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兰燕;朱旺乔;林起庆;王婉;沈艳清;张莉芳;赵丽红;黄亿元;韦桂源
健康评估是高等职业院校护理专业的一门基础课,我院护理专业健康评估课程为省级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期为3年.通过省级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对教学、实践、考核进行全方位开放,以此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使学生学习变得更加便捷.本文对我院护理专业健康评估省级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进行探讨与研究,以期提高课程建设水平.
作者:张存丽;甄瑞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探讨第二课堂体系的构建,设计高职药学专业第二课堂活动,探讨活动效果.
作者:刘汉;蒋诚 刊期: 2019年第01期
脑溢血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经过积极治疗的脑溢血患者,仍然可能存在脑溢血后遗症.根据脑溢血疾病特点,利用HTML5技术开发脑溢血康复护理软件,为脑溢血后遗症患者提供专业的家庭康复和护理指导,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徐志伟;万红;李宗朋;李震;朴雪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ESI)是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推出的衡量科学研究绩效、跟踪科学发展趋势的基本分析评价工具.本文依据ESI中论文收录数和论文被引频次,分析滨州医学院临床医学学科发展情况,着重分析收录论文所反映的学校对外交流与合作现状、不足和局限性.结合现状,本文提出今后要增加对外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师资、平台等方面优势,采取针对性的激励措施,促进临床医学高等教育快速发展.
作者:姜文国;米佳;杨春华;朱艳萍;田梗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探索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改革,不仅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而且有助于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作者:王晓霞;刘志荣;刘红林;郭睿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医学机能学实验是基础医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学科对促进学生学习医学基础知识与培养临床操作技能、科研素养、创新能力等有重要作用.近年来,传统授课方式存在一定问题,因此,可对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就目前已实施的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方法进行分析,以期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方法改革提供参考,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作者:刘佳云;李丽娟;刘爱东;赵海龙;陈小文;陈晓燕;刘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对更年期妇女患病情况的研究,了解更年期妇女保健现状,提高更年期妇女生活质量.方法 利用Greene量表对260例更年期妇女及260例正常妇女进行评估.将260例更年期妇女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30例,两组均进行激素替代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健康宣传及心理辅导.利用卡方检验分析对照组与观察组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 观察组焦虑症状、抑郁症状、躯体症状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管舒张性症状和性功能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93.8%,观察组为97.7%,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更年期妇女进行健康宣传和心理辅导,可以有效缓解更年期症状.
作者:黄利梅;黄文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语法隐喻是构建医学语篇的重要手段.为提高学生医学语篇阅读理解能力,本文探析医学语篇运用语法隐喻进行编码的方式,提出培养学生运用语法隐喻知识解码医学语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策略.
作者:梁玮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有效提高住院医师超声诊断水平,我们在腹部超声诊断学教学中尝试基于PACS的PBL教学法,调动住院医师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其学习兴趣与临床思维能力,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姚延峰;周晓刚;谢雨君;张东竹;倪茂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实验室作为培养药学人才的重要场所,其建设和管理模式也发生了巨大变革.为发挥实验室在药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信息化的意义进行探讨.
作者:张海红;沈军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在儿童护理学临床见习中应用护理程序教学法的效果.方法 选取某医学院五年制护理本科大四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儿童护理学临床见习中实施护理程序教学法,课程结束后使用调查表进行教学效果评估.结果 使用护理程序教学法能明显提高护生学习兴趣和多方面能力,护生对教学设计、教师表现、组内合作、自己的表现比较满意.结论 将护理程序教学法应用于儿童护理学临床见习,能显著提高护生综合能力,且护生满意度较高.
作者:王建;张晓丽;牛晓桂;王菊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高职高专药品生产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的科学性,通过科学的课程设置促进药品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法 以专业核心能力为导向,优化课程设置体系.通过前期调研规范设计专家咨询表,应用德尔菲法咨询专家并进行相应统计分析,获得核心能力指标及课程优化结果.结果 经过两轮专家咨询,获得协调管理能力、分析决策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职业发展能力五大类别共26个细目的核心能力,优化设置高职药品生产技术专业课程,共4个课程模块,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及选修课程.结论 构建的高职药品生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突出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特色,体现药品生产一线岗位特点,可从根本上解决药品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高问题.
作者:刘建明;徐子金;杨宇秀;陈慧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甘肃地区宫颈鳞癌和宫颈腺癌患者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的基因亚型,为甘肃地区防治宫颈癌、研制适合本地区的HPV疫苗提供流行病学资料.方法 采用医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Hybrimax),对甘肃省境内377例宫颈鳞癌及31例宫颈腺癌患者(均经我院病理确诊)的宫颈脱落细胞进行21种HPV亚型感染检测,对HPV基因亚型分布及HPV感染型别的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亚型与宫颈鳞癌和宫颈腺癌的相关性.结果377例宫颈鳞癌患者HPV总感染率为95.5%(360/377),共检测到17种HPV亚型,其中高危型13种(16、58、18、33、31、52、39、68、51、53、45、56、59型),低危型4种(81、44、42、43型),未检测到6、11、35、66、型,HPV16型感染率高,为76.7%,单一感染率为88.6%;39例宫颈腺癌患者HPV总感染率为48.7%(19/39),共检测到6种HPV亚型,均为高危型单一感染,依次为16型(47.4%)、18型(26.3%)、52型(10.5%)和58、51、45型(均为5.3%).结论 甘肃地区高危型HPV16、58、18、33、31型是宫颈鳞癌患者的主要感染亚型,高危型 HPV16、18、52、58、51、45型是宫颈腺癌患者的主要感染亚型,而HPV16型单一感染可能更易导致宫颈鳞癌和腺癌.
作者:周庆云;石清芳;赵洁;王东存;唐兆瑞 刊期: 2019年第01期
转化医学是一种新的医学理念,其将基础医学与临床研究结合起来,为患者提供科学的医疗服务.结合转化医学对基础及临床的指导作用,对儿科研究生进行指导,使其树立正确的医学思维,进行科学实践,从而提高综合素质.
作者:曹庆隽;王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单孔腹腔镜下宫外孕手术患者舒适护理应用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实施单孔腹腔镜手术的宫外孕患者116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舒适组,各58例,常规组实施常规妇科手术护理,舒适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术前心率、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及血氧饱和度,围术期指标(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切口出血、伤口感染、皮下气肿、恶心呕吐).结果 护理干预后,舒适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舒适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常规组(P<0.05),舒适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对单孔腹腔镜下宫外孕手术患者实施舒适护理能缓解其术前紧张情绪,缩短术后恢复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钟玫;李丹凤;卢玉云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目标社区老年人健康状况及健康需求.方法 选取甘肃卫生职业学院、甘肃中医药大学骨干教师和优秀学生作为志愿者,评估社区老年人健康状况,进行健康干预.结果 社区老年人参与健康干预活动积极性有待提高,对义诊需求较高.通过健康服务项目可以传播健康知识,树立健康信念,形成健康行为.结论 医学院校师生参与社区健康服务项目可以提高老年人健商及生活质量,有助于深化产教融合.
作者:王彩霞;张小花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严谨细致的职业作风,是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威海市卫生学校通过开展和参加各类技能大赛,引导学生严谨备赛,锤炼了学生精湛的专业技能,培养了学生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
作者:王淑英;崔雪艳;刘旭 刊期: 2019年第01期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依托信息化教学工具,辅助传统课堂教学.以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课堂教学为例,从教学分析、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反思4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
作者:付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近年来,医患矛盾不断加剧,以恶性伤医为典型的医患冲突事件屡屡见报.本文以相关报道和研究为依据,从患者、医者以及社会3个角度进行探讨,旨在分析医患冲突频发的症结所在,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以期为今后化解医患矛盾、处理医患冲突提供参考.
作者:周传丰;杨雪婷;陈晨;王正昕;胡家昌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护理干预在内镜下日间肠息肉切除术中的应用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精神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3—12月我院门诊收治的肠息肉患者52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日间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术后进行15~30 min宣教,给予纸质告知书.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干预前后的精神状态进行评价,采用Barthel指数对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术后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患者焦虑、抑郁状况显著改善,Barthel指数显著升高;术后随访一个月,发生出血2例,均为男性,护理满意度为99.04%.结论 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内镜下日间肠息肉切除术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精神状态,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刘慧玲;陈彩霞;刘女华;许奇袁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