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泌素对人结肠癌裸鼠移植瘤的促增殖作用

何双梧;赵言明;沈康强

关键词:结肠癌, 胃泌素, 裸鼠, 移植瘤
摘要:目的:为探讨胃泌素对人结肠癌裸鼠移植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人结肠癌SW480细胞株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在5肽胃泌素(PG)作用下移植瘤的体积和重量的变化;采用放射免疫法测瘤细胞内cAMP含量 ;用流式细胞术测DNA、蛋白质和细胞周期.实验动物随机分为2组:PG组(皮下注射PG每只4μg,2/日)及对照组 (皮下注射生理盐水,每只0.4ml,2/日),每组5只裸鼠, 连续用药35d.结果:移植瘤的体积、重量,瘤细胞内cAMP、DNA、蛋白质含量PG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PG组G0/G1期细胞数显示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S期、G2M期细胞数和增殖指数均显示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胃泌素在体内具有促进人结肠癌SW480细胞株分裂和增殖的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增加cAMP、DNA和蛋白质的含量,从而促进癌细胞从G0/G1期进入到S期和G2M期.本实验为结肠癌病人施行内分泌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不同内固定方式的比较研究

    目的:评价不同内固定器械的三维稳定性和对椎管的减压作用,为今后临床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13例中、重度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标本进行不同内固定器械的固定,判断和观察脊柱节段的三维稳定性、椎管减压情况和椎间植骨的固定作用.结果:Steffee,Kaneda器械可使重度爆裂骨折在屈曲、后伸及侧弯方向上较好地恢复脊柱的稳定性;Harrington在后伸时可保持稳定,在前屈、侧弯时虽优于Luque,但与正常对照无明显差异(P<0.05);在旋转方向上,除Kaneda外的其余器械与正常对照的差异明显(P<0.05).当椎间植骨后,除Luque外的所有器械节段的稳定性明显增加,但轴向旋转也仅有Kaneda能阻止节段的活动.除后伸活动外,Luque器械与其余器械组对节段的稳定作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 P<0.01).结论:严重爆裂骨折以前路减压、植骨及 Kaneda理想;Steffee即可保持节段稳定,又可使椎管间接减压;Harrington的稳定作用不甚理想,但对椎管减压佳;Luque无稳定和减压作用,应避免使用;脊柱前中柱植骨可防止继发后凸畸形和器械固定失败.

    作者:杨欣建;王正国;朱佩芳;李晓炎;翁格文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人树突状细胞体外提呈凋亡胆管癌细胞抗原的研究

    目的:建立从人外周血诱导扩增树突状细胞(DC)及其从凋亡癌细胞提呈抗原的方法.方法:从正常人外周血分离获得单核细胞,加入50ng/mlhGM-CSF,1 000ng/mlhIL-4,隔天1次,共4次,培养第3天,加入γ射线照射过的胆管癌细胞,再继续体外培养1周后,用树突状细胞富集柱收集DC.结果:DC高表达共刺激分子B7和 CD1a,表面具有典型不规则突起,DC捕捉凋亡小体、吞噬凋亡小体,负载抗原的DC其激发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结论:用GM-CSF加IL-4能从人外周血诱导、扩增出DC,并可以有效提呈凋亡胆管癌细胞的抗原,可望成为有效的肿瘤抗原装载DC的新途径.

    作者:吴刚;韩本立;裴雪涛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地塞米松及雷公藤甲素对哮喘CD4、CD8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DM)和雷公藤对哮喘CD4、CD8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卵蛋白致敏复制哮喘豚鼠模型.哮喘豚鼠经腹腔内注射DM和雷公藤甲素(TP)后 ,用淋巴细胞分离液的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采用免疫细胞化学(ICC)与3'末端转移酶介导的脱氧三磷酸尿苷(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双标染色对CD4、CD8细胞凋亡进行检测.结果:DM和TP均能诱导哮喘外周血CD4、CD8细胞凋亡(P<0.01);而DM组与TP组CD4、CD8细胞凋亡率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TP和DM均能诱导哮喘CD4、CD8细胞凋亡,且其作用具有相似性.

    作者:林科雄;王长征;钱桂生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2种茶饮料的研制及营养评价

    茶是我国的传统饮料,它含有机化合物450多种,无机矿物质15种以上[1].在许多国家(地区)十分流行,开发茶饮料具有广阔的前景.根据茶叶的保健作用 ,结合传统的中医学理论,我们组方了山楂茶和红姜茶.

    作者:黄国荣;糜漫天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人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C端片段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其抗体的制备

    目的:为了表达人ACATC端片段并制备其抗体.方法:将编码人ACAT羧基端包含第二跨膜(463-550氨基酸残基)的cDNA片断克隆至不同的大肠杆菌表达载体中,构建了系列表达质粒,并在多种大肠杆菌中进行了表达研究.结果:在详细探索表达条件的基础上,经温敏诱导,成功地在大肠杆菌AR68中表达了N端融合 ProteinABCdomain的人ACAT羧基末端包含第二个跨膜区的片段 ,表达量约20mg/L菌液.通过优化纯化条件,经Sepharose4B-IgG亲和层析柱分离纯化得到表达产物,并制备获得其阳性抗血清.结论:这些工作为进一步表达完整的 ACAT蛋白、研究ACAT基因表达调控及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作者:叶治家;程天民;江智红;李伯良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大鼠局部脑缺血后NADPH-d神经元的变化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损害中一氧化氮合酶(NOS)神经元的变化规律,探讨一氧化氮(NO)参与缺血性脑损害的机制.方法:采用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尼克酰胺腺啶呤二核苷酸磷酸黄递酶(NADPH-d)阳性神经元的变化规律.结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NADPH-d阳性神经元明显增加,缺血2h后出现形态学改变,且以细胞皱缩、胞浆致密为主要死亡方式.结论:NADPH-d阳性神经元对缺血性损害相对耐受,细胞凋亡可能为其主要死亡方式.

    作者:史树贵;邵淑琴;陈康宁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SW-480裸鼠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

    目的:建立生物学特性稳定的结肠高分化腺癌裸小鼠移植瘤模型.方法:建立人结肠高分化腺癌细胞株SW-480裸小鼠移植瘤模型,并确定移植瘤生长情况、组织学变化及细胞动力学改变等生物学特性 .结果:移植瘤体内传代稳定,潜伏期7~8d;保留了人结肠腺癌的组织学特征;细胞动力学检测显示以四倍体细胞为主;移植瘤细胞具有分泌CEA的功能. 结论:本移植瘤模型是一个生物学特性较稳定的人结肠高分化腺癌裸小鼠移植瘤模型.

    作者:张胜本;黄显凯;饶本强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二次微分示波极谱法测定血镉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测定血镉的方法.方法:二次微分示波极谱法.结果:用本方法进行8次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RSD=3.34%.在线性分析中,其线性方程为Y=2.90+0.61X,相关系数为r=0.9948,镉浓度在3.12×10-9~2.35×10-7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检测下限为3.12×10-9g/ml.样品回收率为94.00%~105.33%.结论:本方法所用试剂简单,操作方便、快速,灵敏度高,可用于临床中快速测定血镉.

    作者:肖正华;阳明福;李文;王巧玲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神经生长因子对大鼠坐骨神经半切损伤后的作用观察

    目的:观察坐骨神经半切损伤后神经生长因子(NGF)的作用和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大鼠坐骨神经半切致伤方法,按给药剂量将动物分成: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大剂量组 ,每组10只,观察时间为10d.结果:10d治疗组动物的感觉诱发电位(SEP)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潜伏时缩短(P<0.05),运动诱发电位(MEP)治疗各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N1、P1、N2、P2各波的峰潜时均缩短(P<0.05,P<0.01),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不显著.低剂量与中、高剂量相比潜伏时缩短(P<0.05).结论:NGF对周围神经损伤有促进神经传导功能,减轻神经继发损伤的作用.

    作者:王子明;杨恒文;李芳;曾琳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改良CT扫描检查肺部小病灶

    肺部CT扫描小病灶易遗漏,扫描前对定位图像观察细致,定位准确,则可达到检出病灶的目的,现报告如下.

    作者:席道友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胃泌素对人结肠癌裸鼠移植瘤的促增殖作用

    目的:为探讨胃泌素对人结肠癌裸鼠移植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人结肠癌SW480细胞株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在5肽胃泌素(PG)作用下移植瘤的体积和重量的变化;采用放射免疫法测瘤细胞内cAMP含量 ;用流式细胞术测DNA、蛋白质和细胞周期.实验动物随机分为2组:PG组(皮下注射PG每只4μg,2/日)及对照组 (皮下注射生理盐水,每只0.4ml,2/日),每组5只裸鼠, 连续用药35d.结果:移植瘤的体积、重量,瘤细胞内cAMP、DNA、蛋白质含量PG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PG组G0/G1期细胞数显示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S期、G2M期细胞数和增殖指数均显示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胃泌素在体内具有促进人结肠癌SW480细胞株分裂和增殖的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增加cAMP、DNA和蛋白质的含量,从而促进癌细胞从G0/G1期进入到S期和G2M期.本实验为结肠癌病人施行内分泌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何双梧;赵言明;沈康强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GPPCR-RDB法对HPV感染的快速基因诊断

    目的:对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进行快速的基因诊断.方法:采用通用引物介导的聚合酶链反应 (GPPCR)扩增皮损组织DNA,并同时将扩增产物标记上地高辛配基,再结合扩增产物的非放射性反向斑点杂交技术,对HPV亚临床感染和假性湿疣进行了快速的基因分型诊断及鉴别诊断.结果:14例亚临床感染中HPV6阳性12例,HPV11阳性4例,HPV16阳性4例,HPV18未检测出,所用探针以外型别1例,混合感染5例;11例假性湿疣中仅有1例为HPV16阳性.结论:该方法对HPV感染特别是亚临床感染和隐性感染的基因诊断是快速敏感特异的,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郭华阳;汪江华;周来新;叶治家;陈安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高亲和力IgE受体α链cDNA的克隆及序列测定

    目的:为获得编码高亲和力IgE受体(FcεR1)α链的 cDNA序列.方法:从正常人外周血中富集嗜碱性粒细胞,提总RNA进行RT-PCR,分子克隆,用自动测序及放射自显影测序.结果:分离并鉴定了该cDNA重组子,在159密码子及185密码子分别发现了CAC→CGC与TAT→CAT置换 .结论:建立了一个编码FcεR1膜外区α链的cDNA重组子克隆,它不含引导肽序列,可能是一个来自中国人的该基因的变异体.

    作者:孙仁山;胡川闽;刘荣卿;王延江;胡厚祥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组织细胞增生症X的影像学特征及鉴别诊断

    组织细胞增生症X其主要病理改变为以单核巨噬细胞异常增殖和嗜酸性细胞肉芽肿为主要损害.病变骨骼改变比较典型,但肺部的病变常无多少特异性,易和其他疾病相混淆,故对此病作一回顾性分析.

    作者:王文献;戚跃勇;陈垦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高血压患者红细胞Ca2+摄入的特点及对非洛地平的反应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和继发性高血压 (SH)细胞膜对Ca2+调节的特点及钙拮抗剂对其影响.方法:38例高血压病人分为EH组(20例)和SH组(18例),SH组又分为肾血管性(RH,5例)、肾实质性(PH,7例)和内分泌性 (EHT,6例)高血压3个亚组.分别设对照组.用液态闪烁计数法测定红细胞45Ca2+摄入;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Ⅱ).EH组和SH组服非洛地平治疗2周后复查.结果:EH组红细胞45Ca2+ 摄入高于SH组和对照组,PRA和AⅡ低于SH组和对照组;SH组中,RH亚组红细胞45Ca2+摄入、PRA和AⅡ高于对照组.在 EH组病人中,舒张压(DBP)与不同时间红细胞45Ca2+摄入量呈正相关;在SH组病人RH亚组中,舒张压、AⅡ与第1小时红细胞45Ca2+摄入量呈正相关.治疗后,EH组红细胞 45Ca2+摄入有不同程度减少,PRA和AⅡ增高.SH组病人RH亚组第1小时红细胞45Ca2+摄入减少.结论:EH细胞膜对 Ca2+被动通透性增加,并参与高血压发病机制.这种膜缺陷现象不存在于SH中.SH中RH病人细胞外Ca2+内流增加与体液因素改变有关.非洛地平可部分纠正这种异常.

    作者:谭建聪;祝之明;刘光耀;祝善俊;刘晓莉;徐有奇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钙离子选择性微电极直接测试人牙菌斑Ca2+的初步探讨

    目的:评价钙离子选择性微电极(Ca2+-ISME)对原位牙菌斑Ca2+检测、分析的可行性及其意义.方法:采用自制的中性载体Ca2+-ISME直接测试牙菌斑中的 Ca2+,并对Ca2+-ISME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结果:聚氯乙烯毛细管与玻璃毛细管制备的电极具有类似的性能,但在牙菌斑Ca2+的测试中电位显示不稳定,波动幅度大,重复性差.结论:Ca2+-ISME用于原位牙菌斑Ca2+的测试尚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作者:刘鲁川;温秀杰;岳松龄;吕太平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ROXIMATE圆形吻合器在食管胃吻合中的临床应用

    在食管癌、贲门癌手术治疗中,恢复消化道连续性为一重要步骤,近年来,多以胃代食管在胸内或颈部行食管近端-胃吻合术,其吻合方式分为手工吻合和机械吻合.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胃食管返流是常见的并发症,其中吻合口瘘是极为严重, 甚至致命的.我们于1996年12月至1999年7月,采用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PROXIMATE圆形吻合器行胃食管吻合术共71例 ,现报道如下.

    作者:熊刚;王海东;王明荣;曾会昌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切眉法治疗纹眉失误63例

    我科自1995年来,采用切眉法治疗纹眉失误(并发症)者 63例,取得医患均满意效果,成功率100%,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刚玉;钱江;陈清华;周艳梅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胰疾病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在治疗胆胰疾病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总结1987年7月至1999年10月间实施的712例次EST.结果:EST治疗缩窄性乳头炎278例,成功率97.0%;继发性胆总管结石559例,结石排出率97.1%;因缩窄性乳头炎所致的慢性阻塞性胰腺炎45例,症状缓解率86.7%;Oddi扩约肌功能障碍12例 ,成功率91.7%.EST后重症胰腺炎、胆管炎、切口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4%,本组无死亡病例.结论:EST是理想的治疗部分胆胰疾病的微创外科技术.

    作者:陈敏;周永碧;李智华;刘吉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哮喘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IL-5、IL-3、GM-CSFmRNA表达

    目的:探讨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IL-5、IL-3、GM-CSF mRNA表达以及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差异.方法:选哮喘患者13例(哮喘组),平均年龄(31.8±8.5)岁.慢性支气管炎患者9例(慢支组),平均年龄(64.8±4.7)岁.健康献血员9例(对照组),平均年龄(32.8±5.2)岁.抽取静脉血分离单个核细胞,用斑点印迹杂交法检测IL-5、GM-CSF和 IL-3mRNA的表达.结果:哮喘组PBMCIL-5、GM-CSF和IL-3mRNA表达的相对含量明显高于慢支组和对照组(P><0.01),慢支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哮喘IL-5、GM-CSF和IL-3mRNA表达明显增高,可能在哮喘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王长征;王春霞;金远林;钱桂生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第三军医大学

主办:第三军医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