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466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亚型的感染和分布研究

杨紫汐;龙文波;陈明;刘云;刘洁;张原雪;孙兴旺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 上皮内病变, 基因型分布, 宫颈肿瘤, 相关性分析
摘要:目的 研究13种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在2466例女性患者的感染率和基因型分布,及其DNA载量与宫颈上皮内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4-2017年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466例就诊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DNA,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13种HR-HPV的分布情况.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HPV病毒相对载量与宫颈上皮内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在2466个样本中,HR-HPV的总感染率为23.32%(575/2466).其中575例感染样本中感染频率高的3个基因型依次为HPV-52(26.78%)HPV-16(24.87%)和HPV-58(20.52%).在CINⅡ ~ Ⅲ 和癌症样本中,感染频率高的两个基因型为HPV-16(25.00% 、57.58%)和HPV-58(16.67% 、12.12%).相关性分析表明,HPV-16和HPV-58的DNA相对载量与上皮内病变的恶性程度呈现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 2466例HPV的感染中,HPV-16和HPV-58与上皮内病变程度关系密切.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点阵铒激光联合脉冲燃料激光治疗痤疮后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对痤疮后增生性瘢痕患者予以点阵铒激光和脉冲燃料激光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7月在该院就诊的痤疮后增生性瘢痕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4).观察组进行点阵铒激光和脉冲燃料激光联合治疗,对照组仅予以点阵铒激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治疗前后的痤疮特异性量表评分.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43例(93.5%),对照组总有效30例(68.2%),两组临床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痤疮特异性量表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生皮肤红斑 、色素脱失 、灼痛感等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痤疮后增生性瘢痕患者予以点阵铒激光和脉冲燃料激光联合治疗可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肖春才;倪文琼;张晨阳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加纳国家健康保险计划的实践与启示

    加纳政府为推进国家健康保险计划发展付出诸多努力,使国家健康保险计划得到快速发展,但仍存在阻碍因素.文章分析了阻碍的主要原因,提出国家健康保险计划的发展关键在于提升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及质量;政府加大投资力度,扩大资金筹措途径;加强各部门间的沟通,优化制度建设;注重政策公平性,建立更加透明的资源分配制度等.

    作者:昌敬惠;张露文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FANCJ在HEK293T细胞中的表达 、纯化及活性检测

    目的 构建包含FANCJ野生型(wt)及其突变体N196S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对纯化的野生型蛋白及突变体蛋白进行活性检测.方法 从HEK293T中提取RNA,并反转录为cDNA,使用带有3xFlag标签序列的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方法扩增出人FANCJ编码区全长,并克隆到plvx-EF1-MCS-PGK-PURO载体上;突变体N196S利用NEBaseChangerTM引物设计工具,并利用NEB公司的点突变构建试剂盒Q5?Site-Directed Mutagenesis Kit技术进行操作.重组的FANCJ及突变体N196S表达质粒通过脂质体polyJet转染到HEK293T细胞中进行表达.使用免疫沉淀及竞争洗脱的方法纯化FANCJ及N196S突变体蛋白.利用荧光标记DNA底物的方法检测FANCJ及N196S突变体蛋白的DNA解旋酶活性.结果 FANCJw t基因及N196S突变体全长编码序列成功构建到plvx-EF1-MCS-PGK-PURO载体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及PAGE胶银染方法成功检测到了FANCJwt及N196S突变体蛋白的表达 、纯化,荧光标记Oligo DNA底物方法发现FANCJwt与N196S突变体蛋白DNA解旋酶活性存在差异.结论 成功构建了FANCJwt及N196S突变体真核表达载体,通过生化实验发现FANCJ及N196S突变体蛋白存在差异的DNA解旋酶活性.

    作者:袁濮玉;撖荣;杜佳慧;储小玲;吴洁;杨凡;苏倩;邱桥成;薛胜利;刘松柏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西替利嗪对鼻息肉细胞中JAK/ST A T信号及NF-κB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究西替利嗪对鼻息肉细胞中酪氨酸激酶JAK/转录因子STAT信号(JAK/STAT)及核因子 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鼻息肉组织及正常中鼻甲组织,获取原代细胞,传代培养后采用Western blot检测正常中鼻甲细胞 、鼻息肉细胞中蛋白酪氨酸激酶JAK-3(JAK3)、磷酸化JAK-3(p-JAK3)、信号传导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磷酸化STAT3(p-STAT3)、NF-κB p50、NF-κB p65的表达;给予西替利嗪处理(剂量2.5×10-7、5×10-7、1×10-6 mol/L),分别为西替利嗪低 、中 、高浓度组,对照组不进行药物处理.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细胞流式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免疫荧光检测鼻息肉细胞中STAT3、NF-κB p65移位情况;Western blot检测鼻息肉细胞中JAK/STAT信号通路 、NF-κB、Bcl-2、Bax蛋白水平.结果 与正常中鼻甲细胞相比,鼻息肉细胞中p-JAK3、p-STAT3、NF-κB p50、NF-κB p65蛋白水平均升高(P<0.05).随着细胞培养时间延长,西替利嗪处理组细胞抑制率逐渐升高,在同一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西替利嗪处理组随着处理剂量的升高,细胞抑制率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西替利嗪处理组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且随着处理剂量的增加逐渐升高(P<0.05).免疫荧光检测显示经西替利嗪处理后,STAT3、NF-κB p65逐渐向细胞质中移动,随着处理剂量的增加,细胞质荧光强度逐渐增强.与对照组相比,西替利嗪处理组p-JAK3、p-STAT3、NF-κB p50、NF-κB p65、Bcl-2蛋白表达均降低,Bax蛋白表达升高,且具有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 鼻息肉细胞中JAK/STAT、NF-κB信号通路蛋白表达被激活,经西替利嗪处理后能够明显抑制鼻息肉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JAK/STAT信号 、NF-κB表达,促进凋亡蛋白的表达相关.

    作者:贾全凡;袁龙;刘冬梅;常艺琼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外固定架辅助复位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移位跟骨骨折15例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外固定架辅助复位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6-12月于该院就诊的单侧跟骨骨折患者1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外固定架辅助骨折复位结合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踝-后足评价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评分系统.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7.9±1.9)个月.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 、术中透视次数 、术后引流量 、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78.3±8.7)min、(56.0±19.8)mL、(4.5±1.0)次 、(220.0±35.8)mL,(4.2±0.9)个月.跟骨高度 、宽度 、跟距关节及跟骰关节解剖关系恢复良好,患侧踝关节功能评分(93.67±1.92)分,健侧踝关节功能评分(94.73±1.77)分.结论 外固定架辅助复位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操作便捷、创伤小,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张明;徐俊华;张奕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影响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颅内未破裂动脉瘤(UIA)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方法 收集该院2014年8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35例UIA患者一般资料,运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对术后患者进行评分,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段 、有无吸烟史患者术后EQ-5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方式 、性别 、住院时间 、高血压史 、动脉瘤部位 、手术时机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与患者术后EQ-5D评分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方式 、手术时机 、高血压史及动脉瘤部位是影响UIA患者术后EQ-5D评分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 术前综合评估患者的病情和动脉瘤部位,选择介入栓塞治疗及合宜的手术时机,全程控制患者血压,可明显提高UIA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作者:应雪琴;郭婷;张超;周甜甜;潘银河;马海萍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新生儿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败血症17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新生儿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败血症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新生儿科2008年6月至2018年5月诊断的17例新生儿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败血症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其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结果 、治疗转归等.结果11例孕母在产前有发热等症状.患儿临床症状不典型,多伴有呼吸系统症状.4例患儿同时诊断为化脓性脑膜炎.以青霉素类及万古霉素 、美罗培南等抗感染,经正规治疗的9例患儿中7例获满意疗效;8例患儿因病情危重自动出院,未得到有效治疗.结论 新生儿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败血症病情危重,易伴发脑膜炎,需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积极治疗.

    作者:陈静;范俊杰;朱雪萍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超声造影引导穿刺活检肺周围型病变的临床价值

    目的 分析超声造影引导经皮穿刺对肺周围型病变取材活检的价值.方法 收集34例超声造影引导下肺周围型病变经皮穿刺活检与30例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肺周围型病变经皮穿刺活检患者资料,分析两种方法的影像学特点 、取材成功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超声造影组和常规超声组病变取材成功率分别为100.0% 和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坏死的发生率分别为20.6% 和1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0);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超声造影能够准确引导经皮穿刺的路线和取材部位选择,提高穿刺取材成功率.

    作者:刘光清;黄利;梁娴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携白细胞介素-8单克隆抗体靶向造影剂对兔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超声评估

    目的 探讨一种及时 、快捷的诊断心肌梗死的检查方法 ,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早期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相关依据.方法32只日本大耳兔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n=16)和心肌梗死组(AMI组,n=16).两组兔分别于开胸前,术后30 min、2 h及6 h行常规心脏超声检查,再分别用SonoVue造影剂和携白细胞介素-8(IL-8)单克隆抗体靶向造影剂行心肌声学造影(MCE)检查,根据显影情况,对视频强度进行评估.结果 SonoVue造影剂:AMI组术后两造模节段前壁 、前间隔的显影视频强度均低于非梗死节段下壁及后间隔,AMI组造模节段心肌显影视频强度均低于Sham组.携IL-8单克隆抗体靶向造影剂:AMI组术后两造模节段前壁 、前间隔的显影视频强度均高于非梗死节段下壁及后间隔,AMI组造模节段心肌显影视频强度均高于Sham组.结论 携IL-8单克隆抗体靶向造影剂MCE检查能更准确 、及时地诊断兔心肌梗死;通过靶向造影剂的显影能敏感地评估心肌梗死区域.

    作者:陈建福;张容亮;孙月;陆永萍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浅析超声治疗技术的应用与进展

    超声波数十年以前就被发现可用于疾病治疗.但一直以来,由于人们对超声波治疗的重视度不够及仪器的简陋,其虽被发现和证实对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仍不能真正解决治疗问题,因此超声多被用于理疗或辅助治疗.直到1997年,重庆医科大学研发的高强度聚集超声(HIFU)消融肿瘤技术的问世,才逐渐引起学界的关注,使超声治疗技术成为临床的一种主要治疗手段.

    作者:邹建中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靶向Plac1基因小分子干扰RNA的筛选及对肝癌细胞功能的影响

    目的 筛选有效沉默胎盘特异基因1(Plac1)的小分子干扰RNA(siRNA)序列,并研究其对肝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 实时定量PCR(qPCR)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不同肝癌细胞及正常肝细胞Plac1 mRNA及蛋白的表达;设计针对Plac1基因的3条干扰序列(Plac1-siRNA1,Plac1-siRNA2及Plac1-siRNA3)及1条阴性对照(NC-siRNA),转染肝癌细胞HepG2,同时进一步采用q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转染后细胞Plac1 mRNA及蛋白的表达,采用CCK-8法检测肝癌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 与正常肝细胞相比,Plac1在肝癌细胞中高表达,其中HepG2的Plac1表达水平高(P<0.05),以此细胞作为实验模型.3条Plac1-siRNA转染HepG2细胞后,结果显示Plac1-siRNA1的沉默效果好,能有效下调HepG2细胞Plac1 mRNA及蛋白的表达(P<0.05);并且转染后与NC-siRNA组比较,Plac1-siRNA1组的HepG2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均明显降低.结论 成功设计及筛选能有效沉默肝癌细胞Plac1表达的siRNA序列,并且此序列有效抑制了Plac1的功能.

    作者:吴瑗;王欣;赵汉宁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后路减压n-HA/PA66支撑体植骨融合在胸腰椎爆裂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一期经后路减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人工骨前方支撑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7年5月至2014年5月在该院治疗的86例伴有三柱损伤的严重胸腰椎骨折患者,均采用一期经后侧入路行椎体次全切除,n-HA/PA66植骨融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的三柱重建技术治疗.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定标准.矢状面后凸畸形矫正情况通过测量术前 、术后和随访时侧位X线片上Cobb角.椎管减压情况和植骨融合情况通过术后随访三维CT观察.结果 随访时间36~61个月,平均50个月.手术时间2.2~3.9 h,平均3.1 h,术中失血量480~1600 mL,平均840 mL.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所有患者无神经症状加重.伤椎高度术前平均压缩59.0%(41.0% ~79.0%),术后恢复至正常高度的97.2%(91.0% ~99.0%).损伤节段矢状面平衡恢复,椎体后凸角度由术前的平均43°矫正至术后3.6°.伤椎椎管占位由术前的平均压迫74% 至术后椎管压迫完全解除.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牢靠.末次随访未出现内固定断裂现象,植骨融合良好.结论 一期经后路减压n-HA/PA66人工骨前方支撑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能获得术后即刻稳定 、有效矫正创伤节段后凸畸形,维持融合节段生理高度及弧度,植骨融合率高.

    作者:崔立强;谢世明;曹云;彭伍四;徐剑峰;卿培东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脊髓损伤患者康复过程中监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策略研究

    目的 分析D-二聚体(D-Dimer)监测与下肢深静脉超声联合用于脊髓损伤(SCI)患者康复过程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监测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12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初诊的外伤性SCI患者196例,给予正规康复治疗的同时采用Autar量表评分与D-Dimer水平监测.当患者D-Dimer水平大于500μg/L,行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若未发现D-Dimer水平异常,出院时复查下肢深静脉超声排除下肢DVT.结果 196例患者Autar量表评分低危组102例,中 、高危组94例.其中,112例患者D-Dimer水平大于500μg/L,下肢深静脉超声发现下肢DVT 55例,且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阴性患者在后期监测中发现1例下肢DVT,SCI患者下肢DVT的发病率为28.6%,经治疗后均未发生肺动脉栓塞;84例D-Dimer水平小于500μg/L的患者均未发生下肢DVT.D-Dimer预测DVT的假阳性率为40.0%,阳性预测值为50.0%.Au-tar评分联合D-Dimer阳性患者DVT发生率在中 、高危组为62.3%,在低危组为3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09,P=0.001).结论 康复过程监测SCI患者D-Dimer水平可排除下肢DVT,D-Dimer监测联合Autar评分与下肢深静脉超声结合应用可有效监测下肢DVT.

    作者:刘亚梅;刘岩;毛淑芳;徐振奇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甲状腺乳头状癌伴和不伴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的BRAF V600E突变及侵袭性研究的meta分析

    目的 评估桥本甲状腺炎(HT)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的BRAF突变率和侵袭性.方法 使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万方数据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以及PubMed等英文数据库,收集包含PTC,HT和BRAF突变等相关关系的中英文文献,应用RevMan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10篇,涉及PTC病例426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PTC组相比,PTC合并HT组的BRAF突变率,甲状腺外侵犯率和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降低(P<0.05);当BRAF突变存在时,PTC合并HT组的甲状腺外侵犯率仍然显著低于PTC组(P<0.05),但是两组的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不合并HT的PTC患者相比,合并HT的PTC患者表现出较低的BRAF突变率和侵袭性,即使是在BRAF阳性突变存在时,HT仍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PTC的进展和侵袭性.

    作者:唐雯;尚恒;李彦国;庞雅贤;何雪娟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棕榈酸通过上调Wnt5a基因表达抑制胰岛 β 细胞瘤INS-1细胞增殖

    目的 探索棕榈酸(PA)抑制胰岛 β 细胞瘤INS-1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 使用PA刺激INS-1细胞进行时间及浓度梯度实验,采用EdU标记染色法检测细胞增殖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Wnt5a mRNA及蛋白的表达.使用脂质体转染siRNA干扰Wnt5a表达,通过EdU标记法检测PA对细胞增殖率的影响.结果 与溶剂对照组相比,各PA刺激组的细胞增殖率均明显下降(P<0.05).时间梯度实验中,自PA刺激细胞6 h后Wnt5a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溶剂对照组上升(P<0.05);浓度梯度实验中,不同浓度PA刺激组Wnt5a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溶剂对照组明显上升(P<0.05).与转染无意义siRNA+PA组相比,转染siRNA-Wnt5a+PA组的细胞增殖率上升(P<0.05).结论 PA 在mRNA 及蛋白水平均能上调Wnt5a 基因表达,Wnt5a 可能参与介导PA 抑制INS-1细胞增殖.

    作者:吴杏儿;孙世珺;郑磊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宫调式音乐在改善肝气郁结型肝癌患者抑郁症状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宫调式音乐(简称宫音)在改善肝气郁结型肝癌患者抑郁症状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3-11月在该院中医肿瘤科 、肝胆科住院治疗的肝癌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将120例肝气郁结型肝癌患者分为3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中药组在此基础上加服用白龙解颗粒药物,试验组予以宫音治疗.比较3组患者干预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和卡氏评分(KPS)情况.结果干预前3组SDS评分 、HAMD评分和KP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SDS评分 、HAMD评分降低,KPS增高,优于中药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 宫音在改善肝气郁结型肝癌患者抑郁症状的效果明显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作者:徐海燕;张黎丹;杨红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远程胎心监护系统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评价远程胎心监护系统用于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在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产检的121例患有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孕妇进行无应激研究(NST)检测(研究组)并行远程胎心监护,选择同期进行产前检查行NST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120例为对照(对照组),分析两组胎心监护的结果 、分娩孕周及围生儿结局.结果研究组孕妇行胎心监护检查次数较对照组多.研究组反应型 、可疑型和无反应型NST的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分娩孕周和终止妊娠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子痫 、肾损伤 、心功能不全 、低蛋白血症 、胎盘早剥和产后出血发生率较低(P<0.05);新生儿出生体质量较高(P<0.05),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时间较短(P<0.05),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死亡+胎死宫内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 应用远程胎心监护系统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进行产前监测,可改善孕妇并发症发生率及围生儿结局.

    作者:刘伟;李素玮;贾倩;宋秀惠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基于GEO甲状腺癌芯片数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目的 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挖掘甲状腺癌的关键基因并探索其发病机制.方法 从公共基因芯片数据库(GEO)中下载3组甲状腺癌表达谱芯片数据,采用R软件筛选甲状腺肿瘤组织与癌旁组织差异表达基因,对差异表达基因作GO富集分析 、KEGG通路分析 、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利用Cytoscape建立PPI互作模块.结果 (1)经差异分析得到差异表达基因383个,其中上调基因217个,下调基因166个.(2)GO富集结果显示,上调基因主要富集在细外基质组织 、胶原纤维组织 、调节细胞增殖等生物学过程,下调基因主要富集在调节脂肪细胞分化 、肾发育 、内分泌系统发育等生物学过程.(3)KEGG信号通路结果显示,上调基因主要参与ECM受体相互作用 、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 、血小板活化等信号通路,下调基因主要参与癌症转录失调 、甲状腺激素合成 、TGF-β 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4)基于String数据库型筛选出CDC6、AURKA、FEN1、MCM4和MYC 5个degree得分较高的中心基因,Cytoscape软件MCODE插件共筛选出显著模块3个,涉及基因主要富集在DNA复制 、细胞周期等信号通路.结论 本研究获取了5个与甲状腺癌发生 、发展相关的关键基因,包括CDC6、AURKA、FEN1、MCM4和MYC.这些基因主要是参与DNA复制 、细胞周期 、PI3K-Akt信号通路 、ECM受体相互作用等与甲状腺癌相关的生物过程发挥作用.

    作者:袁小艳;梁韡;张舒;周萍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脑卒中后尿管留置患者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脑卒中后尿管留置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4例脑卒中急性期尿管留置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 在204例调查患者中,尿路感染发生率高达59.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在65岁以上,尿管留置时间长(>7 d),伴发糖尿病和(或)肺部感染,长时间卧床(>7 d),入院Barthel指数为零及康复介入时间较晚(>7 d)是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符合上述特征的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概率明显多于其他人群(P<0.05);患者尿管留置时间长(>7 d),并发糖尿病和(或)肺部感染和康复介入时间晚(>7 d)是引起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尿管留置时间越长,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次数越多(r=0.457,P<0.05).结论 脑卒中尿管留置患者发生尿路感染概率较高,且与多种因素具有密切关系.

    作者:蒋玮;宋云玲;黄晓敏;许小明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腹股沟疝修补术后镇痛所需罗哌卡因半数有效剂量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TAP)阻滞用于腹腔镜单侧疝修补术后镇痛所需罗哌卡因的半数有效剂量.方法 选择行腹腔镜下单侧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患者32例.全身麻醉诱导插管完成后,肋缘下沿腋前线,采用超声平面内技术,确认穿刺针尖在TAP,按Dixon's up-and-down方案和患者体质量推注一定剂量的罗哌卡因,术后进苏醒室起至TAP阻滞后6 h内,每隔30 min以数字疼痛评分(NPS)评价研究剂量的罗哌卡因镇痛效果.结果 32例患者完成本项目研究,根据Dixon's up-and-down方案计算,得到超声引导TAP阻滞用于腹腔镜单侧疝修补术后镇痛所需罗哌卡因的半数有效剂量为1.96 mg/kg,且其95%CI为1.72~2.24 mg/kg.结论 超声引导TAP神经阻滞,按患者体质量计算所需罗哌卡因的半数有效剂量为1.96 mg/kg.

    作者:曹建方;方芳;王文娟;周学兰;朱江;殷明;谢红 刊期: 2018年第36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