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龙
目的:对牙缺失患者分别进行全锆冠与氧化锆全瓷冠后牙固定修复,比较分析全锆冠与氧化锆全瓷冠用于修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3-01/2014-02收治的56例因后牙缺失而需要修复的患者,根据牙齿缺损程度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采用不同材料进行固定修复.其中实验组29例90颗后牙进行氧化锆全瓷冠桥修复,对照组27例87颗后牙进行氧化锆全锆冠桥修复,并统一追踪观察1~3年,通过对义齿的边缘适合性、牙冠外形,牙龈健康情况,是否崩瓷、色泽、破裂等情况进行对比评价.结果:对所有检查的指标进行比较发现,两组病例修复效果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边缘美观性、密合性及抗折强度方面,采用氧化锆全锆冠与氧化锆全瓷冠桥修复均能够满足临床的要求.
作者:孙庆忠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便携式B超在基层神经外科的推广价值。方法:结合我院神经外科应用便携式B超的经验,总结便携式B超在基层神经外科应用的优缺点,并加以分析。结果:B超在神经外科应用中安全可靠,易于被患者及其家属接受,且价格便宜。但优化手术切口方面存在困难,手术入路的优化方面存在不足,在体积较小和位置较深的病灶定位上存在困难。结论:便携式B超可以在基层神经外科手术中推广使用,但存在诸多不足,需逐步改善。
作者:罗从钢;魏守元;覃家昆;王敬;付光扬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通过观察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45例桡骨远端骨折病例的对位情况、肿胀消退时间、疼痛缓解时间、评定疗效。结果: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病例对位情况良好,复位后掌倾角、尺偏角均得到较好地改善。手背肿胀消退时间3~15 d,局部自觉疼痛缓解时间2~9 d,骨折愈合时间28~60 d,其中优18例,良20例,可4例,失败3例,优良率84%。结论: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手法简便,易学易掌握,应用广泛,疗效好,值得我们继续推广应用。
作者:季成淦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钼靶X线摄影与临床触诊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45例,对其钼靶X线摄影征象及临床触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例患者均为单侧病变,钼靶X线摄影均发现肿块、钙化、皮肤增厚、乳头凹陷、血管增粗增多、水肿、导管扩张等恶性肿瘤征象,临床触诊扪及肿块者42例。结论:在乳腺癌的诊断中,钼靶X线摄影与临床触诊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两者相结合,不仅有利于乳腺癌的发现与明确诊断,而且有利于选择治疗方案及评价预后。
作者:李志颖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在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白虎加人参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2013我院收治的70例初发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患者进行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将其中30例实行常规基础治疗者设为对照组,将40例在常规治疗的条件下施加白虎加人参汤治疗者设为观察组,评估两组病例的临床治疗结果,总结治疗经验.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可取得90.0%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的73.3%突出,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BG)等指标均要较治疗前、对照组有优越性,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为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白虎加人参汤进行治疗,能够尽早缓解其临床症状,控制血糖水平,是今后医院提高本病治疗水平的关键,建议临床加强普及.
作者:刘保忠;马来虎;景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康复新液是一种天然制剂,内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生长因子及活性物质。具有良好的抗炎、消肿、再生修复功效,在增强机体免疫力上也有明显作用,且用药安全,不良反应小。本文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FK期刊全文数据库1999~2014年收录的有关康复新液的相关文献资料,综述其在内服中对瘀血阻滞,胃痛出血,胃、十二指肠溃疡,以及阴虚肺痨,肺结核的辅助治疗等方面的临床应用分析;和外用中对金疮、外伤、溃疡、瘘管、烧伤、烫伤、褥疮创面等的疗效。为康复新液在消化系统以及辅助治疗方面的临床使用提供帮助和指导。
作者:王元;齐世锐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我院门诊不合理用药情况,促进我院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抽取2013-01~12我院门诊处方1800张,对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00张处方中不合理用药处方166张,不合理用药率为9.22%.以不合理联合用药高,占不合理用药处方的34.34%,然后依次为超量大处方(24.70%),重复用药(22.89%),高起点用药(15.06%),超适应证给药(3.01%).结论:本院门诊用药仍存在一定问题,特别是在不合理联合用药、超量大处方、重复给药、高起点用药、超适应证给药五个方面要高度重视.
作者:朱德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体液隔离的危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01/2014-01 SAP患者32例的临床资料,按患者治疗结果将其分为治愈组,早期死亡组(住院7d内死亡)及晚期死亡组(住院7d后死亡).对比三组患者入院后3d的体液隔离量,分析患者死亡原因.结果:晚期死亡组、早期死亡组体液隔离持续超过48 h;入院第48、72 h,晚期死亡组及早期死亡组体液隔离量均超过6000 mL,且呈上升趋势;治愈组体液隔离量不足5000 mL,且呈下降趋势;入院48 h后,三组体液隔离量相互比较(P<0.05),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结论:SAP患者体液隔离持续时间越长,隔离程度越重,预后越差.
作者:李欢送;齐敦峰;姜新春;张昕辉;刘养岁;石奎;袁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泌尿系统感染患者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为患者临床治疗中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04/2013-04于我院进行治疗的285例门诊和住院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并对其病原菌和耐药性进行总结.结果:研究发现,大肠埃希菌是泌尿系统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占31.93%),然后是肠球菌(占12.28%),后是念珠菌(占9.12%).亚胺培南对大肠埃希菌的敏感率为99.5%,他唑巴坦、哌拉西林对大肠埃希菌的敏感率为96.8%,阿米卡星对大肠埃希菌的敏感率为95.9%.亚胺培南对肺炎克雷伯菌的敏感率为92.8%,阿米卡星对肺炎克雷伯菌的敏感率为82.7%,他唑巴坦、哌拉西林对肺炎克雷伯菌的敏感率为74.3%.阿米卡星对铜绿假单胞菌敏感率为97.1%,亚胺培南对铜绿假单胞菌敏感率为94.8%,他唑巴坦、哌拉西林对铜绿假单胞菌敏感率为93.6%.利奈唑胺对肠球菌敏感率为99.9%,万古霉素对肠球菌敏感率为95.2%.大部分抗生素对白色念珠菌的敏感率高于90%,除了伊曲康唑为77.5%.伊曲康唑和氟康唑对光滑念珠菌的敏感率分别为14.9%和24.0%.结论:只有在充分认识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情况的基础上合理使用抗生素,才能有效减少耐药菌产生,提高泌尿系统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究团队模拟情景学习法在护理学耳鼻喉专科带教中的运用,分析其实践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级护理学专业的100名学生,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团队模拟情景学习法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式.通过理论考核与临床操作对比学习情况.结果:试验组理论考核与临床操作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团队模拟情景学习法提高了学生的理论掌握,促进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加深了理论在实际中的运用,在护理学耳鼻喉专科带教中效果显著.
作者:傅小利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原因、诊治与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术中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患者均出现血压突然升高、心率变慢症状,手术操作者用手推入造影剂时感觉阻力增加。采取颈内动脉造影检查,可见颈外动脉显影及动脉瘤外“云雾状”的外渗造影剂,其中1例严重者出现大血管痉挛、短暂性不显影征象。对所有患者均采取立即中和肝素,选用直径较小的微弹簧圈继续栓塞至动脉瘤腔完全被造影剂充填,且造影剂再无外泄等。治疗后均取得成功,无一例死亡。结论: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术中动脉瘤破裂患者均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只要认真观察,及时诊断和采取积极稳妥的治疗,就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董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究引发肺结核患者出现耐药情况的相关因素,对以后临床救治肺结核患者做指导。方法:选取本院2011/2013收治的出现肺结核耐药患者20例,设为观察组,另选本院同年收治的肺结核无发生耐药情况的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进行单因素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经分析结果提示引发肺结核患者出现耐药的相关因素如下:农村居住地患者、治疗过程存在中断情况、治疗依从性不高、有吸烟习惯以及合并糖尿病。结论:引发肺结核患者发生耐药情况的原因有很多,对于高危肺结核患者在治疗时应该更加注意,大程度防止耐药情况的出现,保障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姬广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苏州市肺癌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为制订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对苏州市恶性肿瘤登记报告卡进行编码,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苏州市2006/2010年肺癌平均发病率为54.76/10万,2010年居恶性肿瘤的第1位,肺癌发病率2010年与2006年相比上升了1.42倍,男女性比值为2.63∶1,80岁组发病率达高峰.结论:肺癌应成为苏州市肿瘤防治工作的重点,控烟以及环境治理工作有待加强.
作者:周靖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探究冠心病发作同心肌梗死后室性早搏的相关性,为冠心病的科学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院2005-01/2010-12收治心肌梗死并救治成功患者68例行动态心电图以及常规心电图监测,并随访3年,比较无室性早搏组和有室性早搏组,以及不同等级室性早搏组患者间冠心病发作风险差异.结果:动态心电图检出室性早搏52例(76.47%),远远高于常规心电图组13例(19.11%),两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者均为监测出室性早搏者16例;随访期间内共发生冠心病发作(心绞痛、心肌梗死)共47例(69.11%),其中发生于无室性早搏组3例,占18.75%(3/16),而发生于合并室性早搏组44例,占84.62%(44/52),两组患者间冠心病发作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52例室性早搏患者中0级19例,1级6例,2级11例,3~5级16例,而冠心病再发于各级中的频数及比例分别为15例(78.95%),4例(66.67%),9例(81.82%)和16(100.00%)例,结果显示,冠心病发作风险与心肌梗死后室性早搏等级呈正相关性.结论:心肌梗死后室性早搏可能是冠心病再发的预警信息之一,对于有室性早搏的患者应充分重视,及早药物干预,降低再发心血管意外的风险.
作者:杜永利;任久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总结分析初产妇临产时胎头高浮与难产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3-01~12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10例临产时胎头浮动产妇(观察组)和110例胎头正常产妇(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两组产妇分娩经过、分娩方式、分娩期并发症、新生儿预后的差异.结果:观察组胎方位异常比例40.01%、脐带因素比例20.00%、巨大儿比例11.82%以及骨盆异常发生率14.55%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潜伏期延长比例10.91%、活跃期延长比例12.73%、第二产程延长比例9.09%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剖宫产率51.82%明显高于对照组13.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产时胎头浮动是难产信号之一,在试产过程中要严密观察,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保证母婴生命安全.
作者:许淑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了解本市饮用水卫生的现状,找出供水卫生监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有效的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现场观察法对我市所有城市及农村供水单位及疾控水质检测从业人员和卫生监督所卫生监督人员进行专项调查.结果:共调查23家集中式供水单位,其中12家(52.17%)持有卫生许可证;17家设定了水源防护区;18家生产设备、设施基本满足相应的生产规模要求,工艺流程合理;3家未能按规范要求进行水质自检和向卫生监督部门报告;2家未进行涉及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索证.结论:农村地区集中式供水单位存在诸多问题,而对其却缺乏有力的卫生监督,需合理地配置卫生人力资源和采取适宜的监督管理体系.
作者:马立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游离指背静脉皮瓣在修复复杂断指再植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合并皮肤及手指固有动脉受损的复杂断指利用指背静脉皮瓣行再植修复,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35例患者断指均存活,随访3~18个月,皮瓣外观、质地正常,皮瓣及远端手指浅痛、触觉恢复良好,功能评定优良率为96.0%.结论:对复杂断指进行游离指背静脉皮瓣修复再植,可恢复断区血管缺损及皮肤创面,摆脱了动脉血管分布区域对传统轴型皮瓣的供区与受区的限制,扩大了断指再植的适应证,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向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究胆道镜联合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传统开腹手术)与观察组(胆道镜联合手术),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切口感染及疼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胆道镜联合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少,可在临床推广及使用.
作者:徐明良;张剑雄;郑明周;张光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克拉霉素联合噻托溴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疗效和肺功能变化.方法:将78例COPD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克拉霉素和噻托溴胺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噻托溴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肺功能FEV1/FVC、肺炎衣原体Cpn-IgA、Cpn-IgG、Cpn-IgM阳性率和C反应蛋白(CRP)含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肺功能均有显著改善,FEV1/FVC显著增加,且治疗后观察组的FEV1/FV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Cpn-IgA、Cpn-IgG、Cpn-IgM阳性率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仅Cpn-IgM阳性率治疗后显著下降(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 CRP 含量均显著下降(P <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CRP含量比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结论:克拉霉素联合噻托溴胺治疗COPD,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值得更广泛的临床应用.
作者:侯文启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