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提升肾内科护理质量的伦理学思考

李亚钊

关键词:肾内科护理, 护理工作质量, 护患关系, 医疗行为, 医学伦理
摘要:通过了解肾内科病患的主要特点,认识肾内科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从医学伦理学角度为提高肾内科护理工作质量,促进护患关系和谐提出几点建议:加强护理文化建设,端正护理人员对待护患关系的态度;坚持继续教育培训,熟练掌握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注重沟通方式和语言技巧,有效进行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建立监督管理体系,切实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等。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医学人文关怀在医患关系改进中应用的定性研究

    通过运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对6位专家进行预备访谈、10位专家进行正式访谈,并把相关录音整理成访谈稿;运用扎根理论法,对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并对个案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形成个案资料总结稿的方法,分析研究了人文关怀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应用的内涵和具体措施。在此基础上对人文关怀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的应用、意义及局限性作了探讨。

    作者:韩鹏;陈校云;张铁山;余中光;许树强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人文服务在门诊的实施及 Kano模型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Kano模型在医院门诊人文服务的可行性及实施效果。方法自行设计Kano模型门诊人文服务需求调查问卷,调查门诊就诊患者,运用Kano模型分析方法,在分析切入点的基础上在门诊强化人文服务,并比较实施前后满意度情况。结果 kano模型分析中分属必备质量、期望质量、魅力质量的服务项目分别有9、8、2项,实施人文服务后,患者的满意度明显增加。结论 Kano模型可以用于门诊服务需求调查,该医院门诊人文服务质量得到大多数门诊患者的肯定,门诊人文服务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从而降低医疗纠纷,缓解医患矛盾,提高医院知名度。

    作者:吴珍;郑苏;罗强;孙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医学哲学:不是多余的话》

    医学与哲学从来都有不解之缘,是一个十分广阔的领域。《医学哲学:不是多余的话》汇集了作者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思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医学哲学研究的历程。全书分为不是多余的话、医学是科学吗、技术主导的医学、关于医学整合、医学目的再思考、文化在医学中充当何种角色、关于我国医学发展史经验、医事时评8个部分,共40万字。本书包含诸多亮点,极具启迪思维、开发医智的意义。

    作者:杜治政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医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及展望

    通过对国内外医学生志愿服务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论述了医学生志愿服务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总结医学生志愿服务的影响因素、效果评价、长效机制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今后医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发展趋势,对开展医学生志愿服务提出建议:提高志愿服务参与度,促进志愿服务常态化。以期为医学院校或志愿者组织开展或进一步改进医学生志愿服务提供参考。

    作者:周艳;王淑清;杨甜甜;赵梦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重要启事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是中国目前唯一的关于医学伦理学、生命伦理学的大型刊物。她及时介绍卫生改革、卫生管理、临床医学、医学教育和生命科学中道德发展、道德标准出现的道德难题及对策,国际医学伦理、生命伦理发展及研究的新动态。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医学在走向何处》

    《医学在走向何处》是一本全方位反思现代化医学的书;是一本肯定现代医学辉煌成就,同时侧重全面揭示现代医学诸多问题的书。本书共75万字,分12章,作者依据大量的实际资料和案例,对现代医学当前面临的处境与问题进行了全面地解析,论证了现代医学面临的14个困惑、6组二元矛盾、医学科学中非科学与伪科学长期并存的必然性;揭示了当代医学的技术特征和技术演进的规律,剖析了医学的技术化和主体化的实质;探索了基因技术、干细胞技术面临的难题及其未来走向;提出了现代医学是不适应现代疾病结构的医学、是专科突进与医学整合并进的医学、是对疾病与健康过度干预的医学、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医学、是受市场驱动的医学、是处于多重体制中的医学、是与医学人文相伴而行的医学等多个有意义的命题;本书还就医疗中的边际效应递减律、医疗中的双重标准、权利与技术及资本的关系、技术理性的变异、当代医学伦理的特殊性、应对技术变异的策略、医疗干预与机体平衡、市场驱动医学的利弊权衡等深层次问题进行了讨论。

    作者:杜治政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新医改”背景下乡镇卫生院医患信任的特征和影响因素

    从医患信任的视角,对“新医改”过程中出台的各项政策进行分析。其中“收支两条线”政策的实施改变了乡镇卫生院的管理模式,消除了一些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体制因素。“公共卫生均等化”等政策引导了乡镇卫生院服务方式的转变,入村服务和健康管理增加了卫生院医生和患者的亲密程度,从而构建了医患信任的基础。但同时为保证“新农合”等制度的顺利运行,卫生院也实行了各种限制开药的措施,再加上来自“基本药物零差率”制度的限制和规定,导致乡镇卫生院患者就诊满意度下降,并倾向于把这些随新政策而来的不便和不适应归咎于乡镇卫生院和医生,产生了误解,成为新政策磨合时期维护医患信任的新困难。

    作者:李亚明;王晓燕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浙江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师资培训中开展医学伦理教育的探索

    在浙江省试点推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背景下,在全国范围内首次提出“浙江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师资培训”方案。通过分析研究医学伦理教育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师资培训中的必要性;师资培训中医学伦理教育的要求以及师资培训中医学伦理教育的手段,从而达到既提升了师资医学伦理学知识,又学习掌握了传递医学伦理学的教学方法和技巧,达到师资培训的目的。

    作者:徐天士;郑雅;夏志俊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论医学院校“80后”青年教师的师德养成

    “80后”医学教师群体呈现出知识更新迅速、但积淀不深厚,教学善于创新、但临床与教学经验不足,师生代沟小等特点。结合这些特点,提出医学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养成的途径:完善岗前师德教育制度、加大对医学青年教师的关注与投入力度,融入校园文化精神、多方合力健全师德建设机制,以医学教师作为发展的主体、从生存型教师向事业型教师转型,全面关爱医学生、从知识型到精神型教师转变。

    作者:朱蓓蕾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新医改政策实施前后我国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比较研究--基于全国六省市的调研

    目的:通过对新医改政策实施前后我国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现状进行比较研究,探索新医改政策对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人才建设策略。方法通过对北京、浙江、山西、安徽、贵州和云南6个省市进行抽样,对相关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个人深入访谈。结果我国乡村医生数量有所增加,但仍存在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衡,队伍趋于老化,年轻乡村医生的补充不足,学历水平偏低,执业化进程缓慢等问题。结论加快乡村医生的培养进程,提升乡村医生的学历水平,逐步缓解农村网底人才不足的现状。

    作者:杨佳;吕兆丰;王晓燕;黄昊;李珑;王玉;陈世景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提升肾内科护理质量的伦理学思考

    通过了解肾内科病患的主要特点,认识肾内科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从医学伦理学角度为提高肾内科护理工作质量,促进护患关系和谐提出几点建议:加强护理文化建设,端正护理人员对待护患关系的态度;坚持继续教育培训,熟练掌握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注重沟通方式和语言技巧,有效进行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建立监督管理体系,切实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等。

    作者:李亚钊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美国生命伦理学的重镇--肯尼迪伦理学研究所研究访问记

    通过记述在美国乔治城大学肯尼迪伦理学研究所做高访研究的整个经历:在那里不仅仅有世界第一大生命伦理学图书馆,更有一批热爱生命伦理学研究的专家教授,他们对待自己的工作研究兢兢业业,对待来访问学习的学者更是全心辅导,以此展示了美国生命伦理学的重镇---肯尼迪伦理学研究所。

    作者:王延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卫生资源配置公平基准评价框架及其对中国的借鉴

    介绍了丹尼尔斯等人所建构的卫生系统公平基准评价框架,及其在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评价方面的发展性应用。并介绍了公共卫生资源合理配置的公平基准评价修正框架。根据修正框架中的基准及其分标准,衡量中国目前卫生资源的分配情况,发现中国的公共卫生服务干预措施已取得较好的成绩。但公共部门治理、宏观经济与社会政策环境、问责机制等因素可能会制约卫生体制的完善。而中国卫生财政支出配置在省际之间、城乡之间、不同阶层之间存在一定的不公平。中国可以借助公共卫生领域的新基准,推动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改革实施重点,制定有效的社会卫生策略。

    作者:峗怡;贺加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健康服务业发展中医护人员及患者家属心理状态的人文医学探析

    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事业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公民对日常健康的需求不断提升,健康服务产业亟待快速发展。然而在本着医德、人本的思想对患者进行人文关怀的同时,很容易忽略两个关键方面---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分析研究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在护理患者时所产生的情绪和心理反应情况及相应的解决方法,以使三者能够高效沟通以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从而促进患者康复,并有利于健康服务行业改革的长足发展。

    作者:纪昊一;杨同卫;陈晓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本期“国际生命伦理学家”栏目介绍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Mary B.Saltonstall 教授及伦理和人口健康教授Norman Daniels。他目前的研究集中在“公平基准”。第一部分为他的学术生涯介绍。第二部分为他的代表作《公平与人群健康---更为宽广的生命伦理学议题》的节译,在其中讨论了如下问题:为了健康公平,我们必须做什么?国际公平与健康,在老龄化社会情境下不同年龄组和出生队列之间的公平。在文中他对生命伦理学和生命伦理学工作者提出了倡议。第三部分他就公共伦理的特点、为什么在人群健康领域开展伦理学探究是重要的、全球健康越来越成为会议和出版物的话题的原因以及在全球医学领域哪些伦理问题比其他伦理问题都重要作了回答。

    作者:邱仁宗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某市不同科室临床护理教师职业倦怠感的调查研究

    目的:了解医院不同科室临床护理教师职业倦怠感状况,为临床教育管理者提供参考。方法应用MBI-HSS修订的中文版对535名临床护理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床护理教师的职业倦怠感检出率为43.9%,轻、中、重度倦怠分别占总人数的18.9%、15.7%、9.3%;不同科室临床护理教师在职业行为上存在差异,不同职业倦怠感的临床护理教师具有不同的职业行为。手术室临床护理教师个人成就感因子得分高,急诊科得分(除肿瘤科无差异外)低;急诊科情感耗竭因子得分高,肿瘤科次之;肿瘤科去人格化因子得分高,感染科次之。结论临床护理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应该引起关注,通过临床教育管理者干预及临床护理教师自身学习训练,以减轻职业倦怠感对身心所造成的损伤,提高临床护理及教学质量。

    作者:魏雪梅;何剑;胡定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外科应用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总结“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在神经外科开展的临床效果。方法在神经外科病房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中,通过对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前后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护理差错事件次数、医疗纠纷发生次数、家属陪护率等的调查对比,客观评价其实施效果。结果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提高,而护理差错事件、医疗纠纷次数、家属陪护率有所下降。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可提高神经外科医疗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朱雪荣;康芳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中药新药临床试验伦理审查应关注的问题

    中药临床试验的伦理审查与一般临床试验要求是一致的,都需要审查临床试验的科学性、伦理性,根据中药不同于化学药物并在正式研究前大量的人体应用的特点,中药新药临床试验还需要关注其临床试验前的安全性数据/资料、辨证论治的考虑、合并中药/西药的联合作用、剂量及疗程探索的依据、疗效评价的方法、试验药物的掺和物、对照药物为安慰剂时的依据、药物自命名或改变用药途径等内容。

    作者:訾明杰;高蕊;翁维良;李涛;李博;唐旭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宝鸡市医疗职业精神建设与提高医院服务质量的关联性分析

    目的:研究加强医疗职业精神建设与提高医院服务质量的关联性。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收集2013年陕西省宝鸡市三甲医院患者对医生医疗职业精神反馈意见的数据,分析医生履行职责情况及为民服务情况与提高服务质量的关联。结果职业责任感、医患诚信度、医生给予病人帮助、医疗收费、服务意识、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与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有关联。结论医院重视人文素质培养,加强医患沟通,改善医院服务质量。

    作者:邢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论人口老龄化社会中全科医生的作用

    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仍有一些老年人缺乏医疗卫生保障,高龄慢性病老人成为看病难的人群,需要培养更多的全科医生解决这一难题。宏观上,老龄化社会的全科医生可以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和广泛的社会效益;微观上,全科医生具有促使家庭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方便老年人就医、开展健康教育等作用。完善“全科医生-老年人”服务模式,需要政府进一步完善老年人医疗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大力提升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条件,根据老年人的需要培养专门的全科医学人才,推行全科医生与老年人建立契约服务关系。

    作者:司庆燕;陈士福;潘洪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