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栓通注射液对心绞痛患者血压、HR、心功能等指标的影响

关宏;魏芳晶;王翠艳

关键词:心绞痛, 血栓通注射液, 冠心病
摘要:目的:观察常规西医配合血栓通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压、心率、心功能、血脂、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影响. 方法:将10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n=54)和对照组( n=54) . 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等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血栓通注射液,观察两组疗效.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5.2%,对照组总有效率74.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治疗后血压、心率、心功能、血脂、血液流变学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情况更加理想,其心率、心功能、甘油三脂、胆固醇、血液流变学指标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西医结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效果满意.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诊护理

    目的:探究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临床护理的具体操作以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12-03/2014-06收治的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对患者的抢救护理以及对患者生命保障的临床效果. 结果:患者经过抢救护理以及对症治疗后,抢救成功47例,成功率达94.0%. 结论: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病情发展迅速,且会出现各种严重并发症,会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在抢救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体征变化情况、制定针对性临床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提升抢救成功率,缩短患者康复所需时间,大程度保障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侯明晖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优质护理对重症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应用于重症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及影响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重症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0例,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优质护理干预.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重症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开展优质护理措施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兰春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沙美特罗联合匹多莫德治疗COPD稳定期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并评价沙美特罗( SLT )+匹多莫德(PDT)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04/2014-10确诊、收治的60例稳定期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 n=30,采用SLT+PDT治疗方案)、对照组( n=30,接受单一PDT治疗) ,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病情进展情况.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22例、6例和2例,本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73.3%和93.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自治疗开始至结束,观察组、对照组分别有0例、5例转为急重期,两组的急重期转入率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SLT+PDT治疗COPD的效果确切,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郎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头孢呋辛钠联合清开灵治疗老年肺气肿合并感染的疗效

    目的:探究头孢呋辛钠联合清开灵治疗老年肺气肿合并感染所取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肺气肿合并感染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 n=53)和观察组( n=53) . 对照组使用头孢呋辛钠药物治疗,观察组在使用头孢呋辛钠的基础上联合清开灵药物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64.15%)明显低于观察组总有效率(90.57%);观察组患者的干咳、咳痰时间(5.31±0.11)d、湿啰音时间(5.77±0.14)d以及喘息消失所用的时间(10.01±1.70)d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的干咳、咳痰时间(8.92±2.86)d、湿啰音时间(9.91±1.77)d以及喘息消失所用的时间(16.13±1.44)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 结论:头孢呋辛钠联合清开灵治疗老年肺气肿合并感染不仅药物起效较快,而且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张安民;刘同军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硬通道YL-1型血肿碎吸针在治疗基底节脑出血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CT下定位穿刺点并用硬通道技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处理要点和疗效. 方法:对142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在CT下定位穿刺点、应用硬通道技术穿刺抽吸血肿,并用尿激酶溶解引流残余血肿的方法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术前与术后GCS评分平均增加3. 0分,术后3 d内再出血率为7.7%,余者血肿基本排空,30 d死亡率为10.5%.结论:CT下定位穿刺点硬通道技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是一种简单、安全、快捷、有效的手术方法,可降低致死、致残率,但必须注意适应症和手术时机.

    作者:宋金和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手术配合体会

    目的:探讨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手术配合要点和技巧. 方法:对22例垂体瘤患者做好术前准备,复习解剖结构和手术方式. 分析术中配合要点,持续进行质量改进. 结果:2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失血量少,无中转及术中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术后有1例发生脑脊液鼻漏,对症治疗后痊愈. 结论: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式安全、损伤小,对手术器械和术中配合要求较高,因此,护理人员应熟悉手术步骤和器械性能,才能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作者:杨晓容;尹晓林;陶安虹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间断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对新生儿黄疸患者实施间断与持续性蓝光照射治疗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2013-10/2015-02我院收治的82 例黄疸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对照组(n=41)选择持续性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n=41)选择间断光照治疗,针对两组的具体光照情况作出比较和评估. 结果:照射前,两组的血清胆红素值比较基本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照射后,观察组的血清胆红素值相比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照射时间上,观察组为(4.13±1.25)d,与对照组的(6.32±1.81)d相比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照射期间均有不适反应出现,且观察组不适反应的发生率为4. 88%,低于对照组的19.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采取间断光照治疗新生儿黄疸具有较好的效果,且安全可靠,利于缩短光照时间,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李志博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急诊科患者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探讨

    目的:探讨分析医院急诊科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感染因素,以促进急诊科患者医院防控措施水平的提高. 方法:选取2013-04/2014-01我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卫生管理制度实施前后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析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感染部位的感染率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烧伤部位感染率21.74%(5/23)、手术部位感染率2.02%(9/446)和呼吸道感染率0.22%(1/45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47. 37%(9/19)、4.44%(19/405)和1.52%(6/3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急诊科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与医护人员的手卫生管理情况有关,对急诊科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医院感染率,在急诊科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刘薇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中成药益肾蠲痹丸的肾毒性及其防范措施探讨

    作为中国传统药物的中药,因其副作用小、疗效好等优势在现今社会仍被广泛应用,但由于有些中药仍含有一些毒性成分,所以用药导致的中毒事件时有发生. 中成药益肾蠲痹丸的主要中药成分中含有寻骨风,其对肾脏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本研究就益肾蠲痹丸的毒副作用及防范措施作一探讨,为此中成药的临床使用提供参考.

    作者:孙朋波;刘慧慧;刘光峰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米库氯铵在日间手术中的应用前景

    0 引言1975年, Savarese 等[1]提出了理想肌松药的概念,米库氯铵符合理想肌松药的要求,自20世纪90年代上市以来,将短效肌松药的发展向前推进了一步. 目前,临床使用的肌松药主要为非去极化肌松药,我国以中时效肌松药为主. 对于短小手术,以短效肌松药作为首选. 日间手术在欧美国家发展迅速,在我国发展缓慢,但随着医疗技术进步及观念的转变,日间手术在国内也具有广阔前景,未来几年必然呈现增长的态势[2] . 短效肌松药的出现为日间手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现将米库氯铵的特点、临床使用以及日间手术的发展做以概述.

    作者:杨永慧;肖海峰;孙绪德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CT血管造影术对颈动脉斑块诊断的应用观察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术对颈动脉斑块诊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需实施CT血管造影术的颈动脉斑块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显像情况以及血管造影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对患者实施CT血管造影术检查,能够较好地显现患者病变部位,以及颈动脉分支、全程. 结论:CT血管造影术对颈动脉斑块患者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诊断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梁斌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脑出血后继发性癫痫的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分析脑出血后继发性癫痫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2-01/2014-06收治30例脑出血后继发性癫痫患者. 总结患者发病时间,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并随访,观察药物疗效. 结果:30例患者中,早发性癫痫占66. 67%,迟发性癫痫占33.33%. 早发性癫痫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迟发性癫痫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0例患者中总有效例数为28例,有效率为93.33%.结论:脑出血患者可能会因脑出血而引发癫痫,其在脑出血后两周内的发生率较高. 对于脑出血后继发性癫痫可以在控制原发疾病的基础上进行药物治疗,且发病的早晚不会影响药物疗效.

    作者:赵环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二甲双胍与沙格列汀治疗超重和肥胖2型糖尿病的效果对比

    目的:比较分析二甲双胍与沙格列汀治疗超重和肥胖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90例超重和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和沙格列汀组,二甲双胍组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沙格列汀组给予沙格列汀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各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生化指标绝对值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治疗后两组各生化指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方法治疗效果相当. 结论:二甲双胍与沙格列汀治疗超重和肥胖2型糖尿病两者效果相当.

    作者:徐明付;鲁延荣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优化全麻诱导用药预防患者芬太尼呛咳反应的观察

    目的:探讨优化全麻诱导用药预防患者芬太尼呛咳反应情况.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需要实施全麻诱导的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 n=50)和对照组( n=50) . 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方法实施麻醉诱导,观察组患者使用优化全麻诱导的方式进行麻醉诱导.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咳呛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在临床上的咳呛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需要实施麻醉诱导的患者在临床进行麻醉的过程中,对患者实施分次注射芬太尼的优化全麻诱导,并不会影响对患者的插管反应的抑制,同时也能够明显降低患者在临床上的咳呛率以及咳呛强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海燕;龙晓静;周玉娜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肺心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肺心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4-05/2015-05收治的70例肺心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实验组( n=42)和对照组( n=28) . 实验组患者在夜间持续进行8 h的 BiPAP 无创呼吸机治疗,对照组在白天进行 4 h 的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率和呼吸频率等体征指标,以及pH、PaCO2 和PaO2 . 结果:比较pH、PaCO2 和PaO2 情况,实验组优于对照组,而心率、呼吸频率和平均动脉压数值的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BiPAP无创呼吸机可用于治疗Ⅱ型呼吸衰竭,治疗后患者血氧含量上升却不影响心率等指标,具有较好的效果,尤其在晚间持续使用,会收到更好效果.

    作者:付永旺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生化检测指标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评价及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临床研究分析生化检测指标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价值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01/2015-01我院确诊为糖尿病肾病的患者作为观察组( n=74) ,另选取同一时期的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n=74) ,对两组人群的空腹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A1c值、白蛋白/肌酐的比值结果进行分析对比.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A1c值、尿白蛋白/肌酐的比值结果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生化检测指标对辅助诊断糖尿病肾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邢军彪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脑梗死患者中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3-02/2015-01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 n=53)和对照组( n=54) ,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加优质护理服务.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分别行Ful-Meyer和Barthel评分,并由患者或其家属对护理过程进行满意度评分. 结果:护理结束后,观察组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满意评分(8.8±1.2)显著高于对照组满意评分(7.5±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脑梗死患者行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改善预后,提高护理满意度,快速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尹咏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阴茎根部袖套样包皮环切术及传统术式治疗包皮过长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阴茎根部袖套样包皮环切术及传统术式治疗包皮过长的疗效. 方法:分析袖套式包皮切除术、传统包皮环切术治疗包茎或包皮过长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对两种不同手术中患者的出血量、手术后创口出血、血肿、水肿情况,以及患者的疼痛程度、伤口感染等并发症进行比较. 结果:袖套式包皮切除术组手术时间长于传统包皮环切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袖套式包皮切除术组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较传统包皮环切术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阴茎根部包皮袖套样环切术在包皮过长手术中具有明显的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包皮环切技术,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徐进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艾地苯醌联合丁苯酞治疗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艾地苯醌联合丁苯肽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效果. 方法:将已筛选80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艾地苯醌口服,治疗组给予艾地苯醌与丁苯肽联合口服治疗. 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通过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评价,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对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各个子项目进行比较,治疗组的疗效对对照组更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艾地苯醌联合丁苯肽能更好地改善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

    作者:赵志军;孙智敏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堵塞的原因及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堵塞的原因,进行护理干预减少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堵塞的发生. 方法:对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第一人民医院2014-01/2015-01收治的98例采用动静脉内瘘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98例血液透析患者中发生内瘘堵塞9例( 9%) ,其中血管条件差2例,反复定点穿刺2例,过度超滤3例,药物影响1例,压迫不当1例. 结论:护理不当会影响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堵塞的发生;适当的护理方式能够预防血液透析患者内瘘阻滞的产生,从而使得内瘘的使用寿命大大延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赵金霞 刊期: 2015年第09期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主管: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政治工作局

主办: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