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间断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比较

李志博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 间断光照, 持续蓝光照射, 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对新生儿黄疸患者实施间断与持续性蓝光照射治疗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2013-10/2015-02我院收治的82 例黄疸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对照组(n=41)选择持续性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n=41)选择间断光照治疗,针对两组的具体光照情况作出比较和评估. 结果:照射前,两组的血清胆红素值比较基本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照射后,观察组的血清胆红素值相比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照射时间上,观察组为(4.13±1.25)d,与对照组的(6.32±1.81)d相比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照射期间均有不适反应出现,且观察组不适反应的发生率为4. 88%,低于对照组的19.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采取间断光照治疗新生儿黄疸具有较好的效果,且安全可靠,利于缩短光照时间,适合临床推广.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下腹部手术史者行经腹输卵管结扎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究以往接受下腹部手术治疗患者进行经腹输卵管结扎术的临床操作过程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接受经腹输卵管结扎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以往均曾接受腹部手术治疗,随机抽取50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此类患者接受经腹输卵管结扎术的临床效果.结果:有36例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粘连,占72.0%,其中腹壁和子宫粘连情况为常见. 35 例患者接受双侧输卵管结扎, 12例患者接受单侧输卵管结扎,其余 3 例患者放弃手术.结论:曾接受下腹部手术的患者再次进行经腹输卵管结扎术会存在较大影响,对此类患者应该注重各方面因素的考量,术前严格检查,手术操作者应熟练掌握各项技巧,强化术后护理,全面提升结扎手术成功率,保障患者身体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作者:孙君红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根茎类中药生药颗粒剂与生药材传统中药饮片的有效部位提取效能比较分析

    目的:比较分析根茎类中药生药颗粒剂与生药材传统中药饮品的有效部位的提取效能. 方法:选取根茎类中药人参、黄芪、党参等的生药颗粒剂与生药材传统饮片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在不同煎煮次数下的有效成分煎出率进行分析.同时比较中药材在不同粉碎粒度下,有效成分煎出率的不同.结果:在相同提取条件下,人参、黄芪和党参三种常见的根茎类中药有效成分煎出率均随着药物煎煮次数的增加而不断下降,且在相同煎煮次数的情况下,中药饮片有效成分煎出率显著高于生药颗粒剂(除第一次外,生药颗粒剂的第一次有效成分煎出率显著高于中药饮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材在不同粉碎粒度下,粉碎越细,初次煎煮的有效成分煎出率越高,而随着煎煮次数的增加,有效成分煎出率则越低.结论:根茎类中药生药颗粒剂与生药材传统中药饮品的有效部位提取效能不同,中药材在不同粒度和不同提取条件下有效部位的煎出率也有差别,这一研究结果能为药厂中药生药颗粒剂的生产和医院药房中药饮片的配制提供依据.

    作者:赵皓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肺癌放疗中胸部热塑体膜与负压真空气垫固定摆位误差分析

    目的:观察和分析胸部热塑体膜与负压真空气垫在改善肺癌放疗患者固定摆位误差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3-04/2014-08收治的80例肺癌放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 n=40)与对照组( n=40) . 实验组患者采用胸部热塑体膜进行固定;对照组患者采用负压真空气垫进行固定. 分析与研究试验对象的临床医疗情况及病变部位的摆位误差,并且进行误差评定. 结果:通过比较,实验组患者的前后、左右、上下方向摆位误差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在我国肺癌放疗患者中,应用胸部热塑体膜进行固定可以有效减少病变部位的摆位误差,值得我国今后肺癌放疗患者的固定治疗参考.

    作者:冀泓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NO吸入治疗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方法及临床效果

    目的:了解新生儿肺动脉高压接受一氧化氮( NO)吸入治疗的具体操作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随机抽取2012-01/2015-01我院与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共同收治接受NO吸入治疗的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新生患儿40例,设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同期收治接受硫酸镁治疗的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新生患儿40例,设为对照组.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与临床指标改善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5%,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常规硫酸镁及低浓度外源性NO吸入治疗方案均能改善肺动脉高压新生患儿的临床症状,其中NO吸入治疗疗效更为显著,患儿各项临床指标改善更明显,对保障患儿健康与成长有重要意义.

    作者:孟现良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艾滋病免疫重建不全治疗进展

    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是艾滋病免疫重建的主要方法,但由于部分患者免疫功能重建不全,已成为艾滋病治疗的难点. 本研究对艾滋病患者经过cART后免疫重建不全的概念、判定、可能的机制以及目前常用的干预进行了综述. 综合文献资料显示,目前常用的艾滋病免疫重建不全治疗方法有细胞因子、免疫调节剂、中西医结合治疗、抗病毒治疗方案的调整等. 细胞因子等尚处于动物实验或者临床实验阶段,其余的治疗干预方法有一定的疗效,但是结果尚不尽人意,尚需大规模的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 由于艾滋病免疫重建不全的机制尚未明了,目前未找到有明显疗效的干预办法. 随着艾滋病免疫重建不全机制研究的深入,相信会有更好的治疗方法出现.

    作者:莫让辉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环磷酰胺冲击治疗风湿免疫疾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环磷酰胺冲击治疗风湿免疫疾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3-02/2015-02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0例,采取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 n=40 )和对照组( n=40) ,对照组采取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则采取环磷酰胺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关节肿胀、关节压痛、晨僵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CRP(C反应蛋白)、ESR(血沉)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CTX冲击治疗风湿免疫疾病较单独使用甲氨蝶呤效果更佳,且较为安全,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杨瑞裕;任建民;杨承博;刘冬梅;胡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血栓通注射液对心绞痛患者血压、HR、心功能等指标的影响

    目的:观察常规西医配合血栓通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压、心率、心功能、血脂、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影响. 方法:将10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n=54)和对照组( n=54) . 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等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血栓通注射液,观察两组疗效.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5.2%,对照组总有效率74.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治疗后血压、心率、心功能、血脂、血液流变学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情况更加理想,其心率、心功能、甘油三脂、胆固醇、血液流变学指标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西医结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效果满意.

    作者:关宏;魏芳晶;王翠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间断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对新生儿黄疸患者实施间断与持续性蓝光照射治疗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2013-10/2015-02我院收治的82 例黄疸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对照组(n=41)选择持续性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n=41)选择间断光照治疗,针对两组的具体光照情况作出比较和评估. 结果:照射前,两组的血清胆红素值比较基本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照射后,观察组的血清胆红素值相比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照射时间上,观察组为(4.13±1.25)d,与对照组的(6.32±1.81)d相比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照射期间均有不适反应出现,且观察组不适反应的发生率为4. 88%,低于对照组的19.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采取间断光照治疗新生儿黄疸具有较好的效果,且安全可靠,利于缩短光照时间,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李志博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堵塞的原因及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堵塞的原因,进行护理干预减少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堵塞的发生. 方法:对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第一人民医院2014-01/2015-01收治的98例采用动静脉内瘘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98例血液透析患者中发生内瘘堵塞9例( 9%) ,其中血管条件差2例,反复定点穿刺2例,过度超滤3例,药物影响1例,压迫不当1例. 结论:护理不当会影响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堵塞的发生;适当的护理方式能够预防血液透析患者内瘘阻滞的产生,从而使得内瘘的使用寿命大大延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赵金霞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CPAP联合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联合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2013-02/2014-02我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26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给予 CPAP 呼吸支持及氨溴索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16例患儿显效:面色转红润、呼吸困难减轻,呻吟消失,上机时间36~82 (平均70) h;8例患儿有效:上述症状明显改善,氧分压提高,上机时间140~168(平均145) h;2例患儿的母亲为重度胎盘早剥,生后有窒息史,产房抢救史,经CPAP治疗后效果不佳,家属终放弃治疗. 总有效率为92.3%. 结论:CPAP 联合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病程缩短,不良反应发生较少,费用低,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桑跃芬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胸骨后甲状腺肿22例的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总结22例胸骨后甲状腺肿的手术治疗体会.方法:对我院2012-04/2014-05收治的22例胸骨后甲状腺肿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进行归纳与总结,探讨手术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结果:22例胸骨后甲状腺肿患者的手术均取得了成功,大部分患者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少数发生并发症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结论:使用手术对肿瘤进行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其生活质量的恢复有着积极意义.

    作者:张新峰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与胃肠外静脉营养9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与胃肠外静脉营养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达到宫内生长速度的治疗目的.方法:选取2012~2014年我院新生儿监护病房( NICU)收治的96例早产儿,体质量 1500~2499 g,排除有新生儿窒息、ARDS、先天性胃肠道畸形、心脏畸形、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疾病的患儿,分为早期微量喂养组( n=32)、胃肠外营养组( n=32)以及胃肠外静脉营养组( n=32) ,进行相关情况分析. 结果:胃肠外静脉营养组明显优于早期微量喂养组和胃肠外营养组,缩短了足量喂养的时间,体质量增长快而早,并未出现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NEC)、胆汁淤滞等并发症. 结论:对出生体质量>1500 g的早产儿,病情相对稳定的患儿可于出生后24 h内开始早期微量喂养,48~72 h开始胃肠外静脉营养,此方法有助于改善早产儿喂养,达到宫内生长速度,缩短了住院时间.

    作者:万银珍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龄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n=80)和对照组( n=80)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速效救心丸.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5. 0%,对照组总有效率73. 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治疗后血压、血脂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观察组甘油三脂、总胆固醇的改善情况更加理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黏附率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速效救心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效果满意.

    作者:王燕芳;王海峰;朱慧;韩雅君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对影像学的影响及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 VBD)对影像学的影响与临床资料分析,为今后诊治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提供可靠依据. 方法:分析97例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影像学变化,并比较影像学指标. 结果:VBD的发病类型包括后循环缺血、脑梗死、脑出血、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等. VBD的临床表现包括不同程度的头晕、头痛、单侧肢体无力、偏身感觉障碍、面肌痉挛、突发意识丧失、动眼神经麻痹、三叉神经麻痹及无症状等. 对症状性 VBD 与非症状性VBD影像学指标进行组间比较,症状性 VBD 的基底动脉( BA)分叉高度分级( 2. 07 ± 0. 50 )显著高于非症状性 VBD (1.45±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的BA直径、椎动脉( VA)直径及BA水平移位评级等影像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VBD的发病类型与临床表现较多,分别以后循环缺血和不同程度头晕较为常见. CT血管成像( CTA)对其诊断鉴别,特别是在BA分叉高度分级有差异时,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岩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中医辨证结合针灸治疗眩晕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结合针灸治疗眩晕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本院2013-05/2014-04收治的60例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 n=30)与研究组( n=30) ,对照组采取常规的西药治疗,研究组则在其基础上配合针灸进行治疗.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 结果:通过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 97. 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67%,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使用中医辨证结合针灸治疗眩晕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张明征;刘萍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射频综合治疗仪治疗宫颈糜烂56例的临床体会

    目的:应用射频综合治疗仪治疗宫颈糜烂,观察并评定其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3-03/2014-03我院收治的56例宫颈糜烂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应用射频综合治疗仪治疗,分析其临床资料,并观察射频综合治疗仪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 结果:56例宫颈糜烂患者中,36例轻度糜烂,治愈率为100%;15例中度糜烂,治愈率为100%;5重度糜烂,其中4例被治愈,1例有效,总有效率为100%. 结论:射频综合治疗仪治疗宫颈糜烂效果显著,其手术操作简单,无任何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张明娟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脑血栓形成尿激酶早期溶栓治疗的效果研究

    目的:分析脑血栓形成尿激酶早期溶栓治疗的效果. 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86例患者分成实验组( n=43)和对照组( n=43) ,实验组予以尿激酶早期溶栓治疗,对照组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脑血栓形成中应用尿激酶早期实施溶栓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陈小强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12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在中风偏瘫后遗症患者中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3-01/2014-06期间接收治疗的120例中风偏瘫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 n=60)和研究组( n=60) . 给予研究组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给予对照组单纯的补阳还五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结果. 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 Barthel 指数为( 81. 43 ± 6.7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19±9.58)分,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中风偏瘫后遗症患者,采用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相较于单独的补阳还五汤治疗更有效,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作者:魏艳红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肛门手术镇痛方式选取及效果比较

    目的:研究肛门手术镇痛方式的选取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3-03/2013-07收治的120例接受肛门手术的痔病患者,抽签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 三组患者肛门手术分别采用麻醉、肛门内给药、肛门周边注射药物3种方式镇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 VAS )比较三组患者术后6 h、24 h、48 h的镇痛效果以及临床观察镇痛有效率. 结果:术后6h三组VAS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麻醉组VAS得分为(1.8±0.3)分,显著低于肛门内给药组(3.1±0.5)分、肛门周边注射药物组(2.6±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麻醉组(2.7±0.5)分、肛门周边注射药物组(2.8±0.3)分,显著低于肛门内给药组(3.5±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组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肛门内给药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肛门周边注射药物组8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麻醉法缓解肛门手术患者疼痛感综合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许雪娜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L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L变化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87例,所有患者给予口服氯吡格雷70 mg/次,1次/d,持续30 d,患者治疗期间积极给予对症治疗. 对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 d、7 d及30 d的血浆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L水平进行观察. 结果:患者治疗后1d、7d及30d的血浆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L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血浆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L的水平( P<0.05) ,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患者血浆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L水平呈逐渐下降的趋势(P<0.05). 结论:血浆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L变化可为临床判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病情变化和预后提供科学参考,临床应用价值较大,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王天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主管: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政治工作局

主办: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