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针刀穴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8例的效果观察

任克俭

关键词:小针刀, 腰椎间盘突出症, 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对小针刀穴位疗法进行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2013我院收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58例,并以随机数字表法方式将其分成两组,每组29例,将其中实施传统理疗治疗者纳入对照组,将在此条件下施加小针刀穴位治疗者纳入观察组,分析并评估两组病例的临床治疗结局.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可取得89.7%的临床疗效,较之对照组的72.4%更为理想,比较差异明显(P<0.05).同时,在安全性方面,两组治疗期间未见严重不适出现.结论: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提供小针刀穴位治疗有确切效果,且安全可靠,适合在今后的临床上普及应用.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高位肌间沟加颈深浅丛阻滞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高位肌间沟颈深浅丛阻滞麻醉+同侧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60例锁骨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注入2%利多卡因20 mL.实验组:高位肌间沟臂丛阻滞注入1.5%利多卡因20 mL加颈深丛0.5%罗哌卡因7 mL、颈浅丛0.5%罗哌卡因8 mL.检验麻醉功效的方式是根据病患对手术中疼痛感的耐受程度表现的.结果:忍耐疼痛程度方面,实验组的患者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其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深浅丛+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手段伴随使用,要比单独运用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方案的效果更佳.

    作者:祁莉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去甲斑蝥素及其五种衍生物抗白血病细胞K562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去甲斑蝥素(NCTD)及其五种衍生物抗白血病细胞K562的作用.方法:常规方法复苏、传代培养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K562细胞,待细胞进入对数生长期后用于实验.空白对照组行常规培养,药物处理包括去甲斑蝥素(NCTD)处理组和NCTD衍生物(QJ-2、QJ-3、QJ-13、BH052及BH091)处理组,分别设置各组药物终浓度0.001 mmol/L、0.005 mmol/L、0.05 mmol/L、0.1 mmol/L、0.5 mmol/L、1 mmol/L、5 mmol/L、10 mmol/L 处理,各组于处理24 h、48 h (NCTD)、72 h(NCTD)后收集细胞检测:①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状况;②常规瑞氏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③MTT比色法检测不同处理组细胞的活力和增殖能力.结果:①与空白对照组比较,NCTD及其衍生物处理后活细胞减少,并出现抱团生长、胞膜出泡、胞体破碎等现象,且变化程度随浓度升高更加明显;瑞氏染色观察 NCTD 作用后K562细胞,药物处理组细胞胞核染色质出现聚集、溶解、碎裂现象,胞浆出现空泡,空泡量且随NCTD浓度升高而增多;②MTT实验测定各药物对K562细胞的IC50值由大到小分别为QJ-3(1.88 mmol/L)、BH091(1.787 mmol/L)、QJ-13(0.621 mmol/L)、BH052(0.406 mmol/L )、QJ-2(0.129 mmol/L )、NCTD (0.083 mmol/L),NCTD对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强,且该抑制作用随药物剂量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强;在NCTD的五种衍生物中 QJ-2的抑制作用强.结论:①NCTD对K562细胞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时间依赖性;②五种衍生物中QJ-2对K562细胞的作用强.

    作者:王剑青;娄方方;汪冶;王国川;沙启明;张亚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探究冠心病发作和心肌梗死后室性早搏的相关性

    目的:分析探究冠心病发作同心肌梗死后室性早搏的相关性,为冠心病的科学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院2005-01/2010-12收治心肌梗死并救治成功患者68例行动态心电图以及常规心电图监测,并随访3年,比较无室性早搏组和有室性早搏组,以及不同等级室性早搏组患者间冠心病发作风险差异.结果:动态心电图检出室性早搏52例(76.47%),远远高于常规心电图组13例(19.11%),两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者均为监测出室性早搏者16例;随访期间内共发生冠心病发作(心绞痛、心肌梗死)共47例(69.11%),其中发生于无室性早搏组3例,占18.75%(3/16),而发生于合并室性早搏组44例,占84.62%(44/52),两组患者间冠心病发作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52例室性早搏患者中0级19例,1级6例,2级11例,3~5级16例,而冠心病再发于各级中的频数及比例分别为15例(78.95%),4例(66.67%),9例(81.82%)和16(100.00%)例,结果显示,冠心病发作风险与心肌梗死后室性早搏等级呈正相关性.结论:心肌梗死后室性早搏可能是冠心病再发的预警信息之一,对于有室性早搏的患者应充分重视,及早药物干预,降低再发心血管意外的风险.

    作者:杜永利;任久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治疗中液体复苏的应用

    目的:探讨治疗创伤性的失血休克过程中液体复苏方法的应用研究.方法:对本院创伤失血性休克的60例患者采用的液体复苏手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比较常规液体复苏组和限制性液体复苏组的治愈率、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生率以及死亡率.结果:对于常规液体复苏组:创伤性的失血休克病症的治愈率为70.0%,死亡率为30.0%,ARDS发生率为30.0%,DIC发生率为23.3%,MODS发生率36.7%;限制性液体复苏组:创伤性的失血休克病症治愈率为86.7%,其死亡率为13.3%,ARDS 发生率为16.7%,而DIC 发生率为13.3%,MODS 发生率为10.0%.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能减少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MODS、DIC和ARDS的发生率,提高其治愈率.

    作者:尹海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干眼症临床观察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干眼症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2012-05/2013-05收治的100例干眼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单用西医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则采用中西医治疗。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对干眼症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普及。

    作者:张宝凤;魏学仿;王海英;王秋丰;焦万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功能与分子医学影像学(电子版)征订启事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结肠镜联合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6例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结肠镜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溃疡性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02/2013-12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1、对照组2各56例,对照组1给与常规的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对照组2给与结肠镜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与结肠镜联合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给与结肠镜联合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其临床效果显著高于单纯使用结肠镜或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的效果,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在治疗时给与结肠镜联合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可显著提高疗效,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程开;卓越;王艳凤;杜井峰;赵金涛;张雪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定期随访在预防Ⅱ型糖尿病患者急性低血糖发作中的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定期电话随访对减少Ⅱ型糖尿病急性低血糖发作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09-01/2011-12住院的Ⅱ型糖尿病志愿者经2年随访资料完整的10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出院宣教,让患者及家属了解低血糖反应发生的原因和症状,教会患者定期测血糖、自我护理,预防低血糖;实验组除进行上述方法宣教外,同时采用每隔半月进行电话追踪随访,强化出院时预防低血糖的宣教,同时,嘱两组患者如果在家中发生低血糖或因低血糖发作入院时及时电话反馈给我们.结果:实验组在家中发生低血糖次数及由于低血糖发作入院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定期随访可以减少Ⅱ型糖尿病低血糖急性发作.

    作者:冯丽慧;马广蕊;张国辉;张戈;周伟;王晓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医院手术用高值耗材条形码管理模式的应用

    医院手术用高值耗材的条形码管理工作非常重要,其对医院的医疗质量有巨大影响。然而,目前在医院手术用高值耗材的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各种问题。面对这种新兴的管理模式,如何利用条形码对高值耗材进行管理,是管理人员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之一。本文主要对条形码管理技术进行详细分析,探讨其对医院手术用高值耗材的管理作用,为日后医院高值耗材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作者:陆春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小针刀穴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8例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对小针刀穴位疗法进行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2013我院收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58例,并以随机数字表法方式将其分成两组,每组29例,将其中实施传统理疗治疗者纳入对照组,将在此条件下施加小针刀穴位治疗者纳入观察组,分析并评估两组病例的临床治疗结局.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可取得89.7%的临床疗效,较之对照组的72.4%更为理想,比较差异明显(P<0.05).同时,在安全性方面,两组治疗期间未见严重不适出现.结论: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提供小针刀穴位治疗有确切效果,且安全可靠,适合在今后的临床上普及应用.

    作者:任克俭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IFN-γ与IL-4检测在小儿哮喘及肺炎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索IFN-γ与IL-4检测在小儿哮喘及肺炎中的临床应用.方法:用ELISA法检测282例小儿哮喘、306例小儿肺炎及同期幼儿园和小学生健康体检者250例小儿血清中IFN-γ与IL-4水平,结合临床相关检查资料,对检测结果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各组实验数据以x ±s表示,各实验组间比较计量资料的t检验,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哮喘组患儿外周血IFN-γ[(21.4±31.7)ng/L]明显低于肺炎组[(215.8±43.1)ng/L]及对照组[(276.7±43.2)ng/L],而肺炎组[(245.8±43.1)ng/L]与对照组[(276.7±43.2)ng/L]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哮喘组IL-4的水平[(12.6±7.9)ng/L]明显高于肺炎组[(5.1±3.7)ng/L]及对照组[(4.6±3.7)ng/L],而肺炎组[(5.1±3.7)ng/L]与对照组[(4.6±3.7)ng/L]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哮喘患儿存在着明显的免疫失衡问题,说明IFN-γ与IL-4具有协同作用,从而导致Th1/Th2平衡失调,这可能是导致小儿哮喘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治疗时应着重于免疫调理;而肺炎患儿Th 1/Th2变化不大,说明其发病机理主要是因为炎症等其它因素所致,在治疗时应着重于消炎.

    作者:张虹;顾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游离指背静脉皮瓣修复复杂断指再植35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游离指背静脉皮瓣在修复复杂断指再植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合并皮肤及手指固有动脉受损的复杂断指利用指背静脉皮瓣行再植修复,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35例患者断指均存活,随访3~18个月,皮瓣外观、质地正常,皮瓣及远端手指浅痛、触觉恢复良好,功能评定优良率为96.0%.结论:对复杂断指进行游离指背静脉皮瓣修复再植,可恢复断区血管缺损及皮肤创面,摆脱了动脉血管分布区域对传统轴型皮瓣的供区与受区的限制,扩大了断指再植的适应证,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向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通辽市蒙古族食道癌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通辽市蒙古族食道癌现状及其发病原因。方法:查阅通辽市二级以上医院2011-01~12收治的食道癌患者,掌握通辽市食道癌的检出率,分析通辽市蒙古族食道癌危险因素、年龄分布、性别、职业、病理分型等方面的差别。结果:蒙古族食道癌检出率远高于汉族,蒙古族中又以农民发病率高。结论:蒙古族食道癌发病率较高,其发病原因可能与热饮习惯、长期吃酸菜、烟草和酒精等因素有关,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者:乌力吉白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社区居民健康素养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昌邑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与技能基本状况,为制定适合的健康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方法,问卷采用《2013年吉林省居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共调查居民2550名.结果:昌邑区健康素养知识平均知晓率为60.17%;日常行为习惯平均正确率46.23%;健康技能平均掌握率64.54%.结论:昌邑区居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仅达到《全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规范纲要(2005/2010年)》对西部的要求,应积极开展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作者:于丽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关于心理疏导在拔除智齿手术前中后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疏导对拔除智齿的患者手术前中后的作用及应用效果.方法: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将100例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人,两组均按常规方法治疗,各组间在性别、年龄、治疗方法的差异无显著性.结果:两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拔除智齿手术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消除对传统拔牙术的恐惧感,提高了患者的配合率及手术成功率,同时缩短了手术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作者:王丽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对中重度哮喘患儿急性发作的影响

    目的:总结分析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对中度、重度哮喘患儿急性发作的积极影响.方法:选择2013-01~12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中度、重度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为研究对象,均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分析患儿治疗前后症状评分、炎症介质、肺功能指标及ECP(嗜酸性粒细胞离子蛋白)、MPO (中性粒细胞过氧化物酶).结果:治疗后症状评分(1.31±0.29)分明显低于治疗前,FEV1、PEF、FEV1/FVC指标均明显高于治疗前,IL-8、IL-17、ECP、MPO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对中度、重度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具有积极影响,能改善患儿肺功能、炎症因子水平,快速缓解临床症状.

    作者:唐天雄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医护理模式对骨折手术后患者康复状态的影响分析

    目的:研究中医护理模式对骨折手术后患者康复状态的影响分析.方法:2013-02/2014-05,我院共有210例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105例)和对照组(105例).对两组均行骨折手术,其中观察组采用中医护理模式,而对照组采用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者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满意者占比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出现感染者、骨不连者占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FIM评分无显著差异.护理后1周和护理后1个月观察组FIM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模式对于骨折患者的护理,不仅可明显提升治疗效果,还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杨旋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系统化护理干预对鼻咽癌放疗患者并发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干预对鼻咽癌放疗患者的并发症以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对2011-10/2014-02新桥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157例鼻咽癌放疗患者,进行分组对比.其中对照组79例,采用常规鼻咽癌放疗护理.护理干预组7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系统化护理干预措施.护理2个月后,观察不同护理方式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免疫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系统化护理干预提高了患者放疗后的生活质量,在放射性皮炎、胃肠道反应、口腔感染等方面,干预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免疫功能方面,干预组患者疾病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系统化护理还减轻了患者抑郁、焦虑的状况,改善了患者的情绪,促进了治疗的继续执行.结论:系统化护理干预减少了鼻咽癌放疗患者的全身不良反应,提高了患者抵抗细菌、病毒的能力.

    作者:彭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初产妇临产时胎头高浮与难产的相关因素关系

    目的:总结分析初产妇临产时胎头高浮与难产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3-01~12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10例临产时胎头浮动产妇(观察组)和110例胎头正常产妇(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两组产妇分娩经过、分娩方式、分娩期并发症、新生儿预后的差异.结果:观察组胎方位异常比例40.01%、脐带因素比例20.00%、巨大儿比例11.82%以及骨盆异常发生率14.55%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潜伏期延长比例10.91%、活跃期延长比例12.73%、第二产程延长比例9.09%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剖宫产率51.82%明显高于对照组13.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产时胎头浮动是难产信号之一,在试产过程中要严密观察,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保证母婴生命安全.

    作者:许淑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团队模拟情景学习法在护理学耳鼻喉专科带教中的运用评价

    目的:探究团队模拟情景学习法在护理学耳鼻喉专科带教中的运用,分析其实践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级护理学专业的100名学生,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团队模拟情景学习法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式.通过理论考核与临床操作对比学习情况.结果:试验组理论考核与临床操作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团队模拟情景学习法提高了学生的理论掌握,促进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加深了理论在实际中的运用,在护理学耳鼻喉专科带教中效果显著.

    作者:傅小利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主管: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政治工作局

主办: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