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角色认知总均分为(2.79±0.87)分;第一学历、护龄、是否自愿选择护理专业、有无转行打算、有无职业规划与角色认知有相关性(P<0.05).结论 二级医院护士角色认知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护理管理者应该充分了解护士第一学历、护龄、选择护理专业的意愿等情况,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更好地提高整体护理水平.
作者:王莉 刊期: 2017年第22期
通过座谈、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结合的方法,在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陈家庵村开展调研.通过调研,分析山东省农村社区康复发展现状,了解农村地区对社区康复医疗的需求,为山东省社区康复的发展提供参考资料.
作者:刘潇涵;刘壮;马红;赵磊;王荷静;李茜莹;刘丹 刊期: 2017年第22期
微信用户井喷式的快速增长谱写了大数据时代的新篇章,而分析化学作为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具有知识更新快、课程内容抽象零散等特点.在此背景下,我们利用微信的互动功能,充分挖掘其教学价值,构建了一种微信平台辅助传统分析化学教学的新模式,并对微信平台辅助教学的方式和意义进行了探析.
作者:粟雯;孙双姣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基于蓝墨云班课辅助教学平台的形成性评价在药物化学课程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4级和2015级药学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设为对照班和实验班.实验班利用手机版蓝墨云班课建立以班级为单元的辅助教学平台,并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对照班采用基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形成性评价.课程结束后对比两班药物化学的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期末综合成绩.结果 实验班学生药物化学的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期末综合成绩均高于对照班(P<0.05).结论以蓝墨云班课为基础的形成性评价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方法和药物化学的教学重点及难点,可显著提高药物化学的教学质量.
作者:马东来;刘慧娴;杜丽红;郑玉光;李菁 刊期: 2017年第22期
介绍滨州医学院机能学实验室通过对实验室制度管理、仪器药品使用、实验准备过程等方面做出详细规定的方式构建并实施的SOP体系.在实验室中建立实验室标准操作程序,能够为实验室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提供保障,使得实验室的管理效能得到显著提升.
作者:杨静 刊期: 2017年第22期
建立专项巡视、会计监督、内部审计、外部职能部门审计联动的高职院校经费监管机制,对强化高职院校内部治理、预防舞弊与腐败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资金监管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进而探讨建立以专项巡视为保障、内部控制为基础、外部监管为驱动的财务管理联动机制,以此来规范高职院校财经行为,提高经费使用绩效.
作者:孙应绪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结合某高职院校校医院现状及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校医院进行SWOT分析,明确校医院发展战略,进而探索引进外部资本、资源和技术加强校医院建设的途径和方法,提出具有该院特色的运行、管理模式.
作者:杨晓忠 刊期: 2017年第22期
随着全球经济化进程加快,多元文化社会格局形成,跨文化就医的态势凸显,临床对具备多元文化知识护士的需求不断增加,但我国多元文化护理教育相对落后,为满足服务对象的多元文化需要,在护理教育中增设多元文化课程、改革教学方法,以提高我国多元文化护理教育质量.
作者:范明珍;陈英;刘桂瑛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CP教学法在消化疾病诊治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参加实习的6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31人)与对照组(31人),分别采用CP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教学期满后进行必要的理论、临床操作技能、病例分析考核,综合对比两组学生的考核结果及对教学的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理论、临床操作技能、病例分析考核的诊断操作+诊断依据+处理方案+鉴别诊断、病例分析发言的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各项目的教学满意度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在消化疾病诊治临床带教中开展CP教学法,可有效规范学生的操作,便于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专业知识、熟练运用临床实操技能,同时也可提高教师的带教质量,为消化内科的临床带教提供参考.
作者:赵明喜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利用尿液记滴器分析药物对家兔尿液生成的影响.方法 麻醉家兔后,将导尿管插入尿道,经耳缘静脉留置针依次给予生理盐水、50%葡萄糖和0.1%呋塞米,用尿液记滴器收集家兔10分钟的尿量,用BL-420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记录数据.结果50%葡萄糖组和0.1%呋塞米组家兔尿量显著增加,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1%呋塞米组与50%葡萄糖组家兔尿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本次实验改进表明加大实验投入、探索和优化实验方法及内容,对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文静;谢天康;梁爽;易裕燊;周有东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究采用不同方法对基层医师进行执业考试培训的效果.方法 选取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的92名基层卫生工作人员进行培训,随机分组,实验组对48名卫生工作人员采取网络培训与考前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对照组对44名卫生工作人员采取自学及网络培训公司培训的方法,比较两组的培训效果.结果 实验组技能考试通过率93.75%,终通过率45.83%;对照组技能考试通过率59.09%,终通过率18.18%,实验组的通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基层医师采取网络培训与考前集中培训的方法,效果显著,有助于基层医师通过执业考试,提高医疗实践技能.
作者:梁启斌 刊期: 2017年第22期
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是我国2010年新增专业学位之一,具有职业性与学术性相统一、特定的职业指向性和教育的实践依赖性等特点.药理学课程是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修课 ——药学专业知识(一)的重要构成部分.从药理学课程案例教学库建设的角度探索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手段,以保障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作者:周越菡;吕良;陈毅飞;王宇晖;陈玲琳;彭慧;陈素一;周云;段小群 刊期: 2017年第22期
为大限度地发挥实训课程教学在高职药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促进高职药学专业实训课程教学质量不断提升,需要建立系统、科学的课程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来客观评价整个课程教学过程和结果.对目前高职药学专业实训课程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对如何构建系统、科学的实训课程评价体系进行研究探讨.
作者:许卫锋 刊期: 2017年第22期
以广西中医学校岐黄协会为例,论述专业型社团对中职学生专业技能水平提高的促进作用,并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
作者:李原;冼锦华;罗艺徽;黄耀黎 刊期: 2017年第22期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对医学院校培养的卫生专业人才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辽宁某医学高校为例,探析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对医学高校教师实践教学工作的促进作用,提出医学院校实践教学的改革思路和方法,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实践基础和理论依据.
作者:白英龙;贾丽红;关鹏;宋维军;翟玲玲;魏薇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同理心培养对中职护生职业认同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本校中职护理专业一年级两个班级1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50人)与对照组(50人),对实验组进行为期10周的同理心培养,采用观察、访谈及《护生职业认同调查问卷》对两组护生的职业认同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实验组护生职业认同总分由干预前的(90.35±9.73)分提高到干预后的(95.68±6.50)分(P<0.05).结论 对在校护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同理心培养,有助于其职业认同水平的提高.
作者:朱业标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微课对高职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212名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实验组108人,对照组104人.实验组采取以微课自学为主、课堂总结为辅的方式教学,对照组采取传统方式教学,实验前后均使用《护理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量表》对护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测评.结果 两组护生实验前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及3个分量表得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后,实验组护生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及3个分量表得分显著高于本组实验前及对照组(P<0.05).对照组护生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及3个分量表得分与实验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微课应用于高职教学中有利于提高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郑良芬 刊期: 2017年第22期
根据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要求以及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的特点,从课程设计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实验教学等方面进行探析,以提升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的教学质量.
作者:徐盛燕;杨玲;孙玉婧;王静;赵凤舞 刊期: 2017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