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中国比较医学杂志》征订启事

关键词:中国, 实验动物学, 医学杂志
摘要: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乙肝肝硬化及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免疫功能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乙肝肝硬化及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免疫功能检测结果.方法:收集并分析2011-01/2014-11我院收治的93例肝硬化患者的资料,将其进行整理分组.按照肝硬化的类型分为观察组1和观察组2,观察组1包括乙肝肝硬化患者45例,观察组2包括酒精性肝硬化患者48例.另外选取4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对免疫指标、血清中IL?2、IL?6和TNF?α水平、外周血的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乙肝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的Ig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乙肝肝硬化的Ig明显高于酒精性肝硬化.乙肝肝硬化患者与正常人相比,血清中IL?6、TNF?α比较高,而IL?2较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与正常人外周血的淋巴细胞亚群相比较低,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发病率较高,且相对乙肝肝硬化患者的免疫功能较差,所以对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应该及早发现治疗,并且要对所有的肝硬化患者给予及时的关注.

    作者:蔡卫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浅论头孢美唑治疗吸入性肺炎的临床效果与药理研究

    目的:讨论头孢美唑治疗吸入性肺炎的临床效果与药理研究.方法:将我院2011-03/2012-10收治的140例吸入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n=70)和对照组( n=70).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法,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外还给予头孢美唑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8.50%,对照组的总要效率为67.14%,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美唑治疗吸入性肺炎的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少,临床疗效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王文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老年急性肾损伤16例临床诊断和治疗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肾损伤( AKI)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情况.方法:将本院2013-01/2015-02收治的16例老年AKI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总结其临床诊断和治疗措施.结果:16例老年AKI中13例伴有其他慢性基础疾病,发病原因包含4例肾性因素,5例肾后梗阻,7例肾前因素,分别占总比31.25%、18.75%、50.00%.此16例患者中3例患者发病原因为脓毒症,占总比为18.75%,其余为药物和低血容量等.4例患者临床症状为无尿,12例患者临床症状为少尿.经治疗后,7例患者肾功能恢复正常,5例患者症状明显好转,3例患者转为慢性,1例患者死亡.结论:老年AKI可导致患者出现其他基础疾病,主要症状一般表现为少尿,经有效治疗后症状可明显改善,病死率低.

    作者:诺敏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实用医学杂志》2015年征订启事

    《实用医学杂志》创刊于1972年,是由广东省卫生厅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主办的全国性综合性医学学术类期刊。本刊以临床实用为基础,提高与普及相结合,主要报道全国各地各级临床医生及医学科研工作者的新研究成果、实用性较强的临床经验、医学新技术、新动态等,旨在加强国内外医学学术的传播,给广大医务人员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推动学术进步。本刊以各级医药卫生技术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螺旋CT及低场强MRI诊断肝门区胆管癌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MSCT及MRI对肝门胆管癌( HCCA)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郸城县第二人民医院2009-02/2012-12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门部胆管癌30例,所有患者均行MSCT及1.5TMRI检查,评估不同检查方法对HCCA可切除性的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30例患者中有21例接受肿瘤全切术,9例患者接受胆肠吻合引流术或支架植入术治疗. CT表现浸润型17例,结节型6例,乳突型7例,平扫表现胆管壁不规则增厚及狭窄,肿块呈稍低密度.三期动态扫描提示动脉期及门脉期轻?中度强化,延迟期可见病灶呈渐变性强化过程. CT评估HCCA可切除性的敏感性76.2%(16/21),特异性55.6%(5/9),准确度53.3%(16/30);MRCP 检查提示27例患者出现肝内胆管“软藤样”扩张、肝门部胆管呈梗阻性改变. MRI评估HCCA可切除性的敏感性90.5%(19/21),特异性88.9%(8/9),准确度63.3%(19/30).结论:CT与MRI均是诊断肝门区胆管癌的常用且有效方法, MRI不仅可以进行多序列多方位扫描,还能够行MRCP成像,尤其对不同组织间的信号差异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在诊断早期肝门区胆管癌以及进行术前及预后评估方面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明鉴;王国栋;谢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瑞格列奈片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和分析瑞格列奈片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n=50)和观察组( n=50).对照组给予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治疗,观察组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的治疗方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糖、血脂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FPG、2 hPG、HbA1c、TC、TG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有9例患者发生低血糖,对照组有7例发生低血糖,观察组多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在尿素氮、血清肌酐、谷丙转氨酶以及谷草转氨酶方面,两组患者均未发现明显异常.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为(5.1±0.5)d,胰岛素使用量(37.8±6.1)U/d,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格列奈片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仰艳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手部复合性创伤术后系统康复治疗28例

    目的:探讨手部复合性创伤术后康复治疗.方法:选取2013-01/2014-02我院收治的手术复合性创伤患者2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n=14)和观察组( n=14),所有患者均采取一期显微缝合修复腱外膜、腱鞘及其周围组织,观察组术后行 Washington (早期保护性被动活动)方案等措施.结果:观察组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9例、3例、2例,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2例、6例、6例,总有效率为5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手部复合性创伤采取显微修复及Washington术后康复治疗,可促进患者手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肖康宝;刘华;徐冬梅;王雪妮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下颌阻生齿拔除方法的临床对比与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和分析两种方法拔除下颌阻生齿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01/2015-01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的下颌阻生齿拔除患者60例,设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 n=30)和实验组( n=30).对照组给予常规凿骨劈冠法治疗,实验组给予高速涡轮钻法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经对比差别明显,实验组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张开受限程度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比对照组的53.3%低(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高速涡轮钻法实施下颌阻生齿拔除,安全性高,且治疗时间短,值得普及.

    作者:肖永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临床观察与探索

    目的:分析低分子肝素治疗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2015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低分子肝素组( n=50).对照组进行基础治疗,低分子肝素组在进行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4.0%,低分子肝素组总有效率为94.0%,低分子肝素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在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海青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APACHEⅡ评分系统在ICU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APACHEⅡ评分在ICU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应用.方法:将112例 ICU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n=56)和观察组( n=56),对照组患者采用平均分床法进行护理,观察组依据APACHEⅡ评分系统进行护理人力配置,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和家属对护理工作质量满意度的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与对照组相比较少,满意度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依据APACHEII评分系统合理的调配ICU护理人力资源,科学合理,值得推广.

    作者:倪世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CT与磁共振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CT与磁共振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中枢神经感染患者,分别对患者实施CT诊断、磁共振以及CT联合磁共振的诊断,比较三种诊断结果的不同.结果:磁共振的诊断和CT诊断在异常率上并无显著性差异,但CT诊断和磁共振诊断联合诊断相比CT或是磁共振诊断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感染患者实施临床诊断的过程中,对患者实施CT联合磁共振能够明显提高临床诊断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岳奎;杨海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抢救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观察和分析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联合进行抢救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05/2014-05我院收治的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 n=40)和对照组( n=40).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液灌流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液透析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积极的抢救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治愈率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治愈率(8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闵颖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小儿废用性骨质疏松所致骨折的临床治疗

    目的:探讨小儿废用性骨质疏松所致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6例废用性骨质疏松所致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骨折在采用骨牵引、皮牵引及石膏固定等非手术方法进行复位固定的同时,配合辅助药物治疗以促进断骨愈合.结果:本研究所有患儿骨折愈合时间为0.5~3(平均1.5±0.6)个月,骨折愈合后日常活动及负重功能恢复正常,骨密度明显增加.结论:小儿废用性骨质疏松所致骨折采用非手术方法联合辅助药物治疗,骨折愈合时间短,骨质疏松症状改善明显,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鑫;徐超;李国华;艾尔肯·肉孜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06/2015-06我院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根据治疗时采用的不同治疗方案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 n=40)行常规治疗,研究组( n=50)行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杨嫦青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细节管理在眼科护理管理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深入研究在眼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细节管理的作用及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眼科患者共200例分为对照组(n=100)与观察组(n=100).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诊疗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细节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遵医嘱行为以及患者满意度有无差异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细节管理服务后患者的遵医嘱行为以及患者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眼科患者采取细节管理服务后,患者的遵医嘱行为以及患者满意度均得到了显著提高.

    作者:赵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急诊75例内科急性腹痛分析

    目的:探讨急诊内科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对75例急性腹痛患者进行临床诊断,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意识,进行实验室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心肌酶谱和血淀粉酶检查,心电图、X线、B超、CT、胃镜和肠镜等器械系统化检查,明确发病原因,确诊患者根据诊断结果给予抗感染、补液和抑酸对症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75例急性腹痛患者诊断结果中外科疾病30例,占40.0%,内科疾病38例,占50.7%,妇科疾病7例,占9.3%.经对症治疗后,外科疾病患者全部治愈,内科疾病患者治愈37例,死亡1例,妇产科疾病全部治愈.结论:急性腹痛患者病情复杂,临床表现呈多样化,早期准确诊断可为后期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何小强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30576例梅毒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统计分析检测数据,探讨梅毒血清学试验阳性率在各年龄段的分布情况.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梅毒抗体阳性者,然后再使用明胶颗粒凝集试验( TPPA)和(或)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 RPR)对患者进行复查.结果:TP?ELISA 阳性率为2.30%, TPPA 阳性率为1.89%,RPR阳性率为0.74%.结论:18岁以下多为母婴垂直传播感染,18~50岁多为性及血液传染,而50岁以上患者梅毒检测阳性原因具有多样性.

    作者:韦桂海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陆家镇2012年麻疹监测数据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陆家镇2012年麻疹监测数据,统计探讨疫情状况与应对控制措施.方法:对2012年陆家镇监测系统数据进行回顾性调查,并通过临床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诊麻疹.结果:2012年昆山市第四人民医院共接到报告麻疹病人51例,采血50例,采样率为98.04%,陆家镇病例数、采血数和诊断相符情况.结论:陆家镇医务人员对麻疹防治工作十分重视,尤其在麻疹流行季节(冬春季节)必需做好高危人群疫苗的初免、补种工作.

    作者:刘叶花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针灸治疗中风偏瘫选穴规律的研究分析

    目的:探讨中风偏瘫治疗活动中针灸选穴规律及特点,以期为后期临床治疗活动提供有力依据。方法:选择2014-04/2015-04我院接受针灸治疗方案进行干预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2例患者为痉挛性偏瘫、28例患者为迟缓性软瘫。对上述两类患者均给予针灸治疗方案进行干预。结果:痉挛性痉挛患者以及迟缓性软瘫患者其主要针灸的穴位为十四经穴,其次为经外奇穴、阳经穴及阴经穴等,两类患者所实施的针灸均有着相似的规律。结论:对中风偏瘫患者实施针灸治疗过程中,上述两类患者均以十四经穴为主,辅以经外奇穴及阴阳经穴等,而部分经穴在使用频率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两类患者在接受针灸治疗活动中均有各自的选穴规律。

    作者:晁储然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莫西沙星药物研究新进展

    莫西沙星是第四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其作用机理主要是抑制拓扑异构酶IV的活性、细菌DNA螺旋酶A亚单位活性和阻断DNA复制,从而达到杀菌的效果。莫西沙星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有较强的抗菌能力,如对军团菌、衣原体、支原体均有较强的抵抗和抑制能力。对厌氧菌感染也同样有效,特别是对临床常见的耐药菌的效果更为明显。临床中采用莫西沙星药物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细菌性鼻窦炎、泌尿系感染、细菌性腹膜炎、耐多药肺结核以及皮肤组织感染。

    作者:关福荣;贾楠 刊期: 2015年第08期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主管: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政治工作局

主办: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