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丹萍;王晓萍
上海市医学伦理学会在2010年要以制度建设为根本,指导和规范会员单位伦理委员会工作;以学组建设为抓手,使医学伦理理念渗透到医学发展各个亚专业;以伦理培训为特色,倡导职业精神,加快伦理学人才队伍建设;以网站为建设平台,努力发挥宣传指导引领作用扩大影响力.为进一步推动医疗改革,推进医院伦理委员会制度建设,加快医学伦理学人才队伍建设,发挥医学伦理学会的桥梁和平台作用,促进医学伦理事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上海市医学伦理学会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实施期望教育,能使学生学业进步,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从三个角度讨论实施期望教育的理论依据及具体教育措施,提倡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期望教育.
作者:王志晨;高磊;刘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对县级基层医院51例医疗纠纷事故发生的原因、科室分布及解决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县级医院医疗纠纷事故主要发生在手术室,如骨科、外科、妇产科等.针对这种情况,提出防范对策.
作者:刘振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随机抽取了广州市综合型医院的患者和医护工作者,对医院在医疗、药品、服务等传播和沟通方面的公共关系状况进行调查,发现医护工作者对医院的肯定评价、对目前医患关系持良好评价的比例均高于患者;患者注重诊疗过程中的医患沟通,但相当部分患者对医嘱持有不完全信任的态度和心理;患者和医护工作者对医院的危机公关意识认识存在很大差距.目前,广州市综合型医院危机公关的意识比较薄弱,危机管理相对滞后;应通过各种措施加强医惠沟通,强化医护人员危机公关意识,使医院危机管理制度化.
作者:林凯程;周梅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甲型H1N1流感患者并非故意感染者,不能因为被动感染了流感病毒,就必须接受剥夺隐私权的惩罚,更不能因此牵连其无辜的家人.保护个人隐私成为维护人格尊严和个性自由不可或缺的条件,保护患者的隐私权具有现实意义.宽容以伦理学上的后果论作为理论基础,宽容也是公正和正义的本质要求.自觉保护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隐私是文明和进步的表现.
作者:张思恒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同种异体颜面复合组织移植是异体器官移植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的新突破,为面部损伤后严重毁容患者带来了福音.同时,这也是社会激烈争论的焦点问题.从医学伦理学角度,研究和探讨颜面移植所面临的伦理道德问题,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作者:李庆峰;张晶晶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动物实验是生物医学研究中必须采用的手段,对生物医学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实验动物伦理问题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对动物实验的伦理学争论及实验动物伦理问题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立法状况、实施的必要性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实验动物的生命,如何科学、合理而人道地使用实验动物进行科学研究,如何加强并改善我国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工作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强调了生物医学研究与实验动物伦理必须协调发展,才能使实验动物更好地服务于科技进步、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
作者:杨国斌 刊期: 2010年第03期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和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病情危重的终末期患者能够得到救治并延长生命,同时也导致对一些不可逆疾病患者或处于临终状态的病人进行毫无意义的治疗,消耗大量的医疗资源.临终关怀尊重死亡的自然过程,不加速也不延迟死亡,因此,临终关怀是避免医疗资源过度浪费的有效手段,但这也引发了伦理、道德和法律等诸多方面的争议.在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医疗保障制度还处于较低的情况下,深入思考终末期病人救治中的伦理学问题,对于有限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以及新的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大有裨益.
作者:管晓翔;杨国斌;陈龙邦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医生上岗,先学人文.作为一名医生不但要技术好,更要做人好.因此,我们要加强医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医生的敬业精神,改变和创新与患者的沟通方式,设身处地地为患者着想,把先进的医疗技术和人文关怀结合在一起,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作者:郭应禄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无精子症患者夫妇双方对人工授精技术的伦理态度,以期促进该项技术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方法 自制问卷调查了67对无精子症患者夫妇,分析他们对不同源人工授精、对夫妻感情影响、抚养责任和赡养义务、精子的商品化等问题的伦理态度.结果 无精子症患者夫妇对AID的态度存在显著差异(P<0.01);AIH对夫妻感情影响不大,但AID时71.6%的女方认为夫妻感情有影响;在抚养责任和赡养义务上双方认识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精子的商品化问题上67.2%的男性赞成为供精者提供适当营养费,76.1%的女性不赞成为供精者提供适当营养费.结论 AID会引发许多伦理问题,临床应用时应遵循有利于患者、知情同意、保护后代、社会公益等伦理原则,以减少纠纷,造福社会.
作者:田晓华;陈冬丽;赵邦霞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医患关系中存在着心理契约,如何掌握医患间心理契约的运用技巧并维持心理契约的良性运作,对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
作者:邹苏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医院数字化建设是新时期医院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数字化进程中所遇到的知识产权问题、信息安全问题、病人隐私问题以及技术责任问题对传统的医学伦理提出了新的课题,医院管理、医疗护理等工作的规范化、信息化和网络化同时为医学伦理注入了新的内容,一方面,医院数字化建设要符合医学伦理的要求;另一方面,有效利用数字化建设构建医院伦理体系.
作者:周永军;洪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抗震医疗救助中潜藏着影响医患关系和谐的诸多不利因素,医患之间比例严重失调造成工作强度大,医患双方共处艰苦环境造成工作难度大,特殊境遇下患者知情同意权难以有效实现.但是,凭借正确的政策支持和舆论导向,凭借医护人员对患者强烈的同情情感,医患关系和谐、融洽,这一事实将对长远的医患关系建构带来启示.
作者:马晓 刊期: 2010年第03期
通过分析麻醉科医师与患者在麻醉前谈话的目的 、谈话前需要掌握的情况、谈话时应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的情况以及谈话的忌与宜等,从而加强医患沟通,改善医惠关系,减少医患纠纷.
作者:李钧;陈天葆 刊期: 2010年第03期
随着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护理管理的伦理道德性正越来越受到关注.传统护理管理理论深受古典经济学的影响,把伦理、道德等激励因素从管理活动中排除,使我们的护理管理实践在人力资源管理、护理经济管理、护理质量管理、管理模式上存在某些伦理缺陷,使护理管理不时陷入伦理困境.管理与伦理的有机统一,追求管理的伦理化有助于走出现代护理管理困境.
作者:周洁;张新宇;樊民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医学伦理学应贯穿于医学教育全过程,坚持医学伦理学的终身教育,在医学成人和继续教育中加入医学伦理学内容是提高在职医疗工作人员医德素养的重要途径.针对成人教育<医学伦理学>课程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欠佳的情况,探讨深化<医学伦理学>课程教学研究与改革的措施,构建适合医学成人学员的新型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医学成人在职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优化教学效果,终达到提高各级各类医疗在职人员的医德修养,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目的 .
作者:曹坤明;白玉;王玉芬 刊期: 2010年第03期
良好的医患沟通是改善医患关系的重要途径.从描述医患沟通的现状入手,从心理学层面探讨了医患双方的认知、情绪、人格等因素是如何影响医患沟通的,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医患沟通的对策.
作者:王娟;李莉;庄红平;王枫;陈端颖;林文娟;况成云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医务人员的行为是职业行为,不是单纯个人行为,他们提供的服务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他们的目标和患者一致.患者应尊重医护人员,医护人员也应尊重患者.在此基础上,医护人员努力提高专业技能,加强医患沟通,重塑职业崇高感,能够改善医患关系,缓解医患冲突.
作者:姚庆和;张鹏;孙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当前,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素质下降较严重,可能对以后从事医疗工作产生不利影响,从社会心理效应、医学人文教育等角度思考其形成因素,认为应当从理论探索研究、师资建设、课程改革及其他方面等多途径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质.
作者:林富安;林新宏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关怀与关怀行为是医学人道性的本质展现.医疗关怀行为的发生机制、医患关系的关怀特征以及非选择伦理关怀,启示医学教育应创建关怀性师生关系,培养关怀型教师并进行生命教育,以满足临床医学实践中患者对关怀的强烈需求.
作者:李德玲;卢景国 刊期: 201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