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伦理学》课程考试改革及教学促进

张凤英;李晓玲;郭红霞;胡晓林

关键词:护理伦理, 考试改革, 教学改革, 综合能力
摘要:目的 改变以期末考试评价整个教学过程的评价方式,形成新的学习考核方式.方法 护理本科生66人参加《护理伦理学》课程改革.结果 84.5%学生满意课程改革,87.1%的同学赞同将学习过程纳入考核.结论 开展《护理伦理学》课程考试改革,促进了学生重视学习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了学生的护理伦理决策能力.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生命教育的本质和医师职业精神培育

    生命教育是通过对生命现象的认识,感知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体验和理解生命的生活化本质,提升人类的幸福指数和人文情怀.当前,医师职业精神出现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生命教育的缺失.因此,在培育医师职业精神、进行生命教育时,应坚持以人为本、感同身受、从医乐道、终身教育等原则,对医师进行生命认知教育、生命责任教育、生命价值教育等.

    作者:张秋菊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高校师生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初探

    目的 分析高校师生对健康的认知与需求,探讨面向该人群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方法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向大学在校师生发放健康意识和需求的调查问卷,利用Excel及SPSS13.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高校师生健康状况有待改善,高校师生对健康管理有强烈的需求.结论 高校师生健康管理十分必要,适合高校师生特点的健康管理模式有利于其健康水平的提高,应建立面向该人群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

    作者:于莹;姜淼;唐海萍;沈珏;王啸飞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村级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伦理学对策探讨——基于B市M县村卫生室的实地观察研究

    实地观察发现,村卫生室运行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卫生资源配置问题、人才选拔问题、基本药物的使用问题、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要实现村卫生室的正常运行,需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村级卫生人力资源的配置应将公平可及作为重要前提;村级卫生人力资源的选拔与培养应考虑乡土文化的人际环境;基本药物的使用政策上应力争实现义与利的有机统一;村级卫生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应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作者:彭迎春;吕兆丰;王晓燕;高清;王玉;汉业旭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现代医院人性化管理及服务环境的构建与优化

    努力营造安全、优美的诊疗环境,大力推行人性化管理与服务,是现代医院加强内涵建设、彰显品牌效应的重要手段.要充分考虑患者就医感受,科学设计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注重医患交流沟通,建立和完善随访机制,为患者提供方便、快捷、温馨、满意的服务.

    作者:钟声;吴蔚;李瑞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对少数民族地区患者围麻醉期的人文关怀

    受历史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加之宗教信仰不同和文化差异,对偏远地区少数民族群众进行围麻醉期的管理和诊疗相对复杂.对偏远地区少数民族患者实施个体化的人文关怀,进一步保障了患者围麻醉期的生命安全,同时也使其人格和人权得到了更好的尊重.这就要求麻醉医师树立人文关怀理念,突破语言沟通障碍,妥善处理民俗文化与医疗救治之间的冲突,并做好麻醉方式的临床决策,终将人文关怀体现到临床工作中的每一个细微之处.

    作者:陈美华;马莉萍;胡朝林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伦理思考

    通过论述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伦理支撑,同时结合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过程中存在的患者主动参与意识不强,咨询师或医生风险评估和指导不到位,专业技术人员认证制度未确立等问题,提出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必须遵循自愿、知情同意、保密等医学伦理学原则,为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开展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提供科学依据和规范化指导.

    作者:李铭臻;王奇玲;李飞成;唐立新;郑立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心理测评嵌入研究生复试中的实践与探讨

    目的 探讨心理测评嵌入研究生复试的有效测评方法.方法 以2011年和2012年复试研究生为研究对象,依托学生心理健康中心,采用心理测评软件、大学生人格问卷量表进行心理测评.结果 2011年和2012年,UPI第一类检出率分别为1.07%和1.31%,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考生分别为6人和5人.结论 心理测试组织有序,能有效筛选出可能存在心理问题考生,及时反馈给面试导师作为录取参考.

    作者:金晓凤;陈庆健;卢中秋;刘洁;金理奏;郑曼曼;戴哲茹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群体发展模型视域下网络群体性事件干预体系的构建

    近年来,日益频发的网络群体性事件引起多方关注,也给相关部门对群体性事件的防范处置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前移、防范、化解、有效应对是当前网络群体性事件研究的重要内容.研究引用群体发展模型理论,分析了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的过程:呈现、冲突、凝聚、转变和平息等五个阶段,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干预体系.

    作者:唐闻捷;彭红雷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医院志愿服务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规范化与制度化的志愿服务体系是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如何探索建立本土化医院志愿服务体系,成为当前医院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迫切要求.以某医院为个案,在实践基础上分析研究该医院建立的志愿者招募体系、培训体系、管理体系、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医院志愿服务体系.

    作者:关婷;郝徐杰;陈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老龄人临终关怀服务中的伦理冲突

    在我国传统文化视域和现行伦理、法律框架下,老年人临终关怀会遇到一系列的伦理冲突和难题:医疗保护中隐瞒病情与知情同意中告知原则的伦理冲突;中国传统孝道观念与尊重病人自主抉择权利的伦理冲突;临终关怀中的死亡商讨与传统死亡观的伦理冲突;选择临床积极治疗或临终关怀服务的伦理决策冲突;临终关怀的服务理念与传统医德观的伦理冲突.提出解决的对策为:应根据病人的心理状态和实际需要适当告知病情;关注病人意愿,尊重病人的自主权;推广有关生死关怀等相关的教育课程;开展死亡观教育和伦理引导,构建和普及科学的死亡观;医务人员要转变医疗观念,重视对临终老人的身心照护.

    作者:罗会宇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论组织的健康责任

    组织对个体的健康具有两重性.从有益的方面来说,优秀的组织会促进个体的身心健康;反之,个体生活在组织中,一旦组织中各因素不符合健康型组织的要求,则会对个体的健康产生损害.组织对个体负有健康道德责任,需要维护个体的身心健康.基于这一理论,组织要促进个体健康,就要从以下方面入手:设立合适恰当的组织目标;改善工作环境,合理调配人员,调整、改善人际关系,形成健康型组织;制定公平合理的薪资分配制度,保障组织个体合理的收入.

    作者:姬志峰;郭建新;李丹霞;唐露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传染病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依从性的质性研究

    目的 了解和探讨传染病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提高护士的职业防护意识.方法 以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为指导,采用个人访谈法,深度访问某“三甲”传染病手术室工作的10名护士.结果 运用现象学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得出影响传染病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依从性的因素,主要有:防护知识缺乏;防护意识淡漠;超负荷高强度劳动.结论 医院应增强传染病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依从性,尽量减少护士的职业伤害,加强各种职业防护教育,增强职业防护意识,合理安排人力资源与工作饱和度,运用和谐伦理观指导临床实践,从而使传染病手术室护士更加积极有效地工作.

    作者:陈丽香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医院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伦理学思考

    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是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职业伦理要求.针对研究型读者,图书馆为其提供全面、系统、新颖的网络信息资源,帮助他们成为科研课题和知识创新的学科带头人;针对求知欲型的读者,帮助其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以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针对技能型的读者,帮助其转变以往的应付临床护理工作的思想,使他们成为复合创新型的临床科研护理人员.个性化服务下对图书馆工作者提出了以下要求:不断加强学习,提高专业业务技能;深入开展信息伦理教育工作.

    作者:徐静;苏春萍;张晓文;张甦源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医院动物实验伦理学审查的意义与规范

    阐述了实验动物对医院医、教、研的作用,即借助实验动物完成的新药新技术对于医院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实验动物平台是医院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实验动物是医学研究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支撑条件,是提升医院科研水平与竞争实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平台.讨论了保护、关爱动物对建立和谐医院、提高医生医德、促进科技交流的意义,并简要介绍了某医院规范实验动物伦理审查的一些经验与体会.

    作者:朱玉峰;王元占;杨培梁;弓莉;刘谋荣;吴湘慧;曾俊岭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医患博弈视角下的“关系就医”现象调研——以丽水市某医院为例

    对丽水市某医院“关系就医”现象展开调研和分析,发现“关系就医”是医患之间社会资源交换的媒介,其现象背后是医患博弈互动的错位以及医患双方对满意率理解的偏差.建议政府构建良性医患博弈的合理化制度,医务工作者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为患者提供“熟人”般的医疗服务.

    作者:王秋芬;王伟杰;钱丽荣;方振宇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强化医德医风教育提高急诊医护人员服务质量

    急诊医护人员存在风险意识待增强、应急能力待提高、沟通障碍待消除、服务质量待改善等问题.强化急诊医德医风教育是和谐医患关系、提高医疗质量的需要,加强急诊医德医风建设关乎医院的生存与发展.提出加强急诊医德医风建设的策略:立足于说服教育、典型引导;健全管理、考核、绩效、创新等制度;践行人文精神,培养高尚医德,力求掌握高超医术,以急诊窗口服务特色取信于患者.

    作者:贾海娜;廖生武;徐恒;赖俊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委员会运作实践

    在药物临床试验的过程中,必须对受试者的个人权益给予充分的保障,并确保试验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伦理委员会与知情同意书是保障受试者权益的主要措施.为确保临床试验中受试者的权益,须成立独立的伦理委员会,并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备案.介绍了某医院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委员会的组成及备案、规范伦理委员会运作、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与方法.

    作者:鲁瑞萍;单志桂;申洁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循证卫生政策研究的必要性及伦理学研究

    通过分析循证卫生政策研究的概念,论述了我国及国际的循证卫生政策研究现状,讨论了现阶段卫生系统环境设定下循证卫生政策研究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并通过进一步分析国内外循证卫生决策中面临的伦理学问题,认为我国在进行循证卫生决策研究时,可汲取国际经验,将研究嵌入决策过程,加强决策者使用证据的能力,建立广泛的证据基础,加大伦理审查力度,在具体决策过程中始终坚持伦理思维.

    作者:崔伊萌;徐凌忠;盖若琰;祁华金;梅林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做一名合格的检验人才之伦理思考

    新的形势下,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一名合格的军队医院检验人才,首先应该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掌握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专业技能,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其次,需要立足岗位,要把职业当事业干,积极进取,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此外,还要注重创新思维观念、要在创新理论上倾注心血、要在科研攻关上求突破,树立开拓创新的目标.

    作者:黄龑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近年来诺贝尔医学奖中的伦理学思考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在接受了卡佩基(Mario R.Capecchi)的课题申请后,以成功率太小的理由拒绝予以批准;而在卡氏自行研究获得成功以后反而自嘲地认为,尽管决定错误,但也无伤大雅,这就为科研课题审批中的瑕疵开了绿灯.在科研合作上,埃文思(Sir Martin J.Evans)主动而审慎地将自己的成果——胚胎干细胞巧妙地介绍给了史密瑟斯(Oliver Smithies)和卡佩基,铸成了没有共同署名论文的另类科研合作.这一合作为三位科学家获得了2007年的诺贝尔医学奖的荣誉,这种另类科研合作在医学伦理学中值得研究,而对共同发现艾滋病病毒,却无缘2008年诺贝尔医学奖的美国科学家来说是个遗憾.

    作者:熊耀斌;傅缨;资晓飞;冷红文;俞红;杨慧 刊期: 2013年第03期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