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雪凤;梁博;孙丹;梁俊凤
在生命文化学的学科构建中,存在两个基本问题:生命文化学是什么和怎样研究生命文化学.一方面,通过对生命文化的概念,现代形态下的生命文化研究,生命文化学发生和兴盛的原因及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局限和生命文化的新价值观的论述,深入分析了生命文化学的内涵;另一方面,从自然主义和反自然主义;生命与文化关系的本体论分层;从文化分层等几个方面进一步对如何进行生命文化学研究作了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生命文化学学科构建的三种价值观点及实践价值观.
作者:贾栗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社区居民临终关怀认知度及需求现状,为进一步研究社区居民的临终关怀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随机抽取的240名社区居民进行调查.结果 仅51.7%的社区居民听说过临终关怀,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健康状况以及有无医疗保险的居民对临终关怀的认知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7.3%的居民认为在临终时需要专门的照料,多数居民选择的临终关怀方式是在家中得到配偶或子女的照顾,并希望同时得到疾病、生活和情感三方面的关怀照顾.结论 社区居民临终关怀认知水平不高,临终关怀需求意愿强烈,临终关怀服务内容需求全面.
作者:唐争艳;张永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介绍了针对涉及病历记录及生物标本研究的伦理审查的不同方式,并对相关定义进行了说明,对是否属于涉及人的研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为了合理地保护受试者的权益,同时又不给研究者和伦理委员会自身增加不必要的负担,根据国际上的相关做法,可以基于研究的风险大小,对涉及病历记录或生物标本的研究,采取免除伦理审查与快速审查不同的伦理审查与管理方式.
作者:汪秀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通过分析主体性生命文化范型的诞生及其主体性生命文化范型的辨证法以及历史性悖论,讨论了主体性与奴役性的相反相成、理性还原为计算理性和工具理性的不可逆转,彰显出社会性生命文化范型在伦理导向上与前者相比的优越性.社会性生命文化范型彰明个体生命的有限性和依赖性,把生命的社会价值置于比个体功利价值更高的序列.并从生命主体间社会性认同的多重起源、历史、制度和道德维度以及物质和政治蕴含三个方面论述了社会性生命文化范型的核心范畴:生命主体间社会性认同.通过不断探索支撑个体和群体生命主体间认同意识的多样历史元素以及关注生命文化的认识论、伦理学和本体论意义的路径来建构社会性生命文化的理论.
作者:马俊领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从心理健康角度研究高考学生的心理压力是否与不同味觉食物的偏好与摄取频率有关联.方法 整群抽样法抽取湖北某中学高考学生300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ohen感觉压力量表及自制的饮食行为问卷对其味觉偏好性与压力的相关性进行调查及评价.结果 女生心理压力高于男生,喜爱甜食的学生压力指数高于不喜爱甜食的学生,喜爱苦味食物的学生压力指数低于不喜爱苦味食物的学生,高压力组学生摄取甜食及辣味食物的频率高于其他组.结论 因此应加大宣传营养健康饮食知识的健康伦理观,从心理健康角度排解高考学生心理压力,从压力与味觉偏好相关性角度引导高考学生健康饮食.
作者:牟春英;张田香;郑有礼;刘田;鲜瑶;宋戈;靳菊英;张剑琴;黄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医学生社交网络使用现状,分析医学生社交网络的特点,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和对策.方法 选取山东省高等医学院校700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医学生普遍使用社交网络工具,扩大了交往的范围和了解信息的渠道,但是部分学生不能正确、理性使用社交网络工具,如使用时间过长而导致依赖、不注意个人信息的保护与安全等,从而对个人成长与自身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结论 应该加强医学生网络社交法制教育,提高医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加强医学生网络社交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伦理思辨能力;加强医学生网络社交心理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加强医学生网络社交的资源建设,提高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
作者:刘真;刘源瀛;许婷婷;徐玉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改革CCU探视管理制度,构建“以人为本”的新型探视管理制度.并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方法 选择2012年1~12月入住CCU、住院时间≥3天的710名患者家属作为对照组,选取2013年1~12月的800名家属作为观察组,比较2012年和2013年CCU的护理投诉事件、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满意度、表扬次数、院内感染和每季度细菌监测不合格数.结果 与2012年比较,2013年的患者满意率、满意度、表扬次数显著升高,投诉事件明显减少(P<0.05).结论 以人为本的探视管理制度从工作人员及患者的实际感受和承受能力考虑,强调人文关怀,使制度更加符合人性,符合了“以病人为中心”“以人为本”的宗旨.
作者:胡经文;刘美丽;徐战磊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近,陆续读完了北京协和医学院张新庆教授的新著《护理伦理学——理论构建与应用》这本约30万字的著作.给我的印象是,这的确是一本名副其实的旨在构建护理伦理学理论框架的学术著作,是一部重点突出、理论挖掘较深、内容全面、信息丰富、与实际结合紧密的著作;是一部具有独特见解和创新特点的著作,是我国护理伦理学学苑中的一个硕果.它标志着我国护理伦理学开始从粗犷走向成熟,从经验表述走向理论思考,是护理伦理学向前迈进的一个重要标志.
作者:杜治政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通过全面分析医患沟通特点与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需求的现状,在沟通过程与胜任力理论的基础之上,提出医学生胜任医患沟通应具备的能力素质;并通过对山东省三所医学院校现场调研评价医学生对沟通能力及其培养的认知与态度,测评其实际沟通能力水平以及当前在医学生沟通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影响因素等的分析,提出了通过增强对医学生的沟通动机培养、沟通理论知识学习、共同能力实训的方法来构建医学生沟通能力培养有效体系.
作者:郭洪伟;尹文强;王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对于个体化医学的研究已经不是一个新现象了,但前期仅仅建立在遗传学知识尤其是药物基因组学的发展之上,而“个体化工程”代表了一种提升健康水平的宽广视角下的现实选择.尽管已经取得进展,但是大肆宣传的风险依然存在,这一点可以从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基因检测中涉及的许诺和主张看出.个体化医学的发展可能会改变医疗卫生系统资源的分配,从而对某些社会背景下的患者带来不利影响.伴随个体化医学的日益积累的健康数据也存在风险:一项研究已经能够从储存的基因数据中识别出参与实验的个体.
作者:Ruth Chadwick;王臻;杨同卫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腔镜手术有利有弊,可以适应快节奏的生活但也会造成一些不良的生理反应.为使患者平稳、安全、舒适地度过手术期,手术室护士应该以强烈的职业责任感,高度的人文关怀,通过术前、术中、术后不同方式的护理对策,从根本上关怀、爱护、保护患者,避免和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实现优质服务与腔镜手术优越性的有机结合,造福于患者.
作者:王红云;侯宁蕊;段敏霞;张晨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成体干细胞应用于器官移植比胚胎干细胞更具优势,因为病人可以使用自己的成体干细胞,制造替代器官,同时也能够减少器官买卖,保证公平,防止道德滑坡,并且有着较高的社会认可度.为了更好地维护人类的健康利益,需对两者的结合进行科学的管理和伦理规范.这样,才会使再生医学的研究在器官移植领域取得进步.
作者:李晓彬;徐静汶;刘欣;程卫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通过对“案主自决”原则与中国本土价值观冲突而引发的伦理困境的分析研究,即“案主自决”原则与中国传统家庭伦理观念以及与案主个人价值观念的冲突.指出了医务社会工作本土化伦理困境产生的原因:中西方医务社会工作起源与工作目标不同;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差异.针对此提出了主张在专业伦理原则中适当嵌入本土价值观的对策:“案主自决”原则中家庭主义观念的嵌入;“案主自决”原则中适当介入医务社工个人价值观.
作者:崔娟;王云岭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生殖技术的使用面临着许多道德困惑.生殖技术使用的道德诉求是真与善的统一,理性与秩序的统一.对生殖技术进行监管和评估,以规范生殖技术的使用.在生殖技术使用中要进行新型责任伦理建设.
作者:黄成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通过“红丝带关爱中心”推动艾滋病患者院内外的全程服务,从艾滋病患者实际需求出发,建立爱心服务站、任大姐QQ群、爱心援助团、24小时电话热线等,实施“亲情式”服务,为患者提供医疗咨询、用药督导、心理咨询、行为干预、科普宣传及法律援助等服务;组织开展健康教育、郊游、聚会、探视病人、读书会等活动,为其解决社会保险、财产纠纷、家庭矛盾、工作学习等诸多问题,从而促进优质护理服务的提升,主动搭建沟通平台,建立长效的护患关系,促进院外延伸护理.
作者:陈菊娣;居朝霞;任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上海市部分医患双方对医院志愿服务工作的认知及相关行为,探索如何提高医院志愿服务的服务效率和质量.方法 在文献检索和专家访谈的基础上,以上海市16家公立医院的医务人员与其中1家医院的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设问卷方式进行调查.结果 医患双方在医院开展志愿服务的必要性,医院志愿服务需求、志愿者的培养方式上观点一致;在主动寻求志愿者帮助的行为及对医院志愿服务作用的认知上具有不一致性.结论 政府及社会需要广泛宣扬志愿精神,对医院志愿服务发展给予更多支持.医院需要加强培训,完善志愿者管理工作;积极推进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打造医院志愿者核心队伍;加强医院志愿文化建设.
作者:张薇;袁蕙芸 刊期: 2014年第05期
2014年8月29~ 30日,世界中联伦理审查委员会第四届学术年会暨世界中联临床疗效评价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年会在辽宁沈阳召开.会议由世界中联临床疗效评价专业委员会、伦理审查委员会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承办.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振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副司长李昱、辽宁省中医药管理局常务副局长曹建波、辽宁中医药大学校长杨关林、世界中联临床疗效评价专业委员会会长刘保延、世界中联伦理审查委员会会长熊宁宁、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郑锦、辽宁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张立德、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秘书长徐春波、世界中联伦理审查委员会副会长与临床疗效评价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胡镜清、美国AAHRPP前任主席Marjorie A.Speers等出席了开幕式.来自中国、美国、韩国等国家的两百多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作者: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伦理审查委员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临床疗效评价专业委员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陕西省关中地区基层卫生医务人员工作倦怠现状及人口学特征对其影响的情况,为工作倦怠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陕西省关中地区985名基层卫生医务人员进行调查;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探讨人口学特征对工作倦怠的影响状况.结果 陕西省关中地区基层医务人员工作倦怠中情绪衰竭、对工作积极负责和个人成就感三个维度得分依次为(3.66±1.00)分、(3.84±0.78)分、(3.72±0.77)分,其中情绪衰竭受婚姻状况、单位类型、职工类型和职称的影响;对工作积极负责受性别和年龄的影响;在个人成就感方面,年龄成为其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陕西省关中地区基层卫生医务人员的工作倦怠状况处于不良状态,尚需改进;应重点关注综合医院、医生、护理以及年龄较小的医务人员;提高对基层医务人员的重视度及减轻工作负荷等是降低医务人员工作倦怠的有效措施.
作者:张瑞;王亚峰;史文册;马嘉旭;栾孟玉;王明旭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中医学无论在理论还是在操作方面都与临终关怀有很多契合之处,而中医学积极参与临终关怀实践的缺失是目前的现实情况.从中医学理论、辨证方法、治疗观、中医文化及中医药技术在临终患者的照护作用方面作以探讨,以推动临终关怀事业的本土化实践发展.
作者:恒梦;尤吾兵;陈园;徐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军事精神疾病诊断中的伦理问题是:对于强制诊断患者,其重要的伦理问题是“被精神病”现象;对于自我诊断人员,突出的问题就是如何合理区分真实患病群体和虚假患病群体.军事精神疾病治疗中的伦理问题则包含了患者隐私、知情同意以及PIES救治模式遇到的挑战和问题.军事精神类药物使用中的伦理问题表现在治愈战场精神病症和提升战斗作战效能方面,主要是药物该不该使用以及使用后的副作用.军事精神医学制度性滥用的伦理问题主要有种族杀戮、政治迫害、战俘审讯.
作者:常运立;杨放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