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成阁;耿庆茹;伏炜;王兰花;卢彦军;路小亮;杨燕华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医患关系紧张仍是当前一个十分突出的话题.本文从政府与社会公众这一新视角,从保障人权这一新高度来阐述医患关系,剖析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探索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途径.认为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在于医院的公益属性与市场化生存方式的冲突,在于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患方易受伤害且维权艰难.因此,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仅靠医疗机构是不够的,还有赖于政府承担起基本医疗保障的重任,有赖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使医疗服务真正惠及百姓,有赖于医务人员的善心美德,也有赖于处于劣势的患者成立一个维权组织,以便同处于优势的医疗机构相抗衡.
作者:钱丽荣;方振宇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象保险制度一样,也存在着逆向选择的缺陷,本文说明了合作医疗制度中逆向选择的概念与产生机理,提出了减少合作医疗中逆向选择的对策.
作者:高向华;应锋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在归纳医改失败原因的主流性意见和分析典型案例的基础上,揭示:医改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趋利性临床决策和泛企业化卫生政策,形成机制是二者的共同作用,实质是医疗卫生服务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相适应,其中折射出政府责任伦理主要方面的缺位、不到位和不作为;医疗卫生服务的基本目标是社会公众利益的大化,这是医疗卫生服务领域中始终应占主导地位的价值取向,当然也是医改中政府责任伦理的正确取向.
作者:刘典恩;郭健美;邵明远 刊期: 2006年第02期
陈述和分析的多是诸如医患关系,新药、新技术的临床应用等内容重大的例子,从探讨媒体对医药卫生内容传播不科学造成的误导入手,进而对其原因从媒介伦理与医学伦理的角度进行分析,探讨在传播医药卫生内容时媒体应遵从的伦理学原则.
作者:刘海客;余志海 刊期: 2006年第02期
面对我国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现状,笔者试图从医患关系入手,根据问卷结果,寻求降低剖宫产率使之控制在合理比例的途径,进而论述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对降低剖宫产率的作用.
作者:陆于宏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本文分析和介绍在心理治疗和咨询工作中可能遇到的伦理学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原则,旨在提高同行在执业过程中的伦理学意识,更好地履行工作责任,避免医源性伤害.
作者:赵静波;季建林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从仁爱之心、责任之心、同情之心是为医之基,思考人、服务人、总结人是从医之本,不断创新是医学之魂三个方面论述了为医重在德,重德贵创新的观点.
作者:吴孟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评价胸腺肽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经济学效益.方法:将胸腺肽结合拉米夫定和胸腺肽α1结合拉米夫定方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进行回顾性分析,运用药物经济学小成本法进行比较.结果:HBeAg阴转和HBV-DNA阴转,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成本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胸腺肽结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
作者:余漩;鱼敏;温永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从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环境伦理与可持续发展在精神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都是以解决环境危机,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保证人类社会在良好的自然基础上持续发展为宗旨的.环境伦理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社会功能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调节和规范功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对人类保护环境实践活动的指导功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认识和批判功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教育和激励功能;环境伦理对于环境立法具有不可或缺的基础功能.
作者:何志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早期诊断是医学实践的重要的问题之一.早期诊断的价值有三种表现形态:早期诊断的正价值、早期诊断的零价值和早期诊断的负价值.是否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区分三者的标准.正确认识和评估早期诊断价值属性,避免早期诊断呈现零价值和负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虹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部分医院试行的单病种限价收费充分显示出了它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的作用,成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新举措,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作者:陈丽;兰迎春 刊期: 2006年第02期
针对当前临床实习与患者隐私权保护矛盾的日渐激烈现象,以临床实习医生365人为对象进行调查分析研究,提出解决矛盾的办法.
作者:李晓玲;杨金秀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民办高校的心理卫生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对西安民办高校全日制大学生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健康水平评估,并与国内大学生常模比较.结果:民办高校大学生SCL-90的各因子与国内大学生常模比,成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不如普通高校学生.同时一、二年级学生总分均数显著高于三、四年级学生.结论: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民办高校要加强大学生的心理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马明;王法能;单乐群;王育才;张怡;苗丹民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新近发展的代孕技术给众多不孕夫妇带来为人父母的喜悦之时,也对人们传统的生殖伦理观念形成冲击并挑战现存法律制度.人们不仅要肯定代孕技术的合理性,也要警惕其所产生的潜在的破坏性影响.合理利用该技术和制定相应的法规是避免出现伦理和社会混乱的有效途径.
作者:霍玉芝;逯蕾;胡伟;韩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举证责任倒置对于医患双方都具有重要的伦理意义,但举证责任倒置本身具有的缺陷容易导致医务人员为保护自关键是加强管理,提高医务提要正确认识和理解举证责任倒置,己而采取过度医疗行为.为杜绝过度医疗行为,从医方来看,前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社会在加强监督的同时,要认识医学本身的高风险性,建立健全医生执业保险制度.
作者:陈化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当前医学职业道德教育明显被弱化,主要表现为:医学伦理价值意识的偏颇和医德教育实效性的缺失.而医学职业道德教育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予以纠正、加强.继承优良传统医德思想,重建人性医学;促进医务人员态信美德的增长;奠定医学生职前诚信道德等是具体的强化措施.
作者:方燕君;郑晓 刊期: 2006年第02期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标准的改变,推动了医生职业道德的不断向前发展.可以说,现代医生的职业道德是以对现代人权的尊重为基础建立起来到具有浓重时代特色和社会属性的道德规范.它不但要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而且还要紧紧跟上时代的脚步.这也就意味着需要我们医务工作者做许多的实际工作,其中包括:加强医患沟通的意识和能力;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病人着想的基本宗旨;对医生权力控制这三个方面.
作者:姜振明;廉沈沂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从19世纪开始,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疾病谱发生了变化,使急性传染病的发病率降低,慢性病开始逐步取代急性传染病而成为人类的主要健康问题.[1]慢性病病情顽固,患者可能终身带病,有些则终身残疾,这些特点决定了患者住院时间的有限性,其更多的时间是在家庭中治疗护理.因此,对慢性病人实施居家护理已成为社区护理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在新形势下护患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医疗护理高风险的特性越发显得突出.社区护理人员必须树立积极正确的医疗护理风险意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学习法律常识,规范护理行为,尽早认识风险隐患,保证社区居家护理安全.
作者:陈小萍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产科医护人员为产妇分娩服务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即分娩过程的每一个医疗护理环节都关系着母婴的健康与生命安全.目前在医院产科中尚存在着非人性化的服务现象,存在着诱发医患矛盾和纠纷的可能.为此,从伦理角度思考,应采取有效的工作措施,改善产科开展人性化服务与管理工作,让产妇真正感到满意,以构建起和谐的医患关系.
作者:黄萍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前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中存在着治疗不足和治疗过度两种情况,这两种情况甚至在同一所医院也同时存在.其根本原因是介入治疗中医患双方存在利益冲突,其中主要是经济利益冲突,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这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了政策性的如卫生经济政策改革方向偏差、学科性的如医学伦理学发展滞后以及医患双方思想误区等引起.其解决办法可以通过深化卫生经济改革、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优化使用介入技术、坚持公正公益原则等实现.PCI中医患的利益冲突是客观存在的,怎样将利益冲突减至小要由社会、政府管理机构、医务人员和患者共同努力完成,并且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
作者:刘继东;崔连群;李锋;盖玉生 刊期: 200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