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平;吕兆丰;王晓燕;彭迎春;彭炜
目的 研究无精子症患者夫妇双方对人工授精技术的伦理态度,以期促进该项技术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方法 自制问卷调查了67对无精子症患者夫妇,分析他们对不同源人工授精、对夫妻感情影响、抚养责任和赡养义务、精子的商品化等问题的伦理态度.结果 无精子症患者夫妇对AID的态度存在显著差异(P<0.01);AIH对夫妻感情影响不大,但AID时71.6%的女方认为夫妻感情有影响;在抚养责任和赡养义务上双方认识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精子的商品化问题上67.2%的男性赞成为供精者提供适当营养费,76.1%的女性不赞成为供精者提供适当营养费.结论 AID会引发许多伦理问题,临床应用时应遵循有利于患者、知情同意、保护后代、社会公益等伦理原则,以减少纠纷,造福社会.
作者:田晓华;陈冬丽;赵邦霞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从医学伦理学的视角来看,新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颁布实施,不仅能够更好地提高医务人员病历书写的质量与水平,而且对更好地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更好地保障医疗安全,更好地促进医学新人的培养,更好地提高医院管理的质量与水平,更好地建立与维护和谐医患关系,对更好地推进我国医学科学的发展与进步以及对推进整个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德国 刊期: 2010年第03期
针对医学生的特点,对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意义、内容及其体系的构建进行探讨,使人文关怀的思想深入植根于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
作者:张玉旺;仇宝山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上海市医学伦理学会在2010年要以制度建设为根本,指导和规范会员单位伦理委员会工作;以学组建设为抓手,使医学伦理理念渗透到医学发展各个亚专业;以伦理培训为特色,倡导职业精神,加快伦理学人才队伍建设;以网站为建设平台,努力发挥宣传指导引领作用扩大影响力.为进一步推动医疗改革,推进医院伦理委员会制度建设,加快医学伦理学人才队伍建设,发挥医学伦理学会的桥梁和平台作用,促进医学伦理事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上海市医学伦理学会 刊期: 2010年第03期
随机抽取了广州市综合型医院的患者和医护工作者,对医院在医疗、药品、服务等传播和沟通方面的公共关系状况进行调查,发现医护工作者对医院的肯定评价、对目前医患关系持良好评价的比例均高于患者;患者注重诊疗过程中的医患沟通,但相当部分患者对医嘱持有不完全信任的态度和心理;患者和医护工作者对医院的危机公关意识认识存在很大差距.目前,广州市综合型医院危机公关的意识比较薄弱,危机管理相对滞后;应通过各种措施加强医惠沟通,强化医护人员危机公关意识,使医院危机管理制度化.
作者:林凯程;周梅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对蚌埠市5家不同级别综合性医院的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及个人访谈,根据调查数据结果,对不同级别综合性医院医患关系的现状、问题等进行分析探讨,提出合理性意见和建议,以期重建和谐医患关系,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
作者:程俊;张玉山;张丽影;卢少荣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抗震医疗救助中潜藏着影响医患关系和谐的诸多不利因素,医患之间比例严重失调造成工作强度大,医患双方共处艰苦环境造成工作难度大,特殊境遇下患者知情同意权难以有效实现.但是,凭借正确的政策支持和舆论导向,凭借医护人员对患者强烈的同情情感,医患关系和谐、融洽,这一事实将对长远的医患关系建构带来启示.
作者:马晓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关怀与关怀行为是医学人道性的本质展现.医疗关怀行为的发生机制、医患关系的关怀特征以及非选择伦理关怀,启示医学教育应创建关怀性师生关系,培养关怀型教师并进行生命教育,以满足临床医学实践中患者对关怀的强烈需求.
作者:李德玲;卢景国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贵州省医疗卫生工作者对遗体捐献的认知情况、对遗体捐献的态度及影响因素,为有效开展遗体捐献相关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贵州省贵阳、毕节、兴义、安顺、黔东南、黔南等六地医疗卫生工作者进行随机访问,并派发问卷,后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大部分医疗卫生工作者对遗体捐献知识的缺乏导致其从未向他人宣传过遗体捐献的相关知识;传统观念的影响,对捐献程序的不了解,捐献程序的繁琐以及对接收站点的不信任是导致医务工作者不愿进行遗体捐献的主要原因.结论 要发展遗体捐献事业,应加强遗体捐献知识的宣传力度,树立科学思想,破除封建迷信,同时提供简化、便利、人性化的遗体捐献和处理方式.
作者:令狐艳;余资江;肖朝伦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村落文化是乡村医生开展医疗实践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基础,探讨了村落文化对乡村医生行医观念、行医方式的塑造和影响,结合经济社会对村落文化的冲击,对村医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
作者:张旭平;吕兆丰;王晓燕;彭迎春;彭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通过分析麻醉科医师与患者在麻醉前谈话的目的 、谈话前需要掌握的情况、谈话时应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的情况以及谈话的忌与宜等,从而加强医患沟通,改善医惠关系,减少医患纠纷.
作者:李钧;陈天葆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动物实验是生物医学研究中必须采用的手段,对生物医学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实验动物伦理问题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对动物实验的伦理学争论及实验动物伦理问题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立法状况、实施的必要性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实验动物的生命,如何科学、合理而人道地使用实验动物进行科学研究,如何加强并改善我国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工作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强调了生物医学研究与实验动物伦理必须协调发展,才能使实验动物更好地服务于科技进步、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
作者:杨国斌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对县级基层医院51例医疗纠纷事故发生的原因、科室分布及解决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县级医院医疗纠纷事故主要发生在手术室,如骨科、外科、妇产科等.针对这种情况,提出防范对策.
作者:刘振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挖掘、交流和借鉴典型地区人文智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公共政策价值理念、演进逻辑和实践运转模式,对推动各地因地制宜创造性开展工作,无疑具有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意义.通过对近年来浙江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因地制宜的探索和创新实践的持续跟踪、系统调研和梳理,以政府责任、价值取向、政策公平、运行效率和卫生正义为视角,实证剖析了其政策、筹资、补偿、管理及运作模式、典型经验和发展逻辑,为丰富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理论,以及其他地区政府决策及完善制度提供路径选择及实践依据.
作者:王小合;张亮;曾国经;高建民;黄仙红;何华明;汪胜;徐润龙;郭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医患沟通不畅是产生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医学生的医患沟通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开展医学生医患沟通教育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有利于推动医学教育的改革,有利于塑造医学生的人文精神,有利于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医学生医患沟通教育可以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建立健全医患沟通学的课程建设、坚持医学专业教育与医患沟通教育相结合.
作者:周烁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当前,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素质下降较严重,可能对以后从事医疗工作产生不利影响,从社会心理效应、医学人文教育等角度思考其形成因素,认为应当从理论探索研究、师资建设、课程改革及其他方面等多途径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质.
作者:林富安;林新宏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总结广州医学院医学伦理学精品课程建设的经验,构建精品课程,需要以长期积淀与不断发展作为前提,关键要突出课程特色,以学术研究作为推动力,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团队为保障,围绕教学改革加强建设.
作者:陈化;刘俊荣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模式下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原则,寻求工学结合模式下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方法、途径及考核与评价,增强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作者:李雅梅;程子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在实施医德考评过程中,必须做到考评前充分准备、考评中科学操作、考评后认真总结.抓好自我评价、科室评价、单位评价、患者和社会评价四个主要环节.可以参照广东省肇庆市的经验制订更为细化的、符合单位实际的考评标准.
作者:梁红娟;李刚;马晓;郭照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医院数字化建设是新时期医院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数字化进程中所遇到的知识产权问题、信息安全问题、病人隐私问题以及技术责任问题对传统的医学伦理提出了新的课题,医院管理、医疗护理等工作的规范化、信息化和网络化同时为医学伦理注入了新的内容,一方面,医院数字化建设要符合医学伦理的要求;另一方面,有效利用数字化建设构建医院伦理体系.
作者:周永军;洪梅 刊期: 201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