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杨;王晓燕;梁立智;吴利纳;蔡纳新
就目前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伦理困境和道德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加强伦理道德教育,培养护士良好职业素质;重视业务技能培训,提高护士的专业技术;规范医院的各项制度,确保护理服务顺利进行;加大精神卫生知识宣教.
作者:周芙蓉;宣彩英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构建一套限制性医疗技术临床准入伦理评价标准体系.方法采用文献查阅及其Delphi法对限制性医疗技术伦理评价体系的指标构成、指标数量和指标权重进行调整和确定.结果建立了由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1项和三级指标35项构成的限制性医疗技术临床准入的伦理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指标体系中的每个三级指标建立了从优到差4个程度评价,赋予不同的权重值,在此基础上得出综合评分及其建议准入标准.结论限制性医疗技术临床准入伦理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可为限制性医疗技术临床准入提供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伦理评价依据,并为限制性医疗技术临床准入提供等级划定依据.
作者:黄钢;王亚静;马红霞;黄成华;李大平;陈小常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地方政府深化卫生体制、加强制度伦理建设是前提;医院加强医患关系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医德教育和医患沟通制度建设是关键;医疗鏊定改革以及设立第三方调节机构、加强舆论媒体的导向建设是重要条件.
作者:陈化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生命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现代教育的重大举措,它对医科院校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生命教育重在创新,重在特色,重在效果,医科院校要紧密结合医学专业特点,探索具有特色的生命教育体系.
作者:周家荣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索团体辅导在新生适应教育中的作用.方法对所有2008级新生实施团体辅导,使用自编的新生团体辅导反馈表对团体辅导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团体辅导后学生普遍感觉收获很大,认为非常有必要在新生入学时开展此项活动.结论团体辅导在新生入学适应教育中有显著效果,且在大学生中有普遍适用性.
作者:陈庆健;梅思佳;唐闻捷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临床带教医生在临床工作,指导见习、实习学生和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人格力量对于实习学生医德养成具有导向作用、示范作用、感染作用和晕轮效应.临床带教医生必须注重良好道德人格的塑造,医院要重视道德评价与监督的有机结合.实现临床带教医生他律与自律的有机结合与统一,有效地促进临床带教医生良好道德人格的形成.
作者:张峰;陆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通过时裘法祖医德观和具体行动进行分析,得出裘法祖医德现的形成是裘法祖个人经历、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以及裘法祖和老师学友之互动之结果.指出作为可贵的精神财富,裘法祖的医德观对当今医学工作者依然有重要启示作用.
作者:赵骞;王会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中国传统医德是我国古代医学家在长期的医疗救助实践中摸索和逐步积累、概括出来的医者医疗过程的行为规范.现对其中的德性内容作一番品读,为正在从事医疗卫生事业的医者们提供一个感受传统医德唯美气息、追求传统医德德性意蕴的渠道,让传统医德的优美因子给令人医德教育提供积极启示,为中华民族的时代跨越投射出精神世界的价值追问.
作者:夏靖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为了保证医疗责任保险的有效实施,为了维护医疗机构、患方、保险公司各自的权利,均需要一个公正公平的、值得信赖的调解处理机构.医疗纠纷调处机构作为医患矛盾的仲裁机构,理顺了医疗机构、患方、保险公司的权利义务关系,维护了各方合法权益.规范和简化了医患纠纷解决程序,有效地发挥了医疗责任保险缓解医患冲突的作用.
作者:史丽波;杨爱荣;王志刚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前护理人员人文知识及伦理学知识的缺乏,直接影响了护士与患者的沟通,影响人性化护理服务的落实.因此通过开展人性化护理服务,可提高护士综合素质,特别是人文知识及伦理学知识,提高病人满意度,提升医院的整体形象并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陆燕子;林益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护士在工作中经常会面对护理伦理困境,究其原因,既有来自于护士本身或护理措施实施方面的,也不乏有源自于管理层的因素,只有正确分析和认识造成护理伦理困境的原因,才能帮助护士走出伦理困境,做出合乎伦理的决策.
作者:张新宇;周洁;樊民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医患之间、医生之间、医生与医疗管理部门及保险部门之间出现了许多新的矛盾,而新技术和新的诊疗方法的不断涌现也给临床实践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这些都是当前胸部肿瘤诊疗过程中出现伦理冲突和医疗纠纷的根源.从事胸部肿瘤诊疗的医师,应该深刻了解胸部肿瘤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在应用循证医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诊疗活动时,应采用预防为主的思想,从技术和道义两方面为病人负责,有效地预防和处理各种伦理矛盾.
作者:乔贵宾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对慢性疼痛患者的社会支持及性格特征进行调查,为临床心理干预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符合标准的45例慢性疼痛患者进行测试,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SCL-90中躯体化、人际敏感、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分与时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主现支持及对支持的利用度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E量表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N量表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慢性疼痛患者的性格特征及社会支持的优劣,影响患者的预后.
作者:张殿君;王俊刚;耿艳萌;赫英娟;程亭秀 刊期: 2009年第03期
通过对<黄帝内经·素问>四失五过、<史记>六不治的今释及淳于意、张仲景医术、医德医风再述,勾勒我国早期医学伦理思想的发展轨迹,阐述我国医学伦理思想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先秦、秦汉朴素医德思想,进而挖掘其对改善当前医生职业道德与医怠关系的现实意义.
作者:王永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针对医忘道德关系不稳定的现象,影响医患关系和谐的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出以新医改为契机,分发挥抗震救灾精神对和谐医患道德关系的建立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媛;京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限制使用医疗技术临床准入是医疗技术准入制度的重点内容.然而,目前我国对限制使用技术的准入研究较为滞后,特别是对其伦理评估研究更是缺乏.从伦理审查的认识缺位,评估主体及其伦理素养缺位,评估标准缺失及缺乏全过程评估等四方面对目前我国限制使用医疗技术临床准入伦理缺失的危害性进行分析,并呼吁尽快制定科学、合理、符合我国实际的伦理评估指标体系.
作者:陈康;黄钢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性别问题与人类基因组有许多方面的关系:对核基因组的重视程度远大于线粒体基因组、基础科学研究的水平、临床决策和更广泛的社会影响.其中临床决策关系到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殖决策,另一方面是诊断性和预测性检验;女权主义者为说明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个有用的生命伦理学基础.
作者:Ruth Chadwick;张殿增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是当前的一个热点问题.通过对天津两所医科院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现状的调查和分析,就医学院校外语课堂上的人文素质教育因素进行了探讨.
作者:王莘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涉及人类自身发展的生命科学的新技术每一次问世,在带来福音的同时,又遇到了现实社会伦理道德、法制等一系列的理性冲突.根据目前相关的代理怀胎制规定及有关生殖辅助医疗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生命伦理的判断准则.得出当代理怀胎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与生殖辅助医疗发生争论时,应把出生孩子的幸福摆在优先考虑的地位.
作者:王孟津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急诊医疗中伦理问题的重要性.方法参考相关文献,并融合本院急诊的特点,探讨目前急诊医疗中所存在的伦理问题,以及重视伦理问题的必要性,并根据本院急诊医生小范围调查结果所反映的问题探讨相应对策.结果因目前急诊医疗的特殊性,产生了与其他科室所不同的伦理问题.结论要重视急诊医疗中伦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要完善急诊医疗中相应的政策法规和急诊流程问题;要重视病人权益,加强医患沟通,保障病人返家后的安全;同时也要减轻急诊医生工作压力,加强急诊医生可持续性培训和团队合作精神.
作者:蒋琳 刊期: 200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