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东升;黄天臣
有效的大学新生学涯规划关系到高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和学生个人的成长成才.本文通过对入学3个月的药学类专业大一新生学涯规划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并从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提出完善新生学涯规划教育的对策.
作者:高恩泽 刊期: 2017年第03期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走向临床工作的必经之路,对其毕业后能否成为高素质医学人才产生巨大影响.目前临床实习教学中存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问题,影响了临床实习教学效果.步进式案例教学法联合PBL教学法,有利于提高临床实习教学质量.
作者:盛建龙;刘妮娜;许邦龙;吴继雄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医学教育不仅要让医学生掌握一定医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还要关注其职业能力培养.为了解我国高职高专医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情况,选取500名医学生进行为期两年的职业能力相关技能教育,就医学生必备的8项职业能力进行认知调查.研究分析医学生职业能力相关技能教育方法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初步建立职业能力评价体系.
作者:丁建红;邱林;李璐 刊期: 2017年第03期
作为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之一,翻转课堂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本文就翻转课堂在教育学专业(卫生教育方向)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索.
作者:赵珠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结合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和实验课特点,在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中,将基于微课教学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课前实验教学资源的构建以及学生课外自主学习、课堂知识内化和课后巩固总结各个阶段,进而比较这种新型实验教学模式与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效果和学生评价等,系统探究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和可行性.
作者:归改霞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妇产科护理是护理专业核心课程,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必考内容之一.建设妇产科护理教学资源库,反思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充分利用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实现课程教学资源的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使用率,对提高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有重要作用.
作者:丁郭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发展现代老年医学教育势在必行.老年医学专业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是老年医学高等人才培养、发展我国老年医疗保健事业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从老年医学专业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方法及内容等方面进行阐述,就老年医学专业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提出一些建议与思考.
作者:余红梅;夏丽;邓辉胜;吕洋;肖谦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临床医务人员医学伦理学认知现状和存在问题,为加强医学伦理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医学伦理认知问卷对临床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参与调查的549人中,仅39.33%的人表示工作后参加过医学伦理学相关知识培训,大部分医务人员缺乏医学伦理学相关知识,61.50%的人认为医学伦理学对医疗行为和医疗实践具有积极作用.结论 尽管近年来医院医学伦理建设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取得了一定进步,但仍存在医务人员对医学伦理学知识关注度不高、认知不足等问题.需要统一思想,提高整体意识,建立健全医学伦理教育体系,灵活多样、因材施教开展医学伦理教育.
作者:王雪文;殷从全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现代教育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分析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意义,探讨大数据时代医学教育应对策略.结果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跨越地域之间、学校之间的鸿沟,将电子书包、标准化病人、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方法应用于医学教育.结论 现代教育技术,尤其多媒体教学的推广应用,能更好地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和操作能力.
作者:李玲;艾耀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有机化学作为临床药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对后续课程的学习效果.有机化学知识理论性强,内容枯燥,而传统课堂教学缺少师生互动,影响了教学效果.案例教学将形象生动的教学案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提出问题,通过学生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其能动性.在有机化学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模式可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安琳;郑友广;谷小珂;牟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学生手机依赖现状,为卫生类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某校33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学生手机依赖率为22.09%,62.69%的学生利用手机上网,学生在手机依赖的逃避性维度占比高(41.19%),女生(27.31%)比男生(14.06%)更容易产生逃避性.结论引导学生合理利用手机,提升综合能力;加强学生自控管理,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家校配合,培养学生兴趣,转移手机依赖.
作者:王佩;李菁;罗洁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临床实习生实习前心理感受及培训需求,加强实习前教育.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选取2010—2011级广州医科大学临床实习生153人,对其实习前心理感受及培训需求进行调查.结果 临床实习生实习前心理感受:感到心理紧张和害怕者占29.4%,感到心理高兴和渴望实习者占58.8%,担忧实习中学不到东西者占67.3%;担心医院带教教师态度生硬者占60.1%,担心实习医院纪律过严者占34.6%,担心实习过程太辛苦者占18.9%.实习前培训需求:需要常用临床技能及操作培训、多做示范和操作、理论+示范操作培训者占90%以上,需要多讲专科理论者占85.0%.结论 临床实习生实习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紧张和害怕,极需要技能培训及示范操作.实习前应培养临床实习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做好实习准备.
作者:肖满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PBL联合见习案例教学模式在消化内科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 2014—2015学年,在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消化内科教学中,采用PBL联合见习案例教学模式,即每次小课前半段采用分组接触患者采集病史、书写病历并讨论的方式,后半段采用PBL教学法.结果 73.13%的学生对PBL课程设计满意,对见习案例的满意率达82.09%,认为其有助于提高社会能力与临床能力.阶段考试,67名学生中,优秀20人(29.85%),良好47人(70.15%).结论 PBL联合见习案例教学模式有互补作用,二者联合使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与考试成绩.
作者:张莉;程妍;马师洋;鲁晓岚;郭晓燕 刊期: 2017年第03期
我国护士数量严重不足,而人才流失是各个医院都存在的问题.本文从医院角度,揭示护理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探讨如何制定合理可行的对策,改善现状,稳定护理队伍.
作者:冷长瑜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以研究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在高职高专药物分析实验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我校2014级大专药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将两个班设为实验班(采用研究型教学法)和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法),对比两班药物分析实验考核成绩和学生评价.结果 实验班药物分析实验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班(P<0.05),实验班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以及对实验课的兴趣均高于对照班.结论 在药物分析实验课中应用研究型教学法,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作者:胥彦琪;刘建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宫颈癌前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84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2).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讨论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95.24%)高于对照组(64.29%),复发率(4.76%)低于对照组(38.1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癌前病变,可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促进切口愈合,减少疾病复发,预防宫颈癌发生,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夏瑾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究将军人心理教育训练纳入任职教育的必要性和实践效果,为军队开展纳入军人心理教育训练的任职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对来自不同基层部队的31名军人进行一个月的心理教育训练,然后问卷调查将军人心理教育训练纳入任职教育的必要性和效果.结果 100.00%的军人认为将军人心理教育训练纳入任职教育必要和非常必要,参训后能独立对他人实施心理教育训练的军人从29.03%上升至100.00%.结论 将军人心理教育训练纳入任职教育是必要且有效的,能为部队培养从事这项工作的骨干,为提升军人心理健康水平和战斗力保驾护航.
作者:张霞;刘晓雨;张俐 刊期: 2017年第03期
高职卫生院校只有建立专业建设预警机制,才能为新专业申报和现有专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避免盲目开设专业,更好地实现专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和地方产业对接,为专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保障.本文对专业建设预警机制的理论基础和意义进行研究,并提出专业建设质量评价体系及其对专业结构调整的指导作用.
作者:王二丽;付达华;郑璐璐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以缺血再灌注方法复制的家兔急性肾功能不全模型的教学实用性、实验效果及稳定性等,探索适合学生实验的安全、快速、有效的急性肾功能不全动物模型建立方法.方法对20只家兔采取切除右肾并夹闭左肾动脉45 min后再灌注15 min的方法建立急性肾功能不全模型,对比缺血再灌注前后肾脏形态、血肌酐(Cre)及尿素氮(BUN)、尿蛋白等指标.结果缺血再灌注肾脏含血量显著下降,肾脏大体形态与缺血再灌注前有肉眼可见的显著区别.缺血再灌注后血样BUN、Cre值较前均有所提高(P<0.05).结论缺血再灌注家兔急性肾功能不全模型建立方法安全无毒,可在有限的实验教学时间内完成,且操作难度适宜,便于实验前后对照,实验效果良好,可用于机能学实验等教学.
作者:田玮;马尚寅;龚延萍;白志慧;哈斯巴根;钢苏和 刊期: 2017年第03期
以中职学生为研究对象,探寻其乐观品质和希望品质现状,以便为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采用生活取向测量表(修订版)、希望特质量表和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对826名中职学生进行团体施测.结果表明:(1)男女生乐观品质、希望品质维度及生活满意度量表得分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中职女生乐观品质、希望品质维度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得分均高于中职男生;男女生生活满意度量表的友谊、家庭和学校满意度分量表得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中职女生学业、自由和环境满意度分量表得分高于中职男生.(2)不同年级中职学生乐观品质、希望品质维度及生活满意度量表得分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3)中职学生乐观品质和希望品质与生活满意度均显著相关.
作者:陆生春;景彦杰;张建华;李桂琴;丁香君 刊期: 201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