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新华
目的:了解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通过不同雾化吸入方式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以后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其接受治疗方案差异随机将其分为A组( n=40)与B组( n=40). A组患者接受超声雾化吸入治疗,B组患者接受流雾化吸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A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0.0%,B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雾化吸入方式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治疗能够取得一定程度的疗效,而通过气流雾化吸入方式给予药物治疗,相对于超声雾化吸入方式对患者疗效更具优越性,有效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普及推广.
作者:张巧凤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重症尿毒症患者接受血液透析( HD)联合药物、血液灌流方案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推广价值.方法:选取2008-02/2014-08我院收治的确诊为重症尿毒症的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方式分为对照组( n=40)和观察组( n=40),对照组采取常规血液透析法治疗,观察组采取常规治疗联合药物、血液灌流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相对于常规血液透析治疗,对重症尿毒症患者应用血液透析联合药物、血液灌流治疗方案,对保障患者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田洪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存放的时间与生化检验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6/2013-06我院收治的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的血液标本在取标本后1h、4h、8h、24h进行检测,分析标本不同存放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经生化检验结果分析,血液标本在存放4 h的ALT、AST、TG、ALB、TP、TBIL等生化指标与存放1 h的检验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存放8 h的ALT、AST、TG、ALB、TP、TBIL等生化指标与存放1 h的检验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存放24 h的 ALT、AST、TG、ALB、TP、TBIL等生化指标与存放1 h的检验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标本不同存放时间对患者生化经验结果的准确性有一定影响,临床应良好控制血液标本存放时间,从而减少检验结果的误差.
作者:李玉霞;王海凤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患者的CT影像特征及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3-03/2015-02我院收治的6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 n=30)和研究组( n=30).对照组采用横断平扫进行诊断,研究组采用胸部 CT 进行诊断,比较两组诊断的准确状况.结果:两组检查后肺结节征象状况比较,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诊断准确率比较,研究组(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CT对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率,可快速判定出疾病的良、恶性,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卢宝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眼外伤所致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病病因、临床表现和防治方法.方法:对42例(42眼)眼外伤所致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入院即行眼压检测,平均眼压(47.78±6.35)mmHg.出院后再次检测眼压,眼压(17.67±5.85)mmHg.治疗后32例眼压均<22 mmHg(其中1例因继发视网膜脱离后致眼压下降),22~28 mmHg 2例.随访2年,30例眼压均正常,治疗后眼压控制在10~21 mm?Hg达94.2%,视力明显得到改善.结论:对于眼外伤的患者受伤后必须先到医院完善相关辅助检查,积极治疗病因,严格控制眼压和眼内的炎性反应,避免外伤后继发性青光眼给患者带来的身心痛苦.因此,预防外伤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生对挽救视功能有重要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王丽丽;范春宁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行肾固定术治疗症状性肾下垂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02/2015-03收治的症状性肾下垂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30例患者均实施后腹腔镜下肾固定术,观察和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30例手术均成功完成,平均手术时间(124.1±0.2)min,平均住院时间(9.0±0.2) d,平均卧床时间(6.2±1.1) d.静脉肾盂造影显示患侧肾脏正常.结论:应用后腹腔镜下肾固定术对症状性肾下垂进行治疗,创伤性小,患者术后恢复快,值得推荐.
作者:闫拥军;焦志灵;徐国良;车新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有机磷农药中毒急诊的抢救与护理方法.方法:就我院2014-03/2015-03收治的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34例,予以抢救和护理,其中17例接受间断阿托品给药治疗入对照组,17例接受持续静滴阿托品治疗入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死亡情况、住院时间及血清胆碱酯酶( CHE)转正常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死亡率5.88%,对照组患者死亡率17.6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住院时间及CHE转正常时间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急诊的抢救应给予阿托品持续静脉输入,并在患者洗胃后给予一般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以此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陈榕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蒙药通拉嘎?5味散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03/2014-03我院门诊收治的58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所有患儿均采用蒙药通拉嘎?5味散进行治疗.观察患儿的治疗效果,并总结治疗体会.结果:58例患儿均经蒙药通拉嘎?5味散治疗,显效35例,有效18例,无效5例,治疗总有效率91.38%.结论:针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可以行蒙药通拉嘎?5味散治疗,能够快速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减少呼吸道感染反复发作,帮助患儿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红霞;宫玉花;阿拉腾其木格;包秀荣;乌仁托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对比并观察内科惯例医治和尿激酶溶栓医治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愈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2012年收治的9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研究组( n=46)和对照组( n=45).对照组进行内科惯例的医治,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实行尿激酶溶栓来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比患者的满意程度.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不仅Barthe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Fugl?Meyer评分优于对照组( P<0.05),且患者的日常生活恢复状况也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用于医治脑梗死患者的效果要比惯例的内科医治效果好,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减少病程,提升生活质量.
作者:张幸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急诊科是医院的重点窗口,是急诊患者集中,病情复杂,变化多变,时间紧迫,突发事件多见,抢救患者频繁的科室。作为医院的一线科室,具有高风险,多纠纷等特点。目前,我科急诊护理存在众多问题,本研究针对急诊护理所存在的安全隐患,探讨其所产生的原因与防范措施。
作者:江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患者在蛛网膜下腔麻醉中运用小剂量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10/2015-05我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80例并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 n=40)单纯予以罗哌卡因行蛛网膜下腔麻醉,观察组( n=40)选择小剂量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复合麻醉,对比两组患者不同麻醉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改变情况,同时评估其感觉、运动的阻滞时间和起效时间,并记录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两组T0和T2时间点的MAP值比较基本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T1时间点的MAP值对比,观察组明显较对照组更稳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基本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相比对照组明显缩短,而感觉、运动阻滞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新生儿Apgar评分对比,观察组(9.75±0.6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3±0.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用小剂量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对剖宫产产妇行蛛网膜下腔麻醉,总体麻醉效果较为理想,适合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许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异位妊娠行腹腔镜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12/2014-12我院收治的98例异位妊娠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不同方式分为对照组( n=44)和观察组( n=54);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疗效指标、应激指标及妊娠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各应激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妊娠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位妊娠患者行腹腔镜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均较高,其术后应激反应小,术后恢复快,可提高再次妊娠率,值得推广.
作者:聂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支撑喉镜下声带手术口咽部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方法:选取2013-04/2015-04在我院进行支撑喉镜下声带手术的咽喉部各类疾病患者64例,记录患者手术时间、开口状态,观察患者术后口咽部并发症情况.结果:64例患者中术后发生口咽部并发症的35例,占54.69%,主要为牙齿损坏、牙痛牙酸、吞咽困难和下颌肿痛、味觉改变、舌体麻木等.并发症的发生与手术时间长短、开口状态等明显相关.结论:支撑喉镜下声带手术后口咽部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且随着开口状态越大、手术时间越长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减少手术时间,选择适当的开口状态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
作者:朱延辉;于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海沧新阳医院2012-04/2014-12接收治疗的64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按入院单双号分为对照组( n=32)和研究组( n=32).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研究组采用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结果: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疗效,研究组(96.88%)明显高于对照组(84.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腹泻型肠易综合征疾病,可将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作为首选治疗方案,此治疗方式可提高患者治疗疗效,且安全可靠,对患者生活质量有一定改善作用,可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何志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患者接受地佐辛对预防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术后疼痛的干预效果和推广价值.方法:选取2012-02/2015-03我院收治的接受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n=30)与观察组( n=30).对照组应用芬太尼预防术后疼痛,观察组应用地佐辛预防术后疼痛.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发生的情况和不良反应率.结果:对患者术后10 min和60 min两个时间段的VAS评分进行评估,观察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等指标,观察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地佐辛预防瑞芬太尼麻醉后疼痛,效果明显,可确保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和预后质量,提高其生活质量与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普及推广.
作者:聂亮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总结压缩雾化吸入治疗咽喉炎的临床疗效以及护理方式.方法:选取2013-11/2015-09我院接收治疗的咽喉炎患者12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 n=61)和对照组( n=61).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则采用压缩雾化吸入进行治疗,并精心的护理.对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通过不同形式的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痊愈40例(65.57%),有效17例(27.87%),无效4例(6.65%),总有效率为93.44%(57例);对照组中痊愈30例(49.18%),有效19例(31.15%),无效12例(19.67%),总有效率为80.33%(49例),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所采用的压缩雾化吸入治疗以及精心护理在咽喉炎的治疗中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作者:尹红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导致接受肺癌根治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01/2015-05我院收治的100例行肺癌根治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肺癌根治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对导致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接受肺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中共有35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5.00%.而经多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FEV1%<70%、分期>Ⅱ期、导管留置时间>4 d及住院时间>12 d为导致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后并发症在接受肺癌根治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仍有较高的发生率,且其可受多种因素的诱发,临床应注意控制危险因素.
作者:冀华逊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采用正畸方法关闭磨牙缺失后的间隙以代替传统修复治疗的可行性。方法:收集我院2009-01/2013-01收治的50例52颗出现严重龋坏或是缺失第一、第二磨牙在相同象限内的有着正常第三磨牙患者,对所有患者实施正畸方法关闭缺失后间隙代替缺失磨牙的治疗。结果:对所有患者实施治疗后,在24个月或36个月之内均顺利完成治疗,同时建立起了良好的磨牙接触关系以及咬合关系,效果较好。结论:正畸方法关闭磨牙缺失后的间隙所起到的治疗效果较好,完全可以代替传统修复治疗,在临床对磨牙龋坏或是缺失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荣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我院2011~2013年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为早期诊断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应用TEOAE (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技术对我院2011~2013年新生儿进行普遍筛查,初筛未通过者在6周内进行听力复筛,仍未通过者在3个月后进行ABR(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结果:2011年、2012年、2013年初筛通过率分别为90.11%、93.10%、90.04%,复筛通过率分别为84.07%、87.10%、85.56%;2011年、2012年、2013年听力受损检出率分别为1.06%、0.64%、0.96%,总发生率为0.87%;双耳、单耳中重度以上发生率分别为31.11%、24.39%,总发生率为27.91%.2011~2013年以上各项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新生儿听力筛查率在2011~2013年间无明显差异,通过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技术初步筛查,及时发现高危儿听力障碍,并进行有效干预,严格执行筛查程序,可降低聋哑发生率.
作者:纪玉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Cancer Translational Medicine》(Online-ISSN:2395-3012,Print-ISSN:2395-3977)是一本开放获取、同行评议、学术性英文双月刊。本刊由中国转化医学和生物技术创新联盟、美国非营利性科技机构赛福地合作出版,主编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志南,编委团队由来自中国、美国、意大利、日本、德国等国内外100多位专家组成。本刊旨在发表癌症转化医学研究新动态,促进该领域研究人员和临床从业者的交流和合作。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