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化
从19世纪开始,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疾病谱发生了变化,使急性传染病的发病率降低,慢性病开始逐步取代急性传染病而成为人类的主要健康问题.[1]慢性病病情顽固,患者可能终身带病,有些则终身残疾,这些特点决定了患者住院时间的有限性,其更多的时间是在家庭中治疗护理.因此,对慢性病人实施居家护理已成为社区护理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在新形势下护患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医疗护理高风险的特性越发显得突出.社区护理人员必须树立积极正确的医疗护理风险意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学习法律常识,规范护理行为,尽早认识风险隐患,保证社区居家护理安全.
作者:陈小萍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西北地区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及心理健康的状况,及其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对其的影响.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择陕西省西安市608名农村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结构化问卷调查,心理状态评定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及生活事件评定量表.对其生殖健康状态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农村已婚妇女有焦虑情绪的占25.3%,有抑郁情绪的占35.0%,影响农村妇女心理健康的生活事件主要为经济困难及婚姻、家庭问题等.结论:农村已婚妇女的心理健康状态值得关注,在进行妇女保健工作方面,要注意妇女的心理需求、心理问题的特点、及时调整保健干预策略.
作者:高成阁;耿庆茹;伏炜;王兰花;卢彦军;路小亮;杨燕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部分医院试行的单病种限价收费充分显示出了它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的作用,成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新举措,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作者:陈丽;兰迎春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在我国,高校专业伦理教育起步较晚,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如何优化我国医学生的专业伦理教育使之与医学技术教育相辅相成,共同服务于合格医学人才的培养,是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文章在确立教育的基本原则的前提下,从充实教育的主要内容、拓宽教育的有效途径、形成教育的整体合力等方面来探寻优化我国医学生专业伦理教育的现实对策.
作者:江瑞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象保险制度一样,也存在着逆向选择的缺陷,本文说明了合作医疗制度中逆向选择的概念与产生机理,提出了减少合作医疗中逆向选择的对策.
作者:高向华;应锋 刊期: 2006年第02期
通过研究样本地区农村中医药人力资源的现状,对中医药人力资源的培训与继续教育意愿进行分析,探讨合理配置农村中医药人力资源的政策和措施,促进农村中医事业的发展,实现卫生公平.
作者:刘水;尹爱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卫生经济伦理学是应用伦理学的一个分支,相对于经济学和卫生经济学的发展,卫生经济伦理学的建立和发展滞后,导致卫生经济体制改革的经济效果与社会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偏离.卫生经济伦理学的理论前提是社会结构变迁要求各个相对独立社会领域的规则整合,其研究任务是为社会经济主体的行为提供一个规范性的评判,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作者:李万才;张德春;迟心志 刊期: 2006年第02期
陈述和分析的多是诸如医患关系,新药、新技术的临床应用等内容重大的例子,从探讨媒体对医药卫生内容传播不科学造成的误导入手,进而对其原因从媒介伦理与医学伦理的角度进行分析,探讨在传播医药卫生内容时媒体应遵从的伦理学原则.
作者:刘海客;余志海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从仁爱之心、责任之心、同情之心是为医之基,思考人、服务人、总结人是从医之本,不断创新是医学之魂三个方面论述了为医重在德,重德贵创新的观点.
作者:吴孟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分析了当前临床用药存在的滥用抗菌药、大处方重复开药、用药剂量及方法不当、用药求贵求新违背伦理等现象,同时剖析了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加强医务人员的伦理道德和素质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医院内部管理、充分发挥药师的作用等对策.
作者:葛荣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从科学职业的专门化、社会活动中的马太效应、科研奖励机制及职称评审机制、科研人员自身职业道德几个方面分析了某些科研人员造假的原因,从而提出遏制造假现象应是一个系统工程.
作者:王有腔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当前医学职业道德教育明显被弱化,主要表现为:医学伦理价值意识的偏颇和医德教育实效性的缺失.而医学职业道德教育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予以纠正、加强.继承优良传统医德思想,重建人性医学;促进医务人员态信美德的增长;奠定医学生职前诚信道德等是具体的强化措施.
作者:方燕君;郑晓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本文分析和介绍在心理治疗和咨询工作中可能遇到的伦理学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原则,旨在提高同行在执业过程中的伦理学意识,更好地履行工作责任,避免医源性伤害.
作者:赵静波;季建林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医患关系紧张仍是当前一个十分突出的话题.本文从政府与社会公众这一新视角,从保障人权这一新高度来阐述医患关系,剖析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探索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途径.认为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在于医院的公益属性与市场化生存方式的冲突,在于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患方易受伤害且维权艰难.因此,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仅靠医疗机构是不够的,还有赖于政府承担起基本医疗保障的重任,有赖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使医疗服务真正惠及百姓,有赖于医务人员的善心美德,也有赖于处于劣势的患者成立一个维权组织,以便同处于优势的医疗机构相抗衡.
作者:钱丽荣;方振宇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评价胸腺肽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经济学效益.方法:将胸腺肽结合拉米夫定和胸腺肽α1结合拉米夫定方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进行回顾性分析,运用药物经济学小成本法进行比较.结果:HBeAg阴转和HBV-DNA阴转,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成本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胸腺肽结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
作者:余漩;鱼敏;温永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比较实施ISO9000标准前后对手术室工作质量的影响.方法:运用患者医生对手术室护士工作满意度调查表、手术室器械护士考核评分表、手术室巡回护士考核评分表这3个量表对实施前后的手术室工作质量的状况进行调查.结果:①ISO9000执行前后患者满意度有所提高.②器械护士与巡回护士考核结果也有显著性差异,而且考核后护士长将细化的考核标准与考核结果公布,有利于护士了解自己的错误.③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用于手术室管理,使得护士工作更加规范,任何事情都有章可循,工作质量有显著提高.
作者:王妮;周春芹;李品利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本文从社会根源、组织根源及个人因素三个方面入手,对工作负荷、角色冲突与角色模糊、公平感、职业特征、人格因素等影响高校辅导员工作倦怠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初步诠释,并针对三个根源因素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作者:江莉娜 刊期: 2006年第02期
针对药品开发、应用中的道德问题,分析热点问题,剖析治理难点.提出五点对策:正本清源,改变一药多名现象,用通用名或化学名;加强药品临床应用及基础研究的监管;大力发展临床药学人员;国家投资加强药源性疾病的研究;加强药学人员的伦理道德教育,强化约束.
作者:肖引;李广琪;刘凯;陈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举证责任倒置对于医患双方都具有重要的伦理意义,但举证责任倒置本身具有的缺陷容易导致医务人员为保护自关键是加强管理,提高医务提要正确认识和理解举证责任倒置,己而采取过度医疗行为.为杜绝过度医疗行为,从医方来看,前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社会在加强监督的同时,要认识医学本身的高风险性,建立健全医生执业保险制度.
作者:陈化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产科医护人员为产妇分娩服务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即分娩过程的每一个医疗护理环节都关系着母婴的健康与生命安全.目前在医院产科中尚存在着非人性化的服务现象,存在着诱发医患矛盾和纠纷的可能.为此,从伦理角度思考,应采取有效的工作措施,改善产科开展人性化服务与管理工作,让产妇真正感到满意,以构建起和谐的医患关系.
作者:黄萍 刊期: 200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