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立智;吕兆丰;王晓燕;韩优莉;黄昊;李珑
关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基本共识.从大学生轻视生命、伤害生命的现状谈起,论述了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生命伦理教育的必要性,阐述了大学生体验式生命伦理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践过程,并从中探讨了体验式生命伦理教育的特点与机制,即一方面,体验式教学的特点与生命伦理教育的原则相契合,能使生命伦理教育的开展更为有效;另一方面,生命伦理教育中的体验活动能激发大学生的生命情感,构建大学生正确的生命伦理观.
作者:梅思佳;陈庆健 刊期: 2013年第06期
通过对护理风险管理中清单式管理手段的分析,从护理岗位设置中的清单式管理、护理服务中环境及设备因素的清单式管理、护理操作技术中的清单式管理、护理管理工作中的清单式管理等方面提出护理风险管理策略:按照护理风险管理不同阶段,即护理风险识别、护理风险衡量与评价、护理风险处理及护理风险管理效果评价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建立健全护理管理制度,制定护理相关预案;开展有效的继续教育,提高护士风险防范意识.
作者:张凤英;冯先琼 刊期: 2013年第06期
针对精神病院医患纠纷中存在的部分患者知情同意落实困难、一些患者的角色被强化、医疗资源使用不平衡,影响患者公平就医等伦理问题,提出防范风险,减少纠纷的对策:医务人员应正确理解医学伦理与法律、法规的关系;坚持医疗优化、尊重、知情同意、慎独的原则;重视精神病患者的特殊心理需要,提高病床周转率;提高公众对精神疾病的知晓度.
作者:常海霞;曹学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通过分析某精神病院口服药护理中存在的伦理问题,强调了慎独精神在口服药护理中的重要性.提出通过加强护理道德修养、提高护理人员自律意识等途径来培养护理工作人员的慎独精神.以降低精神病患者错服药的发生率,维护精神卫生事业的良好发展态势.
作者:田玉莲;张建惠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医疗美容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在阐述医疗美容服务与一般医疗诊治服务的区别的基础上,探讨医疗美容服务对人们的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分析医疗美容在快速发展中遇到的伦理难题和解决对策,提出应该对医疗美容伤害进行分级管理,并论述了建立医疗美容伦理审查委员会的必要性.
作者:李婷;尹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科学界预见第六次科技革命即将在未来10年左右的时间内到来,这场新科技革命也被称为是一次新生物学革命,将对人类社会的诸多方面产生影响.其也将对生命伦理学带来冲击和挑战:生命的概念需要重新定义,生命神圣性需要重新认识,家庭与生育的观念应更新,婚姻的社会意义需要反思,人为干预生命的伦理制衡,重新审视性别的价值属性.对这些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加强新科技革命对生命伦理学冲击和影响的理论探索,亟需对生命伦理学现有原则和规范进行全面梳理与界定,尽快建立顺应新科技革命发展要求的生命伦理学新框架,与时俱进树立与新科技革命相适应的非自然进化生命观,在突破新科技革命带来的生命伦理困境中建构新的哲学理念.
作者:刘宏颀;邱少倩 刊期: 2013年第06期
阐述了干部病房老年患者临终关怀期间存在与生命伦理学原则相悖的伦理困惑.通过树立正确的死亡观,使临终关怀伦理取向价值利益大化;以换位思考的理性举措,使临终患者伦理价值取向权利人性化;用健康知识的灌输使患者家属走出公平伦理价值取向的误区,以帮助患者及其家属理清临终关怀期间伦理价值取向.
作者:张兰;石祥秋;程桂丽;刘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高校医学生对医学解剖学人文关怀认知的现状.方法 通过横断面问卷调查法,对广州地区4所高校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该地区医学人文关怀的相关教育已经初步建立,且大部分医学生在思想上能够认识到医学解剖学人文关怀和解剖学遗体捐献的重要意义,但是医学生对医学解剖学人文关怀的认知度依然较低,在解剖学捐献的态度和解剖学课堂的人文关怀行为上依然欠缺.结论 构建与医学解剖学相融合的解剖学人文关怀教育体系是推进当前该地区医学人文关怀教育深入的关键.
作者:张黎;赖铿;李国营;黄榕波;李红枝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暴力伤医的原因,并提出相应防范对策.方法 通过调查问卷,分别就医务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对暴力伤医事件的认知、态度,医务人员医疗执业环境及其对自身职业的认知、态度,患者就医行为以及对医方的认知与态度3个方面进行调查.结果 医方与患方对于暴力伤医频发的直接原因,双方的选择基本一致;对于暴力伤医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二者均认为是社会大环境问题,是各种社会矛盾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反映;在预防措施方面,双方均认为应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医疗救助制度.结论 在预防方面,要做到提防可能存在冲动性攻击倾向的个体、减少诱发攻击行为的情景因素、采取合理的防范措施.
作者:段力萨;冯俊敏;韩晨光;李玉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中国医学伦理学>已经创刊25周年了.25年,是一个世纪1/4的时间,是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孩成长为英姿挺拔的有为青年的时间.在这1/4的世纪里,<中国医学伦理学>从创刊走到今天,在社会各界的呵护支持下不断发展壮大,终于初成规模.这份期刊的成长历程,见证了中国医学伦理学事业从萌发初创到足够成熟的筚路蓝缕,记载了中国医学伦理学界同仁们的共同奋斗和不俗成绩.
作者:杨放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护理大专生对安乐死的态度及意向情况,为护理伦理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长沙市某职业学院的护理大专三年级全体学生共350人进行现场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 350名护理大专生中,64.9%的学生赞同安乐死,70%的护生表示如果自己患不治之症愿意选择安乐死,如果亲人要求安乐死,45.1%的护生会同意,绝大部分护生认为安乐死应该合法化.而对于对濒临死亡患者实施主动安乐死和被动安乐死的回答,持反对态度者(44.3%和64.8%)均多于持赞同态度者(31.1%和13.7%).男女生在是否同意亲人安乐死方面存在差异(P<0.05),不同家庭住址的学生在是否支持亲人安乐死、是否赞同主动安乐死和被动安乐死方面存在差异(均P<0.05),而是否学习过<护理伦理学>课程的学生除了在是否支持亲人安乐死方面无差异外,其他方面均有差异(均P<0.05).结论 绝大多数护理大专生支持安乐死,且对安乐死意向较明确.应加强对其护理伦理学的教学,积极正确引导护生,使护生对安乐死有科学的认识.
作者:李九红;任小红;赵静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在医学临床实践教育环节中,与医学生学习、生活密切接触的临床带教教师,其综合素质尤其是医德医风等德育功能的发挥对医学生在临床实践阶段的成长、成才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从医学生临床德育的必要性入手,通过对临床德育现状进行分析,着重探讨了临床带教教师德育功能的实现路径.
作者:刘珍;刘建伟;孙素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美国杜克大学波蒂学术问题事件经历几年的周折与发酵,从专业问题演化成为一个公共议题.杜克事件反映的系列问题并不局限于杜克大学,它给从事复杂疾病研究的科学家树起了一面黄色警告牌:面对医学研究的复杂性,要确保医学研究的可重复性,从而确认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结论的稳健性,终增进人类对复杂生命现象和医学本质规律的认识.
作者:王炳顺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影响经颅多普勒检测的相关因素及应采取的相应对策.方法 对本科室就诊的46例需进行TCD检测的患者,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及特点,排除不良影响因素,进行优质服务,采取正确、熟练的检测方法,出具高质量的检测报告.结果 46例患者均检测过程顺利,获得了相对准确的检测结果及客观的疾病信息.结论 做好经颅多普勒检测要求检测人员要增强服务的主动性,提高医德修养和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作者:陈尔秀;白小燕;古长维;裴红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前医院档案借阅管理中存在制度不健全、职责不明确、借阅指导性缺乏、信息化程度不高、监管不力、个别工作人员私自外借档案等问题.为此提出增强安全意识、优化借阅环境,规范借阅程序、健全管理制度,整合档案资源、提高借阅效率,强化借阅主题、提高管理人员素质,改善借阅手段、加强硬件建设,理清借阅源头、消除漏洞隐患等措施,以改进医院档案借阅管理工作.
作者:周琰;梁时荣;詹金凤;娄元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中国医学伦理学>创刊25年了,正好1/4世纪,不算太长,也不算短.这25年,是我国生命伦理学成长发展的重要时期.其中,就有<中国医学伦理学>的积极参与和独特贡献.25年来,我与杂志编辑部一直保持着联系,得到他们的支持和厚爱,也对他们的艰辛和努力略知一二.我谨向编辑部新老朋友致以特别的感谢和敬意!
作者:沈铭贤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影响器官捐献的伦理原因在于传统道德观念的制约、职业道德因素的影响、年龄及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对器官捐献的伦理认知缺乏、死者家属及周围人文伦理环境的影响、医生的伦理劝说程度不够、移植的亲属及补偿机制的道德问题.为了提高器官捐献率,需要转变道德认知、应用克隆技术、提高全民道德意识、加强移植协调员的培训、深化器官捐献及移植的研究、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普及伦理教育.
作者:刘喜文;郭振霞;张京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在农村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受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影响,乡村卫生人才的道德关系中会产生某些价值冲突,村落社会人际交往和医疗行为中的价值取向呈现二元论趋势,具体表现为:人伦本位主导下个体本位在医疗抉择中的萌芽,熟人社会交往中的情感与理性在医疗行为中的权衡,对德性伦理的践行或多或少地弥补规范伦理在职业道德中的不足.
作者:梁立智;吕兆丰;王晓燕;韩优莉;黄昊;李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医学教育在人文素养教育方面的欠缺、医务工作者人文素养不足,加之医学人才交流的国际趋势、医学院校课程设置的现状,使得人文素养的现实需要日趋迫切.而<大学英语>课程传递了大量的医学人文信息,其中不乏一些对医学生成长具有促进作用的教学内容.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工作理应并且能够肩负起人文素养教育功能,在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养、端正其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医学道德观等方面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者:游越 刊期: 2013年第06期
通过对杭州市急救中心2011年院前急救精神病人相关数据分析,发现针对院前急救精神病人采取的保护性约束面临侵犯患者权益、急救医师缺乏精神疾病诊断治疗能力、急救团队缺乏约束病人的法律支持等伦理难题,对此提出对策:保护性约束实施前需要进行评估、实施中尽量放弃暴力约束,时刻关心患者状况、实施后将患者送达指定医院,交与精神专科医师诊断.
作者:周海斌;章丽彬;宋因力;张军根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