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职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过程的质性研究

陈小燕;张美娟

关键词:高职教育, 自主学习能力, 质性研究
摘要:目的 探讨高职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过程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8名学生进行访谈,访谈资料用质的归纳法进行资料分析与处理.结果高职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过程分为培训前、培训中、培训后3个阶段,共7个主题:技能训练机械模仿、自主学习意识及能力欠缺、培训开始参与意识不强、学习准备度的提升、学习投入度的提升、学习专注度的提升、延续自主学习的思考.结论学生自主学习需要教师持续引导,精心设计教学情景,采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信息化教学背景下的中药化学实用技术课程改革探索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网络课程等使现代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产生了新的思路.通过分析信息化教学背景下的课程改革发展概况和中药化学实用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课程建设进行探索,以期利用信息化技术和资源推进中药化学实用技术课程改革.

    作者:鲍邢杰;刘浩宇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男性不育患者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社会支持对男性不育患者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甘肃省6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部分男性不育患者为实验组,部分自然妊娠孕产妇的丈夫为对照组.使用健康状况量表(SF-36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量表)对两组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实验组SF-36量表各因子得分及躯体健康总分、精神健康总分、健康状况总分均低于对照(P<0.05或P<0.01);实验组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社会支持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不育患者的健康状况总分、精神健康总分与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和社会支持总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躯体健康总分与支持利用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支持利用度、主观支持是影响不育患者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结论 男性不育患者社会支持总体水平较低,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早期进行护理干预,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及健康状况.

    作者:白艳;马丽华;张彩云;邓波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双导师制带教模式在本科护生临床实践中的研究进展

    介绍双导师制的起源,并对国内外双导师制在本科护生临床实践中应用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对其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进行阐释,以期促进双导师制带教模式在我国护生临床实践领域中的顺利推广与实施.

    作者:苏媛媛;杨东斌;张焕云;李玉红;杨阳;曹志强;张伟宏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翻转课堂在麻醉护理基础课程中的应用初探

    为改善麻醉护理基础课程课堂效率低、教学效果不理想的情况,遴选部分知识点实施翻转课堂教学.课前观看微课视频及相关资料,课堂开展问题讨论,同时根据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并计入总分.问卷调查表明,该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作者:徐洁;郑小锋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高职护理院校实施辅导员和班主任双重管理模式的探讨

    辅导员和班主任双重管理是目前高校学生管理的主要管理模式,但存在分工不明、合作不协调等问题.从学生管理实践出发,探索辅导员和班主任双重管理模式在高职护理院校中的具体实施方案.

    作者:王映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甘肃省药学人才现状调研对我院药学专业就业方向及课程设置的启示

    为更好地掌握全国药学服务行业人才需求情况,为教育部专业设置及制定相关指导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于2016年7月—8月对甘肃省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乡镇卫生院、连锁药店、单体药店共15家单位进行问卷调研,同时对部分调研单位的药学部门负责人进行访谈.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结果对于高职院校药学专业课程设置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作者:张正晶;李志成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翻转课堂在风湿病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观察翻转课堂在风湿病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大四的两个教学班,随机确定一个班为翻转课堂班(35人),另一个班为为传统课堂班(36人),分别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和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授课结束后分别对两班学生进行考试及问卷调查(包括课堂满意度、知识运用满意度、能力培养满意度三方面),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传统课堂班相比,翻转课堂班的学生无论是考试成绩还是课堂满意度、知识运用满意度、能力培养满意度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 在风湿病学临床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良好,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作者:李垚;冯欣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翻转课堂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索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2级护理专业120名本科学生作为对照组,2013级护理专业116名本科学生作为实验组.实验组采用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翻转课堂教学,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演示授课模式.结果 实验组学生的技能操作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P<0.05),实验组学生对本组教学效果的评价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其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作者:李雨昕;罗珊;杨茜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中职卫校护理专业应用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忽视应用文写作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运用是导致当前应用文写作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对中职卫校应用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原因及改进方法进行探究,提出具体而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

    作者:顾国惠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高职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过程的质性研究

    目的 探讨高职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过程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8名学生进行访谈,访谈资料用质的归纳法进行资料分析与处理.结果高职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过程分为培训前、培训中、培训后3个阶段,共7个主题:技能训练机械模仿、自主学习意识及能力欠缺、培训开始参与意识不强、学习准备度的提升、学习投入度的提升、学习专注度的提升、延续自主学习的思考.结论学生自主学习需要教师持续引导,精心设计教学情景,采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

    作者:陈小燕;张美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在天然药物学课程教学中加强本土药用植物资源教育初探

    目的 探讨在天然药物学课程教学中加强本土药用植物资源教育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龙岩卫生学校15药剂1班和15药剂2班,分别作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班在天然药物学课程教学中加强本土药用植物资源的教育,重构天然药物学课程体系,优化课程教学内容,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等多形式的教学手段,课堂教学突出本土药用植物资源特色.对照班根据传统教材,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教学.结果 两班学生的期末理论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班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态度评价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班对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评价得分、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班(P<0.05).结论 在天然药物学课程教学中加强本土药用植物资源教育受到学生欢迎,教学内容充实,理论联系实践,促进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活跃,可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更好.

    作者:张雪燕;邹峥嵘;章龙;谢美兰;张俊;郑丽丽;郑春梅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自拟中药方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自拟中药方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自拟中药方进行治疗,治疗4周后对两组进行疗效评价.两组治疗前后采集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内皮素(ET)、血栓素B2(TXB2),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采用双抗夹心法测定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b)、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钙蛋白T(cTnT).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的sCD40L、IL-18、IL-1β、ET、TXB2、6-keto-PGF1α、CK-MB、Mb、cTnⅠ、cTn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sCD40L、IL-18、IL-1β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ET、TXB2降低幅度和6-keto-PGF1α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CK-MB、Mb、cTnⅠ、cTnT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自拟中药方,可有效降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效改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艳红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拉萨市儿童家长对计划免疫的态度、知识的了解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拉萨市儿童家长对计划免疫的态度、知识的了解状况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改善计划免疫接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1年6月1日—11月31日拉萨市人民医院儿科所有住院儿童的家长及产科所有拥有12岁以下儿童的住院病人或其丈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儿童家长计划免疫相关知识得分高的人数比例为15.8%,得分中等的人数比例为55.4%,得分低的人数比例为28.8%;儿童家长文化程度及家庭年收入对其计划免疫知识的得分有影响(P<0.05);绝大多数儿童家长对计划免疫持积极态度.结论 在今后的预防接种工作中,要加强对儿童计划免疫疫苗及相关知识的普及,以增强儿童家长对孩子接种疫苗的积极性,提高疫苗接种率.

    作者:普珍;宋启飞;次仁央宗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高职卫生院校药学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成效初探——以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五位一体的双元模式为例

    探讨适合高职卫生院校的现代学徒制方法,指出实施现代学徒制需要有完善的计划、专家论证、多方保障,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并对相关试点工作进行科学引导.

    作者:李凤;程锦;王宁;于广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甘肃省残疾系统工作者的职业倦怠状况调查

    目的 调查工作在康复一线的残疾系统工作人员的职业倦怠状况,从而为预防和有效控制甘肃省残疾系统工作人员的职业倦怠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采用MBI-GS量表对甘肃省14个市州及甘肃矿区残疾系统的部分工作人员进行测试.结果 情绪衰竭维度的平均得分是(11.90±1.41)分,玩世不恭维度的平均得分是(5.00±1.28)分,成就感低落维度的平均得分是(10.00±1.39)分.男性和女性残疾系统工作人员在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及成就感低落维度上的得分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工作年限残疾系统工作人员在情绪衰竭、玩世不恭维度上的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作年限的残疾系统工作人员在成就感低落维度上的得分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情绪衰竭维度上,不同学历和不同岗位残疾系统工作人员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玩世不恭和成就感低落维度上,不同学历和不同岗位残疾系统工作人员得分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1)甘肃省残疾系统工作人员的职业倦怠没有达到严重的程度,情绪衰竭'职业倦怠的主要表现;(2)专科学历的残疾系统工作人员情绪衰竭程度显著高于本科和硕士学历残疾系统工作人员;(3)工作年限在11~20年的残疾系统工作人员情绪衰竭、玩世不恭程度严重,且极易产生职业倦怠;(4)特教岗位残疾系统工作人员情绪衰竭程度显著高于其他岗位工作人员,极易产生职业倦怠.

    作者:李嘉;张安旺;马霞;刘胜胜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构建创新型药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

    探讨实践教学在药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观念转变、课外科技活动平台构建、科研平台开放等方面对药学专业实践教学进行改革,以期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作者:张韫;高苏亚;扈本荃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护生标准化病人在精神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对精神科护理教学中护生标准化病人的培训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初探,拟将护生标准化病人作为一种新的辅助教学手段引入精神科护理教学中,为护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创造更好条件.

    作者:于丽丽;杨蓓蓓;林晓燕;宋磊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PBL教学法在老年病康复带教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 观察分析基于问题的教学法(PBL教学方法)在老年病康复临床带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7月在我院老年病康复科实习的98名临床及康复专业实习生,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基础讲授教学法,观察组采用PBL教学法,分析两组出科时的教学成绩.结果 观察组实习生出科时的评判思维能力、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成绩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BL教学方法能明显提高老年病康复医学实习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成绩,并能改善其评判性思维能力,带教效果显著.

    作者:杜绒贵;赵琳蕾;梁红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浅谈中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为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对学生采取措施,培养学生生活、学习、时间、情绪、人际沟通等方面的自我管理能力.

    作者:程伟;耿晓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内科护理情景模拟教学实施的困难与对策

    总结分析内科护理情景模拟教学的困境与对策.内科护理情景模拟教学实施的困难包括教师观念滞后、情景模拟资源缺乏、课堂教学调控较难、护生学习能力欠缺等,通过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创建丰富的教学资源、有效进行课堂调控、提高护生学习能力等对策,提高内科护理情景模拟教学的质量.

    作者:高清源;张玉贤;向华;周立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科教司;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