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 国际刊号:1001-8565
  • 国内刊号:61-1203/R
  • 影响因子:0.93
  • 创刊:1988
  • 周期:月刊
  • 发行:陕西
  • 语言:中文
  • 邮发:52-83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 1999年陕西省优秀期刊二等奖
  • 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2010年03期文献
  • 不同肝功能分级的肝硬化患者生存质量调查

    目的 调查分析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 对住院的180例肝硬化患者采用中文版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进行生存质量调查,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法予以分析.结果 肝功能A级的肝硬化患者在生理领域、环境领域生存质量得分显著高于B级和C级的患者(P<0.05),在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略低于B级,但高于C级患者.C级的肝硬化患者在各个领域的生存质量得分都明显低于A级和B级的患者(P<0.05).结论 不同肝功能分级的肝硬化患者生存质量亦有所不同,肝功能A级的肝硬化患者主要为心理、社会领域生存质量的下降,而肝功能B级的肝硬化患者主要为生理领域、环境领域质量的下降.C级的肝硬化患者在各个领域的生存质量均普遍下降.

    作者:路德艳;许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无精子症患者夫妇对人工授精技术的伦理态度

    目的 研究无精子症患者夫妇双方对人工授精技术的伦理态度,以期促进该项技术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方法 自制问卷调查了67对无精子症患者夫妇,分析他们对不同源人工授精、对夫妻感情影响、抚养责任和赡养义务、精子的商品化等问题的伦理态度.结果 无精子症患者夫妇对AID的态度存在显著差异(P<0.01);AIH对夫妻感情影响不大,但AID时71.6%的女方认为夫妻感情有影响;在抚养责任和赡养义务上双方认识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精子的商品化问题上67.2%的男性赞成为供精者提供适当营养费,76.1%的女性不赞成为供精者提供适当营养费.结论 AID会引发许多伦理问题,临床应用时应遵循有利于患者、知情同意、保护后代、社会公益等伦理原则,以减少纠纷,造福社会.

    作者:田晓华;陈冬丽;赵邦霞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甲型H1N1流感患者隐私的伦理学探索

    甲型H1N1流感患者并非故意感染者,不能因为被动感染了流感病毒,就必须接受剥夺隐私权的惩罚,更不能因此牵连其无辜的家人.保护个人隐私成为维护人格尊严和个性自由不可或缺的条件,保护患者的隐私权具有现实意义.宽容以伦理学上的后果论作为理论基础,宽容也是公正和正义的本质要求.自觉保护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隐私是文明和进步的表现.

    作者:张思恒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肝硬化患者依从性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了解肝硬化患者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为护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访谈法对12例住院的肝硬化患者进行个案访谈,运用质性研究的现象学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归纳出影响肝硬化患者依从性的四个主要因素:①疾病本身因素的影响;②医嘱的可执行性;③患者自身因素的影响;④社会因素的影响.结论 增强肝硬化患者的依从性,应提高医嘱的可执行性,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加强对患者院外康复指导,创造关爱患者的社会环境,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利平;贾利霞;白棉绒;张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麻醉前谈话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分析麻醉科医师与患者在麻醉前谈话的目的 、谈话前需要掌握的情况、谈话时应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的情况以及谈话的忌与宜等,从而加强医患沟通,改善医惠关系,减少医患纠纷.

    作者:李钧;陈天葆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关于医学生医患沟通教育的探讨

    医患沟通不畅是产生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医学生的医患沟通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开展医学生医患沟通教育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有利于推动医学教育的改革,有利于塑造医学生的人文精神,有利于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医学生医患沟通教育可以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建立健全医患沟通学的课程建设、坚持医学专业教育与医患沟通教育相结合.

    作者:周烁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医患关系的关怀性及其对医学教育的启示

    关怀与关怀行为是医学人道性的本质展现.医疗关怀行为的发生机制、医患关系的关怀特征以及非选择伦理关怀,启示医学教育应创建关怀性师生关系,培养关怀型教师并进行生命教育,以满足临床医学实践中患者对关怀的强烈需求.

    作者:李德玲;卢景国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标准化病人教学方法在医患沟通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医患沟通能力是医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在医患沟通的实践教学中,探索采用标准化病人教学方法.该方法具有真实性、趣味性、灵活性等特点,对医学生掌握沟通技巧、增加沟通能力有明显效果.

    作者:邵永祥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急诊骨科教学中医学生交流沟通技能的培养

    急诊骨科带教老师在临床教学中,应加强医学生的医患交流沟通技能、师生交流沟通技能、医护交流沟通技能等能力的培养.帮助医学生从学生到医生的角色转变,提高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培养优秀的临床医生创造条件.

    作者:叶添文;王来根;张凤琴;季华萍;袁文;倪斌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期望教育

    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实施期望教育,能使学生学业进步,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从三个角度讨论实施期望教育的理论依据及具体教育措施,提倡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期望教育.

    作者:王志晨;高磊;刘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探究

    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模式下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原则,寻求工学结合模式下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方法、途径及考核与评价,增强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作者:李雅梅;程子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成人教育《医学伦理学》课程教学研究与改革初探

    医学伦理学应贯穿于医学教育全过程,坚持医学伦理学的终身教育,在医学成人和继续教育中加入医学伦理学内容是提高在职医疗工作人员医德素养的重要途径.针对成人教育<医学伦理学>课程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欠佳的情况,探讨深化<医学伦理学>课程教学研究与改革的措施,构建适合医学成人学员的新型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医学成人在职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优化教学效果,终达到提高各级各类医疗在职人员的医德修养,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目的 .

    作者:曹坤明;白玉;王玉芬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中国护理管理的伦理缺陷和困境浅析

    随着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护理管理的伦理道德性正越来越受到关注.传统护理管理理论深受古典经济学的影响,把伦理、道德等激励因素从管理活动中排除,使我们的护理管理实践在人力资源管理、护理经济管理、护理质量管理、管理模式上存在某些伦理缺陷,使护理管理不时陷入伦理困境.管理与伦理的有机统一,追求管理的伦理化有助于走出现代护理管理困境.

    作者:周洁;张新宇;樊民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医德情感形成的过程分析

    医德情感的形成要经过感性、知性、理性、升华等四个阶段.在这些阶段,医德情感主要表现为对医德原则规范的顺从、选择与认同、内化及升华.伴随医德认知的发展进程,产生了丰富的医德情感,从而实现了医者医学伦理素质内在结构中起关键作用的结构要素--医德情感素养的螺旋式提升.

    作者:高玉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科学实施医德考评

    在实施医德考评过程中,必须做到考评前充分准备、考评中科学操作、考评后认真总结.抓好自我评价、科室评价、单位评价、患者和社会评价四个主要环节.可以参照广东省肇庆市的经验制订更为细化的、符合单位实际的考评标准.

    作者:梁红娟;李刚;马晓;郭照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医学伦理学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总结广州医学院医学伦理学精品课程建设的经验,构建精品课程,需要以长期积淀与不断发展作为前提,关键要突出课程特色,以学术研究作为推动力,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团队为保障,围绕教学改革加强建设.

    作者:陈化;刘俊荣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医患沟通不良的心理学分析

    良好的医患沟通是改善医患关系的重要途径.从描述医患沟通的现状入手,从心理学层面探讨了医患双方的认知、情绪、人格等因素是如何影响医患沟通的,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医患沟通的对策.

    作者:王娟;李莉;庄红平;王枫;陈端颖;林文娟;况成云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不同级别综合性医院医患关系现状调查与分析

    对蚌埠市5家不同级别综合性医院的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及个人访谈,根据调查数据结果,对不同级别综合性医院医患关系的现状、问题等进行分析探讨,提出合理性意见和建议,以期重建和谐医患关系,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

    作者:程俊;张玉山;张丽影;卢少荣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解析抗震医疗救助中和谐的医患关系

    抗震医疗救助中潜藏着影响医患关系和谐的诸多不利因素,医患之间比例严重失调造成工作强度大,医患双方共处艰苦环境造成工作难度大,特殊境遇下患者知情同意权难以有效实现.但是,凭借正确的政策支持和舆论导向,凭借医护人员对患者强烈的同情情感,医患关系和谐、融洽,这一事实将对长远的医患关系建构带来启示.

    作者:马晓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51例医疗纠纷事故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对县级基层医院51例医疗纠纷事故发生的原因、科室分布及解决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县级医院医疗纠纷事故主要发生在手术室,如骨科、外科、妇产科等.针对这种情况,提出防范对策.

    作者:刘振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医患冲突中医护人员的定位与策略

    医务人员的行为是职业行为,不是单纯个人行为,他们提供的服务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他们的目标和患者一致.患者应尊重医护人员,医护人员也应尊重患者.在此基础上,医护人员努力提高专业技能,加强医患沟通,重塑职业崇高感,能够改善医患关系,缓解医患冲突.

    作者:姚庆和;张鹏;孙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宁养服务中的伦理探索

    针对我国宁养服务出现的伦理问题,从医学伦理观的角度,阐述了宁养服务的理念与伦理的关系,病情告知的重要意义和尊重生命与注重生活质量的伦理关系,提出宁养服务中应注重的医护伦理原则.

    作者:王京娥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临终关怀的道德哲学辩护

    临终关怀是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解决老龄患者临终看护的理性方式.在道德哲学视域中,生命论、德性论、道义论和功利论以及公正论都能对临终关怀进行理论辩护.当下提倡和推行临终关怀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作者:尤吾兵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终末期病人救治中的伦理学思考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和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病情危重的终末期患者能够得到救治并延长生命,同时也导致对一些不可逆疾病患者或处于临终状态的病人进行毫无意义的治疗,消耗大量的医疗资源.临终关怀尊重死亡的自然过程,不加速也不延迟死亡,因此,临终关怀是避免医疗资源过度浪费的有效手段,但这也引发了伦理、道德和法律等诸多方面的争议.在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医疗保障制度还处于较低的情况下,深入思考终末期病人救治中的伦理学问题,对于有限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以及新的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大有裨益.

    作者:管晓翔;杨国斌;陈龙邦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十个版块架构医学伦理学会2010年新格局

    上海市医学伦理学会在2010年要以制度建设为根本,指导和规范会员单位伦理委员会工作;以学组建设为抓手,使医学伦理理念渗透到医学发展各个亚专业;以伦理培训为特色,倡导职业精神,加快伦理学人才队伍建设;以网站为建设平台,努力发挥宣传指导引领作用扩大影响力.为进一步推动医疗改革,推进医院伦理委员会制度建设,加快医学伦理学人才队伍建设,发挥医学伦理学会的桥梁和平台作用,促进医学伦理事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上海市医学伦理学会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浅论新病历书写基本规范颁布实施的医学伦理学意义

    从医学伦理学的视角来看,新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颁布实施,不仅能够更好地提高医务人员病历书写的质量与水平,而且对更好地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更好地保障医疗安全,更好地促进医学新人的培养,更好地提高医院管理的质量与水平,更好地建立与维护和谐医患关系,对更好地推进我国医学科学的发展与进步以及对推进整个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德国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医院数字化建设的伦理要求

    医院数字化建设是新时期医院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数字化进程中所遇到的知识产权问题、信息安全问题、病人隐私问题以及技术责任问题对传统的医学伦理提出了新的课题,医院管理、医疗护理等工作的规范化、信息化和网络化同时为医学伦理注入了新的内容,一方面,医院数字化建设要符合医学伦理的要求;另一方面,有效利用数字化建设构建医院伦理体系.

    作者:周永军;洪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论新发传染病的社区防控——以甲型H1N1流感为例

    社区防控在新发传染病防控中意义重大,新发传染病的社区防控应坚持全民防控、及时上报、系统监控、隐私保护的原则,在新发传染病社区防控中应强化社区医生培训、切实加强健康教育、完善健康档案.

    作者:冯静静;张金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多维视角思考影响医学生人文素质形成与促进因素

    当前,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素质下降较严重,可能对以后从事医疗工作产生不利影响,从社会心理效应、医学人文教育等角度思考其形成因素,认为应当从理论探索研究、师资建设、课程改革及其他方面等多途径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质.

    作者:林富安;林新宏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人文关怀视域下的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针对医学生的特点,对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意义、内容及其体系的构建进行探讨,使人文关怀的思想深入植根于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

    作者:张玉旺;仇宝山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参观生命意义展对医学生的启示

    医学生通过对生命意义展室的参观,经受了一次深刻的生命意义教育.他们深刻体会到: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责任、发展、欣赏、感恩、爱心,从而激励全体医学生,要以实际行动履行救死扶伤、维护生命健康的神圣使命,继续生命的求索,寻求不断的自我突破,追求崇高的道德境界,实现高尚的人生目标和生命价值.

    作者:李雁平;李春芳;胡宝京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谈外语教学中医学伦理文化的渗透

    探讨了外语教学中进行医学伦理文化渗透的必要性、原则与方法.在外语教学中进行医学伦理文化的渗透,既有助于实现培养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目标,又可以寓德于教,帮助医学生形成正确的伦理价值观念以及树立高尚的医德.

    作者:高磊;孙宏;袁月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干细胞研究与应用的伦理思考

    干细胞研究与应用是很有前景的前沿探索,应给予足够支持.同时,也提出了诸多新的伦理问题,尤其是成体干细胞的应用急需规范.支持与规范是有矛盾的,区分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和临床应用有助于支持与规范的平衡;基础研究要宽松,临床试验要规范,医疗准入要严格.

    作者:胡庆澧;丘祥兴;沈铭贤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敬业精神与医学人文教育

    医生上岗,先学人文.作为一名医生不但要技术好,更要做人好.因此,我们要加强医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医生的敬业精神,改变和创新与患者的沟通方式,设身处地地为患者着想,把先进的医疗技术和人文关怀结合在一起,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作者:郭应禄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生物医学研究中实验动物伦理学问题的思考

    动物实验是生物医学研究中必须采用的手段,对生物医学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实验动物伦理问题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对动物实验的伦理学争论及实验动物伦理问题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立法状况、实施的必要性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实验动物的生命,如何科学、合理而人道地使用实验动物进行科学研究,如何加强并改善我国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工作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强调了生物医学研究与实验动物伦理必须协调发展,才能使实验动物更好地服务于科技进步、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

    作者:杨国斌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贵州省医疗卫生工作者关于遗体捐献的问卷调查及分析

    目的 了解贵州省医疗卫生工作者对遗体捐献的认知情况、对遗体捐献的态度及影响因素,为有效开展遗体捐献相关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贵州省贵阳、毕节、兴义、安顺、黔东南、黔南等六地医疗卫生工作者进行随机访问,并派发问卷,后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大部分医疗卫生工作者对遗体捐献知识的缺乏导致其从未向他人宣传过遗体捐献的相关知识;传统观念的影响,对捐献程序的不了解,捐献程序的繁琐以及对接收站点的不信任是导致医务工作者不愿进行遗体捐献的主要原因.结论 要发展遗体捐献事业,应加强遗体捐献知识的宣传力度,树立科学思想,破除封建迷信,同时提供简化、便利、人性化的遗体捐献和处理方式.

    作者:令狐艳;余资江;肖朝伦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心理契约视角下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

    医患关系中存在着心理契约,如何掌握医患间心理契约的运用技巧并维持心理契约的良性运作,对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

    作者:邹苏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的心理干预及其伦理问题思考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在治疗各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反应,如焦虑、抑郁、孤独等情绪或认知歪曲、人际关系敏感等心理行为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心理学工作者通过客观的心理评估,选择适当的心理干预措施可以缓解应激,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治疗效果.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也面临着许多伦理问题,如何在伦理范围内进行有效干预是关键.

    作者:王枫;王娟;吴芳;江成龙;陈端颖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131I治疗甲亢患者的心理伦理干预

    目的 探讨心理伦理干预对131I治疗甲亢患者的疗效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对124例甲亢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一般常规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在治疗前、干预后3个月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的测评,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干预组焦虑程度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0.05);干预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理伦理干预对行131I治疗的甲亢患者焦虑情绪和甲状腺功能有明显效果.

    作者:杨渭临;李领侠;章琳;周西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广州市综合型医院危机公关意识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随机抽取了广州市综合型医院的患者和医护工作者,对医院在医疗、药品、服务等传播和沟通方面的公共关系状况进行调查,发现医护工作者对医院的肯定评价、对目前医患关系持良好评价的比例均高于患者;患者注重诊疗过程中的医患沟通,但相当部分患者对医嘱持有不完全信任的态度和心理;患者和医护工作者对医院的危机公关意识认识存在很大差距.目前,广州市综合型医院危机公关的意识比较薄弱,危机管理相对滞后;应通过各种措施加强医惠沟通,强化医护人员危机公关意识,使医院危机管理制度化.

    作者:林凯程;周梅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公立医院新闻宣传伦理学思考

    我国当前公立医院的医疗广告与医疗新闻宣传活动中存在着不同形式的道德伦理失范的现象,导致损害患者生命健康权,侵犯隐私权等恶果的发生.对这些现象进行分析探讨,认为公立医院在宣传中应该侧重健康知识宣传,以新技术报道为主,及时报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加强宣传引导,推进医疗机构健康发展.

    作者:卢丹萍;王晓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乡村医疗卫生服务方式的探究——基于京郊H区实地观察个案研究

    通过对京郊H区的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实地观察,了解乡(镇)、村二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方式的途径与效果及其存在的问题,辨析村民就医需求、乡村医疗技术水平、医疗卫生政策制度和村落文化因素对其发展的影响,寻求促进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良性发展的对策.

    作者:梁立智;吕兆丰;王晓燕;彭迎春;彭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村落文化境遇中的乡村医生——北京市H区村落实地观察个案研究

    村落文化是乡村医生开展医疗实践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基础,探讨了村落文化对乡村医生行医观念、行医方式的塑造和影响,结合经济社会对村落文化的冲击,对村医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

    作者:张旭平;吕兆丰;王晓燕;彭迎春;彭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政策构建与运行管理模式实证分析

    挖掘、交流和借鉴典型地区人文智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公共政策价值理念、演进逻辑和实践运转模式,对推动各地因地制宜创造性开展工作,无疑具有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意义.通过对近年来浙江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因地制宜的探索和创新实践的持续跟踪、系统调研和梳理,以政府责任、价值取向、政策公平、运行效率和卫生正义为视角,实证剖析了其政策、筹资、补偿、管理及运作模式、典型经验和发展逻辑,为丰富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理论,以及其他地区政府决策及完善制度提供路径选择及实践依据.

    作者:王小合;张亮;曾国经;高建民;黄仙红;何华明;汪胜;徐润龙;郭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云南省医学伦理学会表彰医德医风建设先进单位、先进集体、先进个人

    2009年12月,云南省医学伦理学会作出决定,对2007年以来在工作实践中涌现出的一批医德医风建设先进单位、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这些单位和个人如下:一、先进单位:(24个)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云南省中医医院、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昆明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大理学院附属医院、保山市人民医院、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玉溪市人民医院、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大理州人民医院、宾川县人民医院、开远市人民医院、昆明市五华区人民医院、个旧市人民医院、昆明市城南医院、德宏职业学院、昆明医学院、昆明市延安医院、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普洱市人民医院、临沧市人民医院.

    作者:王哲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同种异体颜面移植的伦理学探讨

    同种异体颜面复合组织移植是异体器官移植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的新突破,为面部损伤后严重毁容患者带来了福音.同时,这也是社会激烈争论的焦点问题.从医学伦理学角度,研究和探讨颜面移植所面临的伦理道德问题,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作者:李庆峰;张晶晶 刊期: 201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