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运芝;宋亚兰;何小凤;黄雪飞
目的 对比经眶上外侧入路和经眶上锁孔入路夹闭前循环动脉瘤的治疗效果,以指导前循环动脉瘤手术入路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因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确诊为前循环动脉瘤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经眶上锁孔入路(A组)和眶上外侧入路(B组).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开颅时间、关颅时间、估计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红细胞压积(HCT)改变、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入院和出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的差异并进行文献回顾.结果 经眶上外侧入路的手术时间和开颅时间少于经眶上锁孔入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关颅时间、估计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HCT改变、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入院和出院时GCS评分、出院时GO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眶上外侧入路具有手术时间和关颅时间短,术中能提供更好的手术视野,术中牵拉较少和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在行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时可作为眶上锁孔入路的替代方案.
作者:刘海巍;陶胜忠;陈辉;王德群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观察新西兰兔变应性鼻炎模型静脉血中降钙素受体样受体(CRLR)、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受体组分蛋白(CGRP-RCP)的表达及变化,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 24只新西兰兔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和变应性鼻炎组(B组).用卵清蛋白(OVA)致敏新西兰兔并行鼻腔激发刺激,制作变应性鼻炎模型.观察两组新西兰兔行为改变,并取其鼻甲及鼻中隔黏膜制作HE切片,观察新西兰兔鼻腔黏膜病理改变.收集静脉血,采用ELISA检测血清中CRLR、CGRP-RCP的水平变化.结果 行为学评分显示:两组新西兰兔在鼻腔激发后第1~5天的行为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显示:A组鼻腔黏膜及间质稍水肿血管轻度增生、充血,炎性细胞浸润不明显,少量鼻分泌物;B组间质内水肿明显,血管增生、充血,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和其他炎性细胞浸润.B组CRLR、CGRP-RCP水平较A组明显增高(t=5.143、10.595,P<0.05).结论 CRLR、CGRP-RCP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祝涵;刘强和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会所模式对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单一维持期用药治疗的患者86例,分为对照组43例和现察组43例.对照组采用单一维持期用药治疗;观察组在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参与会所活动设置.3个月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住院精神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3个月后观察组PANSS总分及各项因子分与入组基线相比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降低但并不显著(P>0.05).另在SSPI总分及各项因子分上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提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神康复会所模式能有效改善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能力,对患者回归社会有积极影响.
作者:杨健;江志毫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麻痹性痴呆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麻痹性痴呆型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结果及治疗方案与效果.结果 患者以中老年男性为主,临床表现以精神异常、人格改变、智力障碍为主;血清甲苯胺红不加热试验(TRUST)及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均阳性;脑脊液TRUST及TPPA全部呈阳性,全部患者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大于或等于10×106/L,蛋白质大于或等于0.45 g/L;14例行脑电图检查,其中轻中度脑电图异常10例,正常4例;26例行MRI检查,发现幕上弥漫脑萎缩22例,多发脑白质脱髓鞘灶16例,脑动脉硬化3例,脑梗死1例.全部患者经过规范化驱梅治疗后,大部分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麻痹性痴呆型神经梅毒患者临床表现不一,需要结合实验室及影像学结果综合分析,早期诊断、足量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陈春娜;周逸伟;孙乐栋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孕晚期血脂水平变化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在该中心进行正规产检和分娩的单胎孕妇,于妊娠36~38周抽取空腹静脉血,并测定其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120例孕产妇,其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小于4 000 kg为对照组,120例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大于或等于4 000 kg为巨大儿组,对比分析两组孕产妇孕晚期血脂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关系.结果 巨大儿组孕妇的TG高于对照组[(4.04±1.90)mmol/L vs.(3.05±1.53) mmol/L];巨大儿组孕妇高密度脂蛋白低于对照组孕妇[(1.68±0.41)mmol/L vs.(1.88±0.41)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和LDL-C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巨大儿组孕妇的孕前BMI、孕期增加体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2.10士3.24)kg/m2 vs.(20.25±2.54)kg/m2;(18.28±5.00)kg vs.(15.08±4.18)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与孕晚期TG水平、孕妇孕前BMI、孕期增加体质量有关.
作者:任艳;勾玲会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直立倾斜试验(HUT)对咳嗽性晕厥(CS)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6年5月该院门诊或住院CS患者47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有晕厥史的拟诊为血管迷走性晕厥(SVVS)的患者79例为对照组.两组均行HUT,观察HUT中咳嗽反应,咳嗽引发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变化,HUT阳性结果及血流动力学类型.结果 观察组患者咳嗽诱发晕厥4例(8.51%),晕厥先兆26例(55.32%),无症状17例(36.17%),对照组79例(100.00%)均无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咳嗽反应总阳性率为63.83%,特异性为100.00%.各组患者收缩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症状者舒张压与观察组晕厥者、观察组晕厥先兆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无症状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HUT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血流动力学类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UT中剧烈咳嗽可引起CS患者血压下降,诱发晕厥或晕厥先兆,能提高CS患者诊断的敏感性,对怀疑诊断为CS的患者,尤其是病史不清的CS患者的诊断是十分有益的.
作者:王焕霞;王伯乐;冯义静;秦巧云;孙汝平;徐金义 刊期: 2017年第28期
恶性肿瘤已成为威胁我国城市居民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也是导致我国城市居民疾病死亡的首位原因[1].研究表明,全世界每天至少有500万癌症患者在遭受疼痛的折磨,每年约有1 000万新发癌症患者,约有30%~50%的癌症患者出现中、重度疼痛,晚期癌症患者中70%以上伴有疼痛[2].疼痛是癌症患者饱受折磨和难以忍受的症状之一,严重的疼痛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痛苦,而且严重影响了患者照料者的身心健康[3].在癌痛规范化治疗中,医务人员不够重视,癌痛知识不足,宣教不够,都是癌痛规范化治疗落实不到位的原因.
作者:袁敏;余晓云;温雅婷;王纡雯;郑升娅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评价输尿管软镜(FURL)联合钬激光碎石术同期治疗双侧上尿路结石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4年9月至2016年11月采用FURL联合钬激光碎石术同期治疗双侧上尿路结石患者43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行CT扫描,术中置入FURL,使用200 μm光纤,0.8~1.0J/10~20Hz功率进行碎石,配合使用取石网篮,碎石后常规留置双侧输尿管支架管.术后1d复查KUB或CT,结石残留者4~6周后取出输尿管支架管时再次复查KUB.结果 所有患者均一次性成功置入输尿管软镜,平均手术时间(101.5±37.2) min,结石清除率(SFR)为81.4%(35/43).结石负荷小于30mm清除率为100.0%,与大于或等于30 mm(63.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例患者出现发热(39.5℃),1例患者出现肾包膜下血肿,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时间平均4d.结论 FURL联合钬激光碎石术是同期治疗双倜上尿路结石的有效手段,尤其是对于结石负荷小于30 mm者,具有较高的SFR,安全性良好.
作者:张喜荣;姜庆;于圣杰;符庭波;廖欢;谭小宇;梁培禾 刊期: 2017年第28期
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群众医疗健康的需求得到极大的释放,医疗市场供需矛盾加大,医院迫切需要扩大服务能力,由于财政补助的相对不足[1],医院只能以银行贷款融资来进行服务能力建设.随着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的迸一步深化,社会资本将以灵活的方式进入医疗卫生事业,资金来源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医疗领域市场化竞争日益明显,医院的经济运行内外环境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医院的财务风险明显增大.负债经营必然会增加医院正常的运行风险,公立医院的负债在特殊条件下终会体现为政府承担的债务,管控公立医院负债经营的风险是政府主管部门和医院管理者的重要职责.近年来重庆市区县级公立医院资产负债率快速上升,从2010年起从40%以下上升到60%左右,医院风险增大.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的主体,区县级医院是区县区域内的医疗卫生中心,是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龙头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作者:王光伟 刊期: 2017年第28期
产后子宫内翻是指分娩后子宫底部向官腔内陷甚至从官颈翻出的病变,常伴有下腹剧痛、阴道流血及休克,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按照发病时间,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子宫内翻.现将本院收治的1例产后亚急性子宫内翻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孙晓娈;钮彬 刊期: 2017年第28期
肝细胞肝癌(HCC)是目前常见的肿瘤之一,是癌症相关性死亡的第三大病因,每年约有782 000新发病例发生[1].HCC的危险因素包括:乙型肝炎病毒(HBV)或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黄曲霉毒素B1、吸烟、酗酒、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等.在我国,慢性HBV感染仍是导致HCC的主要原因之一.HBV是一个不完全环状双链DNA,包含4个开放读码框(ORF),分别编码4种蛋白S、X、E、C,X基因作为小的一个ORF,其相对分子质量约17×103,编码由154个氨基酸组成的乙肝病毒x蛋白(H Bx蛋白).HBx蛋白参与众多重要的生物学过程,如细胞信号传递、周期进程、细胞增殖与凋亡、反式激活作用等,在HCC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2].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一种多肽类细胞因子,广泛参与生物的各种病理生理学过程,在H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HBx蛋白与TGF-β在肝纤维化、HCC的进程中可通过多种途径相互影响,促进疾病进展,本文将根据目前研究水平对HBx蛋白与TGF-β在HCC发生发展程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作者:王玉凤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异常子宫出血中宫腔镜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该院诊治的254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阴道B超检查.结果 (1)以组织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官腔镜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总符合率(64.9%)较阴道B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符合率为72.2%,高于阴道B超(P<0.05);(2)在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和子宫黏膜下肌瘤方面,官腔镜的诊断与组织病理诊断是相吻合的(x2 =0.46、0.56,P>0.05);但在诊断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及子宫内膜炎方面,组织病理具有明显的优势(P<0.05);(3)与传统刮宫相比,宫腔镜下电切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具有术后出血时间短、有效率高、复发率低的优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官腔镜是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且兼顾治疗.
作者:马丽;谷玲;叶晓林;谢静静;唐玲华 刊期: 2017年第28期
基础科学实验表明远端缺血预处理(remote ischaemic preconditioning,RIPC)通过一处组织或器官的简短缺血处理从而对另一组织或器官随后产生的缺血损伤起保护作用,可为围术期缺血心肌提供一种简单有效的保护方式.小样本随机临床试验显示,下肢RIPC可有效减少心肌损伤,减少与麻醉和手术相关的其他缺血并发症的发生.RIPC在临床围术期的实施简单可行,但在将其推荐为临床常规使用之前仍需大样本的临床试验评估其利弊.
作者:乔欣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益气活血化痰方联合小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高危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动脉僵硬度、血液黏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随机数字表法将240例存在心血管病变危险因素的高危性COPD患者分成他汀组(A组)、益气活血化痰组(B组)、联合组(C组)和对照组(D组),每组60例.4组均予以常规治疗方案,A组联合小剂量阿托伐他汀,B组联合益气活血化痰方,C组在A组基础上联合益气活血化痰方,均持续治疗6个月.观察4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动脉僵硬度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差异,记录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 治疗6个月后,4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颈动脉-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C组、A组、B组、D组逐渐升高(P<0.05).治疗6个月后,除D组患者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未见明显改变(P>0.05),其余3组患者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C组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A组、B组、D组患者BODE指数逐渐升高(P<0.05).结论 益气活血化痰方联合小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调节有心血管病变危险因素的高危性COPD患者血液流变学状态、促进患者预后恢复等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金晶;秦慧娟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对血友病患者膝关节状况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44例血友病患者中70个膝关节行超声检查,其中11例小于18岁患者中16个膝关节完成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同时对膝关节按照2.1版血友病关节健康评估表(HJ HS)评价其健康状况,分析超声评分与年龄及出血次数的相关性,以及与MRI评分和HJHS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 血友病关节病变严重程度与血友病的严重程度无相关性(F=0.013,P=0.987),随着年龄增加、出血次数增多,膝关节病变加重.关节病变早期的滑膜增厚及软骨改变的检出,超声及MRI检查无差异(P>0.05).超声评分、MRI评分、HJHS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超声对于血友病性关节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申飞;张群霞;周慷;邓建川;谭小燕;陈姝;娄世锋 刊期: 2017年第28期
6S管理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日本[1],主导思想是:整理(sort)-整顿(straighten)-清洁(sweep)-规范(standardize)-安全(safety)-素养(sustain).因英文单词均以“S”开头,简称“6S”[2].6S管理是现代企业行之有效的现场管理理念和方法,是指在工作场所中,按管理要求,对办公和作业环境、设备、工装、工具、材料、人员等要素进行相应的整理、整顿、清洁、规范、素养、安全管理活动,通过规范现场、现物,营造一目了然的环境,培养员工良好的工作习惯,其终目的是提升人的品质,杜绝安全隐患,提升服务效率和能力.医院作为特殊的社会服务机构,其主要服务对象是患者.医疗服务工作中的任何细小疏忽和失误都关乎患者的生命安危[3].将6S管理的先进理念和管理模式应用到中医医疗服务管理中,有助于中医医院外树形象、内强素质、提高质量、确保安全,提升综合管理水平和中医药临床服务能力[4].本文拟对本院开展为期1年的6S管理应用效果进行调查分析,旨在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寻找对策,为改进中医医院服务管理模式提供参考.
作者:黄彦;段绪坤;杨光静;余晓云;彭艳;邓忠越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IFAP)瘤腔内注射凝血酶和超声引导加压在治疗IFA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通过彩色多普勒确诊为IFAP患者56例,分为A、B两组.A组(28例)进行超声引导压迫下经皮瘤腔内注射凝血酶(UGTI)对股动脉假性动脉瘤(PSA)进行治疗,并于术后24 h,出院后1周、1个月、3个月随访复查.B组(28例)进行超声引导压迫修复法(UGCR)对PSA进行治疗,并于术后24 h及出院后1周、1个月、3个月随访复查.对两种方法治疗PSA的成功率、操作时间长短、复发率、并发症等方面进行评价.同时观察PSA瘤腔大小、瘤颈长度、瘤颈宽度及瘤口峰值血流速度等因素对两种治疗方法的影响.结果 对PSA的治疗,UGTI成功率明显高于UGCR,UGTI操作时间明显短于UGCR,而复发率则显著低于UGCR.患者PSA瘤腔大小、瘤颈宽度对UGCR的影响都显著大于对UGTI的影响,而瘤口峰值血流速度对两种治疗方法均无明显影响.结论 通过UGTI治疗PSA明显优于通过UGCR治疗PSA,UGTI可作为治疗经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形成PSA的首选方法.
作者:张东竹;刘学;杜瑛;张梦菲;高红丽;黄丽红;姚延峰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尿微量清蛋白(mALB)抗原再添加检测与前带检查技术应用,识别并消除反应体系中存在的钩状效应.方法 选择mALB浓度分别为3.03、1 152.20、2 031.20、3 539.60 mg/L的门诊患者随机新鲜尿液标本4份,选取浓度为3.03mg/L与1 152.20 mg/L两份标本,按照不同的稀释比例,配制成系列稀释浓度标本12份,加上述两高值标本组成14份高低系列浓度标本;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设置前带检查报警参数,使用抗原再添加技术检测14份标本中mALB,观察并记录理论浓度值、反应过程吸光度值、实测浓度值与前带检查值;通过对出现前带报警前后标本浓度进行系列再稀释,查找出现前带报警的低浓度值.结果 系列稀释浓度标本中,低浓度标本1至标本5没有前带检查报警,而高浓度标本6至标本14都有前带检查报警,而出现前带检查报警的低浓度值为360.74 mg/L.结论 mALB检测方法对高浓度标本存在明显的钩状效应,应用抗原再添加检测与前带检查技术能够迅速、有效地识别反应体系中的钩状效应,并通过仪器自动稀释再检测功能正确测定标本浓度.
作者:张杰良;黄雪珍;莫和国;邓文成;梁映亮;徐灼均;徐宁 刊期: 2017年第28期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及老龄化进程的加速,糖尿病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据调查研究显示2010年我国糖尿病成人患病率达到9.7%,糖尿病患者总数已超过9 000万人[1].糖尿病不仅是一种无法治愈的慢性疾病,而且其产生的并发症较多,对患者身心危害大.所以,糖尿病治疗的目标是合理的控制血糖,避免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只有全面、综合地进行血糖管理,才能尽快达到治疗目标.由于受医疗资源、经济条件等影响,大多数患者都是在家中进行管理.但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均表明,患者院外自我管理处于较低水平,血糖得不到有效控制,引发各种急慢性并发症[2].本研究通过对使用基础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进行3个月的院外随访,探讨医、护、患三者共同参与的糖尿病综合管理对提高血糖达标率,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延缓并发症发生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莉琴;杨艳;龚艳;张霞;刘嘉陵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L)-1β下调Rho激酶活性介导脓毒症大鼠血管钙失敏的机制.方法 SD大鼠32只,按随机数字表完全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盲肠结扎穿孔(CLP) 3 h组、CLP 6 h组、CLP 12 h组,每组8只.经CLP复制脓毒症大鼠模型,检测不同时点血浆IL-1β浓度及肠系膜上动脉(SMAs)钙敏感性,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培养SMAs来源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并与不同浓度重组人IL-1β孵育24 h,观察IL-1β对其肌球蛋白轻链(MLC20)磷酸化水平、Rho激酶活性、G蛋白表达水平及RhoGEFs活性的影响.结果 经CLP 3 h后SMAs钙敏感性开始下降(P<0.05),而血浆IL-1β在CLP 6 h后开始上升(P<0.05),SMAs钙敏感性变化趋势与血浆IL-1β浓度变化呈明显负相关(P<0.05).IL-1β可降低VSMCs MLC20磷酸化水平及Rho激酶活性(P<0.05),上调Gα11表达而下调Gα12表达(P<0.05),但对Gαq和Gα13表达无明显作用(P>0.05).IL-1β可明显降低RhoGEF和PDZ-RhoGEF活性(P<0.05),升高p63 RhoGEF活性(P<0.05).结论 IL-1β通过下调Gα12表达,引起PDZ-RhoGEF和Rho激酶的活性下降,导致MLC20磷酸化水平下降从而介导脓毒症大鼠血管钙失敏的发生;另外也能通过上调Gα11表达,引起p63 RhoGEF活性增加而介导脓毒症大鼠血管钙敏感性增加,但总效应是使钙敏感性降低.
作者:梁家林;刘良明;李涛 刊期: 2017年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