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古代医德理论探析

贺兰英

关键词:古代, 医德理论
摘要:中国古代有着丰富的医德理论,其内容包含预防疾病、治病救人、造福人类的习医目的,博极医源、精益求精的学术态度,普同一等、谦虚谨慎的高尚品质,实事求是、不图名利的诊疗作风等.虽然古今医疗环境有所不同,但我国古代医德理论是古代医学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形成的医务人员行为规范,对当今我国医德建设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医学人文教育的德育意蕴

    医学人文教育是旨在提高医学人才整体综合素质为目标,达到促进医学教育从单纯强调科学教育到实现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教育.加强医学人文教育不仅是提升医学生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内在需求.

    作者:周柳亚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控制医疗费用增长维系和谐医患关系

    从影响医疗费用增长的因素卫生管理体制、卫生筹资机制、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卫生法制不健全、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五方面,论述了影响和谐医患关系的原因,并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①加大政府投入和宏观调控能力,完善医疗服务补偿机制,缓解医患矛盾.②调整和配置卫生资源,降低医疗费用,增进医患和谐.③加快法制化建设,平衡医患关系.④改变医疗费用按服务项目付费的方式,真正建立医患合作伙伴关系.⑤加快医院自身体制改革,建立可持续发展模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作者:汤敏;尹爱田;赵国志;李向辉;吴秀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社区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完善对策

    目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存在卫生资源缺乏和服务水平低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基本医疗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的比例偏低、与社区卫生服务相关的制度建设和观念滞后等问题.为了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应该创新社区卫生服务观念、建立合理的社区卫生服务筹资机制、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建设、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

    作者:刘玮玮;贾洪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医院管理过程中的伦理思考

    结合多年医院管理的实践,认为医院管理过程中的医疗服务、人文服务和情感服务是现代医院竞争的核心.医疗活动在意识、活动及规范三个层面构成的医德现象,是医学伦理学对医院管理和医疗行为研究的主要课题,通过人文管理实现人文服务正是伦理要求和医院管理者应当做好的首要任务.

    作者:杜淑英;王香平;李作兵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试论生命维持治疗中的伦理学问题

    生命维持治疗是医学界和哲学界争议颇多的话题.治疗疾病本是医师的职责,然而对诊断为恶性肿瘤的晚期、脑死亡、器官衰竭终末期,众多危重疾的患者进行生命维持治疗,医师是否也同样采取需要积极的治疗措施?如果放弃治疗,是否有违生命价值?如果坚持治疗,实施维持治疗所占用的医疗卫生资源是否构成对其他患者的功利损害?初步探讨终末期疾病患者维持治疗中存在的困惑.

    作者:陈天艳;何英利;赵英仁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患者权利运动的伦理审视

    患者权利运动的兴起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并成为人权运动的一个部分,它有力地维护了患者的正当权利,有利于建立积极的患医关系.但它的泛化导致了对患医本质关系的偏离,一是过分强调患者的法律权利,二是将患医关系类同于消费关系,从而引发了一些不应该发生的医疗冲突.患医之间本质的是一种道德关系,尊重患者的权利,根本的是强化医务工作者的道义感,增强他们履行道德义务的自觉性.这样,才能使医务工作者在医疗过程中的主观故意从规避风险转向积极维护患者的身体健康,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患者权利运动泛化在理论和实践上造成的弊端就是导致患医诚信关系的缺失.

    作者:李霁;张怀承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美国艾滋病感染者及患者支持模式分析和启示

    对艾滋病患者的关怀与支持已成为艾滋病防治的重要内容,我们要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互通信息、取长补短,这才是促进工作的有效途径.对美国的艾滋病支持模式的现状及特点进行分析,目的是总结其成功经验,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改善中国的艾滋病支持模式.

    作者:薛文娟;王明旭;张平川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论以医德案例为警示,强化医学实习生医德再教育

    运用临床医学实习生的医德案例并警示教育,提出了医德再教育的必要性,探讨了医德再教育的方法、途径,特别在医德考核上做出了大胆尝试,对医学生成长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作者:余皖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PBL教学法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为探索适合医学伦理学教学的PBL教学方法,我们进行了PBL授课的尝试,以临床专业的医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理论考试两种考核形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等,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作者:谢欣;邵永祥;王彩霞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科学家的社会责任

    从科技成为强势文化存在对伦理的排拒倾向,以及科技负面效应显现催生了生命伦理学的二个层面,论述了树立新的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同时论述了科技与伦理不是对立而应是良性互动关系,进一步说明了确保科学技术公平、公正为人类利益服务,是全体科学家和伦理学家的共同社会责任.

    作者:丘祥兴;沈铭贤;胡庆澧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重塑诚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通过诚信缺失成因分析,认为医患双方存在角色意识差异与归因偏差,医疗主体对患者的平等主体意识滞后,医疗卫生体制不健全,卫生资源分配不公.应从强化诚信服务意识,重建医务人员职业伦理;坚持以人为本,推进人性化医疗服务;完善医院内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做好三项沟通工作,争取宽松外部环境;加快卫生法律制度建设,维护医患双方正当权益;健全医疗保障制度,完善社会配套措施等方面着手,正确调节社会转型期的医患利益,公正化解现实中的医患利益冲突,合理重构医患之间的诚信、友好、和谐关系,进而构建和谐社会.

    作者:徐明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亲属活体肾移植的伦理学问题探讨

    亲属活体肾移植是解决目前供肾不足与需接受移植病例不断增加的矛盾的方法之一,与尸体肾移植相比,亲属活体肾移植是有一定的学术方面优势,但也存在较多的伦理学问题.我院以伦理学基础理论为基础,坚持七大原则,探索解决亲属活体肾移植伦理学方面的问题.

    作者:王苓;谢庆祥;阮发晖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关于调动员工参与医院文化建设主观能动性的思考

    医院文化建设离不开群众的参与,并具有丰厚的伦理内涵,能否调动员工参与医院文化建设的主观能动性,关系到医院文化建设的成败.因此,医院管理者要充分尊重员工的主人翁地位,尊重员工的人格;要根据具体情况,研究并满足不同员工的不同需要,从而采取恰当的激励方法;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努力为员工搭建展示才艺的舞台,吸引员工参与医院文化建设.

    作者:鲁光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谈供应室护理工作道德

    供应室是医院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供应室护理人员的道德素质,直接关系到供应室工作好坏,关系到医院医疗质量的高低,因此供应室的护理人员,需要遵守自己的职业道德.

    作者:刘明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论和谐校园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问题

    校园是培育人才,尤其是培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主要阵地.和谐校园文化中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和意义,以及其树立的途径和手段研究明确,对和谐校园的整体建设进行有力指导,充分发挥校园的育人作用,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作者:钟志明;傅智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浅谈医学高等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与医学生道德观的培养

    围绕道德教育在大学英语课程中的培养问题,叙述了大学英语课程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道德观的重要性以及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医学生的伦理道德观、职业道德观.此外,作为医学院校的英语教师自身也应加强医学知识,运用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作者:毕秋玲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医学伦理学的定量研究初探

    从分析影响人的伦理行为的因素人手,将这些因素作为解释变量,通过引入虚拟变量的方式对这些定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便进行医学伦理学的定量研究.

    作者:李恩昌;马吏;姬志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重心论道义深层探规律(《百论寻径》集编稿综述)

    <百论寻径>是作者几十年来发表的一百多篇文章的集编稿,较集中地探寻了医德医风建设的路径和规律.综述了医德理论、医德规范、医德组织等四项建设及医德层次教育、他自合律运用、医德医风形成等十项规律.

    作者:张鸿铸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大学生人格特点与恋爱心理分析

    学生时代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按照人在一生中所处的特定时期经历的生理成熟和社会要求,将人的一生分为八个阶段.每一个发展阶段都由一对矛盾构成,它们是一个连续体中的两极,前一个阶段没解决好的问题会带到以后的一个甚至几个阶段.导致在后面的阶段里出现心理发展的危机,发生心理障碍或者行为问题.依恋型人格,孤独型人格和回避型人格特征的大学生容易产生恋爱心理障碍.只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才能取得他们的信任.

    作者:鲍作臣;贾洪武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在中国临床开展活体供肾肾移植的伦理学问题探讨

    在中国开展活体供肾肾移植更多可能遇到的是伦理学问题.供体和受体的知情、自愿、同意是关键的伦理学问题.其中知情的内容和限度、供体与受体智力能力的判断、自愿同意三个问题需要明确.为保障智力或精神残障和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他们绝对不允许作为活体供肾者.还应该保护不同意作为供体的人,医务人员有责任保护他们的隐私,并给予帮助.内在和外在的压力可能影响供体做出自主同意的决定,外在压力尤其值得注意.在考虑活体肾移植利益及风险方面,应恪守生命价值原则.从亲情角度考虑,对于活体供肾者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偿是合理的,也是符合中国人情感表达方式的.对活体供肾肾移植进行社会伦理的干预、法律控制和社会监督是必要的.社会伦理的干预其关键点在于提高医务人员的社会道德责任感.并且要真正发挥医院伦理委员会的作用.

    作者:杨志豪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