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静脉留置针意外拔管率

徐红雪

关键词:品管圈, 静脉留置针, 意外拔管率
摘要: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静脉留置针意外拔管率的效果.方法 对住院并使用静脉留置针的50例患者开展品管圈活动,调查并分析使用静脉留置针而出现意外拔管的主要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干预.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静脉留置针的意外拔管率由开展品管圈活动前的70%下降至18%(P<0.05);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圈员各项能力得分均较开展品管圈活动前高(P<0.05).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有利于降低静脉留置针的意外拔管率.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药剂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室设计理念与实施

    为适应社会需求,提高学生技能,缩短学生学习与就业岗位的距离,实现毕业即就业,我校药剂专业开展校企合作,建立了理实一体化教室,包括模拟药店和中药标本室.理实一体化教室的建设不仅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欲望,向学生灌输药品合法经营的理念,拉近学生和药店的距离,同时也可以促进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作者:栾新段;万红;韩薇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高职院校学生无偿献血现状及影响因素

    目的 分析高职院校学生无偿献血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无偿献血宣教.方法 自行设计高职院校学生无偿献血调查问卷,便利抽取489名湘潭市高职院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81.45%的学生知道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86.71%的学生对献血持肯定态度;57.67%的学生参加过无偿献血.促进无偿献血的因素有自我效能献血动机、献血知识掌握度、公民荣耀与责任感等,阻碍献血的因素有献血知识缺乏、献血安全性认知、周围人的态度等.医学相关专业学生与非医学专业学生的献血知识合格率、对献血持肯定态度的人数比例和有献血行为的人数比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加强无偿献血知识的宣教,可促使学生对无偿献血态度和行为的转变,促进高职院校学生达成无偿献血意向.

    作者:郭飏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人体解剖生理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对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结合我校学生学习和心理特点,构建适合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分析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应用的可行性,介绍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设计思路、教学实施以及应用的体会.

    作者:张承玉;蔡凤英;甄江涛;于润泽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Excel在食谱编制中的应用研究

    食谱编制是营养学实践性的集中反映,也是营养工作者必备的基本功.阐述应用Excel编制食谱的实际意义,并通过实例详细介绍应用Excel编制食谱的工作程序、工作要点以及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的事项.

    作者:王晓晖;刘朝晖;王海香;张超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PBL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PBL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实践教学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在本校2012级护理本科班级中随机抽取200人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70人)、实验1组(采用PBL教学法,60人)、实验2组(采用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PBL教学方法,70人),3组均通过理论测试成绩和实践操作技能成绩来评价不同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同时对实验2组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结果.结果 实验1组和实验2组的理论测试成绩和实践操作技能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2组的理论测试成绩和实践操作技能成绩高于实验1组(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实验2组的学生对本组教学法持肯定态度.结论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PBL教学方法可以显著提高外科护理学的实践教学质量.

    作者:王学文;尹崇高;李洪利;刘园园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的问题探讨与策略

    护理学基础的实验教学是该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目前我国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如何提高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质量,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技能值得我们深思.我校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针对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优化实验教学资源、调整课程设置与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等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

    作者:刘娟丽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浅析就业导向下职业教育的负向功能

    近年来,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及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新形势下,我国职业教育从顶层设计到微观层面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步入飞速发展阶段.自2002年就业导向理念提出至今,我国职业教育在推动经济转型、改善民生及缓解劳动力供需矛盾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就业导向下职业教育的负向功能也暴露出来,如何大限度消除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作者:李扬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基于岗位能力需求的高职护理专业护理药理学隐性课程开发

    开发基于岗位能力需求的高职护理专业护理药理学隐性课程,根据课程性质,突出桥梁学科的特点,融入护理专业岗位核心能力内容,注重发挥科学家的榜样作用、临床实例的教育作用,使学生在隐性课程的熏陶下,明确学习目标,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为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形成良好的综合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作者:赵茜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数学建模竞赛对医学生能力的培养及意义

    数学建模竞赛作为一项运用数学理论及知识解决生产和生活实践问题的课外活动,近年来吸引了越来越多大学生的关注.虽然医学生的主要课程不是数学,但数学建模竞赛却对医学生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因为数学建模竞赛的备赛和参赛过程有助于培养医学生查阅文献资料能力、增强计算机实践应用能力、锻炼分析和沟通表达能力以及培养团队合作能力,意义重大.

    作者:李泽鑫;张育豪;申笑颜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TBL+LBL教学法在老年护理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了解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eam Based Learning,TBL)教学模式联合传统教学法(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在老年护理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遵义医学院护理学院2014级护理专业两个班共14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其中一个班共72名学生为实验组,另外一个班共73名学生为对照组.实验组学生采用TBL+LBL教学法,对照组学生采用LBL教学法,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 (1)授课后实验组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授课后实验组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明显好于本组授课前(P<0.05);(2)授课后两组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中的寻找真相、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求知欲与认知成熟度维度得分和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授课后实验组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中的寻找真相、开放思想、系统化能力、求知欲、分析能力、认知成熟度维度得分和总分均较授课前有所提高(P<0.05);(3)授课后两组学生对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的评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BL+LBL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及评判性思维能力,激发其学习老年护理学的兴趣,为培养老年护理人才提供支持.

    作者:焦娜娜;曾芬莲;陈凌云;原凌燕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培养临床思维

    培养科学的临床思维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点.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特点和专业特色,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将知识传授和临床思维的培养有机结合,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作者:张云;林凡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基于电子档案袋的高校英语阅读教学研究

    后现代模式下的英语阅读教学更多体现为对文本的多角度解读,从中找出文化差异造成的隔阂.从电子档案袋应用,即电子档案袋应用于高校英语教学以及如何面对信息化发展两个层面进行研究,通过实证研究、数据对比方式建构电子档案袋在高校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可行性.

    作者:丁明杰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基于SWOT分析的甘肃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对策研究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对于发挥我国人力和人才资源巨大优势、提升实体经济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采用SWOT分析法,从优势、劣势、机会、威胁4个方面对甘肃高等职业教育的内外环境进行全面分析,后从科学把握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着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办学基础能力、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5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作者:李孝义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医学院校形态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

    实验教学是医学院校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形态学实验则是医学教育的基础.随着医学教育的发展,形态学实验按照组织胚胎学、病理学、微生物等课程独立讲授的教学模式已难以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改革势在必行.形态学实验教学从教学资源整合、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孙丹华;徐纪伟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中外职业教育思想与现实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国都面临着科技更新换代、产业转型升级的激烈竞争,职业教育日益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综观国内外,黄炎培、陶行知、杜威、巴洛夫、福斯特等都是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职业教育思想,时至今日,他们的职业教育思想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发展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苏萌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悬臂式牵引联合固定矫治技术治疗尖牙埋伏阻生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估悬臂式牵引联合固定矫治技术治疗尖牙埋伏阻生的优势.方法 从420名五年级和六年级小学生中筛选出疑似尖牙埋伏阻生者8例,其中7例为终确诊患者,经过综合评估后采用悬臂式牵引联合固定矫治技术进行治疗.结果 经过治疗,埋伏阻生尖牙全部纳入牙弓正常位置,患者咬合关系良好,上下中线居中,牙周组织健康,牵引尖牙牙龈形态良好.结论 悬臂式牵引联合固定矫治技术在治疗尖牙埋伏阻生过程中支抗控制得当,疗效显著,有明显优势.

    作者:任卫萍;刘承灵;龙飞;何健民;雷晓静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骨髓细胞形态学教学方法探索与应用

    骨髓细胞检验是临床检验课程中的主要内容.为全面提高学生对骨髓细胞形态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满足骨髓细胞形态学教学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唐丽娟;刘政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影响护理专业毕业生从事养老护理服务工作的因素分析——以海南医学院为例

    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人民群众的养老护理服务需求越来越大,老年护理专业人员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大.通过对海南医学院护理学院2016届护理专业毕业生的调查发现,只有30.23%的护理本科生愿意去养老护理服务行业就业.当前我国老龄化现象严重,而养老护理服务专业人员严重缺乏,在此背景下,分析影响护理专业毕业生从事养老护理服务工作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鼓励并吸引更多护理专业人才从事养老护理服务工作,从而为老龄化社会的养老护理服务提供专业保障.

    作者:涂爱仙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增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实习前职业防护培训的效果探讨

    针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的各种职业性损伤,对2010届和2011届实习返校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进行职业防护知识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职业防护培训后实验组学生的职业防护行为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说明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进行实习前职业防护培训是有效和必要的.

    作者:王方妮;赵美玲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集束化护理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的107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的139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感染率0.7%,对照组患者感染率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97.1%,对照组为8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有利于降低胃癌根治术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雪玲;蔡蕾;吴彩霞;黄江龙 刊期: 2017年第16期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科教司;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