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好生活”、“精神健康”与社会公正

肖巍

关键词:好生活, 精神健康, 社会公正, 精神疾病, 医学伦理学
摘要:从公共健康伦理角度理解,“好生活”就是“精神健康”的生活.尽管人们对于什么是“精神健康”也会争论不休,但毋庸置疑的是精神健康构成好生活和幸福感的底线保障,而社会公正又是一个社会或个体具有良好精神健康状态的伦理基础.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温州市三级医院伦理委员会建设现状调查分析

    对病人、医务人员、伦理委员会委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温州市三级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认知情况和运行现状,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病人和医务人员对医院伦理委员会认知度低;培训机构、教育和交流、监督机制等方面有待加强.提出以下建议:加大宣传力度,注重宣传效果,进行对内和对外双重宣传;加强医学伦理学教育培训和交流;建立医院伦理委员会管理模型.

    作者:何兴康;郭彩云;沈波;陈勰;阮杭泽;赵怡双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信访视域下的医德医风建设探究

    医院管理者高度重视并妥善处理群众信访工作,是及时化解医患矛盾、营造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途径.因此,探索信访视阈下医德医风建设的基本准则和具体要求,从群众信访中及时发现医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必然有利于促进医院医德医风建设的改善与提升.

    作者:马秋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背景下的医学人文教育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不仅需要国家制定出台一系列指导性的文件、政策与措施,而且也必然需要做好对参与改革的管理人员和一线医务工作者的医学人文教育,以便培养、提升他们的医学人文素质,调动与激发他们参与改革的激情与动力,增进他们参与改革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从而更好更快地推进当前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顺利进行.

    作者:王德国;兰迎春;王立榕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好生活”、“精神健康”与社会公正

    从公共健康伦理角度理解,“好生活”就是“精神健康”的生活.尽管人们对于什么是“精神健康”也会争论不休,但毋庸置疑的是精神健康构成好生活和幸福感的底线保障,而社会公正又是一个社会或个体具有良好精神健康状态的伦理基础.

    作者:肖巍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护理专业学生人文需求及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通过了解护理专业学生对目前所开设人文课程的意见及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评价和要求,为构建有助于培养护生人文素质的教学模式提供依据.采用自编的护生人文需求及教育现状调查问卷,从三方面进行考察.结果显示:护生人文知识缺乏的同时,护理教育中社会人文课程的设置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对护理专业学生的培养还要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应结合护理课程的特点,把人文教育渗透其中并进行课程的有效改革,构建有助于培养护生人文素质的教学模式.

    作者:刘沫;戴靖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以公立医院改革中的伦理建设为主题探讨新医改中的伦理问题做新医改的探索者和推动者——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胜利召开第十六届学术年会

    由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主办,中国医科大学、辽宁省医学会、辽宁省医学伦理学分会承办,大连医科大学协办的第十六届医学伦理学学术年会于2011年7月29日至8月2日在沈阳召开.从事医学伦理学教学与研究、医务工作、医疗机构管理、医学科研等领域的16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与会者以“医学伦理与新医改”为主题,开展了深入的学术交流.

    作者: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秘书处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社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在医疗服务中具有重要意义.在社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管理中树立人文关怀的理念,在工作中遵循患者第一原则、知情同意原则、身心统一原则、优化原则等,有助于缓解患者的心理不良反应,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张琦;许志红;王瑞英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妇科病人在手术室期间对隐私保护的需求调查

    目的 探讨妇科病人在手术室期间的隐私保护需求,为手术室提高隐私保护服务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妇科病人在手术室期间对隐私保护需求”的调查问卷对208例术前病人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手术过程保护需求占首位,其次为病情病史的保护需求,针对手术委托人的保护需求较低,对避免单独与异性医务人员的需求低.结论 手术病人对隐私均有一定认识,手术室护士应增强保护病人隐私的意识,将病人手术过程、病情病史、隐私部位作为保护重点,减少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作者:周俊英;黄燕;谢利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历史语境中医院细节文化存在问题的分析

    对历史上“双方参与”模式的医疗实践进行分析,提炼出这种模式的医患关系所应包含的特征,包括:医患之间需要构建“亲密关系”;医生应对患者进行启蒙;医患之间的信任应高于患者的“自主性”.通过将这些特征与中国当代医院细节文化调查数据相比对,对中国医疗领域细节文化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一个历史角度的分析,在此基础上,也对“双方参与”模式的各种本质特征给出更进一步的探讨和分析.

    作者:李亚明;王晓燕;梁立智;关丽征;宋晓霞;焦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构筑防治疾病、保障人民健康的上游堤坝

    科学史的研究表明,交叉科学总是诞生在科学发展与社会需要的逻辑交叉点上.科学健康观与健康型社会理论的提出正是这样.《科学健康观与健康型社会》一书的作者从反思医学模式转变和我国卫生事业绩效变化的事实出发,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国家和社会各界对卫生事业的认同、支持力度是影响卫生事业发展和人民健康水平的一个决定性因素”;从而提出了应建立科学健康观.科学健康观的基本内涵是“人民健康是由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环境决定的多元函数;人民健康水平是反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自然生态发展状况的主要综合指标之一,促进人民健康,使人民健康在现有物质、文化基础上达到健康水平,是党和国家及社会的重要责任和共同目标”.

    作者:吴孟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临床推广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的影响因素分析

    多种因素可以影响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的临床推广应用.首先,医疗技术进步的阶段性成果决定了SLNB不能短期内普及;其次,专业技术人才素质的良莠不齐不利于SLNB的普及;第三,社会人文因素对SLNB普及的制约;第四,医患关系的不和谐对开展SLNB的负面影响.提出了解决措施,为临床推广应用SLNB治疗乳腺癌提供了方法论.

    作者:崔一尧;王水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性伦理观念与行为影响的定量分析

    采用随机应答技术(RRT)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以1287名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研究网络文化对青少年伦理观念及性行为的影响,定量评价网络色情文化对大学生性观念和性道德的负面作用,分析其原因,探寻网络文化管理对策.

    作者:张桂芝;董兆举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谈谈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研究生导师

    研究生导师的师表精神是重要的精神财富;老师在培养学生的研究工作和思想品德方面等都应该负有责任,培养的人才应具备品德好、能做、能写、能表达的综合能力;特别要注重研究生思想品德和科学道德的培养.研究生导师要有良好的“六个心态”;还要终身学习,并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

    作者:陈可冀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工作态度对医生职业形象的影响

    目的 通过对医生工作态度的调查,了解工作态度对医生职业形象的影响.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从当前影响医生职业形象的知情同意、医患沟通和服务态度等方面对云南境内2所三级医院、2所二级医院1000名住院患者及家属和200名医生进行调查.结果 72.02%的患者及家属和82.53%的医生认为“医生主动与患者家属沟通告知病情,并介绍相关诊疗方案”;88.77%的患者及家属,90.96%的医生认为沟通中患者能理解、听懂“医生对疾病的介绍”;在谈到“医务人员服务态度不好的原因”时,40.96%的医生和58.65%的患者及家属都认为是“病人太多、工作太忙、太累”.结论 患者对医生的工作态度有较高的满意度,但仍应增加医患沟通的机会和改进沟通技巧,用良好的工作态度赢得形象.

    作者:赵玲;王燕;孙凤梅;刘文俊;吴学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从社会风险谈人民身心健康与幸福感

    社会风险频发构成人类现代化进程的一大特征.不管是自然性风险、人为性风险,还是综合性风险,都会在客观上给人民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给正常的生活带来麻烦,在主观上给受害者心理投下阴影,带来苦痛和恐慌,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人民的身心健康和幸福感受.只有通过一系列合理的措施和科学的办法才能化解和降低社会风险,真正呵护人民健康,提升人民幸福生活的质感.

    作者:孙荫众;王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医院文化建设诊断

    医院文化建设是每个医院必做的一项工作,它是单位员工和医护群体精神面貌的体现,也是医院社会形象的反映.做好医院文化建设工作必须结合医院实际.应理性看待医院文化建设,不断改进方法和拓宽途径,体现时代特征和适应社会需要.

    作者:梁时荣;刘裴;王慧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临床研究的伦理审查——跟踪审查

    伦理委员会对临床研究的审查不只是局限于在研究开始前的审查,还包括研究开始以后的跟踪审查,包括复审、修正案审查、年度/定期跟踪审查、严重不良事件审查、违背方案审查、提前终止研究审查、结题审查.阐述了各类跟踪审查的操作程序和审查要点.

    作者:汪秀琴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从临终关怀的角度看预先指示

    预先指示是指有决定能力的患者对自身将来丧失表意能力时接受何种医疗照护而事先做出的一种安排和指示.预先指示在国外随着临终关怀的发展而出现,在当前中国的文化背景下,其应用和发展也更具有现实意义.

    作者:张凤佩;韩春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FERCAP评审的审视

    机构伦理委员会自身能力建设是目前其工作关注点,邀请FERCAP机构对自身工作进行评审是提升自身审查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从FERCAP机构概况、评审实践过程出发,以提炼出对当今机构伦理委员会自身能力建设的启示.

    作者:杜萍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ICU护理伦理要求与继续教育对策

    探讨ICU护理工作的伦理要求与继续教育对策,旨在结合ICU护理岗位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ICU护士伦理道德教育,提高临床伦理决策能力,有效提升急危重症患者护理服务的质量.

    作者:尼春萍;李璐;刘喜文;马金凤;李璇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