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飞
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途径有学校教育、社会舆论引导和自我教育三种.以综合课程论为原则,从知识、技能、情感三模块进行学校为主的教育和评估,采取学校形成性评估和患者定性评估为主,见习或实习带教教师总结评估为辅的三结合模式,后进行效能评价,体现研究的实践意义即实践教育学理论,统筹教学资源,优化课程设置;促进医学院校教育与研究工作的落实,充分体现医学教学规律;有助于明晰医学各学科教学目的,完善学科建设;加强医学生对职业内涵的认知,增强受教育主体的职业使命感.
作者:马菊华;严世荣;王火松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我国的医学伦理学、生命伦理学,经过20世纪80年代的短暂综合发展之后,便进入了分化发展阶段,形成医学伦理学、生命伦理学学科群,进入集群发展的新阶段.就目前医学伦理学、生命伦理学的发展而言,应进一步培育学科发展方向,凝聚人才队伍,发展学科基地和营造学术氛围.
作者:李恩昌;杨同卫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临终关怀是对我国在新时期提出的“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真切实践.临终关怀的深层价值主要体现在对自我生命之安顿、社会道德建设之促进以及国家福利事业之启示这三个维度.据此提出应加大对关注人之生命尊严与权利的临终关怀的建设,使其朝着有利于人全面发展与社会和谐进步的方向继续前进.
作者:迟西琴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生态伦理的根本目的在于确定“人对自然界的道德义务”,把这些有益的思想和观点运用于医护道德之中,形成了“顺其自然,道法自然”的绿色医疗道德、“社会价值优先于个人价值”的医学根本道德、“不应满足人的欲求,而是满足人的需要”的人类健康道德等医学伦理观念.这对于提升医学伦理基本理念,创新基本医疗观点,纠正道德认识偏差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作者:杨娟;冯泽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对遗传咨询的定义作了界定,介绍了遗传咨询的发展以及目前实践概况,提出遗传咨询应当遵守尊重个人和家庭,保护家庭完整;信息的完全告知;遗传信息的保密和适当公开;非指令性咨询等伦理原则 同时结合我国遗传咨询实践的现状,探讨了我国目前遗传咨询中涉及和存在的伦理问题:对遗传咨询的定位和认识存在偏差,对个人人格、隐私的尊重和遗传性信息的保密不到位,遗传性咨询中的知情同意落实不到位,对咨询的非指令性理解和重视程度不够等.针对没有专业的遗传咨询师和专门的咨询机构的现状,提出解决遗传咨询现实难题的相关建议:加强对临床遗传服务的重视,提高医师的伦理意识,尊重患者和保护患者个人信息,努力做好告知义务并尊重患者选择,加强对遗传咨询的专业性教育.
作者:睢素利 刊期: 2012年第02期
通过号召院内医务人员及其他社会爱心人士广泛加入医务社会工作志愿者,建立健全以志愿者为主体、红十字爱心组织和慈善医务义工队等多种服务形式相结合的医务社会工作服务模式,有效增加医务社会工作服务人员.大力拓展医务社会工作的服务项目和服务形式,加强志愿者的管理和服务,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使其更了解医务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更好的服务他人并保护自己.积极探索出一条充分发挥医院优势资源、满足群众需要的医务社会工作道路,逐步完善我院的医务社会工作和志愿者服务.
作者:沈志明;刘萍萍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根据关注道德事项的不同侧重和行为选择的不同方法,伦理学可以分为原则伦理和境遇伦理两种类型,其存在关注“应然”与关注“实然”、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区别.艾滋病防控伦理的合理选择应该是原则与境遇的融通,其根本之法在于把握“经”与“权”、原则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
作者:朱海林;李祥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人文关怀在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的作用.方法 比较人文关怀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人文关怀护理组的总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人文关怀护理组患者的SCL - 90(临床自评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结论 人文关怀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唐娜尊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调查不同层次实习护生对医疗风险的认知现状,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为护理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提高实习护生对医疗风险的认知.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对447名不同教育层次护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对法律知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理相关规章制度及自我防护知识的认知情况调查.结果 本科、专科和中专护生在医疗风险认知方面存在差异(P<0.05).本科护生对医疗风险的认知较高,特别在法律知识、护理相关规章制度、自我防护知识三个方面,中专护生认知低.结论 医疗风险认知教育是护理教育的重要责任,注重学校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特医疗风险教育贯穿于学习的各个环节,从多角度、全方位提高实习护生对医疗风险的认知,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作者:何开莲;何剑;李莉萍 刊期: 2012年第02期
通过分析医学教育中语文课程存在的问题,即学科边界模糊、课程规范化建设滞后等,提出改变医学生的语文教育现状在于进行语文课程体系的重新建构.建议应从五个方面入手,即明确语文课程在医学生人文教育中的学科定位、建设具有高水平人文素养和生命教育经验的师资队伍、选用融汇伦理与道德意识的语文教材、挖掘语文教学过程的人文教育因素以及营造语文课堂内外的人文教育氛围.
作者:郑飞中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精品课程建设涉及教学管理的各个方面,强化组织领导、改善教学环境、培育教学梯队、突显课程特色、深化教学改革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通过精品课程建设能够带动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条件建设、教学改革、经费投入等工作,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真正实现教材建设-课程建设-学科建设之间的良性互动.
作者:刘俊荣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医患关系中的红包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在宏观层面有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背离公益性,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社会诚信的缺失加剧了医患不信任的程度,媒体的不当炒作放大了医患不信任的影响;在微观层面有部分医生执业理念和价值观念退化以及患者认知的偏差和心理的误区.提出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强化医疗服务管理、加强大众教育等宏观对策,以及医师职业精神回归、加强医患沟通、增加患者信任感的微观对策.
作者:洪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通过对女大学生开展16周的普拉提(Pilates)运动形态训练,分析形体练习对女大学生身体形态、身体素质、身体机能等指标的影响,提出形体练习对高校女大学生的影响体现在有益于增强体魄和形体美,提升女大学生的气质以及调节心理健康等三个方面.形体练习促使大学生能够正确的认知美,塑造美,提高整体的综合素质,深化健康的理念,进而得到身心的全面发展.
作者:李秀东;李永春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从我国临床试验行政许可、伦理委员会建设和研究者应承担的责任等角度出发,分析临床试验中受试者保护措施现状及在受试者权益保护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不胜任的机构仍在开展临床试验,伦理审查委员会的独立性和能力建设存在问题,知情同意流于形式或在知情同意过程中研究者行为失范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改善措施:完善不良反应处理机制和受试者补偿机制,加强伦理审查委员会的能力建设,加强GCP的伦理培训,规范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与复核管理,建立健全行政监督机制.
作者:张弛;刘利军;翟晓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面对中国民众日益增长的卫生需求,卫生资源的稀缺性更加重了日益突出的供需矛盾,在医疗改革进程中,效率和公平成为医疗资源分配领域争论的热点问题,就如何更好地开展卫生资源的配置工作,可以从制度层面加以引导,充分尊重社会共识文化价值观念,以公正的程序为保障,借以利益各方有效的制衡机制,来实现医疗系统效率和公平的平衡生态.
作者:峗怡;贺加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对安乐死的争论由来已久,实施起来有一定阻力.而临终关怀在理论上虽然可行,但是限于人力、财力、物力以及治疗技术,现阶段难以广泛深入的开展.而近20多年来实施的终末期病人连续镇静技术,一方面可以使患者从极度痛苦中解脱,另一方面又避开了其在伦理学和法律上的缺陷,是一种在临床容易实施,易于被患者、家属以及社会接受的终末期治疗方法.
作者:温新意;蒋碧华;崔宇龙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为了保证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及伦理建设,通过分析晨会实施的意义及作用,不断探索创新晨会的形式.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法和资料分析法,并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进行实证研究.结果 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发现,我院实施的晨会制度在传播医院文化、加强医风医德建设,传递有效信息、塑造人性化医院,协调解决问题、保证患者利益,培养前瞻能力、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结论 通过资源整合与展会制度的实施,为我院创建了一个和谐、公正、公平的医疗环境,医护人员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患者利益得到保证,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医院持续稳定发展还必须依靠全院员工的共同努力.
作者:苏霞;储梁华;吉建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中医疗供方道德风险的存在对其稳定发展存在潜在威胁.通过分析影响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医疗供方道德风险的医生、医院、患者等因素,提出防范医疗供方道德风险的策略,即:重视医院文化建设,推崇高尚的职业道德;提高医生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建立医生职业风险分担机制;改革医院价值取向,寻找市场经营性与社会公益性的均衡;建立严格监督机制,制定有效激励措施;加快医疗信息化建设,建立信息公开透明机制;加强医学生医学伦理学教育.
作者:于微微;李华业;胡西厚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回顾国内外病人满意度工作的发展过程,着重分析了当前我国病人满意度调研工作的现状和面临的主要挑战:普遍注重数据排序而忽视调查结果的分析利用;调研方法不规范致使调查结果不具可比性;意见采集缺乏客观性.同时根据新医改形势的要求,从借鉴现代企业客户管理服务经验、引入信息化调研方式和社会第三方调研机制等角度,提出改善病人满意度工作的思路.
作者:李玮婷;姚君;苏蕴;郭永瑾;郑宁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我国医学人文学学科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医学人文学学科与医学学科门类其他一级学科的关系问题,医学人文学内部各学科群之间的关系问题,医学人文学学科设置的规范化问题,医学人文学学科发展理念问题.提出学科设置和发展的建议:在医学学科门类下、增设医学人文学一级学科,明确医学人文学培养目标,务实医学人文学学科建设基础.
作者:宫福清;戴艳军 刊期: 201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