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敏;尹爱田;赵国志;李向辉;吴秀云
医学高新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使得临床诊断的方法更加现代化,不仅能够帮助医生提高对某些疾病诊断的准确率,而且还能够协助医生检查出许多早期的、潜在的、无临床表现的疾病.医学高新技术延长了人的生命,为人的价值的实现扩大了时空范围,并且使社会公众的医学知识得到迅速的普及.但医学高新技术也如同一把双刃剑,在为人们的生命健康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作用.因此,应该加强医者的文化底蕴,正确运用医学高新技术.
作者:晏东铭;董为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供应室是医院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供应室护理人员的道德素质,直接关系到供应室工作好坏,关系到医院医疗质量的高低,因此供应室的护理人员,需要遵守自己的职业道德.
作者:刘明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生殖技术的发展,是人类对自身生殖的干预,可以解决一些不育的问题,也可以达到优生的目的,但是也带来了权利、义务、伦理、家庭、社会方面的问题.在科技与伦理的交织中,我们如何权衡?我们以期在讨论协商中找到平衡点,使两者达到共同发展.
作者:金小燕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对艾滋病患者的关怀与支持已成为艾滋病防治的重要内容,我们要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互通信息、取长补短,这才是促进工作的有效途径.对美国的艾滋病支持模式的现状及特点进行分析,目的是总结其成功经验,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改善中国的艾滋病支持模式.
作者:薛文娟;王明旭;张平川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中国古代有着丰富的医德理论,其内容包含预防疾病、治病救人、造福人类的习医目的,博极医源、精益求精的学术态度,普同一等、谦虚谨慎的高尚品质,实事求是、不图名利的诊疗作风等.虽然古今医疗环境有所不同,但我国古代医德理论是古代医学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形成的医务人员行为规范,对当今我国医德建设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
作者:贺兰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从分析影响人的伦理行为的因素人手,将这些因素作为解释变量,通过引入虚拟变量的方式对这些定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便进行医学伦理学的定量研究.
作者:李恩昌;马吏;姬志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鼻内镜外科医生应该具备扎实的鼻科学解剖知识,进行正规的专业培训,把治愈疾病作为医疗目的,树立正确的医德信念,严格遵守相关伦理原则,并且建立严格的随访制度,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使患者能密切配合和主动接受随访治疗,以提高鼻内镜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
作者:权芳;张少强;张鹏飞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通过诚信缺失成因分析,认为医患双方存在角色意识差异与归因偏差,医疗主体对患者的平等主体意识滞后,医疗卫生体制不健全,卫生资源分配不公.应从强化诚信服务意识,重建医务人员职业伦理;坚持以人为本,推进人性化医疗服务;完善医院内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做好三项沟通工作,争取宽松外部环境;加快卫生法律制度建设,维护医患双方正当权益;健全医疗保障制度,完善社会配套措施等方面着手,正确调节社会转型期的医患利益,公正化解现实中的医患利益冲突,合理重构医患之间的诚信、友好、和谐关系,进而构建和谐社会.
作者:徐明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围绕道德教育在大学英语课程中的培养问题,叙述了大学英语课程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道德观的重要性以及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医学生的伦理道德观、职业道德观.此外,作为医学院校的英语教师自身也应加强医学知识,运用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作者:毕秋玲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存在卫生资源缺乏和服务水平低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基本医疗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的比例偏低、与社区卫生服务相关的制度建设和观念滞后等问题.为了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应该创新社区卫生服务观念、建立合理的社区卫生服务筹资机制、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建设、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
作者:刘玮玮;贾洪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为探索适合医学伦理学教学的PBL教学方法,我们进行了PBL授课的尝试,以临床专业的医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理论考试两种考核形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等,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作者:谢欣;邵永祥;王彩霞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以人为本是现代医学模式的宗旨.为使这一宗旨得以实现,医学工作者必须全面提高人文修养,以德为本,以高尚的人文品格和过硬的医疗技术为患者服务.
作者:张青峰;韩莹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为了解各类人员对医院伦理委员会开展伦理审查、伦理监督等工作的认识,掌握医院伦理委员会成员在伦理审查、监督等工作中的态度和困惑,建立和健全医院伦理委员会的相关管理制度,2004年11月至2006年10月我们对医院伦理委员会运作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并在2006年11月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成立及积极运作,不仅提高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对生命伦理学及相关法学的认识,而且,促进了医学实践和临床科研的规范,同时也揭示了目前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工作重点.
作者:李红英;侯建全;黄长久;庄天衢;葛建一;温端改;杨炳华;陈苏宏;温春峰;冯晓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在中国开展活体供肾肾移植更多可能遇到的是伦理学问题.供体和受体的知情、自愿、同意是关键的伦理学问题.其中知情的内容和限度、供体与受体智力能力的判断、自愿同意三个问题需要明确.为保障智力或精神残障和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他们绝对不允许作为活体供肾者.还应该保护不同意作为供体的人,医务人员有责任保护他们的隐私,并给予帮助.内在和外在的压力可能影响供体做出自主同意的决定,外在压力尤其值得注意.在考虑活体肾移植利益及风险方面,应恪守生命价值原则.从亲情角度考虑,对于活体供肾者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偿是合理的,也是符合中国人情感表达方式的.对活体供肾肾移植进行社会伦理的干预、法律控制和社会监督是必要的.社会伦理的干预其关键点在于提高医务人员的社会道德责任感.并且要真正发挥医院伦理委员会的作用.
作者:杨志豪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百论寻径>是作者几十年来发表的一百多篇文章的集编稿,较集中地探寻了医德医风建设的路径和规律.综述了医德理论、医德规范、医德组织等四项建设及医德层次教育、他自合律运用、医德医风形成等十项规律.
作者:张鸿铸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患者在胃肠镜检查前、检查中及检查后都有着不同的心理特点.医务人员应针对性地运用一些沟通方式和技巧与患者沟通,可减轻患者做此检查时的消极心理反应.
作者:陈梁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医疗机构作为经营活动的场所,对前来寻求医疗服务的患者及其他人员负有安全保障义务.指出准确界定医疗机构对其服务对象在合理限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是提高服务质量和减少纠纷的重要一环;并就医疗机构因不履行或者不适当履行自己的安全保障义务所产生的直接责任和补充责任的认定和责任承担进行初步探讨.
作者:周玉文;盛玉霞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生命维持治疗是医学界和哲学界争议颇多的话题.治疗疾病本是医师的职责,然而对诊断为恶性肿瘤的晚期、脑死亡、器官衰竭终末期,众多危重疾的患者进行生命维持治疗,医师是否也同样采取需要积极的治疗措施?如果放弃治疗,是否有违生命价值?如果坚持治疗,实施维持治疗所占用的医疗卫生资源是否构成对其他患者的功利损害?初步探讨终末期疾病患者维持治疗中存在的困惑.
作者:陈天艳;何英利;赵英仁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放射治疗是目前肿瘤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它的发展需要伦理学予以规范,以便提高肿瘤放射治疗医务人员的服务质量,本文对放射治疗过程中涉及的伦理学问题:知情同意,辐射防护,优化治疗等方面,做了初步探讨.
作者:李俊;艾念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从志愿服务的基本性质入手,对医疗机构中开展的志愿服务的类型、内容及作用进行分析,进而对医疗机构中志愿服务的组织和管理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医疗机构充分地利用这一服务资源提供参考.
作者:孙建丽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