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低血糖反应的相关因素,加强对其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对我所40例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反应的发生和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13例患者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22例表现为精神神经系统症状,5例表现为无症状的低血糖症。结论:老年糖尿病易出现低血糖反应,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症状轻微,脑功能障碍症状多见。
作者:戴海霞;高金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国家庭对高血压中医自我护理的认识现状和产生该现状的具体原因,并且提出改善现状的具体方法。方法:选取社区内70例高血压患者,指导使用“普通家庭对高血压中医自我护理认识”的调查问卷,根据调查所暴露的主要问题进行有计划的干预指导,随访9个月,对干预和指导前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当前普通家庭对高血压的中医自我护理认识现状较差。结论:高血压的中医自我护理知识经济实用,能有效地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陈晓晓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究胆道镜联合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传统开腹手术)与观察组(胆道镜联合手术),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切口感染及疼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胆道镜联合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少,可在临床推广及使用.
作者:徐明良;张剑雄;郑明周;张光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舰艇部队基层医疗保障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一线官兵的健康水平、生活质量,部队的凝聚力及各种训练的顺利展开,从而间接影响海军部队的战斗力。本文针对现行舰艇部队基层医疗保障服务中存在以下问题:缺乏科学的调查及统计分析、重“治疗”轻“预防”、医疗人员素质不高且数量不够、信息化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提出了合理可行的对策建议。
作者:王明科;张守亮;洪燕萍;巴剑波;陶永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中医护理模式对骨折手术后患者康复状态的影响分析.方法:2013-02/2014-05,我院共有210例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105例)和对照组(105例).对两组均行骨折手术,其中观察组采用中医护理模式,而对照组采用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者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满意者占比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出现感染者、骨不连者占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FIM评分无显著差异.护理后1周和护理后1个月观察组FIM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模式对于骨折患者的护理,不仅可明显提升治疗效果,还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杨旋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通辽市蒙古族食道癌现状及其发病原因。方法:查阅通辽市二级以上医院2011-01~12收治的食道癌患者,掌握通辽市食道癌的检出率,分析通辽市蒙古族食道癌危险因素、年龄分布、性别、职业、病理分型等方面的差别。结果:蒙古族食道癌检出率远高于汉族,蒙古族中又以农民发病率高。结论:蒙古族食道癌发病率较高,其发病原因可能与热饮习惯、长期吃酸菜、烟草和酒精等因素有关,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者:乌力吉白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低熔点适形铅挡块的制作方法及误差产生的原因,提出完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方法。方法:模拟定位机上拍患者定位片,医生勾画靶区后利用热丝切割机切割形状后制作铅挡,然后在模拟定位机下进行拍片验证,合格后方可实施治疗,结合验证结果,对挡块出现不同的误差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每个挡块之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误差,制作的每一个环节都直接影响成模的质量,避免这些环节出现差错,才能使误差降到小。结论:用低熔点铅制作适形铅挡是目前常规放疗中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它不仅符合放射治疗计划的设计要求,而且提高了放射治疗的精确度。但需要做好质量控制,才能保证挡块的质量。
作者:安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便携式B超在基层神经外科的推广价值。方法:结合我院神经外科应用便携式B超的经验,总结便携式B超在基层神经外科应用的优缺点,并加以分析。结果:B超在神经外科应用中安全可靠,易于被患者及其家属接受,且价格便宜。但优化手术切口方面存在困难,手术入路的优化方面存在不足,在体积较小和位置较深的病灶定位上存在困难。结论:便携式B超可以在基层神经外科手术中推广使用,但存在诸多不足,需逐步改善。
作者:罗从钢;魏守元;覃家昆;王敬;付光扬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中对MRI 与磁共振静脉成像技术(MRV )进行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2013我院收诊的脑静脉窦血栓患者共24例,给予MRI、MRV诊断,并与其相关临床资料相结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病例中,单纯累及乙状窦、横窦者15例,联合累及上矢状窦、横窦或乙状窦者9例.经MRI 诊断,发现24例患者多为T1WI、T2WI高信号表现,占75.0%;11例增扫患者均提示脑静脉明显强化,且静脉窦壁以“环状”、“三角状”强化呈现.经MRV诊断,均提示累及的静脉窦显影有狭窄、不规则等情况.结论: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联用MRI与MRV诊断,有利于确诊疾病,而且安全、无创,对于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有指导意义,适合在今后的临床上普及应用.
作者:于清太;李玉梅;谷瓅;刘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对胃脘痛寒症患者实施辨证施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胃脘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辨证施护组130例采用中医外治方法、饮食调护、情志护理、征候观察等综合护理措施,对照组70例采用一般护理方法,未采取饮食、情志调护及外治方法.结果:辨证施护组总有效率为92.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3%,两组对比,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运用中医外治方法及综合护理措施对胃脘痛寒症患者进行辨证施护效果显著,明显优于一般护理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赵雪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自我保健过程中存在的误区,并探讨相应的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1/2012收治的8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分析,针对自我预防保健过程中存在的误区进行分析,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教育,观察组针对保健存在的误区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经过分析和护理对策后,患者血压均较护理前有明显下降,血压控制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于高血压患者自我保健中易存在误区,故护理人员需要帮助其找出误区,并给予合理的建议,从而提高高血压患者自我保健意识,做到科学、合理地进行预防保健.
作者:王俊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补肾益气法联合来得时的疗法对糖尿病肾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6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服用补肾益气中药及皮下注射来得时(甘精胰岛素),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对症治疗,共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24 h尿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血脂等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有改善(P<0.05).但治疗组比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补肾益气法联合来得时治疗糖尿病肾病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贾彩肖;李晓红;刘永强;李红立;高玲玲;韩海峰;彭爱棉;王树业;魏子耿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体感振动音乐疗法结合超反射脑磁治疗仪对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疗效.方法:选择2012-09/2013-09入住于本院的患有脑卒中的患者,医师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其进行测试评价,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患者存在抑郁情绪并且伴随失眠的症状.治疗前两组患者均利用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均给予两组患者5-羟色胺,然后摄取氟西汀抑制剂,与此同时结合体感振动音乐治疗疗法,而干预组进行体感振动音乐疗法配合超反射脑磁治疗仪治疗.治疗6周后,由同一位康复医师采用 SDS、HAMD、PSQI、MBI 对两组患者进行评测.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SDS、HAMD、PSQI、MB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6周后,两组 SDS、HAMD、PSQI、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体感振动音乐疗法结合超反射脑磁治疗仪能够使脑卒中患者的抑郁情绪得到明显好转,与此同时可以提高患者睡眠的质量,使脑卒中后伴有抑郁的患者日常行为能力有显著的提高改善.
作者:张淑珍;刘玉海;吕杰;陈福素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骨代谢生化标志物骨钙素(BGP)测定临床价值.方法:将1500例社区老年居民按年龄分组(每间隔10岁为一组),测定并比较不同性别和年龄组参与人员的血清BGP、碱性磷酸酶和磷含量.结果:不同性别组血清BGP含量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二者之间呈负相关,但是女性50~59年龄组血清BGP含量显著高于另外两年龄组(P<0.05);不同性别组的血清碱性磷酸酶和磷含量之间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清BGP是老年人骨代谢指标的生物标志物,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检测血清BGP水平可用于中老年人的骨折风险评估.
作者:薛进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探究冠心病发作同心肌梗死后室性早搏的相关性,为冠心病的科学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院2005-01/2010-12收治心肌梗死并救治成功患者68例行动态心电图以及常规心电图监测,并随访3年,比较无室性早搏组和有室性早搏组,以及不同等级室性早搏组患者间冠心病发作风险差异.结果:动态心电图检出室性早搏52例(76.47%),远远高于常规心电图组13例(19.11%),两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者均为监测出室性早搏者16例;随访期间内共发生冠心病发作(心绞痛、心肌梗死)共47例(69.11%),其中发生于无室性早搏组3例,占18.75%(3/16),而发生于合并室性早搏组44例,占84.62%(44/52),两组患者间冠心病发作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52例室性早搏患者中0级19例,1级6例,2级11例,3~5级16例,而冠心病再发于各级中的频数及比例分别为15例(78.95%),4例(66.67%),9例(81.82%)和16(100.00%)例,结果显示,冠心病发作风险与心肌梗死后室性早搏等级呈正相关性.结论:心肌梗死后室性早搏可能是冠心病再发的预警信息之一,对于有室性早搏的患者应充分重视,及早药物干预,降低再发心血管意外的风险.
作者:杜永利;任久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胶原蛋白面膜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帮助和指导.方法:将我院2013-06/2014-06皮肤科门诊收治的80例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胶原蛋白面膜治疗,20~30 min/次,1次/d,连续使用两周;治疗组在对照组胶原蛋白面膜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片(商品名派甘能、丽君制药)2片/次、3次/d,口服.治疗6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5%,而治疗组患者高达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痊愈、有效、无效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1565,P<0.01).对照组与治疗组分别有3例患者出现血钾轻微下降症状,口服补钾后缓解.结论: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胶原蛋白敷料面膜对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治疗,不仅能够改善皮肤症状,还能够增加抗炎和抗过敏作用,两药联合使用,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了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张红明;李静;孙嘉俊;王雪松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游离指背静脉皮瓣在修复复杂断指再植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合并皮肤及手指固有动脉受损的复杂断指利用指背静脉皮瓣行再植修复,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35例患者断指均存活,随访3~18个月,皮瓣外观、质地正常,皮瓣及远端手指浅痛、触觉恢复良好,功能评定优良率为96.0%.结论:对复杂断指进行游离指背静脉皮瓣修复再植,可恢复断区血管缺损及皮肤创面,摆脱了动脉血管分布区域对传统轴型皮瓣的供区与受区的限制,扩大了断指再植的适应证,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向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在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白虎加人参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2013我院收治的70例初发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患者进行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将其中30例实行常规基础治疗者设为对照组,将40例在常规治疗的条件下施加白虎加人参汤治疗者设为观察组,评估两组病例的临床治疗结果,总结治疗经验.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可取得90.0%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的73.3%突出,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BG)等指标均要较治疗前、对照组有优越性,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为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白虎加人参汤进行治疗,能够尽早缓解其临床症状,控制血糖水平,是今后医院提高本病治疗水平的关键,建议临床加强普及.
作者:刘保忠;马来虎;景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0引言部分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和特征,尤其首发症状不典型者,早期延误诊断及治疗,使心绞痛患者的病情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贻误溶栓或急诊心脏介入治疗的时机,进而病情恶化,甚至危及生命。针对此我们复阅近年来有关此类报道并进行总结,希望给同行带来益处,期望有助于提高诊断水平、减少误诊率。
作者:王艳英;王荣军;陈颖;赵大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索品管圈在降低病房呼叫器使用率中的应用.方法:由9人组成品管圈,分析高峰时期病房呼叫器使用率频繁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进.结果:病房呼叫器使用率由86%降至15.3%.结论:将品管圈的方法应用到降低病房呼叫器使用率中取得了满意效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增强了护理人员参与护理管理的意识和工作满足感,充分的发挥出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
作者:张东霞;宫雪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