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彩英;叶子
结合医院管理工作实际,对医院管理工作的角色定位和职能进行了阐述,指出医院管理工作就是以病人和职工为中心,努力为患者、医疗一线和临床业务部门提供质优、安全、快捷、经济的医疗和保障服务.同时,对医院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提出问题、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指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对策.
作者:冯广林;孔新存;白丽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福利国家在医疗保健的金融资助上片面追求公平、公正、平等.坚持医疗保健享有权的公平、公正、平等虽然符合世俗道德,但不符合情理和伦理学要求,并且会误导政府制定出财政上无法持续、医疗经费支付不合理的保健政策,把医疗保健作为福利来对待从而加重国家和个人的经济负担,而不能全面保障国民的保健需求.从国家政策和个人的选择、医疗保健项目与自我使用的权利和可利用的资源、享有权与道德风险、享有权与政治风险、国家福利制度与制药企业间、医疗技术的进步与医疗成本、医学进步与老年人口增长七个方面全方位探讨医疗保健与人的状况的有限性的关系.建议:发展中国家应该审慎研究发达国家的医疗保健政策,但绝不能照搬;他们需要建立和制定符合自己国情的医疗保障体系和政策,使国民享有全面的医疗保障;为了保障医疗财政支持的可持续性及全面保障国民的保健需求,应建立健康储蓄账户,并以强制性购买灾难性健康保险作为补充,对于一些贫穷的地方或地区,由国家支付经费为其建立健康储蓄账户,形成以家庭为单位的医疗经费支付单位,这样可以避免医疗保健享有权的五大危害:过度消费、政治风险、资源不足的风险、风险转移、哲学风险.
作者:H.Tristram Engelhardt;张殿增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患者在胃肠镜检查前、检查中及检查后都有着不同的心理特点.医务人员应针对性地运用一些沟通方式和技巧与患者沟通,可减轻患者做此检查时的消极心理反应.
作者:陈梁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供应室是医院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供应室护理人员的道德素质,直接关系到供应室工作好坏,关系到医院医疗质量的高低,因此供应室的护理人员,需要遵守自己的职业道德.
作者:刘明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结合多年医院管理的实践,认为医院管理过程中的医疗服务、人文服务和情感服务是现代医院竞争的核心.医疗活动在意识、活动及规范三个层面构成的医德现象,是医学伦理学对医院管理和医疗行为研究的主要课题,通过人文管理实现人文服务正是伦理要求和医院管理者应当做好的首要任务.
作者:杜淑英;王香平;李作兵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运用临床医学实习生的医德案例并警示教育,提出了医德再教育的必要性,探讨了医德再教育的方法、途径,特别在医德考核上做出了大胆尝试,对医学生成长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作者:余皖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医学高新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使得临床诊断的方法更加现代化,不仅能够帮助医生提高对某些疾病诊断的准确率,而且还能够协助医生检查出许多早期的、潜在的、无临床表现的疾病.医学高新技术延长了人的生命,为人的价值的实现扩大了时空范围,并且使社会公众的医学知识得到迅速的普及.但医学高新技术也如同一把双刃剑,在为人们的生命健康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作用.因此,应该加强医者的文化底蕴,正确运用医学高新技术.
作者:晏东铭;董为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从影响医疗费用增长的因素卫生管理体制、卫生筹资机制、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卫生法制不健全、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五方面,论述了影响和谐医患关系的原因,并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①加大政府投入和宏观调控能力,完善医疗服务补偿机制,缓解医患矛盾.②调整和配置卫生资源,降低医疗费用,增进医患和谐.③加快法制化建设,平衡医患关系.④改变医疗费用按服务项目付费的方式,真正建立医患合作伙伴关系.⑤加快医院自身体制改革,建立可持续发展模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作者:汤敏;尹爱田;赵国志;李向辉;吴秀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为了解各类人员对医院伦理委员会开展伦理审查、伦理监督等工作的认识,掌握医院伦理委员会成员在伦理审查、监督等工作中的态度和困惑,建立和健全医院伦理委员会的相关管理制度,2004年11月至2006年10月我们对医院伦理委员会运作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并在2006年11月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成立及积极运作,不仅提高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对生命伦理学及相关法学的认识,而且,促进了医学实践和临床科研的规范,同时也揭示了目前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工作重点.
作者:李红英;侯建全;黄长久;庄天衢;葛建一;温端改;杨炳华;陈苏宏;温春峰;冯晓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学生时代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按照人在一生中所处的特定时期经历的生理成熟和社会要求,将人的一生分为八个阶段.每一个发展阶段都由一对矛盾构成,它们是一个连续体中的两极,前一个阶段没解决好的问题会带到以后的一个甚至几个阶段.导致在后面的阶段里出现心理发展的危机,发生心理障碍或者行为问题.依恋型人格,孤独型人格和回避型人格特征的大学生容易产生恋爱心理障碍.只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才能取得他们的信任.
作者:鲍作臣;贾洪武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社区卫生服务是我国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卫生服务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多方因素的影响,这其中就包括伦理问题.为了社区卫生服务的长期稳定发展,必须重视社区卫生服务中人性化服务、隐私、弱势群体等伦理问题.
作者:彭松;扈书霞;丁宏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中国古代有着丰富的医德理论,其内容包含预防疾病、治病救人、造福人类的习医目的,博极医源、精益求精的学术态度,普同一等、谦虚谨慎的高尚品质,实事求是、不图名利的诊疗作风等.虽然古今医疗环境有所不同,但我国古代医德理论是古代医学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形成的医务人员行为规范,对当今我国医德建设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
作者:贺兰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需要,在构建新的医学教育模式的形势下,应该更加深入地考量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更加深刻地探讨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从而在实质上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
作者:安娜;王晓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鼻内镜外科医生应该具备扎实的鼻科学解剖知识,进行正规的专业培训,把治愈疾病作为医疗目的,树立正确的医德信念,严格遵守相关伦理原则,并且建立严格的随访制度,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使患者能密切配合和主动接受随访治疗,以提高鼻内镜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
作者:权芳;张少强;张鹏飞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患者权利运动的兴起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并成为人权运动的一个部分,它有力地维护了患者的正当权利,有利于建立积极的患医关系.但它的泛化导致了对患医本质关系的偏离,一是过分强调患者的法律权利,二是将患医关系类同于消费关系,从而引发了一些不应该发生的医疗冲突.患医之间本质的是一种道德关系,尊重患者的权利,根本的是强化医务工作者的道义感,增强他们履行道德义务的自觉性.这样,才能使医务工作者在医疗过程中的主观故意从规避风险转向积极维护患者的身体健康,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患者权利运动泛化在理论和实践上造成的弊端就是导致患医诚信关系的缺失.
作者:李霁;张怀承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生命维持治疗是医学界和哲学界争议颇多的话题.治疗疾病本是医师的职责,然而对诊断为恶性肿瘤的晚期、脑死亡、器官衰竭终末期,众多危重疾的患者进行生命维持治疗,医师是否也同样采取需要积极的治疗措施?如果放弃治疗,是否有违生命价值?如果坚持治疗,实施维持治疗所占用的医疗卫生资源是否构成对其他患者的功利损害?初步探讨终末期疾病患者维持治疗中存在的困惑.
作者:陈天艳;何英利;赵英仁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围绕道德教育在大学英语课程中的培养问题,叙述了大学英语课程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道德观的重要性以及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医学生的伦理道德观、职业道德观.此外,作为医学院校的英语教师自身也应加强医学知识,运用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作者:毕秋玲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医学人文教育是旨在提高医学人才整体综合素质为目标,达到促进医学教育从单纯强调科学教育到实现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教育.加强医学人文教育不仅是提升医学生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内在需求.
作者:周柳亚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从科技成为强势文化存在对伦理的排拒倾向,以及科技负面效应显现催生了生命伦理学的二个层面,论述了树立新的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同时论述了科技与伦理不是对立而应是良性互动关系,进一步说明了确保科学技术公平、公正为人类利益服务,是全体科学家和伦理学家的共同社会责任.
作者:丘祥兴;沈铭贤;胡庆澧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讨论了精神卫生的现状、临床诊疗中存在的常见法律、伦理问题,提出了临床诊疗中加强自律和维权的内容和具体要求.
作者:亢明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