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四肢步进性DSA血管造影同步导向活检对骨及软组织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杨久波

关键词:四肢, DSA, 血管造影, 骨, 软组织, 良恶性病变
摘要:0引言过去利用骨穿刺活检已成为诊断惯例,近年来DSA的应用、探讨及各种影像手段对诊断肌肉、骨骼疾病的价值其合理选择使用已成为目前现代骨放射学的重要课题。现将我院自2000年以来经活检及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四肢DSA血管造影结果报道如下。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硬膜外自控镇痛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20例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手术均采用相同的麻醉方式,但观察组术后实施硬膜外自控镇痛,对照组实施常规镇痛,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镇痛有效率为98.3%,对照组临床镇痛有效率为83.3%,观察组临床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自控镇痛可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轻微,是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理想的镇痛方法.

    作者:李嫣;张晓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老年股骨头坏死髋关节置换术49例的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12/2013-12收治的49例老年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为治疗组,选取同期收治的49例老年股骨头坏死的患者行股骨头置换术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治疗组中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88%,明显高于的对照组的71.4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1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41%(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头坏死是一种简单而且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促进老年人早期活动,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长见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低位小切口甲状腺手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采用低位小切口甲状腺手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为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甲状腺切除术,观察组采用低位小切口甲状腺手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手术时长、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瘢痕美观状况(VAS评分)。结果:观察组结节性甲状腺肿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其手术时长与切口长度小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美观状况优于对照组。结论:与传统甲状腺手术相比,低位小切口甲状腺手术更加安全、有效、美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翚;姚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改良乳突切除术保留骨桥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乳突炎的体会

    目的:研究改良乳突切除术保留骨桥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乳突炎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01/2013-12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患有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的病患83例,对病患实行改良乳突切除保留骨桥同期鼓室成形术,首先对病患的耳部内侧进行切口,将外耳道的皮瓣和乳突进行暴露,之后使用电钻将乳突气房部分进行磨除,保留骨桥将乳突及鼓窦鼓室出现的病变组织进行清除.结果:病患听力得到改善的有效率为68.67%,治疗无效率为31.32%;病患在三个月内均获得干耳,慢性单纯型中耳乳突炎患者,有效率95.65%,骨疡型,有效率85.71%,差为胆脂瘤型,有效率为34.37%.结论:对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病患尽早实行改良乳突切除保留骨桥鼓室成形术可以对病患的听力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实际临床中进行推广.

    作者:李翔宇;孙海燕;梁振;王东海;张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口腔科不同操作技术对预防临床交叉感染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口腔科的不同操作对预防临床交叉感染效果的影响.方法:我院口腔科对2011-01/2012-01收治的8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操作方法;观察组40例,采用四手操作方法.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感染率7.5%,明显低于对照组32.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95.0%)明显好于对照组(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手操作技术减少了临床交叉感染的风险,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改善了医患关系,提高了患者就诊满意度.

    作者:尼比耶木·西热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B超对筛查出生缺陷的重要性探析

    目的:探讨B超对筛查出生缺陷的重要性.方法:收集2012-06/2013-06我院收治的孕产妇187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B型检测,统计分析B超对出生缺陷胎儿的检出率、漏检率及不同种类出生缺陷的病例数、构成比、准确率.结果:1876例受检孕产妇中,共筛查出19例出生缺陷胎儿,检出率为1.01%,漏检2例,漏检率为0.11%;19例出生缺陷胎儿中,无脑儿9例、脑积水5例、短肢畸形2例、内脏外翻1例、脊柱裂合并无脑儿2例,漏检的2例中,包括无脑儿1例、脊柱裂合并无脑儿1例.结论:B超诊断技术在降低围产期出生缺陷婴儿出生率,提高我国整体人口素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朝鲁门格日勒;王建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钻孔减压植骨高压氧联合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究钻孔减压植骨联合高压氧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08-03/2012-01收治的45例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为观察对象,实施钻孔减压植骨术联合高压氧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Harris评分情况及股骨头坏死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的Harri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增高,股骨头坏死区域明显缩减,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钻孔减压植骨高压氧联合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王兴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呼吸道感染患者细菌培养及抗生素耐药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讨论呼吸道感染患者细菌培养及抗生素耐药情况.方法:对我院2013-01~12在我院确诊为呼吸道感染的患者随机选取624例,用常规方法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划线法及其MIC法,对所检测的结果进行统计.结果:624例呼吸道感染者分离出病原菌400株,阳性率占64.1%,其中革兰氏阳性菌102株,占25.5%,革兰氏阴性菌274株,占68.5%,真菌24株,占6%;其中革兰氏阳性菌主要为葡萄球菌、肠球菌,革兰氏阴性菌主要为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等,各种病原菌的耐药性也各不相同.结论:患者中引起呼吸道感染的菌群比较复杂,由于临床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致使各株细菌都有较高的耐药率.因此,临床上要合理使用抗生素,以降低耐药率的发生.

    作者:邵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39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5/2013-06在我院进行诊治的39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经治疗后患者的各项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游离甲状腺素(F 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促甲状腺素(TSH)水平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2 h PG)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同为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两病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相互叠加关系,只有两病同时治疗才能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闫建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内镜下高频电凝固术治疗Barrett食管3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内镜下高频电凝固术治疗Barrett食管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Barrett食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内镜下高频电凝固术(HFE )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后第3、12个月复查显示,观察组有效率均为100%,未见复发患者;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23.5%及47.1%,与观察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高频电凝固术治疗Barrett食管疗效确切,且操作简单易行,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作者:纪红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建立及运行效果

    目的:探讨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的现状及运行效果。方法:结合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3年的实践经验,对其工作流程、成品质量、管理模式等进行全面分析和总结。结果: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为临床提供了高质量、安全、有效的静脉输液及完善的药学服务,保证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有利于临床药学、护理的发展。结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建立,这对全面提升医院的药物治疗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晨;张述耀;朱志伟;郭岱年;方翎;辛岱珊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探讨专科肿瘤医院的中心静脉导管护理室运行与管理

    目的:探讨本院中心静脉导管护理室工作模式和管理方法。方法:通过总结本院中心静脉导管护理室实践,制定相应的流程和制度。结果:开设中心静脉导管护理室,满足了出院患者导管的日常维护,在减轻病房工作压力的同时,方便了患者。结论:设立中心静脉导管室专科护理门诊可满足就诊者多元化的需求,提升了专科护理质量,有利于护理专科的发展。

    作者:黄岱斌;林丽芳;许燕娟;丘德林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良性甲状腺疾病手术特点探讨

    目的:分析良性甲状腺疾病的手术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2-02/2013-12收治的34例行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术前检查根据病情给予不同的手术方式。结果:本组患者采用单纯结节切除术11例,甲状腺部分切除术9例,一侧次全切除术7例,一侧次全切除加峡部切除4例,双侧次全切除术3例。未发生死亡病例及甲状腺危象;术后1例患者发生术后出血,2例患者出现近期声音嘶哑,4例患者结节型甲状腺肿复发,1例甲状腺功能亢进复发。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甲状腺良性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治疗上应通过对患者病情的观察,以确定合理的术式,提高疗效。

    作者:钱滨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健康教育在冠心病患者预防保健和疾病控制中的作用体会

    目的:通过健康教育,预防冠心病以及延缓冠心病的进展,对健康的体会进行总结,旨在进一步和患者进行沟通,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冠心病患者进行专门的健康教育,如讲座、书面材料、讲解等。结果:通过专门的健康教育,调节了患者的生活方式,提升了其自我保健能力,达到了良好的效果。结论:积极接受健康教育,调节生活方式,提升自我保健能力,可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控制疾病的发生。

    作者:苏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开环式微创痔上黏膜切除吻合术与M-M术式治疗痔疮的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开环式微创痔上黏膜切除吻合术和M-M术治疗痔疮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近期收治的将60例痔疮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进行分组,分为A组30例与B组30例,A组给予开环式微创痔上黏膜切除吻合术的治疗方法,B组给予M-M术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S症.结果:A组与B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水肿、疼痛、3个月后随访皮赘残留等并发症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ST术和M-M术均能有效治疗痔疮,且TST术方法具有并发症少和痛苦小的特点,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吕凯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芒硝和大黄在腹部手术后切口愈合的临床效果探究

    目的:探究芒硝和大黄促进腹部手术切口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08/2013-08收治的161例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患者(腹壁脂肪厚、张力高113例,术后红肿硬结48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芒硝和大黄外敷切口方式促进患者腹部手术切口的愈合,观察患者切口恢复状况。结果:113例腹壁脂肪厚、张力高患者术后6 d拆线,切口甲级愈合率100%;48例术后切口红肿硬结患中39例用药2~3 d后红肿消退,6例用药后红肿和硬结消退缓慢,持续用药至术后7~8 d,局部红肿及硬结消退,均于术后6 d拆线,切口甲级愈合;3例发生切口部分裂开,继续敷药至切口延期愈合。甲级愈合率达98%。结论:芒硝和大黄对于促进腹部手术切口愈合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黄佩凤;李玉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760 g/L复方泛影葡胺子宫输卵管造影诊治不孕症350例分析

    引言近几年来我们采用760 g/L 复方泛影葡胺作造影剂,进行子宫输卵管造影,认为其效果比原来用的碘油效果好,且副作用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徐天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高血脂症性急性胰腺炎临床特点与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高血脂症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选取高血脂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30例(观察组)以及非高血脂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30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两组患者的血淀粉酶、血糖、血脂及CT严重指数(CTSI).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甘油三酯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淀粉酶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载脂革兰阴性菌蛋白,血糖及CT严重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所有患者经血液滤过治疗后病情很快稳定,但出院后需定期检测血脂,必要时口服降脂药.结论:高血脂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血甘油三酯高,治疗要求降低血脂,非手术治疗为主.

    作者:周斌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4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治疗经验.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3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对照组21例,所有患者均采取双钢板固定,两组切口入路不同,观察组采用双切口入路,对照组采用膝正中入路,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临床疗效.结果:手术后观察组患者发生皮肤坏死及切口感染的比率显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后,患者膝关节功能均得到有效改善,观察组优良率为8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7.6%.结论:采用双钢板固定的手术方法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双切口入路方式疗效显著优于膝正中入口方式,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显著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新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静脉血和末梢血对血常规检测结果差异性的分析

    目的:对静脉血和末梢血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2011-05/2013-05收治的100例受检者为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静脉血血常规检测以及末梢血血常规检测.观察和比较两种血常规检测的结果.结果: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静脉血检测组的WBC以及Hb明显低于末梢血检测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血检测组的Hct、RBC、PLT均明显高于末梢血检测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MCV、MCH以及MCHC的检测上,两组均无明显差异性,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静脉血的血常规检测结果相对理想,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重复性以及可靠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普及.

    作者:张素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主管: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政治工作局

主办: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