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医改背景下卫生资源配置制度伦理研究——以效率与公平的平衡为视角

峗怡;贺加

关键词:公平, 效率, 医疗改革, 资源配置, 制度伦理
摘要:面对中国民众日益增长的卫生需求,卫生资源的稀缺性更加重了日益突出的供需矛盾,在医疗改革进程中,效率和公平成为医疗资源分配领域争论的热点问题,就如何更好地开展卫生资源的配置工作,可以从制度层面加以引导,充分尊重社会共识文化价值观念,以公正的程序为保障,借以利益各方有效的制衡机制,来实现医疗系统效率和公平的平衡生态.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人文关怀及健康教育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

    目的 对人文关怀及健康教育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及效果进行调查和分析.方法 以调查问卷方式对本院2010年6月-2011年10月期间神经外科120例患者人文关怀及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患者满意率较高的项目为每日清单执行情况(92.5%),饮食及休息指导(89.17%),主动了解病情(86.67%),医师诊疗服务态度(85.83%);患者满意率较低的项目为对病情解释(47.5%)及用药和检查征求意见(58.33%).调查结果表明本院神经外科人文关怀及健康教育效果较为理想.结论 人文关怀和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减少护患纠纷.

    作者:熊飞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医患关系中红包现象的医学伦理学再探讨

    医患关系中的红包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在宏观层面有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背离公益性,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社会诚信的缺失加剧了医患不信任的程度,媒体的不当炒作放大了医患不信任的影响;在微观层面有部分医生执业理念和价值观念退化以及患者认知的偏差和心理的误区.提出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强化医疗服务管理、加强大众教育等宏观对策,以及医师职业精神回归、加强医患沟通、增加患者信任感的微观对策.

    作者:洪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新医改背景下医务社会工作与志愿者服务——以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为例

    通过号召院内医务人员及其他社会爱心人士广泛加入医务社会工作志愿者,建立健全以志愿者为主体、红十字爱心组织和慈善医务义工队等多种服务形式相结合的医务社会工作服务模式,有效增加医务社会工作服务人员.大力拓展医务社会工作的服务项目和服务形式,加强志愿者的管理和服务,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使其更了解医务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更好的服务他人并保护自己.积极探索出一条充分发挥医院优势资源、满足群众需要的医务社会工作道路,逐步完善我院的医务社会工作和志愿者服务.

    作者:沈志明;刘萍萍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手术室护士生理机能的调查与伦理思考

    目的 通过对手术室护士生理机能情况的调查,探讨相关的伦理问题.方法 对4所三级甲等医院的229名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存在有害因素及不合理的工作制度和膳食行为.结论 在现代手术室管理过程中,用伦理思想去理解他们的问题及情感.倡导集体主义价值观、社会主义医德的同时,在维护病人利益的前提下,兼顾医护人员的利益,优化用人环境,以人为本,建立合理的劳动制度、完善的后勤保障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为其提供可靠的职业卫生安全和健康保护.

    作者:史志良;邵丽;王理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山东省基层医务人员职业积极性影响因素的调查及分析

    目的 深入了解新医改方案实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中基层医务人员的工作现状,尤其是影响基层医务人员职业积极性发挥的因素.方法 选取山东省潍坊市和东营市共346名基层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筛选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结果 对当前基层医疗工作现状非常满意人数仅占9.82%,总满意率为39.02%.对职业工作环境满意率为32.66%,对单位的岗位绩效考核满意率为30.92%,对技术职称晋升公平合理、当前的工资福利待遇的满意率都为28.03%,而对当前医患关系现状的满意率仅为26.30%.结论 从山东省基层医务人员工作现状满意度上来看,新医改实施后对工作的总体满意度仍然不高.依照此结论,提出了建设性对策:进一步强化政府责任;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保障基层医务人员的合理薪酬待遇;降低职业风险.

    作者:徐玉梅;秦浩;刘宪亮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关于遗传咨询及其相关伦理问题探讨

    对遗传咨询的定义作了界定,介绍了遗传咨询的发展以及目前实践概况,提出遗传咨询应当遵守尊重个人和家庭,保护家庭完整;信息的完全告知;遗传信息的保密和适当公开;非指令性咨询等伦理原则 同时结合我国遗传咨询实践的现状,探讨了我国目前遗传咨询中涉及和存在的伦理问题:对遗传咨询的定位和认识存在偏差,对个人人格、隐私的尊重和遗传性信息的保密不到位,遗传性咨询中的知情同意落实不到位,对咨询的非指令性理解和重视程度不够等.针对没有专业的遗传咨询师和专门的咨询机构的现状,提出解决遗传咨询现实难题的相关建议:加强对临床遗传服务的重视,提高医师的伦理意识,尊重患者和保护患者个人信息,努力做好告知义务并尊重患者选择,加强对遗传咨询的专业性教育.

    作者:睢素利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从历史到逻辑不断走向统一的中国医学伦理学

    对中国医学伦理学30年的发展进行历史性回顾,将其置于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视域中反思和总结,发现学科通过自身在逻辑结构、研究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完善,逐步构成了相对成熟的学科形态.但同时,中国医学伦理学的未来发展还面临着三方面问题和四种能力不足的挑战.通过对学科发展过程的审视,看到成就,认清不足,加快学科更快发展.

    作者:边林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从以人为本看临终关怀的当代价值

    临终关怀是对我国在新时期提出的“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真切实践.临终关怀的深层价值主要体现在对自我生命之安顿、社会道德建设之促进以及国家福利事业之启示这三个维度.据此提出应加大对关注人之生命尊严与权利的临终关怀的建设,使其朝着有利于人全面发展与社会和谐进步的方向继续前进.

    作者:迟西琴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放射影像诊断中医患关系的应对与处理

    近年来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影响到技术医学的代表科室——放射科,表现为医患交流减少、影像报告完成时间紧缩、临床过度依赖等情况.为了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建议放射科医师汲取传统美德,加强医患沟通;强化责任意识,提高业务素养;增强科室交流,紧密结合临床,真正把“一切为了病人,为了一切病人,为了病人一切”做到实处.

    作者:戎倩雯;石璐;杨奕望;王嵩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与评估模式研究

    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途径有学校教育、社会舆论引导和自我教育三种.以综合课程论为原则,从知识、技能、情感三模块进行学校为主的教育和评估,采取学校形成性评估和患者定性评估为主,见习或实习带教教师总结评估为辅的三结合模式,后进行效能评价,体现研究的实践意义即实践教育学理论,统筹教学资源,优化课程设置;促进医学院校教育与研究工作的落实,充分体现医学教学规律;有助于明晰医学各学科教学目的,完善学科建设;加强医学生对职业内涵的认知,增强受教育主体的职业使命感.

    作者:马菊华;严世荣;王火松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一例心脏死亡供体无偿捐献供肝行原位肝移植的经验和体会

    目的 总结心脏死亡供体器官捐献具体流程和经验.方法 对1例潜在器官捐献者经脑死亡评估和供体器官功能评估后,纳入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程序,并严格按照心脏死亡器官捐献程序进行工作.结果 本例供体成功完成了肝脏捐献及获取流程,所获取供肝成功植入受体.结论 成功获取心脏死亡供体捐献的器官,为推广心脏死亡供体器官的捐献积累了经验.

    作者:周志刚;李超;李立;蒋文虎;杨丽华;程传贤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以精品课程建设为纽带加强医学伦理学教育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精品课程建设涉及教学管理的各个方面,强化组织领导、改善教学环境、培育教学梯队、突显课程特色、深化教学改革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通过精品课程建设能够带动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条件建设、教学改革、经费投入等工作,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真正实现教材建设-课程建设-学科建设之间的良性互动.

    作者:刘俊荣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医者仁心”的解读

    “医者仁心”是对医学人文内涵和人文价值的生动概括.针对当今的医疗现状和医患关系表现,从生命认知、生命敬畏和医患交往三个维度上来解读这句话的丰富蕴涵,是培养医德境界和医德智慧的必要视角.这三个维度体现在由“仁心”所发展出的爱心:对生命的尊重和同情;智心:对生命的智慧与觉解;诚心:医患交往中的推己及人.

    作者:张艳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国外节假日入院的危重患者死亡率高的启示

    在工业化国家,周末或节假日在医院值班的医护人员往往比平时少,但每天的急症患者数量与平时大体一致,这可能导致周末或节假日入院的危重患者死亡率较高.为了防范相关医疗风险,需要关注、解决有关问题.通过介绍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资料,总结经验:明确时限范围,严格病种纳入与对照;客观分析大量数据,阐述结果的可能原因;关注解决相关问题,降低患者医疗风险.

    作者:黄建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连续镇静与传统方法的伦理学比较

    对安乐死的争论由来已久,实施起来有一定阻力.而临终关怀在理论上虽然可行,但是限于人力、财力、物力以及治疗技术,现阶段难以广泛深入的开展.而近20多年来实施的终末期病人连续镇静技术,一方面可以使患者从极度痛苦中解脱,另一方面又避开了其在伦理学和法律上的缺陷,是一种在临床容易实施,易于被患者、家属以及社会接受的终末期治疗方法.

    作者:温新意;蒋碧华;崔宇龙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论新医改形势下病人满意度工作的改进思路

    回顾国内外病人满意度工作的发展过程,着重分析了当前我国病人满意度调研工作的现状和面临的主要挑战:普遍注重数据排序而忽视调查结果的分析利用;调研方法不规范致使调查结果不具可比性;意见采集缺乏客观性.同时根据新医改形势的要求,从借鉴现代企业客户管理服务经验、引入信息化调研方式和社会第三方调研机制等角度,提出改善病人满意度工作的思路.

    作者:李玮婷;姚君;苏蕴;郭永瑾;郑宁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从价值理性对技术理性的导向探讨医学人文教育径路

    医学人文教育是凸显医学人文价值和实现医学宗旨的根本所在.从价值理性对技术理性的导向作用,探讨医学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径,提出强化主观向度研究是增强人文教育有效性的认知前提、凸显医学伦理学教育是医学人文教育的核心、建构人文教育资源库是人文教育常态化的软件保障、建立公共的人文实践基地是人文教育的硬件保障.

    作者:祝葆华;马俊领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公立医院满意度评价

    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指导,对公立医院医疗行为利益相关者进行剖析,并阐述了满意度评价范围,即内部满意度评价和外部满意度评价以及满意度评价方法,包括直接评价到直接与间接评价相结合,短期到短期与长期相结合,定性定量分析到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等.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以综合满意度评价为导向的服务提供系统.

    作者:于莹;高原;姜淼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不同层次实习护生医疗风险认知的调查研究

    目的 调查不同层次实习护生对医疗风险的认知现状,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为护理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提高实习护生对医疗风险的认知.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对447名不同教育层次护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对法律知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理相关规章制度及自我防护知识的认知情况调查.结果 本科、专科和中专护生在医疗风险认知方面存在差异(P<0.05).本科护生对医疗风险的认知较高,特别在法律知识、护理相关规章制度、自我防护知识三个方面,中专护生认知低.结论 医疗风险认知教育是护理教育的重要责任,注重学校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特医疗风险教育贯穿于学习的各个环节,从多角度、全方位提高实习护生对医疗风险的认知,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作者:何开莲;何剑;李莉萍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明晰医学试验研究与医学临床治疗之问界限的意义

    在医学生命科学领域中,存在着医学试验研究和医学临床治疗两种不同性质的行为,这两种行为形成两对对应关系,即试验者和受试者、医生和患者,明晰这两对关系的界限,方可进一步研究这两对关系中双方应该遵循的规律,以便制定法律法规指导、规范医学试验研究和医学临床治疗行为,保障各自的权益.

    作者:李久辉;樊民胜;贾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