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勤;吴晓岚;于晓婷;张晖;冯瑶;崔培红
目的 探讨CYP2W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研究其生物学功能.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26例胃腺癌组织及326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CYP2W1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实验随机检测10例胃腺癌组织和1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CYP2W1蛋白的表达情况;建立4组胃癌组织、1组正常胃黏膜组织细胞系,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细胞系中CYP2W1 mRNA的表达量;通过平板克隆、划痕愈合实验研究其对胃癌细胞增殖和迁徙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胃癌组织中,CYP2W1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P<0.05).胃癌细胞中CYP2W1 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细胞(P<0.05).CYP2W1阳性胃癌细胞的克隆形成数量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细胞(P<0.05).24 h/48 h CYP2W1阳性胃癌细胞划痕修复速率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细胞,CYP2W1阳性胃癌细胞划痕愈合面积明显大于正常胃黏膜细胞,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CYP2W1仅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中不表达;CYP2W1与胃癌细胞的生长增殖及迁徙侵袭能力明显相关.
作者:刘东升;黄天臣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系统评价PBL和LBL教学模式在精神科临床教学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PBL和LBL教学模式在精神科临床教学中应用的相关文献,截止时间是2016年2月.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所有研究质量均不高.纳入文献Jadad评分2~3分.与LBL组相比,PBL组理论考试成绩较高,但在病例分析能力、学习效果的总体满意度方面,两种教学法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PBL教学模式运用于精神科临床教学,效果明显优于LBL教学模式. 但本研究纳入文献质量普遍不高,部分文献涉及结局指标较少,需要高质量的研究加以验证.
作者:王兴强;徐健;王继才;罗家昂;翟国丽;程宇琪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结合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和实验课特点,在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中,将基于微课教学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课前实验教学资源的构建以及学生课外自主学习、课堂知识内化和课后巩固总结各个阶段,进而比较这种新型实验教学模式与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效果和学生评价等,系统探究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和可行性.
作者:归改霞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不同程度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SSS)患者椎动脉血流频谱特征.方法 将21例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患者按锁骨下动脉狭窄程度分为3组,利用二维超声观察颈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无名动脉血管内膜及管腔狭窄情况,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血流速度、血流方向,分析患者椎动脉血流频谱特征,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 SSS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其次为大动脉炎.本组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20例(占95.2%),其中右锁骨下动脉狭窄8例、闭塞1例,左锁骨下动脉狭窄9例、闭塞2例;大动脉炎1例(占4.8%).椎动脉隐匿型(Ⅰ度)窃血3例(占14.3%),多普勒频谱表现为峰值流速降低,收缩中晚期出现切迹;部分型(Ⅱ度)窃血14例(占66.7%),多普勒频谱表现为收缩期血流频谱反向,舒张期为正向;完全型(Ⅲ度)窃血4例(占19.0%),多普勒频谱表现为收缩期和舒张期血流频谱均为反向.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SSS,可以明确病因,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谢静;杨东霞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在有机化学课程资源建设中,课程组教师结合相关职业资格考试内容,不断完善有机化学实验实训技能竞赛题库和教学视频,强化学生操作技能;过程性评价标准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内容更细致;充分与专业课教师沟通,开发与两门后续课程衔接的专项学习包.以上课程资源不仅体现职教特色,还对学生自主学习有帮助.
作者:施健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西藏高校藏族和汉族本科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为西藏高校培养本科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和整体抽样法对西藏民族大学2010—2013级藏族本科护生(103人)和汉族本科护生(61人)进行调查,采用中文版评判性思维能力量表调查其评判性思维.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汉族护生量表总分高于藏族护生,差异有显著性(P<0.05).除开放思想和分析能力两个维度藏汉护生得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外(P>0.05),汉族护生在寻求真相、系统化能力、自信心、求知欲和认知成熟度5个维度得分均高于藏族护生,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西藏高校藏族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量表得分低于汉族护生,且均为负性,应依据藏汉护生思维特点,积极采用相应教育对策,培养和提高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
作者:张金静;景艳;李鑫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结合徐州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院自身特色,研究医学影像学专业培养目标达成的评价方法和评估流程,以更好地培养创新型医学影像学人才.
作者:李菁菁;徐凯;王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下,大多数学生的沟通、表达、自学、提出问题及思考能力均有所提高.该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完善教师知识结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升教学效果.
作者:王成岗;徐琬梨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全国养老护理员技能竞赛是全国职业院校民政职业技能系列竞赛的重要赛项.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对养老护理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和养老护理员技能竞赛情况进行介绍,从教学内容、培养目标、课程组织等方面分析全国养老护理员技能竞赛对养老护理技术课程教学的促进作用,以期为养老护理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作者:赵丹;丁学坤;刘琼;靳梅媚 刊期: 2017年第03期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走向临床工作的必经之路,对其毕业后能否成为高素质医学人才产生巨大影响.目前临床实习教学中存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问题,影响了临床实习教学效果.步进式案例教学法联合PBL教学法,有利于提高临床实习教学质量.
作者:盛建龙;刘妮娜;许邦龙;吴继雄 刊期: 2017年第03期
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对承担免费医学生培养的湖北科技学院学生学习激励机制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客观分析现行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因素,从激励原则、激励主体、激励环境、激励内容与方法等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期提高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余娜;梅武轩;艾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采用方便取样法就赣南医学院134名医学研究生对人文医学的态度和认识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医学研究生对人文医学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但由于就业、升学及研究生科研、临床训练等因素影响,目前人文医学教育还存在很多不足,医学研究生不重视.建议医学院校有针对性地开展硕士研究生人文医学教育.
作者:郑亚楠;张志花 刊期: 2017年第03期
阅读疗法不仅可以调节心理,还能治疗和预防心理疾病.本文对大学新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研究,探讨阅读疗法与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可能性,分析历史类书籍的价值及应用,并提出图书馆有选择地为新生推荐历史书籍帮助其解决入学时的各种心理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作者:赵丹僖;韦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究将军人心理教育训练纳入任职教育的必要性和实践效果,为军队开展纳入军人心理教育训练的任职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对来自不同基层部队的31名军人进行一个月的心理教育训练,然后问卷调查将军人心理教育训练纳入任职教育的必要性和效果.结果 100.00%的军人认为将军人心理教育训练纳入任职教育必要和非常必要,参训后能独立对他人实施心理教育训练的军人从29.03%上升至100.00%.结论 将军人心理教育训练纳入任职教育是必要且有效的,能为部队培养从事这项工作的骨干,为提升军人心理健康水平和战斗力保驾护航.
作者:张霞;刘晓雨;张俐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安全教育是中职学校的重要工作之一.本文结合我校实际和学生特点,在分析中职校安全教育现状基础上,对强化中职学生安全教育工作进行初步探索.
作者:邱雁 刊期: 2017年第03期
总结近年来笔者指导中职护理技能竞赛所获得的经验教训,为优化培训策略提供借鉴,以提高我校中职护理技能教学和竞赛水平,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
作者:朱晓玲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医学院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历史重任.而考试改革是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主要环节,是提高护生综合能力的核心方法.本研究建立以专业综合试点改革为依托的系列考试模式,并与传统考试模式相比较,观察本科护生在操作能力、知识模块构建能力、临床问题解决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方面的变化,分析以专业综合试点改革为依托的系列考试模式实践效果.
作者:郝晶;齐久颖;李淑杏;孙玉倩;汪凤兰;陈长香 刊期: 2017年第03期
骨科教学存在难点多、专业性强等特点,骨关节模型教具是重要的辅助教学手段.然而,传统教具存在种类少,传递信息单一、固定等缺点.根据教学重、难点有目的地改良传统教具,设置演示和互动环节,是突破教学难点的积极探索.
作者:孙浩林;李淳德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医学人文精神集中体现在对患者的生命价值,即生命与健康、权利与需求、人格与尊严的关注和尊重.生命教育是对高职高专医学生进行医学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内容.在医学生中开展生命教育既是医学生形成健康人格的需要,也是培养医学生救死扶伤的强烈社会责任感的需要.生命教育可以使医学生正确认识生命,树立积极的生命价值观,更好地服务医药卫生事业.
作者:魏晓波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青少年口腔溃疡性疾病致病因素,为临床治疗及预防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621例青少年口腔溃疡性疾病情况进行相关资料采集.分析可能导致青少年口腔溃疡性疾病的致病因素,包括遗传因素、感染情况、饮食习惯、消化道及内分泌疾病、吸烟、口腔卫生、心理因素等.结果 621例青少年中,314例曾患口腔溃疡性疾病,占50.5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父亲遗传、母亲遗传、刷牙时间、消化道及内分泌疾病、饮食习惯等与青少年口腔溃疡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亲遗传、母亲遗传、刷牙时间、饮食习惯等是导致青少年发生口腔溃疡性疾病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 青少年口腔溃疡性疾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刷牙时间、饮食习惯等有着密切关系.其中,刷牙时间及不良饮食习惯属于可控因素.因此,加强口腔溃疡性疾病健康宣教,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青少年口腔溃疡性疾病发生率.
作者:杨力;程生斌;谢会同;黄贵本;李玉兰;王新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