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琰;梁时荣;詹金凤;娄元霞
在医学临床实践教育环节中,与医学生学习、生活密切接触的临床带教教师,其综合素质尤其是医德医风等德育功能的发挥对医学生在临床实践阶段的成长、成才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从医学生临床德育的必要性入手,通过对临床德育现状进行分析,着重探讨了临床带教教师德育功能的实现路径.
作者:刘珍;刘建伟;孙素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影响器官捐献的伦理原因在于传统道德观念的制约、职业道德因素的影响、年龄及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对器官捐献的伦理认知缺乏、死者家属及周围人文伦理环境的影响、医生的伦理劝说程度不够、移植的亲属及补偿机制的道德问题.为了提高器官捐献率,需要转变道德认知、应用克隆技术、提高全民道德意识、加强移植协调员的培训、深化器官捐献及移植的研究、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普及伦理教育.
作者:刘喜文;郭振霞;张京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士的慎独修养的作用.方法 通过观察法、访谈法等方法调查慎独在观察新生儿童的病情、护士执行医嘱、独立思考、配合抢救及社会责任养成方面的重要性.结果 慎独是医院中护理人员的人格、素质和价值体能够得以表现的形成过程.结论 护士必须具有坚强的意志,能够承受高强度的工作锻炼和技能素质培养,从而提高医院的护理质量,降低护理出现差错的可能性.
作者:张阿妮;姜东妮 刊期: 2013年第06期
通过对杭州市急救中心2011年院前急救精神病人相关数据分析,发现针对院前急救精神病人采取的保护性约束面临侵犯患者权益、急救医师缺乏精神疾病诊断治疗能力、急救团队缺乏约束病人的法律支持等伦理难题,对此提出对策:保护性约束实施前需要进行评估、实施中尽量放弃暴力约束,时刻关心患者状况、实施后将患者送达指定医院,交与精神专科医师诊断.
作者:周海斌;章丽彬;宋因力;张军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医学教育在人文素养教育方面的欠缺、医务工作者人文素养不足,加之医学人才交流的国际趋势、医学院校课程设置的现状,使得人文素养的现实需要日趋迫切.而<大学英语>课程传递了大量的医学人文信息,其中不乏一些对医学生成长具有促进作用的教学内容.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工作理应并且能够肩负起人文素养教育功能,在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养、端正其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医学道德观等方面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者:游越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当代大学生网络利用及网络伦理影响的性别差异.方法 调查采取整群随机抽样原则,调查男生382名,女生644名;运用χ2分析和多重对应分析方法,比较不同性别大学生在网络利用及网络伦理方面的差别.结果 男女大学生在网络利用、网络成瘾症状、网络事件的态度评价、网络伦理影响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应根据大学生的两性差异,对其采取有针对性的网络伦理教育,以提高高校德育的效率和效果.
作者:胡善菊;郭继志;董毅;王洪婧;高润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日子在指尖划过的时候,或风起云涌,或风平浪静.在这样的流年里,在某个时空交汇处,恰有某些特别的东西轻轻的拨动你的心弦,发出美的乐音.
作者:尹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构建要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从中国伦理本位的角度审视,以伦理关系为主线搭建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体系,从而将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本土化.通过分析当前国内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现状,将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问题给予层次性的分化,再根据中国文化的特点,将层次化的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服务予以搭建交融,以期使得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效果更大化.
作者:刘丽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作者:苗云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乡村卫生人才包括乡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和村卫生室的村医,他们作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一线工作人员,其道德关系直接影响到医疗卫生服务的内容与效果、服务模式与医患关系.随着医疗卫生改革不断的深入农村基层,乡村两级卫生人才之间及其在村落社会所处的道德关系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乡村两级卫生人才之间体制内外的差异;二是乡村两级卫生人才与患者之间的医患关系和服务水平的差异;三是乡村两级卫生人才与村落社会之间,后者对前者医疗品行的养成与监督的差异.
作者:梁立智;吕兆丰;王晓燕;韩优莉;黄昊;李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中国医学伦理学>创刊25年了,正好1/4世纪,不算太长,也不算短.这25年,是我国生命伦理学成长发展的重要时期.其中,就有<中国医学伦理学>的积极参与和独特贡献.25年来,我与杂志编辑部一直保持着联系,得到他们的支持和厚爱,也对他们的艰辛和努力略知一二.我谨向编辑部新老朋友致以特别的感谢和敬意!
作者:沈铭贤 刊期: 2013年第06期
针对精神病院医患纠纷中存在的部分患者知情同意落实困难、一些患者的角色被强化、医疗资源使用不平衡,影响患者公平就医等伦理问题,提出防范风险,减少纠纷的对策:医务人员应正确理解医学伦理与法律、法规的关系;坚持医疗优化、尊重、知情同意、慎独的原则;重视精神病患者的特殊心理需要,提高病床周转率;提高公众对精神疾病的知晓度.
作者:常海霞;曹学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科学界预见第六次科技革命即将在未来10年左右的时间内到来,这场新科技革命也被称为是一次新生物学革命,将对人类社会的诸多方面产生影响.其也将对生命伦理学带来冲击和挑战:生命的概念需要重新定义,生命神圣性需要重新认识,家庭与生育的观念应更新,婚姻的社会意义需要反思,人为干预生命的伦理制衡,重新审视性别的价值属性.对这些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加强新科技革命对生命伦理学冲击和影响的理论探索,亟需对生命伦理学现有原则和规范进行全面梳理与界定,尽快建立顺应新科技革命发展要求的生命伦理学新框架,与时俱进树立与新科技革命相适应的非自然进化生命观,在突破新科技革命带来的生命伦理困境中建构新的哲学理念.
作者:刘宏颀;邱少倩 刊期: 2013年第06期
阐述了干部病房老年患者临终关怀期间存在与生命伦理学原则相悖的伦理困惑.通过树立正确的死亡观,使临终关怀伦理取向价值利益大化;以换位思考的理性举措,使临终患者伦理价值取向权利人性化;用健康知识的灌输使患者家属走出公平伦理价值取向的误区,以帮助患者及其家属理清临终关怀期间伦理价值取向.
作者:张兰;石祥秋;程桂丽;刘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现代医学临床试验研究的宗旨是:在充分保障受试者权益和利益的前提下,进行符合人类自身发展需要的科学技术研究.显然,保障受试者权益和利益是科学研究的第一要素.现阶段,探索在医学临床试验研究中申办者以契约(保险)的形式保障受试者权益和利益的方法,同时,从根本上解决伦理委员会保障受试者权益和利益的指标-申办者为受试者购买相关保险,二者显得尤为重要,将在临床试验研究受试者权益的保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李久辉;鲁琳;陈晓云;樊民胜;胡晓燕 刊期: 2013年第06期
2013年6月26日,英国政府批准一对夫妻利用三个人的DNA以及新的移植术和体外受精技术来生育一个孩子,从而避免这个孩子从母亲方遗传线粒体病.这是世界上批准这项技术如此应用的第一个国家.这一事实引起了国内外媒体广泛的报道和讨论.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影响经颅多普勒检测的相关因素及应采取的相应对策.方法 对本科室就诊的46例需进行TCD检测的患者,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及特点,排除不良影响因素,进行优质服务,采取正确、熟练的检测方法,出具高质量的检测报告.结果 46例患者均检测过程顺利,获得了相对准确的检测结果及客观的疾病信息.结论 做好经颅多普勒检测要求检测人员要增强服务的主动性,提高医德修养和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作者:陈尔秀;白小燕;古长维;裴红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前医院档案借阅管理中存在制度不健全、职责不明确、借阅指导性缺乏、信息化程度不高、监管不力、个别工作人员私自外借档案等问题.为此提出增强安全意识、优化借阅环境,规范借阅程序、健全管理制度,整合档案资源、提高借阅效率,强化借阅主题、提高管理人员素质,改善借阅手段、加强硬件建设,理清借阅源头、消除漏洞隐患等措施,以改进医院档案借阅管理工作.
作者:周琰;梁时荣;詹金凤;娄元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中国医学伦理学>已经创刊25周年了.25年,是一个世纪1/4的时间,是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孩成长为英姿挺拔的有为青年的时间.在这1/4的世纪里,<中国医学伦理学>从创刊走到今天,在社会各界的呵护支持下不断发展壮大,终于初成规模.这份期刊的成长历程,见证了中国医学伦理学事业从萌发初创到足够成熟的筚路蓝缕,记载了中国医学伦理学界同仁们的共同奋斗和不俗成绩.
作者:杨放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高校医学生对医学解剖学人文关怀认知的现状.方法 通过横断面问卷调查法,对广州地区4所高校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该地区医学人文关怀的相关教育已经初步建立,且大部分医学生在思想上能够认识到医学解剖学人文关怀和解剖学遗体捐献的重要意义,但是医学生对医学解剖学人文关怀的认知度依然较低,在解剖学捐献的态度和解剖学课堂的人文关怀行为上依然欠缺.结论 构建与医学解剖学相融合的解剖学人文关怀教育体系是推进当前该地区医学人文关怀教育深入的关键.
作者:张黎;赖铿;李国营;黄榕波;李红枝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