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莹;高原;姜淼
目的 通过对手术室护士生理机能情况的调查,探讨相关的伦理问题.方法 对4所三级甲等医院的229名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存在有害因素及不合理的工作制度和膳食行为.结论 在现代手术室管理过程中,用伦理思想去理解他们的问题及情感.倡导集体主义价值观、社会主义医德的同时,在维护病人利益的前提下,兼顾医护人员的利益,优化用人环境,以人为本,建立合理的劳动制度、完善的后勤保障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为其提供可靠的职业卫生安全和健康保护.
作者:史志良;邵丽;王理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从教育内容、教育主体两个主要方面阐述目前我国公共卫生专业伦理教育现状,在此基础上从社会环境、理论研究、主体认知方面深入分析了当前公共卫生专业伦理教育现状,后从教育内容、教育力量两个方面探讨公共卫生伦理教育的完善,首先围绕公共健康领域的伦理主题:个人权利与公共的善之间的冲突,从公共卫生伦理教育利他与服务、责任、效用三个维度体系化探讨公共卫生专业伦理教育理论体系,再从教学、思政、实践资源三方面探索教育合力形成的实施路径.
作者:陈开亮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从文化的视角分析公立医院改革内在需求的文化特征,认为人文精神的倡导、精益思想的树立和激励模式的形成是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属性、发展目标和绩效原则的有效方式;同时探讨了公立医院改革需求的内部实现和外部实现,即从建设医院的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形象文化和构建政府的责任文化、患者的信任文化、区域的协作文化等内外两个途径,促进公立医院改革的顺利推行.
作者:谢志娟;陈炳锡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生态伦理的根本目的在于确定“人对自然界的道德义务”,把这些有益的思想和观点运用于医护道德之中,形成了“顺其自然,道法自然”的绿色医疗道德、“社会价值优先于个人价值”的医学根本道德、“不应满足人的欲求,而是满足人的需要”的人类健康道德等医学伦理观念.这对于提升医学伦理基本理念,创新基本医疗观点,纠正道德认识偏差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作者:杨娟;冯泽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临终关怀是对我国在新时期提出的“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真切实践.临终关怀的深层价值主要体现在对自我生命之安顿、社会道德建设之促进以及国家福利事业之启示这三个维度.据此提出应加大对关注人之生命尊严与权利的临终关怀的建设,使其朝着有利于人全面发展与社会和谐进步的方向继续前进.
作者:迟西琴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人文关怀在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的作用.方法 比较人文关怀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人文关怀护理组的总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人文关怀护理组患者的SCL - 90(临床自评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结论 人文关怀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唐娜尊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按病种付费的实施,规范了医疗行为,有效规避了医方道德风险,控制了医疗费用的增长,一定程度上避免医疗资源的过度浪费;统一的价格标准促进不同医院之间费用的平衡,保证了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但同时也产生了限价与患者需求存在矛盾,医院的利己行为,新技术、新疗法应用的困境等医学伦理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认为加强伦理教育,构建患者至上、医者仁心的医院文化;科学制定按病种付费各项标准,保证按病种付费顺利、有效实施;制定按病种付费管理考核办法,规范按病种付费诊疗行为;做好对医院的监管工作,积极维护参保人员利益等量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途径.
作者:罗琪;应可满 刊期: 2012年第02期
通过对山东省潍坊市和东营市的部分基层医疗机构中医务人员的工作现状、职业积极性状况等问题进行调研,分析新医改实施过程中影响医务人员职业积极性发挥的因素,由此提出调动基层医务人员职业积极性的相关对策:职业认同——基层医务人员职业积极性发挥的源动力;改善待遇——基层医务人员职业积极性发挥的物质基础;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基层医务人员职业积极性的制度保证;社会宽容——基层医务人员职业积极性的社会环境支持.
作者:杨萍;徐玉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指导,对公立医院医疗行为利益相关者进行剖析,并阐述了满意度评价范围,即内部满意度评价和外部满意度评价以及满意度评价方法,包括直接评价到直接与间接评价相结合,短期到短期与长期相结合,定性定量分析到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等.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以综合满意度评价为导向的服务提供系统.
作者:于莹;高原;姜淼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医疗保障制度的实行需要一定的思想文化作为精神支撑.传统的中医模式,是以儒医文化为指导的;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医疗文化与医疗保障实践,则较多地受到各种西方思想的强势冲击;新形势下,在医疗文化建设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兼取传统文化和西方思想之精髓,以促进“以人为本”的新医疗体制的建设与实施.
作者:李阳;杨放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从我国临床试验行政许可、伦理委员会建设和研究者应承担的责任等角度出发,分析临床试验中受试者保护措施现状及在受试者权益保护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不胜任的机构仍在开展临床试验,伦理审查委员会的独立性和能力建设存在问题,知情同意流于形式或在知情同意过程中研究者行为失范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改善措施:完善不良反应处理机制和受试者补偿机制,加强伦理审查委员会的能力建设,加强GCP的伦理培训,规范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与复核管理,建立健全行政监督机制.
作者:张弛;刘利军;翟晓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医者仁心”是对医学人文内涵和人文价值的生动概括.针对当今的医疗现状和医患关系表现,从生命认知、生命敬畏和医患交往三个维度上来解读这句话的丰富蕴涵,是培养医德境界和医德智慧的必要视角.这三个维度体现在由“仁心”所发展出的爱心:对生命的尊重和同情;智心:对生命的智慧与觉解;诚心:医患交往中的推己及人.
作者:张艳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剖析了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本质及意义,建议从生命存在教育、生命情感教育、责任意识教育、死亡意识教育四个方面开展生命教育,引导大学生实现生命价值;提出了正视危机的存在,勇敢面对,开通危机求助热线、及时干预,完善心理辅导体系、长期干预的干预措施,以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实现生命价值.
作者:王维铭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对中国医学伦理学30年的发展进行历史性回顾,将其置于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视域中反思和总结,发现学科通过自身在逻辑结构、研究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完善,逐步构成了相对成熟的学科形态.但同时,中国医学伦理学的未来发展还面临着三方面问题和四种能力不足的挑战.通过对学科发展过程的审视,看到成就,认清不足,加快学科更快发展.
作者:边林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我国医学人文学学科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医学人文学学科与医学学科门类其他一级学科的关系问题,医学人文学内部各学科群之间的关系问题,医学人文学学科设置的规范化问题,医学人文学学科发展理念问题.提出学科设置和发展的建议:在医学学科门类下、增设医学人文学一级学科,明确医学人文学培养目标,务实医学人文学学科建设基础.
作者:宫福清;戴艳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中医疗供方道德风险的存在对其稳定发展存在潜在威胁.通过分析影响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医疗供方道德风险的医生、医院、患者等因素,提出防范医疗供方道德风险的策略,即:重视医院文化建设,推崇高尚的职业道德;提高医生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建立医生职业风险分担机制;改革医院价值取向,寻找市场经营性与社会公益性的均衡;建立严格监督机制,制定有效激励措施;加快医疗信息化建设,建立信息公开透明机制;加强医学生医学伦理学教育.
作者:于微微;李华业;胡西厚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我国的医学伦理学、生命伦理学,经过20世纪80年代的短暂综合发展之后,便进入了分化发展阶段,形成医学伦理学、生命伦理学学科群,进入集群发展的新阶段.就目前医学伦理学、生命伦理学的发展而言,应进一步培育学科发展方向,凝聚人才队伍,发展学科基地和营造学术氛围.
作者:李恩昌;杨同卫 刊期: 2012年第02期
近年来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影响到技术医学的代表科室——放射科,表现为医患交流减少、影像报告完成时间紧缩、临床过度依赖等情况.为了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建议放射科医师汲取传统美德,加强医患沟通;强化责任意识,提高业务素养;增强科室交流,紧密结合临床,真正把“一切为了病人,为了一切病人,为了病人一切”做到实处.
作者:戎倩雯;石璐;杨奕望;王嵩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对人文关怀及健康教育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及效果进行调查和分析.方法 以调查问卷方式对本院2010年6月-2011年10月期间神经外科120例患者人文关怀及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患者满意率较高的项目为每日清单执行情况(92.5%),饮食及休息指导(89.17%),主动了解病情(86.67%),医师诊疗服务态度(85.83%);患者满意率较低的项目为对病情解释(47.5%)及用药和检查征求意见(58.33%).调查结果表明本院神经外科人文关怀及健康教育效果较为理想.结论 人文关怀和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减少护患纠纷.
作者:熊飞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在介绍高校医院医患关系背景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医院医患关系矛盾的特点,并从商谈伦理角度提出开启高校医患间沟通之门,创造良好商谈契机;营造理想话语情境,培养良好商谈环境;促进有效沟通架构商谈伦理机制的思路,为促进高校医患关系和谐发展提供现实和理论指引.
作者:张燕 刊期: 201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