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公共卫生专业伦理教育现状与完善研究

陈开亮

关键词:公共卫生专业, 伦理教育, 医学伦理, 理论体系
摘要:从教育内容、教育主体两个主要方面阐述目前我国公共卫生专业伦理教育现状,在此基础上从社会环境、理论研究、主体认知方面深入分析了当前公共卫生专业伦理教育现状,后从教育内容、教育力量两个方面探讨公共卫生伦理教育的完善,首先围绕公共健康领域的伦理主题:个人权利与公共的善之间的冲突,从公共卫生伦理教育利他与服务、责任、效用三个维度体系化探讨公共卫生专业伦理教育理论体系,再从教学、思政、实践资源三方面探索教育合力形成的实施路径.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医疗服务补救策略的展开方式及人文特征

    目的 考察医疗纠纷发生前期的精确处置与化解策略,焦点集中在对医疗服务补救策略的释义进行方法学及必然性和意义的探究上.方法 从医师角度将医疗服务补救策略实施方法加以分类,五种展开方式及人文特征:权责逻辑;利益与伤害伦理逻辑;经济与交易逻辑;技术权威;回避与机通展示.结果 展示方法在人文影响方面各具优劣,反应了责任、消费、效果、争议的各个视角,并以伦理公平加以讨论.结论 医疗实践过程需要与时代政治经济状况相适应的核心价值观念重塑.

    作者:薛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论新医改形势下病人满意度工作的改进思路

    回顾国内外病人满意度工作的发展过程,着重分析了当前我国病人满意度调研工作的现状和面临的主要挑战:普遍注重数据排序而忽视调查结果的分析利用;调研方法不规范致使调查结果不具可比性;意见采集缺乏客观性.同时根据新医改形势的要求,从借鉴现代企业客户管理服务经验、引入信息化调研方式和社会第三方调研机制等角度,提出改善病人满意度工作的思路.

    作者:李玮婷;姚君;苏蕴;郭永瑾;郑宁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医者仁心”的解读

    “医者仁心”是对医学人文内涵和人文价值的生动概括.针对当今的医疗现状和医患关系表现,从生命认知、生命敬畏和医患交往三个维度上来解读这句话的丰富蕴涵,是培养医德境界和医德智慧的必要视角.这三个维度体现在由“仁心”所发展出的爱心:对生命的尊重和同情;智心:对生命的智慧与觉解;诚心:医患交往中的推己及人.

    作者:张艳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放射影像诊断中医患关系的应对与处理

    近年来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影响到技术医学的代表科室——放射科,表现为医患交流减少、影像报告完成时间紧缩、临床过度依赖等情况.为了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建议放射科医师汲取传统美德,加强医患沟通;强化责任意识,提高业务素养;增强科室交流,紧密结合临床,真正把“一切为了病人,为了一切病人,为了病人一切”做到实处.

    作者:戎倩雯;石璐;杨奕望;王嵩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新农合家庭账户、城镇职工基本医保个人账户的作用分析

    在总结分析已有研究成果及实证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医学伦理学基本理论对新农合家庭账户、城镇职工基本医保个人账户的作用进行分析,在理论和道德直觉上认同农村合作医疗中家庭账户的作用和价值,即门诊家庭账户加住院统筹模式.主张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中采用统账结合的模式,并且认同扩大个人账户支付范围尤其是受益人范围.

    作者:杨同卫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关于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思考

    剖析了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本质及意义,建议从生命存在教育、生命情感教育、责任意识教育、死亡意识教育四个方面开展生命教育,引导大学生实现生命价值;提出了正视危机的存在,勇敢面对,开通危机求助热线、及时干预,完善心理辅导体系、长期干预的干预措施,以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实现生命价值.

    作者:王维铭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公立医院满意度评价

    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指导,对公立医院医疗行为利益相关者进行剖析,并阐述了满意度评价范围,即内部满意度评价和外部满意度评价以及满意度评价方法,包括直接评价到直接与间接评价相结合,短期到短期与长期相结合,定性定量分析到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等.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以综合满意度评价为导向的服务提供系统.

    作者:于莹;高原;姜淼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一例心脏死亡供体无偿捐献供肝行原位肝移植的经验和体会

    目的 总结心脏死亡供体器官捐献具体流程和经验.方法 对1例潜在器官捐献者经脑死亡评估和供体器官功能评估后,纳入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程序,并严格按照心脏死亡器官捐献程序进行工作.结果 本例供体成功完成了肝脏捐献及获取流程,所获取供肝成功植入受体.结论 成功获取心脏死亡供体捐献的器官,为推广心脏死亡供体器官的捐献积累了经验.

    作者:周志刚;李超;李立;蒋文虎;杨丽华;程传贤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医学生人文教育中语文课程体系的建构

    通过分析医学教育中语文课程存在的问题,即学科边界模糊、课程规范化建设滞后等,提出改变医学生的语文教育现状在于进行语文课程体系的重新建构.建议应从五个方面入手,即明确语文课程在医学生人文教育中的学科定位、建设具有高水平人文素养和生命教育经验的师资队伍、选用融汇伦理与道德意识的语文教材、挖掘语文教学过程的人文教育因素以及营造语文课堂内外的人文教育氛围.

    作者:郑飞中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公立医院改革内在需求的文化分析和实现

    从文化的视角分析公立医院改革内在需求的文化特征,认为人文精神的倡导、精益思想的树立和激励模式的形成是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属性、发展目标和绩效原则的有效方式;同时探讨了公立医院改革需求的内部实现和外部实现,即从建设医院的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形象文化和构建政府的责任文化、患者的信任文化、区域的协作文化等内外两个途径,促进公立医院改革的顺利推行.

    作者:谢志娟;陈炳锡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背景下医药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实战略——基于广东药学院的改革发展经验

    探讨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其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中的意义以及医药院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现实战略,总结了近几年来,广东药学院坚持实事求是的人文素质教育战略的同时,在学校发展战略上坚持软硬协调、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突出德才兼备、在实现路径方式上注重系统综合三个方面的人文素质教育经验,为推进医药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作者:黄紫华;吕志;刘小龙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商谈伦理视域下的高校医院医患沟通研究

    在介绍高校医院医患关系背景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医院医患关系矛盾的特点,并从商谈伦理角度提出开启高校医患间沟通之门,创造良好商谈契机;营造理想话语情境,培养良好商谈环境;促进有效沟通架构商谈伦理机制的思路,为促进高校医患关系和谐发展提供现实和理论指引.

    作者:张燕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宽严相济医德尺度的再思考

    医德尺度宽严相济的原则是参战与救灾医疗救援中的特殊道德要求.在这种特殊的医疗救援中,要对救命为上、效益为重、有利为先、特殊止救等理念指导下的救治行为给予道德宽恕,以保证大限度的提高救治效率.

    作者:郑金;张京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关于遗传咨询及其相关伦理问题探讨

    对遗传咨询的定义作了界定,介绍了遗传咨询的发展以及目前实践概况,提出遗传咨询应当遵守尊重个人和家庭,保护家庭完整;信息的完全告知;遗传信息的保密和适当公开;非指令性咨询等伦理原则 同时结合我国遗传咨询实践的现状,探讨了我国目前遗传咨询中涉及和存在的伦理问题:对遗传咨询的定位和认识存在偏差,对个人人格、隐私的尊重和遗传性信息的保密不到位,遗传性咨询中的知情同意落实不到位,对咨询的非指令性理解和重视程度不够等.针对没有专业的遗传咨询师和专门的咨询机构的现状,提出解决遗传咨询现实难题的相关建议:加强对临床遗传服务的重视,提高医师的伦理意识,尊重患者和保护患者个人信息,努力做好告知义务并尊重患者选择,加强对遗传咨询的专业性教育.

    作者:睢素利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按病种付费相关伦理问题探讨

    按病种付费的实施,规范了医疗行为,有效规避了医方道德风险,控制了医疗费用的增长,一定程度上避免医疗资源的过度浪费;统一的价格标准促进不同医院之间费用的平衡,保证了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但同时也产生了限价与患者需求存在矛盾,医院的利己行为,新技术、新疗法应用的困境等医学伦理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认为加强伦理教育,构建患者至上、医者仁心的医院文化;科学制定按病种付费各项标准,保证按病种付费顺利、有效实施;制定按病种付费管理考核办法,规范按病种付费诊疗行为;做好对医院的监管工作,积极维护参保人员利益等量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途径.

    作者:罗琪;应可满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以精品课程建设为纽带加强医学伦理学教育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精品课程建设涉及教学管理的各个方面,强化组织领导、改善教学环境、培育教学梯队、突显课程特色、深化教学改革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通过精品课程建设能够带动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条件建设、教学改革、经费投入等工作,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真正实现教材建设-课程建设-学科建设之间的良性互动.

    作者:刘俊荣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连续镇静与传统方法的伦理学比较

    对安乐死的争论由来已久,实施起来有一定阻力.而临终关怀在理论上虽然可行,但是限于人力、财力、物力以及治疗技术,现阶段难以广泛深入的开展.而近20多年来实施的终末期病人连续镇静技术,一方面可以使患者从极度痛苦中解脱,另一方面又避开了其在伦理学和法律上的缺陷,是一种在临床容易实施,易于被患者、家属以及社会接受的终末期治疗方法.

    作者:温新意;蒋碧华;崔宇龙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艾滋病防控伦理:在原则与境遇之间

    根据关注道德事项的不同侧重和行为选择的不同方法,伦理学可以分为原则伦理和境遇伦理两种类型,其存在关注“应然”与关注“实然”、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区别.艾滋病防控伦理的合理选择应该是原则与境遇的融通,其根本之法在于把握“经”与“权”、原则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

    作者:朱海林;李祥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医患关系中红包现象的医学伦理学再探讨

    医患关系中的红包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在宏观层面有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背离公益性,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社会诚信的缺失加剧了医患不信任的程度,媒体的不当炒作放大了医患不信任的影响;在微观层面有部分医生执业理念和价值观念退化以及患者认知的偏差和心理的误区.提出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强化医疗服务管理、加强大众教育等宏观对策,以及医师职业精神回归、加强医患沟通、增加患者信任感的微观对策.

    作者:洪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明晰医学试验研究与医学临床治疗之问界限的意义

    在医学生命科学领域中,存在着医学试验研究和医学临床治疗两种不同性质的行为,这两种行为形成两对对应关系,即试验者和受试者、医生和患者,明晰这两对关系的界限,方可进一步研究这两对关系中双方应该遵循的规律,以便制定法律法规指导、规范医学试验研究和医学临床治疗行为,保障各自的权益.

    作者:李久辉;樊民胜;贾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