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文娟;王明旭;张平川
围绕道德教育在大学英语课程中的培养问题,叙述了大学英语课程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道德观的重要性以及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医学生的伦理道德观、职业道德观.此外,作为医学院校的英语教师自身也应加强医学知识,运用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作者:毕秋玲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运用临床医学实习生的医德案例并警示教育,提出了医德再教育的必要性,探讨了医德再教育的方法、途径,特别在医德考核上做出了大胆尝试,对医学生成长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作者:余皖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百论寻径>是作者几十年来发表的一百多篇文章的集编稿,较集中地探寻了医德医风建设的路径和规律.综述了医德理论、医德规范、医德组织等四项建设及医德层次教育、他自合律运用、医德医风形成等十项规律.
作者:张鸿铸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探讨了消化内镜诊治工作中的一些医学伦理学问题.
作者:熊俊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需要,在构建新的医学教育模式的形势下,应该更加深入地考量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更加深刻地探讨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从而在实质上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
作者:安娜;王晓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通过诚信缺失成因分析,认为医患双方存在角色意识差异与归因偏差,医疗主体对患者的平等主体意识滞后,医疗卫生体制不健全,卫生资源分配不公.应从强化诚信服务意识,重建医务人员职业伦理;坚持以人为本,推进人性化医疗服务;完善医院内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做好三项沟通工作,争取宽松外部环境;加快卫生法律制度建设,维护医患双方正当权益;健全医疗保障制度,完善社会配套措施等方面着手,正确调节社会转型期的医患利益,公正化解现实中的医患利益冲突,合理重构医患之间的诚信、友好、和谐关系,进而构建和谐社会.
作者:徐明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医疗机构作为经营活动的场所,对前来寻求医疗服务的患者及其他人员负有安全保障义务.指出准确界定医疗机构对其服务对象在合理限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是提高服务质量和减少纠纷的重要一环;并就医疗机构因不履行或者不适当履行自己的安全保障义务所产生的直接责任和补充责任的认定和责任承担进行初步探讨.
作者:周玉文;盛玉霞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从科技成为强势文化存在对伦理的排拒倾向,以及科技负面效应显现催生了生命伦理学的二个层面,论述了树立新的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同时论述了科技与伦理不是对立而应是良性互动关系,进一步说明了确保科学技术公平、公正为人类利益服务,是全体科学家和伦理学家的共同社会责任.
作者:丘祥兴;沈铭贤;胡庆澧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中国古代有着丰富的医德理论,其内容包含预防疾病、治病救人、造福人类的习医目的,博极医源、精益求精的学术态度,普同一等、谦虚谨慎的高尚品质,实事求是、不图名利的诊疗作风等.虽然古今医疗环境有所不同,但我国古代医德理论是古代医学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形成的医务人员行为规范,对当今我国医德建设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
作者:贺兰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以人为本是现代医学模式的宗旨.为使这一宗旨得以实现,医学工作者必须全面提高人文修养,以德为本,以高尚的人文品格和过硬的医疗技术为患者服务.
作者:张青峰;韩莹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学生时代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按照人在一生中所处的特定时期经历的生理成熟和社会要求,将人的一生分为八个阶段.每一个发展阶段都由一对矛盾构成,它们是一个连续体中的两极,前一个阶段没解决好的问题会带到以后的一个甚至几个阶段.导致在后面的阶段里出现心理发展的危机,发生心理障碍或者行为问题.依恋型人格,孤独型人格和回避型人格特征的大学生容易产生恋爱心理障碍.只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才能取得他们的信任.
作者:鲍作臣;贾洪武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生殖技术的发展,是人类对自身生殖的干预,可以解决一些不育的问题,也可以达到优生的目的,但是也带来了权利、义务、伦理、家庭、社会方面的问题.在科技与伦理的交织中,我们如何权衡?我们以期在讨论协商中找到平衡点,使两者达到共同发展.
作者:金小燕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医学人文教育是旨在提高医学人才整体综合素质为目标,达到促进医学教育从单纯强调科学教育到实现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教育.加强医学人文教育不仅是提升医学生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内在需求.
作者:周柳亚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患者权利运动的兴起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并成为人权运动的一个部分,它有力地维护了患者的正当权利,有利于建立积极的患医关系.但它的泛化导致了对患医本质关系的偏离,一是过分强调患者的法律权利,二是将患医关系类同于消费关系,从而引发了一些不应该发生的医疗冲突.患医之间本质的是一种道德关系,尊重患者的权利,根本的是强化医务工作者的道义感,增强他们履行道德义务的自觉性.这样,才能使医务工作者在医疗过程中的主观故意从规避风险转向积极维护患者的身体健康,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患者权利运动泛化在理论和实践上造成的弊端就是导致患医诚信关系的缺失.
作者:李霁;张怀承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对艾滋病患者的关怀与支持已成为艾滋病防治的重要内容,我们要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互通信息、取长补短,这才是促进工作的有效途径.对美国的艾滋病支持模式的现状及特点进行分析,目的是总结其成功经验,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改善中国的艾滋病支持模式.
作者:薛文娟;王明旭;张平川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采用社会干预模式讨论了其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疗效.结果表明社会干预模式不仅有助于改善脑卒中抑郁,而且有助于病人神经功能的康复,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彩英;叶子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校园是培育人才,尤其是培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主要阵地.和谐校园文化中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和意义,以及其树立的途径和手段研究明确,对和谐校园的整体建设进行有力指导,充分发挥校园的育人作用,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作者:钟志明;傅智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为探索适合医学伦理学教学的PBL教学方法,我们进行了PBL授课的尝试,以临床专业的医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理论考试两种考核形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等,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作者:谢欣;邵永祥;王彩霞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亲属活体肾移植是解决目前供肾不足与需接受移植病例不断增加的矛盾的方法之一,与尸体肾移植相比,亲属活体肾移植是有一定的学术方面优势,但也存在较多的伦理学问题.我院以伦理学基础理论为基础,坚持七大原则,探索解决亲属活体肾移植伦理学方面的问题.
作者:王苓;谢庆祥;阮发晖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从分析影响人的伦理行为的因素人手,将这些因素作为解释变量,通过引入虚拟变量的方式对这些定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便进行医学伦理学的定量研究.
作者:李恩昌;马吏;姬志峰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