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实;许民辉;徐伦山;周椿;贺绪志;孔小溪
目的 构建铜绿假单胞菌PA14细胞株的PA0745基因突变株,并验证其致病性.方法 采用同源重组原理构建铜绿假单胞菌PA0745基因缺失株和点突变株.利用质粒抗性和营养缺陷进行筛选,获得铜绿假单胞菌突变株E126A、E146A和△PA0745.分析突变PA0745基因后,PA14细胞株生长特性及致病性变化.结果 成功构建PA14细胞株的PA0745基因突变株E126A、E146A和APA0745.生长曲线测定结果表明,PA0745基因突变后,不影响PA14细胞株正常生长.细胞侵染实验结果显示,相较于PA14细胞株,E126A、E146A和△PA0745对RAW264.7侵染能力分别下降了29.51%、60.66%和79.34%.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PA14细胞株的PA0745基因突变株,并初步验证了PA0745基因的功能,这对开发抗菌药物有指导意义.
作者:卢培林;刘利;熊霞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究3D打印技术在髋关节置换感染的Ⅱ期翻修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该院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需要进行Ⅱ期翻修手术21例患者为3D打印组,选取同期未通过3D技术而直接进行的髋关节置换手术21例患者为对照组.CT扫描得到患者髋关节髋臼、股骨等相关数据,利用计算机体外模拟并建模,通过3D技术对模型进行打印,展示患者的髋关节模型并进行手术,术后随访2~3年,比较手术疗效及Harris评分.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3D打印组平均(86.4士31.5)min,对照组为(131.7±29.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3D打印组术前评分为(41.4±7.8)分,3年随访后为(91.2±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技术可运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Ⅱ期翻修手术,效果良好.
作者:周广福;朱伟民;唐本森;伍旭林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及一级非患病亲属的认知功能,找寻认知功能中具有内表型特征的项目.方法 对86名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86名患者的一级非患病亲属(亲属组)及86名健康人(对照组)使用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工具进行认知功能测验.结果 患者组和亲属组的连线测验、符号编码、霍普金斯词语学习测验、迷宫、流畅性、情绪智商和持续操作性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组霍普金斯词语学习测验、迷宫、情绪智商和持续操作性得分低于亲属组(P<0.05).结论 缓解期患者和其一级非患病亲属的认知功能存在选择性缺陷,其中词语学习、注意/警觉、推理和问题解决及社会认知可能是精神分裂症潜在的内表型.
作者:冯映映;胡晓华;田艳;江云;王宗琴;高作惠;包玲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通过胰岛移植模型,观察移植后小鼠血糖及存活时间,从而探讨肠上皮γδT细胞在胰岛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小鼠胰岛移植模型,分为野生型小鼠组、γδ敲基因小鼠组和γδ敲基因回输γδT细胞小鼠组,移植后分别于1、3、5、7、9、11、13、15、17、19、21、23、25、27、29 d测量空腹血糖,并于术后两周取移植物观察病理情况.结果 术后野生型小鼠组和γδ敲基因回输γδT细胞小鼠组移植后血糖升高明显慢于γδ敲基因小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γδ敲基因回输γδT细胞小鼠组与野生型小鼠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野生型小鼠组存活时间(27±2)d及γδ敲基因再回输组小鼠组存活时间(24±1)d均明显长于γδ敲基因小鼠组的(17±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上皮γδT细胞作为一种特殊的T细胞在胰岛移植排斥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李传贵;宋亚军;杨加彩;黄赤兵 刊期: 2018年第13期
血液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衰竭及其他危重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为了防治透析过程中管路发生凝血堵塞,肝素化是为常见的措施之一[1].临床上常常遇到出血高危患者而同时需要进行血液透析治疗,使用肝肾势必会增加患者的大出血发生率,进而明显增加患者的病死率[2-3].然而,血液透析过程中不使用抗凝剂极易导致管路堵塞而被迫终止透析,严重影响了临床治疗效果,同时大大提高了耗材费用.
作者:朱美娟;陈娟;郭泽丽;林亚妹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miRNA129-5p在胆道闭锁上皮间质转化(EMT)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构建胆道闭锁小鼠模型(实验组),取实验组胆道组织,构建TGF-β1诱导的胆管上皮EMT细胞模型,检测TGF-β1诱导刺激后胆道上皮细胞株EMT相关标志物表达水平,并检测miRNA-129-5p的表达变化.同时转染miRNA-129-5p的前体,比较转染前后TGF-β1刺激下胆道上皮细胞EMT相关标志物及细胞外基质的表达改变.结果 实验组小鼠肝脏肝外胆道呈EMT样改变,miRNA-129-5p在实验组小鼠中的表达水平下调(P<0.05),过表达miRNA-129-5p可以抑制EMT的进程(P<0.05).结论 miRNA-129-5p可能通过TGF-β1通路调控胆道上皮EMT的进程.
作者:王建尧;王斌;吴宙光;叶晓烁;陈子民;冯奇;刘冬;姚君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扰动系数(DC)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无创脑水肿监测技术对2016年6-11月该院54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动态监护,详细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DC、颅内压(ICP)和格拉斯昏迷评分(GCS),记录伤后6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 DC与ICP呈负相关(r=-0.7795,P<0.01),与GCS、GOS呈正相关(r=0.667 5,P<0.01;r=0.630 6,P<0.01).预后良好患者的DC均值为106.99±4.09,预后不良患者的DC均值为85.26±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雷清梅;王闪闪;成金妹;钟龙和;包贇;彭晓洁;唐纯海;朱亚芳;周宏珍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评价玉屏风散联合常规抗组胺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CENTRAL、Pubmed、Embase、CBM、CNKI、VIP及万方等数据库,查找应用玉屏风散治疗慢性荨麻疹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位评价者对文献进行独立检索筛选,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0项研究,96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用抗组胺药比较,玉屏风散联合抗组胺药治疗组的疗效更好(OR=2.83,95%CI:1.89~4.25,P<0.01),复发率更低(OR=0.13,95%CI:0.07~0.24,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OR=0.40,95%CI:0.19~0.83,P=0.01).结论 玉屏风散联合抗组胺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优于单用抗组胺药,能显著降低复发率,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
作者:沈萃萃;吕萌;卢传坚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贵州省ICU护士静脉血栓栓塞(VTE)认知情况与预防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321名ICU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分析ICU护士对VTE的认知情况与预防现状的影响因素.结果 ICU护士VTE相关知识认知得分为(17.070±4.340)分,预防现状得分为(62.410±14.640)分,知识和预防现状得分呈正相关(P<0.05).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科室”和“在校期间是否接受过VTE相关知识教育”是ICU护士VTE相关知识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是否主动学习过VTE相关知识”“医院等级”和“在校期间是否接受过VTE相关知识教育”是ICU中VTE预防现状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贵州省ICU护士对VTE相关知识掌握较好、预防现状较理想,但仍需建立统一规范的VTE预防流程.
作者:张晶晶;江智霞;曾慧;陈芳;周家梅;陈伟;周婷;尹玲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胃复安联合昂丹司琼与单用昂丹司琼用于术后恶心呕吐(PONV)预防无效的妇科腔镜手术患者PONV补救性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筛选的460例行PONV预防的患者中,有126例(27.4%)术后发生PONV,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n=64)、对照组(n=62).研究组接受昂丹司琼4 mg+胃复安0.2 mg/kg治疗,对照组接受昂丹司琼4 mg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完全反应率(CR)、恶心数字评分量表(NRS)评分;采用Osoba恶心呕吐组块量表评估PONV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头昏、腹泻、心律失常等围术期止吐药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给药后24 h内、24~48 h及48 h内的CR分别为75.0%、71.9%、64.0%,均高于对照组相应时间值(53.2%、45.0%、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给药后1、2、4 h恶心NR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恶心呕吐对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PONV预防无效的妇科腔镜手术患者,与单用昂丹司琼治疗相比,胃复安联合昂丹司琼可提高PONV治疗有效率,降低恶心呕吐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作者:徐晓燕;张成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运用两种评定营养不良方法对比胃癌、结肠癌、直肠癌、肠梗阻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方法 对住院患者进行定点连续采样,分别采用BMI<18.5 kg/m2及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工具中营养受损部分评分大于或等于3分评定营养不良,进而对比其发生率.结果 获得符合标准226例患者.使用BMI评定营养不良发生率(11.06%)低于使用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工具中营养受损部分评定营养不良发生率(14.60%).调查科室的营养支持情况结果发现合乎规范的营养支持占7.96%,不规范的营养支持占17.26%,极不规范营养支持占5.31%.结论 使用NRS2002营养受损部分判断营养不良的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张慧;曾小平;钱莉;韩杉 刊期: 2018年第13期
体外膜肺氧合(ECMO)作为心、肺功能障碍的暂时性替代措施,在肺移植手术的围麻醉期间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就ECMO在肺移植麻醉前、麻醉手术期间及麻醉手术后的相关研究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肺移植围手术麻醉期的处理提供参考,降低手术和麻醉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李传耀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伴有多种突变基因的初治原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该院血液科144例初治原发AML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男76例,女68例,中位年龄41.50岁,年龄四分位间距为25.25~53.75岁,依据“两类突变学说”的思路,把初治原发AML患者按基因突变数量(GMN)的不同分为GMN<2个(105例)和GMN≥2个(39例),比较各组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 两组年龄和外周血白细胞(WB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LT3-ITD、NRAS、WT1、CEB-PA、NPM1、RUNX1、EP300、DNMT3A、IDH1、IDH2和TET2基因突变更常见于GMN≥2个(P<0.05).结论 伴有多种突变基因的初治原发AML老年人比例偏高,多伴有外周血高WBC,且不同功能突变基因共存.
作者:焦扬 刊期: 2018年第13期
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IAS)是一种罕见类型的低血糖症,甲巯咪唑致IAS更是少见,临床易漏诊、误诊.本文报道1例甲巯咪唑致IAS患者,增强对该病的认识,有利于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1 临床资料患者,女,46岁,因“乏力、心悸、颈部肿大3个月余,反复低血糖7d”于2016年9月26日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门诊.
作者:邓玉凤;王贺元;王海民;彭若萱;张红;冯亚坤;孙成林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对新生儿代谢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65例单胎GDM患者为观察组,260例健康单胎妊娠产妇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脂联素、胰岛素、C肽、糖化血红蛋白和新生儿血糖水平等指标,比较两组新生儿的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脐静脉脂联素水平及新生儿出生后2h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胰岛素、C肽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剖宫产例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体质量儿、巨大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肺炎、死胎、新生儿畸形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DM可引起新生儿代谢指标异常,影响胎儿生长发育,导致预后不良.
作者:邓毅;阳华妹;杨伟丽;唐正荣;雷凤;王丽;蒙真;谢勇;欧维琳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比较丝线与带线锚定固定在颈椎单开门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骨科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颈后路单开门治疗颈段多节段受压的脊髓型颈椎病的病例资料,采用单开门丝线悬吊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者23例(丝线组),带线锚钉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组16例(锚钉固定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JOA评分、窄椎管面积、术后并发症等指标,评估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状况.结果 (1)一般情况:39例患者均获得良好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6个月,2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JOA评分:两组患者术后JOA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脊髓功能明显改善,但术后4周组间比较差异不大,术后8周及12周后锚钉固定组的JOA评分优于丝线组(P<0.05);(3)窄椎管面积:两组固定方法术后4周较术前比较,窄椎管面积明显增加,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12周锚钉固定组窄椎管面积明显优于丝线固定组(P<0.05);(4)两组术中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手术切口均甲级愈合,术后均未出现脑脊液漏、感染等并发症,丝线组出现2例再关门现象,轴性症状发生率高于锚钉固定组.随访影像学观察锚钉固定牢靠,未出现断钉、锚钉松动等现象.结论 丝线和带线锚钉固定在颈椎单开门中均能取得良好临床疗效,但后者固定更加牢靠,能有效防止再关门现象,轴性症状改善明显,值得临床应用的推广.
作者:杨勇;孙先润;李维朝;姚绍平 刊期: 2018年第13期
卵巢早衰(POF)是指年龄小于40岁的妇女出现闭经.近年来,POF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临床特征以潮热盗汗、不孕为主,可严重危害患病女性的身心健康.经过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现本文从遗传学因素、医源性因素、自身免疫因素等病因机制方面及激素替代治疗、青春期诱导、生育问题与避孕等治疗措施方面对POF的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
作者:唐华均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完成的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单孔组)65例,收集同期三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三孔组)54例,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三孔组比较,单孔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术后疼痛程度轻、术后满意度高(P<0.05).结论 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值得推广.
作者:牛锦全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前锯肌平面(SP)阻滞对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后急性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60例,美国标准协会(ASA)分级为工~Ⅱ级,男33例,女27例,年龄40~65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各组均在全身麻醉诱导后实行超声引导右侧SP阻滞,其中观察组注射0.3%罗哌卡因溶液25 mL,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25mL,比较两组麻醉镇痛效果.结果 观察组切皮后2 min、术毕平均动脉压、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4、8、12h静息及运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4、8、12 h BCS舒适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48 h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实施超声引导前锯肌平面阻滞镇痛效果确切,能显著缓解患者术后急性疼痛,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作者:张隆盛;林耿彬;张顺才;黄熙扬;林旭林;黄涵;张欢楷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胺碘酮对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房颤的预防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进行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的18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给予冠心病治疗常规用药;试验组除常规用药外,加用胺碘酮:术前600 mg/d,分3次口服,6d后改为200 mg/d维持至术前;术后当天开始静滴胺碘酮400mg/d,3d后改为200mg/d口服维持.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房颤发生情况及心率变化.结果 试验组中有9例(10.0%)患者出现了术后房颤,对照组中有33例(36.7%)患者出现了术后房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试验组房颤时大心室率为(127.0±20.4)次/分,对照组为(151.0±25.7)次/分,试验组明显慢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试验组房颤持续时间为(1.00±0.54)d,明显短于对照组(3.00±1.7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对照组的术后心率明显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的住院时间为(10.4±2.9)d,明显短于对照组(15.4±3.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在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房颤的预防治疗中作用明显,能有效降低术后房颤的发生率,缩短房颤持续时间,减慢患者术后心率.
作者:陈振瑾;聂晶 刊期: 2018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