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合;张亮;曾国经;高建民;黄仙红;何华明;汪胜;徐润龙;郭清
随机抽取了广州市综合型医院的患者和医护工作者,对医院在医疗、药品、服务等传播和沟通方面的公共关系状况进行调查,发现医护工作者对医院的肯定评价、对目前医患关系持良好评价的比例均高于患者;患者注重诊疗过程中的医患沟通,但相当部分患者对医嘱持有不完全信任的态度和心理;患者和医护工作者对医院的危机公关意识认识存在很大差距.目前,广州市综合型医院危机公关的意识比较薄弱,危机管理相对滞后;应通过各种措施加强医惠沟通,强化医护人员危机公关意识,使医院危机管理制度化.
作者:林凯程;周梅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社区防控在新发传染病防控中意义重大,新发传染病的社区防控应坚持全民防控、及时上报、系统监控、隐私保护的原则,在新发传染病社区防控中应强化社区医生培训、切实加强健康教育、完善健康档案.
作者:冯静静;张金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通过对京郊H区的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实地观察,了解乡(镇)、村二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方式的途径与效果及其存在的问题,辨析村民就医需求、乡村医疗技术水平、医疗卫生政策制度和村落文化因素对其发展的影响,寻求促进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良性发展的对策.
作者:梁立智;吕兆丰;王晓燕;彭迎春;彭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2009年12月,云南省医学伦理学会作出决定,对2007年以来在工作实践中涌现出的一批医德医风建设先进单位、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这些单位和个人如下:一、先进单位:(24个)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云南省中医医院、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昆明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大理学院附属医院、保山市人民医院、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玉溪市人民医院、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大理州人民医院、宾川县人民医院、开远市人民医院、昆明市五华区人民医院、个旧市人民医院、昆明市城南医院、德宏职业学院、昆明医学院、昆明市延安医院、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普洱市人民医院、临沧市人民医院.
作者:王哲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医学生通过对生命意义展室的参观,经受了一次深刻的生命意义教育.他们深刻体会到: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责任、发展、欣赏、感恩、爱心,从而激励全体医学生,要以实际行动履行救死扶伤、维护生命健康的神圣使命,继续生命的求索,寻求不断的自我突破,追求崇高的道德境界,实现高尚的人生目标和生命价值.
作者:李雁平;李春芳;胡宝京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模式下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原则,寻求工学结合模式下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方法、途径及考核与评价,增强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作者:李雅梅;程子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良好的医患沟通是改善医患关系的重要途径.从描述医患沟通的现状入手,从心理学层面探讨了医患双方的认知、情绪、人格等因素是如何影响医患沟通的,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医患沟通的对策.
作者:王娟;李莉;庄红平;王枫;陈端颖;林文娟;况成云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挖掘、交流和借鉴典型地区人文智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公共政策价值理念、演进逻辑和实践运转模式,对推动各地因地制宜创造性开展工作,无疑具有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意义.通过对近年来浙江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因地制宜的探索和创新实践的持续跟踪、系统调研和梳理,以政府责任、价值取向、政策公平、运行效率和卫生正义为视角,实证剖析了其政策、筹资、补偿、管理及运作模式、典型经验和发展逻辑,为丰富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理论,以及其他地区政府决策及完善制度提供路径选择及实践依据.
作者:王小合;张亮;曾国经;高建民;黄仙红;何华明;汪胜;徐润龙;郭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当前,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素质下降较严重,可能对以后从事医疗工作产生不利影响,从社会心理效应、医学人文教育等角度思考其形成因素,认为应当从理论探索研究、师资建设、课程改革及其他方面等多途径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质.
作者:林富安;林新宏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关怀与关怀行为是医学人道性的本质展现.医疗关怀行为的发生机制、医患关系的关怀特征以及非选择伦理关怀,启示医学教育应创建关怀性师生关系,培养关怀型教师并进行生命教育,以满足临床医学实践中患者对关怀的强烈需求.
作者:李德玲;卢景国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医生上岗,先学人文.作为一名医生不但要技术好,更要做人好.因此,我们要加强医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医生的敬业精神,改变和创新与患者的沟通方式,设身处地地为患者着想,把先进的医疗技术和人文关怀结合在一起,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作者:郭应禄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干细胞研究与应用是很有前景的前沿探索,应给予足够支持.同时,也提出了诸多新的伦理问题,尤其是成体干细胞的应用急需规范.支持与规范是有矛盾的,区分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和临床应用有助于支持与规范的平衡;基础研究要宽松,临床试验要规范,医疗准入要严格.
作者:胡庆澧;丘祥兴;沈铭贤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对县级基层医院51例医疗纠纷事故发生的原因、科室分布及解决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县级医院医疗纠纷事故主要发生在手术室,如骨科、外科、妇产科等.针对这种情况,提出防范对策.
作者:刘振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心理伦理干预对131I治疗甲亢患者的疗效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对124例甲亢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一般常规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在治疗前、干预后3个月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的测评,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干预组焦虑程度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0.05);干预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理伦理干预对行131I治疗的甲亢患者焦虑情绪和甲状腺功能有明显效果.
作者:杨渭临;李领侠;章琳;周西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贵州省医疗卫生工作者对遗体捐献的认知情况、对遗体捐献的态度及影响因素,为有效开展遗体捐献相关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贵州省贵阳、毕节、兴义、安顺、黔东南、黔南等六地医疗卫生工作者进行随机访问,并派发问卷,后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大部分医疗卫生工作者对遗体捐献知识的缺乏导致其从未向他人宣传过遗体捐献的相关知识;传统观念的影响,对捐献程序的不了解,捐献程序的繁琐以及对接收站点的不信任是导致医务工作者不愿进行遗体捐献的主要原因.结论 要发展遗体捐献事业,应加强遗体捐献知识的宣传力度,树立科学思想,破除封建迷信,同时提供简化、便利、人性化的遗体捐献和处理方式.
作者:令狐艳;余资江;肖朝伦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医患沟通不畅是产生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医学生的医患沟通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开展医学生医患沟通教育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有利于推动医学教育的改革,有利于塑造医学生的人文精神,有利于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医学生医患沟通教育可以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建立健全医患沟通学的课程建设、坚持医学专业教育与医患沟通教育相结合.
作者:周烁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抗震医疗救助中潜藏着影响医患关系和谐的诸多不利因素,医患之间比例严重失调造成工作强度大,医患双方共处艰苦环境造成工作难度大,特殊境遇下患者知情同意权难以有效实现.但是,凭借正确的政策支持和舆论导向,凭借医护人员对患者强烈的同情情感,医患关系和谐、融洽,这一事实将对长远的医患关系建构带来启示.
作者:马晓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急诊骨科带教老师在临床教学中,应加强医学生的医患交流沟通技能、师生交流沟通技能、医护交流沟通技能等能力的培养.帮助医学生从学生到医生的角色转变,提高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培养优秀的临床医生创造条件.
作者:叶添文;王来根;张凤琴;季华萍;袁文;倪斌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甲型H1N1流感患者并非故意感染者,不能因为被动感染了流感病毒,就必须接受剥夺隐私权的惩罚,更不能因此牵连其无辜的家人.保护个人隐私成为维护人格尊严和个性自由不可或缺的条件,保护患者的隐私权具有现实意义.宽容以伦理学上的后果论作为理论基础,宽容也是公正和正义的本质要求.自觉保护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隐私是文明和进步的表现.
作者:张思恒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探讨了外语教学中进行医学伦理文化渗透的必要性、原则与方法.在外语教学中进行医学伦理文化的渗透,既有助于实现培养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目标,又可以寓德于教,帮助医学生形成正确的伦理价值观念以及树立高尚的医德.
作者:高磊;孙宏;袁月红 刊期: 201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