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娥
康复新液是一种天然制剂,内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生长因子及活性物质。具有良好的抗炎、消肿、再生修复功效,在增强机体免疫力上也有明显作用,且用药安全,不良反应小。本文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FK期刊全文数据库1999~2014年收录的有关康复新液的相关文献资料,综述其在内服中对瘀血阻滞,胃痛出血,胃、十二指肠溃疡,以及阴虚肺痨,肺结核的辅助治疗等方面的临床应用分析;和外用中对金疮、外伤、溃疡、瘘管、烧伤、烫伤、褥疮创面等的疗效。为康复新液在消化系统以及辅助治疗方面的临床使用提供帮助和指导。
作者:王元;齐世锐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医院手术用高值耗材的条形码管理工作非常重要,其对医院的医疗质量有巨大影响。然而,目前在医院手术用高值耗材的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各种问题。面对这种新兴的管理模式,如何利用条形码对高值耗材进行管理,是管理人员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之一。本文主要对条形码管理技术进行详细分析,探讨其对医院手术用高值耗材的管理作用,为日后医院高值耗材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作者:陆春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疏导对拔除智齿的患者手术前中后的作用及应用效果.方法: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将100例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人,两组均按常规方法治疗,各组间在性别、年龄、治疗方法的差异无显著性.结果:两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拔除智齿手术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消除对传统拔牙术的恐惧感,提高了患者的配合率及手术成功率,同时缩短了手术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作者:王丽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小儿重症哮喘机械通气治疗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1-10/2013-05诊治的72例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了机械通气治疗.遵照知情同意原则并按照护理方案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哮喘患儿的肺功能改善情况及机械通气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大呼气流量(PEF)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儿的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为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重症哮喘机械通气治疗有助于改善患儿的肺功能,并且减少机械通气并发症的发生,是临床首选的护理方案.
作者:李斌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治疗创伤性的失血休克过程中液体复苏方法的应用研究.方法:对本院创伤失血性休克的60例患者采用的液体复苏手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比较常规液体复苏组和限制性液体复苏组的治愈率、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生率以及死亡率.结果:对于常规液体复苏组:创伤性的失血休克病症的治愈率为70.0%,死亡率为30.0%,ARDS发生率为30.0%,DIC发生率为23.3%,MODS发生率36.7%;限制性液体复苏组:创伤性的失血休克病症治愈率为86.7%,其死亡率为13.3%,ARDS 发生率为16.7%,而DIC 发生率为13.3%,MODS 发生率为10.0%.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能减少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MODS、DIC和ARDS的发生率,提高其治愈率.
作者:尹海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我院门诊不合理用药情况,促进我院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抽取2013-01~12我院门诊处方1800张,对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00张处方中不合理用药处方166张,不合理用药率为9.22%.以不合理联合用药高,占不合理用药处方的34.34%,然后依次为超量大处方(24.70%),重复用药(22.89%),高起点用药(15.06%),超适应证给药(3.01%).结论:本院门诊用药仍存在一定问题,特别是在不合理联合用药、超量大处方、重复给药、高起点用药、超适应证给药五个方面要高度重视.
作者:朱德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引起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临床原因,探讨可行的诊断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27例早产合并胎膜早破患者的临床资料,筛查引发此类疾病的高危因素.结果: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临床发生率约为1.55%,胎儿臀位异常、生殖道感染、既往不良孕产史、双胎等均是造成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主要原因.结论:对存在高危因素的产妇,应提前诊断发现,并及时处理,去除相关诱因,积极治疗,尽可能减少早产合并胎膜早破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围产儿的病死率和发病率.
作者:袁丽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通常认为脑胶质瘤(包括高级别脑胶质瘤)不会发生中枢神经系统(CNS)以外的转移.然而,少突胶质细胞瘤(OGD)不会在CNS以外转移这一观念已经在发生改变.方法:本文对1例间变型OGD患者发生CNS以外转移的病例进行了报道.该OGD患者术后13月被证实,明确地发生了多个淋巴结、骨髓以及多处骨(包括双侧髂骨、右侧股骨以及多个椎体)转移.该例患者进行了1p与19q染色体缺失、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以及PTEN 基因外显子突变的检测.对PubMed收录文献进行检索、对比,检索关键词分别为 Extracranial,Extraneural,Oligodendroglioma,Oligodendroglio-mas,Metastatic,Metastasis,Metastases,对上述关键词进行多种组合.结果:患者骨髓穿刺活检提示,明确发生了肿瘤骨髓转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诊断确立了本例临床诊断,系间变型OGD伴CNS以外转移.检测显示,上述肿瘤组织均未发生1 p与19q缺失,发生了MGMT 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PTEN 基因第2号外显子第234号编码子G→A的颠换.检索显示,1951年至今见诸文献的 OGD 发生 CNS 以外转移的病例已有60例,本文报道的系第61例.这61例患者中,OGD共侵犯110处部位,其中经常侵犯的部位依次是骨与骨髓(n =47;42.7%)、淋巴结(n =22;20.0%)、肝(n =7;6.4%)、头皮(n=6;5.5%)、肺(n=6;5.5%)、胸膜(n=4;3.6%)、胸壁(n=3;2.7%)、髂腰肌(n=2;1.8%)、软组织(n=2;1.8%)以及腮腺(n=2;1.8%).结论:OGD的CNS以外转移尽管发生率较低,但的确发生.OGD经常侵犯的部位是骨与骨髓.检测1p与19q缺失、MGMT 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PTEN基因外显子突变可能有助于筛选出OGD中可能发生CNS以外转移的类型.
作者:李军钊;贺世明;张治国;巩丽;金天博;崔光彬;高立;梁娜;高国栋;李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1病例摘要患者,男,36岁,“头痛、恶心、呕吐4 h”于2013-08-06入院。患者近1年来睡眠时打鼾,夜间出现憋气,白天乏力、嗜睡,测血压高于正常,血压高时达160/90 mmHg,未系统治疗,此次4 h 前因情绪激动后出现头痛、头昏、恶心、呕吐、眼部胀痛、胸闷等症状,无头晕、胸痛、偏瘫、失语等,既往无糖尿病、冠心病病史,无高血压病及青光眼家族史。
作者:何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无复流现象和降低血浆胆固醇的临床联系.方法:选自本院2011/2013收治的接受急诊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抽取其冠状动脉血液进行血浆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进行检测.根据患者在PCI术后是否出现复流,将其分为以下几组,无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但出现复流(NSNN组),没有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也无复流出现(NSN 组),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后出现复流患者(SNN组),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后无出现复流患者(SN组),每组各有患者20例.对于各个组别复流具体状况、血浆TC还有LDL-C水平等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各组患者没有出现复流现象的概率具体如下:NSNN组患者比例为55%,NSN 组患者比例为10%,SNN 组患者比例为30%,SN组患者比例为5%;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后,出现无复流情况患者比例相对于没有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要低很多,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NSNN 和SNN 无出现无复流现象的组别患者,其血浆TC还有LDL-C指数相对于有NSN和SN等出现无复流现象组别患者要低很多,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进行再灌注治疗后是否出现无复流现象,和血脂水平存在密切联系.另一方面血浆胆TC还有LDL-C水平偏低患者出现无复流事件概率相对较小.
作者:田光磊 刊期: 2014年第06期
0引言部分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和特征,尤其首发症状不典型者,早期延误诊断及治疗,使心绞痛患者的病情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贻误溶栓或急诊心脏介入治疗的时机,进而病情恶化,甚至危及生命。针对此我们复阅近年来有关此类报道并进行总结,希望给同行带来益处,期望有助于提高诊断水平、减少误诊率。
作者:王艳英;王荣军;陈颖;赵大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苏州市肺癌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为制订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对苏州市恶性肿瘤登记报告卡进行编码,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苏州市2006/2010年肺癌平均发病率为54.76/10万,2010年居恶性肿瘤的第1位,肺癌发病率2010年与2006年相比上升了1.42倍,男女性比值为2.63∶1,80岁组发病率达高峰.结论:肺癌应成为苏州市肿瘤防治工作的重点,控烟以及环境治理工作有待加强.
作者:周靖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克拉霉素联合噻托溴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疗效和肺功能变化.方法:将78例COPD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克拉霉素和噻托溴胺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噻托溴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肺功能FEV1/FVC、肺炎衣原体Cpn-IgA、Cpn-IgG、Cpn-IgM阳性率和C反应蛋白(CRP)含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肺功能均有显著改善,FEV1/FVC显著增加,且治疗后观察组的FEV1/FV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Cpn-IgA、Cpn-IgG、Cpn-IgM阳性率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仅Cpn-IgM阳性率治疗后显著下降(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 CRP 含量均显著下降(P <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CRP含量比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结论:克拉霉素联合噻托溴胺治疗COPD,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值得更广泛的临床应用.
作者:侯文启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究胆道镜联合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传统开腹手术)与观察组(胆道镜联合手术),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切口感染及疼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胆道镜联合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少,可在临床推广及使用.
作者:徐明良;张剑雄;郑明周;张光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肘关节损伤中“恐怖三联征”以其独特且复杂的受伤机制、诊治比较困难、并发症后遗症多、预后较差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临床工作者的重视,通常认为肘关节前面的自然屏障结构能够使尺骨冠状突起到防止肘关节向后方脱位的作用。针对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治疗,目前尚无完整清晰的定论。本文就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特有临床表现、运动功能、损伤机制、手术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处理作一综述。
作者:侯志华;郝雪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通过观察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45例桡骨远端骨折病例的对位情况、肿胀消退时间、疼痛缓解时间、评定疗效。结果: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病例对位情况良好,复位后掌倾角、尺偏角均得到较好地改善。手背肿胀消退时间3~15 d,局部自觉疼痛缓解时间2~9 d,骨折愈合时间28~60 d,其中优18例,良20例,可4例,失败3例,优良率84%。结论: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手法简便,易学易掌握,应用广泛,疗效好,值得我们继续推广应用。
作者:季成淦 刊期: 2014年第06期
0引言男性原发性尿道癌发病率低,本文病例存在误诊误治过程,结合影像及病理资料为以后临床工作提供借鉴。1临床资料患者胡××,男,69岁,主述:尿道狭窄60余年发现会阴部肿物半年。于2014-02-09入住我院。患者自幼被发现排尿困难,诊断为尿道狭窄,间断行尿道扩张术治疗。半年前发现右侧会阴区肿物,约鸽卵大小,并缓慢增大,于外院抗炎治疗无效。会阴区肿物增大至鸡蛋大小,并出现排尿困难症状加重,于外院行膀胱造瘘术治疗。
作者:李健;孟勇;刘云斌;吕明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心血管疾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结果.方法:选取我院5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为例,设为实验组,并同期抽取50例健康正常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数值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相比对照组高,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与心血管疾病具有密切相关性,对临床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哈海枫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钼靶X线摄影与临床触诊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45例,对其钼靶X线摄影征象及临床触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例患者均为单侧病变,钼靶X线摄影均发现肿块、钙化、皮肤增厚、乳头凹陷、血管增粗增多、水肿、导管扩张等恶性肿瘤征象,临床触诊扪及肿块者42例。结论:在乳腺癌的诊断中,钼靶X线摄影与临床触诊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两者相结合,不仅有利于乳腺癌的发现与明确诊断,而且有利于选择治疗方案及评价预后。
作者:李志颖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