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进发
目的:探讨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对小针刀穴位疗法进行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2013我院收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58例,并以随机数字表法方式将其分成两组,每组29例,将其中实施传统理疗治疗者纳入对照组,将在此条件下施加小针刀穴位治疗者纳入观察组,分析并评估两组病例的临床治疗结局.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可取得89.7%的临床疗效,较之对照组的72.4%更为理想,比较差异明显(P<0.05).同时,在安全性方面,两组治疗期间未见严重不适出现.结论: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提供小针刀穴位治疗有确切效果,且安全可靠,适合在今后的临床上普及应用.
作者:任克俭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评价不同护理级别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老年患者的护理需求.方法:选择102例不同护理级别的老年患者,了解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通过访谈的形式对患者的饮食、排泄、卫生三个方面进行护理情况调查.结果:在不同护理级别中,存在着不同的ADL等级.Ⅰ级护理病人在三方面护理(饮食照顾、卫生护理、排泄护理)有过度满足情况,Ⅱ级护理病人在三方面护理都有需求,但没有得到满足,而在饮食照顾、卫生护理方面则过度满足.不能自理病人在饮食照顾、卫生护理方面过度满足,自理患者和部分自理患者在三个方面上未满足、过度满足相共存.结论:应根据病人的病情、ADL进行划分护理级别,满足广大患者在护理服务上的需求.
作者:郑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原因、诊治与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术中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患者均出现血压突然升高、心率变慢症状,手术操作者用手推入造影剂时感觉阻力增加。采取颈内动脉造影检查,可见颈外动脉显影及动脉瘤外“云雾状”的外渗造影剂,其中1例严重者出现大血管痉挛、短暂性不显影征象。对所有患者均采取立即中和肝素,选用直径较小的微弹簧圈继续栓塞至动脉瘤腔完全被造影剂充填,且造影剂再无外泄等。治疗后均取得成功,无一例死亡。结论: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术中动脉瘤破裂患者均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只要认真观察,及时诊断和采取积极稳妥的治疗,就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董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总结分析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对中度、重度哮喘患儿急性发作的积极影响.方法:选择2013-01~12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中度、重度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为研究对象,均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分析患儿治疗前后症状评分、炎症介质、肺功能指标及ECP(嗜酸性粒细胞离子蛋白)、MPO (中性粒细胞过氧化物酶).结果:治疗后症状评分(1.31±0.29)分明显低于治疗前,FEV1、PEF、FEV1/FVC指标均明显高于治疗前,IL-8、IL-17、ECP、MPO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对中度、重度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具有积极影响,能改善患儿肺功能、炎症因子水平,快速缓解临床症状.
作者:唐天雄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干眼症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2012-05/2013-05收治的100例干眼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单用西医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则采用中西医治疗。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对干眼症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普及。
作者:张宝凤;魏学仿;王海英;王秋丰;焦万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0引言部分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和特征,尤其首发症状不典型者,早期延误诊断及治疗,使心绞痛患者的病情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贻误溶栓或急诊心脏介入治疗的时机,进而病情恶化,甚至危及生命。针对此我们复阅近年来有关此类报道并进行总结,希望给同行带来益处,期望有助于提高诊断水平、减少误诊率。
作者:王艳英;王荣军;陈颖;赵大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低熔点适形铅挡块的制作方法及误差产生的原因,提出完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方法。方法:模拟定位机上拍患者定位片,医生勾画靶区后利用热丝切割机切割形状后制作铅挡,然后在模拟定位机下进行拍片验证,合格后方可实施治疗,结合验证结果,对挡块出现不同的误差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每个挡块之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误差,制作的每一个环节都直接影响成模的质量,避免这些环节出现差错,才能使误差降到小。结论:用低熔点铅制作适形铅挡是目前常规放疗中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它不仅符合放射治疗计划的设计要求,而且提高了放射治疗的精确度。但需要做好质量控制,才能保证挡块的质量。
作者:安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中青年乳腺癌术后生存质量.方法:通过调查问卷[生存质量核心量表(QLQ-C30)和乳腺癌特异模块(QLQ.BR23)]等方式,来调查不同种人(不同文化状况、不同经济状况、不同手术方式等)的术后生活质量状况.结果:患者的文化程度越高,经济状况越好,或者处于在婚状态,术后生存质量越高;同时患者的年龄越大,病理分期越晚期,或者手术创伤越大,术后生存质量越低.结论: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条件、婚姻状况、病理分期以及手术创伤等因素影响乳腺癌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要加强临床护理和心理护理,防止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从多方面促进其术后生存质量的提高.
作者:陆晓;秦丽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骨代谢生化标志物骨钙素(BGP)测定临床价值.方法:将1500例社区老年居民按年龄分组(每间隔10岁为一组),测定并比较不同性别和年龄组参与人员的血清BGP、碱性磷酸酶和磷含量.结果:不同性别组血清BGP含量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二者之间呈负相关,但是女性50~59年龄组血清BGP含量显著高于另外两年龄组(P<0.05);不同性别组的血清碱性磷酸酶和磷含量之间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清BGP是老年人骨代谢指标的生物标志物,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检测血清BGP水平可用于中老年人的骨折风险评估.
作者:薛进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小儿重症哮喘机械通气治疗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1-10/2013-05诊治的72例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了机械通气治疗.遵照知情同意原则并按照护理方案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哮喘患儿的肺功能改善情况及机械通气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大呼气流量(PEF)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儿的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为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重症哮喘机械通气治疗有助于改善患儿的肺功能,并且减少机械通气并发症的发生,是临床首选的护理方案.
作者:李斌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了解昌邑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与技能基本状况,为制定适合的健康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方法,问卷采用《2013年吉林省居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共调查居民2550名.结果:昌邑区健康素养知识平均知晓率为60.17%;日常行为习惯平均正确率46.23%;健康技能平均掌握率64.54%.结论:昌邑区居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仅达到《全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规范纲要(2005/2010年)》对西部的要求,应积极开展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作者:于丽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肘关节损伤中“恐怖三联征”以其独特且复杂的受伤机制、诊治比较困难、并发症后遗症多、预后较差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临床工作者的重视,通常认为肘关节前面的自然屏障结构能够使尺骨冠状突起到防止肘关节向后方脱位的作用。针对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治疗,目前尚无完整清晰的定论。本文就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特有临床表现、运动功能、损伤机制、手术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处理作一综述。
作者:侯志华;郝雪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定期电话随访对减少Ⅱ型糖尿病急性低血糖发作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09-01/2011-12住院的Ⅱ型糖尿病志愿者经2年随访资料完整的10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出院宣教,让患者及家属了解低血糖反应发生的原因和症状,教会患者定期测血糖、自我护理,预防低血糖;实验组除进行上述方法宣教外,同时采用每隔半月进行电话追踪随访,强化出院时预防低血糖的宣教,同时,嘱两组患者如果在家中发生低血糖或因低血糖发作入院时及时电话反馈给我们.结果:实验组在家中发生低血糖次数及由于低血糖发作入院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定期随访可以减少Ⅱ型糖尿病低血糖急性发作.
作者:冯丽慧;马广蕊;张国辉;张戈;周伟;王晓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低血糖反应的相关因素,加强对其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对我所40例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反应的发生和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13例患者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22例表现为精神神经系统症状,5例表现为无症状的低血糖症。结论:老年糖尿病易出现低血糖反应,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症状轻微,脑功能障碍症状多见。
作者:戴海霞;高金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究团队模拟情景学习法在护理学耳鼻喉专科带教中的运用,分析其实践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级护理学专业的100名学生,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团队模拟情景学习法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式.通过理论考核与临床操作对比学习情况.结果:试验组理论考核与临床操作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团队模拟情景学习法提高了学生的理论掌握,促进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加深了理论在实际中的运用,在护理学耳鼻喉专科带教中效果显著.
作者:傅小利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引起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临床原因,探讨可行的诊断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27例早产合并胎膜早破患者的临床资料,筛查引发此类疾病的高危因素.结果: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临床发生率约为1.55%,胎儿臀位异常、生殖道感染、既往不良孕产史、双胎等均是造成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主要原因.结论:对存在高危因素的产妇,应提前诊断发现,并及时处理,去除相关诱因,积极治疗,尽可能减少早产合并胎膜早破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围产儿的病死率和发病率.
作者:袁丽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波依定与倍他乐克联合治疗老年高血压的效果.方法:取我院2012/2013收治的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给予波依定与倍他乐克联合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波依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变化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舒张压和收缩压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波依定与倍他乐克联合治疗老年高血压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韩朝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寻找安全、高效的基因递送载体一直是基因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对近年来PLGA作为递送载体及相关问题进行了综述。首先简述了PLGA纳米颗粒的性质及制备方法,然后对其作为递送载体的研究概况进行了探讨,后指出了目前PLGA作为递送材料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作者:张瀚尹;梁高峰;韦芳;闫彬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患有肝功能异常的甲亢患者相关的临床表现以及有效的治疗措施.方法:对我院2010-01/2013-12收治的98例甲亢合并肝功能损害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措施及预后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研究发现,肝功能损害以碱性磷酸酶(ALP)升高为主(70.41%),甲亢患者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与病程成正相关.结论:肝功能损害和甲亢之间可以互相影响,甲亢合并肝功能损害可保肝治疗,同时尽早应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对重症肝损害患者先明确肝损害原因,并确定治疗方法应以保肝为主,肝脏功能有所好转后再进行碘131(131I)治愈甲状腺功能亢进.
作者:单树国;佟冬冬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