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富安;林新宏
关怀与关怀行为是医学人道性的本质展现.医疗关怀行为的发生机制、医患关系的关怀特征以及非选择伦理关怀,启示医学教育应创建关怀性师生关系,培养关怀型教师并进行生命教育,以满足临床医学实践中患者对关怀的强烈需求.
作者:李德玲;卢景国 刊期: 2010年第03期
随机抽取了广州市综合型医院的患者和医护工作者,对医院在医疗、药品、服务等传播和沟通方面的公共关系状况进行调查,发现医护工作者对医院的肯定评价、对目前医患关系持良好评价的比例均高于患者;患者注重诊疗过程中的医患沟通,但相当部分患者对医嘱持有不完全信任的态度和心理;患者和医护工作者对医院的危机公关意识认识存在很大差距.目前,广州市综合型医院危机公关的意识比较薄弱,危机管理相对滞后;应通过各种措施加强医惠沟通,强化医护人员危机公关意识,使医院危机管理制度化.
作者:林凯程;周梅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村落文化是乡村医生开展医疗实践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基础,探讨了村落文化对乡村医生行医观念、行医方式的塑造和影响,结合经济社会对村落文化的冲击,对村医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
作者:张旭平;吕兆丰;王晓燕;彭迎春;彭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上海市医学伦理学会在2010年要以制度建设为根本,指导和规范会员单位伦理委员会工作;以学组建设为抓手,使医学伦理理念渗透到医学发展各个亚专业;以伦理培训为特色,倡导职业精神,加快伦理学人才队伍建设;以网站为建设平台,努力发挥宣传指导引领作用扩大影响力.为进一步推动医疗改革,推进医院伦理委员会制度建设,加快医学伦理学人才队伍建设,发挥医学伦理学会的桥梁和平台作用,促进医学伦理事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上海市医学伦理学会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分析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 对住院的180例肝硬化患者采用中文版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进行生存质量调查,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法予以分析.结果 肝功能A级的肝硬化患者在生理领域、环境领域生存质量得分显著高于B级和C级的患者(P<0.05),在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略低于B级,但高于C级患者.C级的肝硬化患者在各个领域的生存质量得分都明显低于A级和B级的患者(P<0.05).结论 不同肝功能分级的肝硬化患者生存质量亦有所不同,肝功能A级的肝硬化患者主要为心理、社会领域生存质量的下降,而肝功能B级的肝硬化患者主要为生理领域、环境领域质量的下降.C级的肝硬化患者在各个领域的生存质量均普遍下降.
作者:路德艳;许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实施期望教育,能使学生学业进步,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从三个角度讨论实施期望教育的理论依据及具体教育措施,提倡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期望教育.
作者:王志晨;高磊;刘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针对医学生的特点,对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意义、内容及其体系的构建进行探讨,使人文关怀的思想深入植根于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
作者:张玉旺;仇宝山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心理伦理干预对131I治疗甲亢患者的疗效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对124例甲亢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一般常规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在治疗前、干预后3个月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的测评,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干预组焦虑程度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0.05);干预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理伦理干预对行131I治疗的甲亢患者焦虑情绪和甲状腺功能有明显效果.
作者:杨渭临;李领侠;章琳;周西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医患沟通能力是医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在医患沟通的实践教学中,探索采用标准化病人教学方法.该方法具有真实性、趣味性、灵活性等特点,对医学生掌握沟通技巧、增加沟通能力有明显效果.
作者:邵永祥 刊期: 2010年第03期
随着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护理管理的伦理道德性正越来越受到关注.传统护理管理理论深受古典经济学的影响,把伦理、道德等激励因素从管理活动中排除,使我们的护理管理实践在人力资源管理、护理经济管理、护理质量管理、管理模式上存在某些伦理缺陷,使护理管理不时陷入伦理困境.管理与伦理的有机统一,追求管理的伦理化有助于走出现代护理管理困境.
作者:周洁;张新宇;樊民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针对我国宁养服务出现的伦理问题,从医学伦理观的角度,阐述了宁养服务的理念与伦理的关系,病情告知的重要意义和尊重生命与注重生活质量的伦理关系,提出宁养服务中应注重的医护伦理原则.
作者:王京娥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医德情感的形成要经过感性、知性、理性、升华等四个阶段.在这些阶段,医德情感主要表现为对医德原则规范的顺从、选择与认同、内化及升华.伴随医德认知的发展进程,产生了丰富的医德情感,从而实现了医者医学伦理素质内在结构中起关键作用的结构要素--医德情感素养的螺旋式提升.
作者:高玉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挖掘、交流和借鉴典型地区人文智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公共政策价值理念、演进逻辑和实践运转模式,对推动各地因地制宜创造性开展工作,无疑具有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意义.通过对近年来浙江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因地制宜的探索和创新实践的持续跟踪、系统调研和梳理,以政府责任、价值取向、政策公平、运行效率和卫生正义为视角,实证剖析了其政策、筹资、补偿、管理及运作模式、典型经验和发展逻辑,为丰富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理论,以及其他地区政府决策及完善制度提供路径选择及实践依据.
作者:王小合;张亮;曾国经;高建民;黄仙红;何华明;汪胜;徐润龙;郭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通过分析麻醉科医师与患者在麻醉前谈话的目的 、谈话前需要掌握的情况、谈话时应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的情况以及谈话的忌与宜等,从而加强医患沟通,改善医惠关系,减少医患纠纷.
作者:李钧;陈天葆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医生上岗,先学人文.作为一名医生不但要技术好,更要做人好.因此,我们要加强医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医生的敬业精神,改变和创新与患者的沟通方式,设身处地地为患者着想,把先进的医疗技术和人文关怀结合在一起,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作者:郭应禄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总结广州医学院医学伦理学精品课程建设的经验,构建精品课程,需要以长期积淀与不断发展作为前提,关键要突出课程特色,以学术研究作为推动力,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团队为保障,围绕教学改革加强建设.
作者:陈化;刘俊荣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肝硬化患者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为护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访谈法对12例住院的肝硬化患者进行个案访谈,运用质性研究的现象学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归纳出影响肝硬化患者依从性的四个主要因素:①疾病本身因素的影响;②医嘱的可执行性;③患者自身因素的影响;④社会因素的影响.结论 增强肝硬化患者的依从性,应提高医嘱的可执行性,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加强对患者院外康复指导,创造关爱患者的社会环境,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利平;贾利霞;白棉绒;张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医学伦理学应贯穿于医学教育全过程,坚持医学伦理学的终身教育,在医学成人和继续教育中加入医学伦理学内容是提高在职医疗工作人员医德素养的重要途径.针对成人教育<医学伦理学>课程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欠佳的情况,探讨深化<医学伦理学>课程教学研究与改革的措施,构建适合医学成人学员的新型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医学成人在职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优化教学效果,终达到提高各级各类医疗在职人员的医德修养,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目的 .
作者:曹坤明;白玉;王玉芬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急诊骨科带教老师在临床教学中,应加强医学生的医患交流沟通技能、师生交流沟通技能、医护交流沟通技能等能力的培养.帮助医学生从学生到医生的角色转变,提高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培养优秀的临床医生创造条件.
作者:叶添文;王来根;张凤琴;季华萍;袁文;倪斌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从医学伦理学的视角来看,新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颁布实施,不仅能够更好地提高医务人员病历书写的质量与水平,而且对更好地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更好地保障医疗安全,更好地促进医学新人的培养,更好地提高医院管理的质量与水平,更好地建立与维护和谐医患关系,对更好地推进我国医学科学的发展与进步以及对推进整个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德国 刊期: 201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