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实习生医德知行合一教育模式的探索

廖生武

关键词:医德教育, 实习医学生, 知行合一, 教育体系, 实践探索
摘要:医德教育是医疗卫生领域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实习是临床医学生认知医学专业技能的重要时期,是其医德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医学教育的重要阶段.通过正式课程、课外教育、心理咨询、社会实践、卫生服务等医学职业道德教育环节,借鉴先进医德培育经验,提高实习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关于中医药临床研究伦理审查平台建设评估的思考

    通过中医药临床研究伦理审查平台建设评估,发现目前医院伦理委员会在建设和发展中存在以下问题:工作缺乏较高的独立性、缺乏针对研究者的系统化伦理培训、多中心审查缺乏统一标准、临床研究后续监管力度不够、缺乏质量管理和利益冲突管理机制等.提出了规范医学伦理学培训、建立联合伦理委员会、制定地方标准、明确质量管理原则和利益冲突防范原则、探索实行伦理委员会认证等对策.

    作者:凌丽;吕祥;夏英;朱凌云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关于我国临终关怀事业发展政策保障的思考

    为保证临终患者在临终阶段活得有尊严、有价值,需建立健全临终关怀保障体系.深入探究我国临终关怀事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通过加强医疗保险政策支持、临终关怀机构的政策支持,包括人事政策支持、财务政策支持、机构条件政策支持等政策保障来不断推进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

    作者:李义庭;李骥;邓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床头交接班中的医学伦理问题及应对策略

    目的 探讨床头交接班中存在的医学伦理问题及应对策略.方法 通过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200名初次接受床头交接班的患者,从人文关怀、被尊重及保护隐私等方面进行调查,并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对应措施.结果 绝大部分患者反映护士缺少对患者的人文关怀;缺乏对患者的尊重;缺少隐私保护.通过采取相应对策后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结论 针对存在问题采取一系列对策后能较好地体现人文关怀、尊重人及保护隐私的伦理原则,促进医惠关系和谐.

    作者:陈钟英;陈剑刚;毛明波;陈秀娣;吴陈艳;钱琴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妇产科护理实践教学中的伦理学探析

    妇产科护理实践教学中有特殊的伦理要求,处理不当容易引起医患纠纷.分析了妇产科护理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在实践教学中应充分尊重患者的权益,加强性别伦理教育;提高专业教师的伦理修养;提高学生的伦理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作者:陈静;张乃正;张彦祥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论我国临终关怀制度构建

    临终关怀引入中国至今已历经二十多年,虽在一些大中城市有了一定程度的开展,但总体进展缓慢,覆盖率低.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政府责任主体的缺位和临终关怀相关制度的空白.我国临终关怀制度的构建,需从责任主体界定、服务内容规范、资金来源保障、专业团队建设、实践运行模式等几个相关方面入手,逐步形成配套体系.

    作者:石礼华;刘庚常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Reidar Lie

    本期“国际生命伦理学家”栏目介绍挪威卑尔根大学哲学系主任Reidar Lie教授.本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他的简历,他目前的研究方向是:国际合作研究的伦理问题,发展中国家卫生改革的伦理问题.第二部分是他提供的新代表作“疾病监测、受益和样本共享”.文章考查了世界卫生组织内部有关建立流感大流行准备框架的争论,这个争论涉及那些贡献样本的国家能够预期有哪些受益作为回报,特别是在获得大流行的流感疫苗上,虽然在2011年达成了协议,但基本的争议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第三部分是他就生命伦理学与科学哲学的关系、生命伦理学的规范性以及生命伦理学家了解临床和研究实践等问题所作的回答.

    作者:邱仁宗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医患沟通中语言与非语言技巧的应用

    为实现“推己及人”、“他人之心,予忖度之”等传统医学医患伦理价值观念,更好的发挥传统医学中的医患观念的现实意义,探讨了如何掌握医患沟通的语言与非语言技巧,如何正确解读患者言语的技巧,以提升医务人员职业素养,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

    作者:唐雪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医生职业精神与儒家伦理的契合升华

    从专业发展的一般过程,剖析医生专业发展所形成的专精、自律的医生职业精神和信任、尊重、不伤害等伦理原则与儒家伦理的高度契合,并探索如何使这些因素升华,进而对当代医疗服务产生积极的影响,包括:医道即仁道之实践的儒医理念;亲亲而仁人的儒医情怀;医生是实践仁心的儒医职业观;但导儒医精神,构建医患关系.

    作者:李瑞全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从公共伦理主体角度探讨食品安全问题解决之道

    公共伦理视域中的食品安全问题是指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资源、运用公共权力,确保食品无毒、无害、符合营养要求,防止或杜绝食品中可能导致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或状态,以维护公众身体健康利益的问题.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可以实施强有力的宏观调控,这意味着公共伦理主体承担食品安全的监管责任是其应尽的职责.和西方国家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进行对比后,针对我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公共伦理主体提升监管效能的建议:主体创建简便、快捷的维权程序;加大惩罚性赔偿力度;提高协调部门的政治地位和推动社会性监管.

    作者:温春峰;吴静;郭慧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护理专业毕业生职业价值观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护理专业毕业生职业价值观现状,为护理情感领域的教学、择业观教育及管理部门决策提供理论依据,以稳定护理队伍.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和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以陕西省4所学校11个班的护理专业毕业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护士职业价值观量表作为调查工具.结果 487名护理专业毕业生职业价值观总分为(84.16±7.27)分,其中中专生与大专生比较差异显著(p<0.01),中专生与本科生比较差异显著(P<0.01),大专生与本科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护理专业毕业生对职业价值观总体认可度较高,中专生对护士职业价值观认可度较低.

    作者:刘华;李小妹;冯思芳;巫瑞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微波腔内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护理路径变异分析

    目的 分析微波腔内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临床护理路径的变异情况,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方法 对86例行微波腔内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护士严格记录变异项目,并分析变异原因及性质.结果 86例患者中,共有39例(45.35%)发生了临床变异,医务人员导致的变异占30.43%,患者需求导致的变异占25%,疾病转归导致变异占31.52%,医院系统导致的变异占13.04%;正性变异占11.96%,负性变异占88.04%;可控性负性变异占50.62%;不可控性负性变异占49.38%.结论 及时有效的控制和改进变异,有利于临床护理路径的不断完善,促进医疗护理质量不断提升.

    作者:冯小菊;刘芳校;王引侠;郝垠;张亚军;何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癌症临床治疗的伦理学研究

    癌症临床治疗是现代医学领域的一大难题,其间存在着诸多涉及伦理学的问题值得深思.通过对癌症临床现状的评估、癌症治疗进展及临床疗效概况研究,针对性地提出癌症临床治疗中应该遵循的医学伦理学基本原则,即尊重、有利无伤、公正、公益、身心并治、整体综合与心灵关怀结合、医术精湛与医德高尚并行、临床疗效与经济利益同重八大原则.

    作者:石大璞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循证医学实践与转化医学的关系探讨

    现阶段,转化医学以渗入到医学的各个学科,成为医学领域的热点话题并受到各国的关注.简要阐述了转化医学概念及在我国发展的现状,认为开展循证医学是实现转化医学必不可少的过程,循证医学实践本身是对转化医学理念的实践;循证医学实践是改善医患关系的重要途径;能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生认知水平,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作者:徐静;张林;张晓文;张甦源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西安市某高校离退休教职工死亡情况分析及对策

    目的 通过对西安市某高校离退休教职员工死亡率、死亡原因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制定疾病控制规划和预防疾病策略,降低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回归分析法对某高校2002~2011年10年间离世的离退休人员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死亡人数集中分布在70岁~80岁年龄组,男女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各种肿瘤疾病居死因之首,心脏病次之,多器官功能衰竭位列第三.结论 为降低高校离退休职工死亡率,应采取以下措施:帮助离退休职工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重视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作者:骞美芳;权正良;董春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健康教育持续改进效果分析

    目的 ①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患者的相关知识、护理服务需求.②观察持续改进后的健康教育方法在UBM检查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首次在某院进行UBM检查患者368例,按持续改进前后设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干预组实施改进后健康教育方法.比较两组观察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①在需求调查中所占比例较高的依次为:配合方法指导、快速及时检查和注意事项讲解,以心理护理所占比例低.②在眼部紧张度、眼位配合度、检查时间、检查介质漏出率等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持续改进后健康教育的方法在UBM检查中对于缓解患者紧张情绪、消除恐惧感、提高患者检查配合度、缩短检查时间、减少介质漏出率方面具有显著临床意义.该研究为建立UBM健康教育路径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田华;惠望春;燕芳;张娟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论门诊前台服务中心的作用

    设立门诊前台服务中心,优化门诊服务流程,提供高效、便捷、人性化的就医环境和畅通的医患沟通平台,提供患者所需要的各种人性化服务,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患者满意率从90.75%上升至96.50%;同期门诊投诉率从0.069‰下降至0.010‰.门诊前台服务中心的设立优化了门诊医疗服务流程,提高了门诊患者的满意度,降低了门诊投诉率,改善了医患关系.

    作者:宣婉茹;骆包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加强同道相处规范管理,推进医院文化建设

    同道相处融洽与否,对于医院和职工的发展、患者的治疗康复都有重要影响.目前,同道相处存在医院领导重视和引导不够、团队凝聚力不强和职工缺乏交往方法与技巧等问题.因此,医院领导应重视和引导职工融洽相处,以身作则、模范引领,实施参与和激励管理、形成民主氛围、协调人际关系.而科室则应规范管理,建设纯项目小组,营造互尊、互助、互学的氛围.职工个人则应立足实情、端正态度,与同事、领导进行有效沟通.

    作者:刘瑞明;廖生武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优质护理服务过程中保护患者隐私的思考

    侵犯患者隐私表现在暴露患者身体的私密部位、侵入患者的私人空间、泄露患者的个人信息、临床教学中涉及侵犯隐私权等方面.提出保护患者隐私的对策:重视患者隐私保护文化的建设;建立健全各项管理稍度;充分发挥责任护士在保护患者隐私中的作用;通过法律法规来约束泄密行为;临床教学中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

    作者:莫兰;郭玲;单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院前急救中隐私保护难度分析及伦理学探讨

    目的 通过对院前急救过程中,针对患者隐私控制的现状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合理化应对策略.方法 通过对院前急救医疗事件的回顾性分析,探讨院前院内隐私控制异同,结合本中心处置经验及资深急救医师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院前急救中对患者的隐私控制,相比较院内医疗,有其独特的性质,目前院前急救从业人员对隐私控制缺乏重视,造成极大安全隐患,且对提高院前急救质量不利,应引起救护人员重视.结论 院前急救中对患者隐私控制有其独特的价值地位,是安全医疗中容易被忽视的环节,采取减少暴露时间、加强现场隐私控制设备等应对策略有助于保护患者隐私.

    作者:周海斌;宋因力;张梅光;张军根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医师职业精神培养机制研究——志愿者行动

    志愿者行动与医学活动的价值追求具有一致性,其不仅利于医师职业精神培养方法的多元化,也有利于提升医师职业精神培养的实效性.某医学院校基于志愿者行动对培养医师职业精神的意义,对部分临床专业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志愿者行动机制存在以下问题:对学生培训不充分;学校与医院沟通、协调不充分;对志愿者行动社会宣传不充分.进而提出建立组织与培训机制、管理与反馈机制、总结与激励机制等措施,以完善志愿者行动机制,提高培养医师职业精神的实效性.

    作者:王天秀;黄娉婷;黄妹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