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快速康复外科应用于胃癌手术的临床观察

曾晓峰;牛维益

关键词:快速康复外科, 胃肿瘤, 评价
摘要: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应用于胃癌手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该院2012年1月至2016年5月196例行胃癌手术患者,将其分为FTS组和传统组,每组98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FTS组较传统组患者手术后首次排便、排气时间提前,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死率、再入院率、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TS应用于胃癌手术可以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更快地恢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南京地区9种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南京地区呼吸道感染人群的病原学流行现状,分析其趋势与特点.方法 使用9项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抗体检测试剂盒对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的25 057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血清进行IgM抗体检测.结果 共检出病原体阳性8 575例(34.22%),其中肺炎支原体(MP)抗体阳性率高,为23.77%;其次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5.19%、腺病毒(ADV)4.56%、副流感病毒1、2和3型(PIVS) 4.02%、乙型流感病毒(INFB) 2.28%.RSV、ADV感染季节性分布明显,在冬、春季节(12月至4月)高发,夏季较低.婴幼儿到学龄前患者阳性例数多(5 274例);MP抗体阳性率随着患者年龄增长逐渐下降.结论 南京地区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主要为MP,病原体感染与年龄组有相关性且有季节流行趋势.

    作者:汤巧;夏梦宁;李霞;刘国瑞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集束化护理在晚期癌痛规范化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恶性肿瘤已成为威胁我国城市居民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也是导致我国城市居民疾病死亡的首位原因[1].研究表明,全世界每天至少有500万癌症患者在遭受疼痛的折磨,每年约有1 000万新发癌症患者,约有30%~50%的癌症患者出现中、重度疼痛,晚期癌症患者中70%以上伴有疼痛[2].疼痛是癌症患者饱受折磨和难以忍受的症状之一,严重的疼痛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痛苦,而且严重影响了患者照料者的身心健康[3].在癌痛规范化治疗中,医务人员不够重视,癌痛知识不足,宣教不够,都是癌痛规范化治疗落实不到位的原因.

    作者:袁敏;余晓云;温雅婷;王纡雯;郑升娅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去氢木香内酯对人肝星状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去氢木香内酯(Dehy)对人肝星状LX-2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人肝星状LX-2细胞经不同浓度Dehy处理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流式细胞术检测LX-2细胞增殖和周期分布,Hoechst 33342染色法及AV-PI双染法检测LX-2细胞凋亡情况,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给予不同浓度的Dehy作用48 h后,能够明显抑制LX-2细胞的增殖,阻滞细胞周期于S、G2/M期,同时诱导LX-2细胞的凋亡,呈浓度依赖性;Western blot结果显示,Dehy可促进P27、Bax的表达上调,Bcl-2的表达下调.结论 Dehy通过调节Bax、Bcl-2和P27的表达诱导人肝星状LX-2细胞的凋亡和周期的阻滞.

    作者:程剑;林彬;沈晓洁;刘燕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螺旋CT三维成像在前尿道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 比较螺旋CT尿道造影三维成像和传统X线尿道造影在男性前尿道狭窄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8例患者术前采用螺旋CT尿道造影三维成像为A组,31例患者术前采用传统X线尿道造影摄片为B组.两组均行经尿道冷刀内切开治疗,对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尿道狭窄或闭锁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大尿流率、术中改开放手术发生率、狭窄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A组显示尿道狭窄或闭锁的解剖结构、术中改开放手术发生率优于B组(P<0.05);两组测得尿道狭窄或闭锁长度的精确性、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大尿流率、狭窄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螺旋CT尿道造影三维成像明确尿道解剖结构的变化和指导手术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莫俊峰;刘川;胡自力;梁培禾;张国斌;朱达伟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MPV、PDW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变化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血小板参数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健康检查者45例,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的静脉血并测定血小板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4项参数.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组MPV、PDW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小板体积变大与活化可能与血栓形成有关,血小板参数监测可指导临床冠心病预防、诊治.

    作者:马芳义;刘彩霞;赵建全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远端缺血预处理对临床围术期缺血心肌作用的研究进展

    基础科学实验表明远端缺血预处理(remote ischaemic preconditioning,RIPC)通过一处组织或器官的简短缺血处理从而对另一组织或器官随后产生的缺血损伤起保护作用,可为围术期缺血心肌提供一种简单有效的保护方式.小样本随机临床试验显示,下肢RIPC可有效减少心肌损伤,减少与麻醉和手术相关的其他缺血并发症的发生.RIPC在临床围术期的实施简单可行,但在将其推荐为临床常规使用之前仍需大样本的临床试验评估其利弊.

    作者:乔欣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PDCA引导喉癌患者健康教育改良模式的临床实践

    喉癌是喉部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手术切除仍是治疗方法的首选[1].由于此类手术创面大,并发症较多;同时喉切除在不同程度上损伤了发音、呼吸及防护功能,使患者生活质量受到极大的影响,因缺乏疾病和手术相关知识会出现焦虑、恐惧心理[2].而目前对于喉癌患者开展健康教育方面,缺乏全面、全程规范的教育模式及出院后的延续服务,导致健康教育效果不理想.PDCA循环是美国管理学家戴明提出的,已经成为护理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3].为了探讨PDCA引导的健康教育改良模式在喉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本科对喉癌患者实施PDCA循环引导的健康管理模式,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龚敏;方利;陶春花;李朝军;王依贵;赵良淑;刘丽娜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右上颌侧切牙畸形根面沟并发双根管病1例报道

    畸形根面沟多见于上颌侧切牙,有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2.8%~18.0%[1].有研究报道,上颌侧切牙极少发生双根管畸形[2];且发生双根管畸形时,因根尖片上两根管影像重叠而容易遗漏根管,加上畸形根面沟多伴发不同程度的牙周疾病,致使疗效可能不佳,甚至拔牙.本科近期收治1例右上颌侧切牙畸形根面沟并发2-1型双根管病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勇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雷帕霉素通过抑制TLR4、IL-6、PGE2表达促进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凋亡研究

    目的 探讨雷帕霉素促进人口腔鳞状细胞癌SCC-15细胞凋亡是否与抑制TOLL样受体-4(TLR4)、白细胞介素(IL)-6、前列腺素E2(PGE2)表达有关.方法 培养人口腔鳞状细胞癌SCC-15细胞株,雷帕霉素干预后,CCK-8法检测SCC-15细胞活性,Hochest33342/PI双染检测SCC-15细胞凋亡,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TLR4蛋白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IL-6、PGE2表达.结果 雷帕霉素促进细胞凋亡,SCC-15细胞侵袭能力明显降低.雷帕霉素干预后,IL-6、PGE2水平降低,TLR4蛋白表达减少,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帕霉素促进人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凋亡可能与抑制TLR4、IL-6、PGE2表达有关.

    作者:张齐梅;周骢;杨莉;伍宝琴;谭红;聂敏海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IL-1β下调Rho激酶活性介导脓毒症大鼠血管钙失敏的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L)-1β下调Rho激酶活性介导脓毒症大鼠血管钙失敏的机制.方法 SD大鼠32只,按随机数字表完全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盲肠结扎穿孔(CLP) 3 h组、CLP 6 h组、CLP 12 h组,每组8只.经CLP复制脓毒症大鼠模型,检测不同时点血浆IL-1β浓度及肠系膜上动脉(SMAs)钙敏感性,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培养SMAs来源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并与不同浓度重组人IL-1β孵育24 h,观察IL-1β对其肌球蛋白轻链(MLC20)磷酸化水平、Rho激酶活性、G蛋白表达水平及RhoGEFs活性的影响.结果 经CLP 3 h后SMAs钙敏感性开始下降(P<0.05),而血浆IL-1β在CLP 6 h后开始上升(P<0.05),SMAs钙敏感性变化趋势与血浆IL-1β浓度变化呈明显负相关(P<0.05).IL-1β可降低VSMCs MLC20磷酸化水平及Rho激酶活性(P<0.05),上调Gα11表达而下调Gα12表达(P<0.05),但对Gαq和Gα13表达无明显作用(P>0.05).IL-1β可明显降低RhoGEF和PDZ-RhoGEF活性(P<0.05),升高p63 RhoGEF活性(P<0.05).结论 IL-1β通过下调Gα12表达,引起PDZ-RhoGEF和Rho激酶的活性下降,导致MLC20磷酸化水平下降从而介导脓毒症大鼠血管钙失敏的发生;另外也能通过上调Gα11表达,引起p63 RhoGEF活性增加而介导脓毒症大鼠血管钙敏感性增加,但总效应是使钙敏感性降低.

    作者:梁家林;刘良明;李涛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康复会所模式对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会所模式对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单一维持期用药治疗的患者86例,分为对照组43例和现察组43例.对照组采用单一维持期用药治疗;观察组在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参与会所活动设置.3个月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住院精神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3个月后观察组PANSS总分及各项因子分与入组基线相比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降低但并不显著(P>0.05).另在SSPI总分及各项因子分上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提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神康复会所模式能有效改善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能力,对患者回归社会有积极影响.

    作者:杨健;江志毫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化疗序贯经皮肺穿刺微波消融术治疗周围型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化疗序贯经皮肺穿刺微波消融术治疗周围型肺癌的疗效、安全性和不良反应,延长不能(愿)手术的Ⅳ期之前肺癌患者的生存.方法 对罹患各种基础疾病难以耐受手术的肺癌患者,以及因恐惧、高龄或心肺功能障碍等拒绝手术的Ⅰ~Ⅲ期肺癌患者,根据肿瘤组织学类型选用吉西他滨(鳞癌)或多西他赛(腺癌)为主方案化疗.在至少2个周期的化疗结束后实施经皮肺穿刺微波消融治疗术.结果 21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化疗后无CR病例,有PR 5例(23.81%),SD 2例(9.52%).微波消融术局部评价:完全消融15例,不完全消融6例.按寿命表法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1.42%、61.90%、47.61%.绝大多数不良反应轻而可控.结论 化疗序贯经皮肺穿刺微波消融术治疗周围型肺癌在疾病控制率和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方面和手术相当.

    作者:杨荣;夏月琴;刘宏;金成;周小宁;王燕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右美托咪定预防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患者全身麻醉拔管期躁动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预防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患者全身麻醉拔管期躁动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I~Ⅱ级择期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的患者60例,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EM组)和生理盐水组(NS组),每组30例.于手术结束前30 min,DEM组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 μg/kg,NS组泵注等剂量的生理盐水,10 min泵完.记录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T0)、缝皮结束时(T1)、拔管即刻(T2)、拔管后5 min(T3)、拔管后10 min(T4)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观察两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拔管期躁动发生率.结果 DEM组患者在T2、T3、T4时点的MAP、HR低于NS组(P<0.05),NS组在T2、T3、T4时点的MAP、HR较T0高(P<0.05);DEM组患者全身麻醉拔管期躁动总发生率明显低于N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全身麻醉下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手术结束前30 min泵注右美托咪定0.5 μg/kg可有效减少拔管期躁动的发生.

    作者:胡平;屈启才;欧阳杰;魏星;思永玉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趋化因子Fractalkine通过调控IL-6/STAT3信号通路对人胰腺癌细胞株增殖和侵袭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Fractalkine(FKN)通过调控白细胞介素(IL)-6/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STAT)3信号通路对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和SW-1990增殖、侵袭的影响.方法 以腺病毒为载体构建、合成FKN-小干扰RNA(siRNA)并转染PANC-1和SW-1990.应用CCK-8法和Transwell检测细胞增殖和侵袭力,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法检测FKN、IL-6和STAT3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 转染FKN-siRNA 24 h时,PANC-1及SW-1990各组细胞吸光度值(A值)无明显变化,在48 h和72 h时,FKN-siRNA组A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和FKN-siRNA阴性组(P<0.05).转染FKN-siRNA后,PANC-1及SW-1990 FKN-siRNA组细胞侵袭力明显强于对照组和FKN-siRNA阴性组(P<0.05).PANC-1及SW-1990转染FKN-siRNA后,与对照组和FKN-siRNA阴性组相比较,FKN-siRNA组细胞FKN蛋白和mRNA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IL-6与STAT3蛋白和mRNA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 趋化因子FKN可能通过IL-6/STAT3信号通路对胰腺癌细胞生物学活性发挥了抑制作用.

    作者:李海洋;黄李雅;吴阳;刘慧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黑龙江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患沟通满意度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黑龙江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患沟通满意度,提出建议以构建和谐融洽的医患关系.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黑龙江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的医护人员和患者或家属为研究对象.应用医方、患方两种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医患双方评价当前医患关系为比较好的占多数,各占44.9%、39.3%.患方对医患沟通过程中医方能清晰解释病情、耐性倾听并回答问题、提供并解释多种治疗方案、费用上征求患者意见的满意度分别为20.7%、38.9%、47.9%、61.5%.结论 建议针对影响医患沟通的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医患沟通满意度,包括耐心倾听并引导患方谈话、解释提供的治疗方案及费用、加强人文科学类教育并培养应用沟通技巧等.

    作者:王宁;祖碧琪;胡飞;张伟新;杨立群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早期闭合复位固定结合后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Lisfranc损伤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Lisfranc关节损伤的诊断、治疗策略及疗效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典型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其中23例(近年来的新病例)采用早期闭合初步复位及临时固定,结合后期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为新方案组;24例未进行早期复位固定,只予以常规脱水消肿治疗后进行ORIF的前期病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病例平均随访16个月,按照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中足评分标准进行评定.结果 根据AOFAS的中足评分标准,对照组:优6例,良7例,中7例,差4例,总优良率54.2%;新方案组:优19例,良3例,中1例,差0例,总优良率95.6%.新方案组均达到解剖复位,获得稳定关节,术后无切口感染、内固定装置障碍、再发骨折脱位等并发症,未出现确切创伤性关节炎,并且有效缩短治疗时间.结论 早期复位可创造有利ORIF手术条件,结合终ORIF恢复Lisfranc关节的解剖结构及稳定固定即可获得良好预后.

    作者:王力强;丁雪勇;文涛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稳定eIF1过表达的鼻咽癌细胞株的构建及其功能研究

    目的 构建稳定真核翻译起始因子1(eIF1)过表达的鼻咽癌细胞株,研究其对鼻咽癌细胞增殖和迁徙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pEGFP-C1真核表达系统,构建eIF1过表达载体,转染鼻咽癌CNE1细胞,进而获得稳定转染细胞株CNE1-eIF1及其对照细胞,以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验证该细胞中eIF1的过表达情况.采用细胞增殖与迁徙实验分别检测CNE1-eIF1细胞增殖和迁徙活性.结果 酶切电泳鉴定及测序检测显示pEGFP-C1-eIF1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稳定eIF1过表达的鼻咽癌CNE1细胞CNE1-eIF1的eIF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与空载质粒转染相比分别增加2.85倍和2.58倍(P<0.05),而其增殖和迁徙活性组分别下调55%和36%(P<0.05).结论 成功构建eIF1过表达鼻咽癌细胞株,eIF1过表达可显著下调鼻咽癌细胞的增殖和迁徙活性,提示其具有潜在的抑癌作用.

    作者:梁馨云;赵毅;黎银潮;李湛豪;曾慧玲;王燕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HBx蛋白与TGF-β致HBV相关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肝细胞肝癌(HCC)是目前常见的肿瘤之一,是癌症相关性死亡的第三大病因,每年约有782 000新发病例发生[1].HCC的危险因素包括:乙型肝炎病毒(HBV)或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黄曲霉毒素B1、吸烟、酗酒、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等.在我国,慢性HBV感染仍是导致HCC的主要原因之一.HBV是一个不完全环状双链DNA,包含4个开放读码框(ORF),分别编码4种蛋白S、X、E、C,X基因作为小的一个ORF,其相对分子质量约17×103,编码由154个氨基酸组成的乙肝病毒x蛋白(H Bx蛋白).HBx蛋白参与众多重要的生物学过程,如细胞信号传递、周期进程、细胞增殖与凋亡、反式激活作用等,在HCC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2].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一种多肽类细胞因子,广泛参与生物的各种病理生理学过程,在H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HBx蛋白与TGF-β在肝纤维化、HCC的进程中可通过多种途径相互影响,促进疾病进展,本文将根据目前研究水平对HBx蛋白与TGF-β在HCC发生发展程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作者:王玉凤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快速康复外科应用于胃癌手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应用于胃癌手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该院2012年1月至2016年5月196例行胃癌手术患者,将其分为FTS组和传统组,每组98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FTS组较传统组患者手术后首次排便、排气时间提前,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死率、再入院率、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TS应用于胃癌手术可以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更快地恢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作者:曾晓峰;牛维益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肺炎型肺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和ALK基因重排情况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肺炎型肺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ALK基因重排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1-8月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病理组织学确诊为肺腺癌患者15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影像学表现分为肺炎型(30例)、非肺炎型(124例).154例患者均进行EGFR基因检测,其中87例患者同时进行ALK基因重排检测.比较肺炎型与非肺炎型肺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ALK基因重排率及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肺炎型组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为20.0%(6/30),非肺炎型组为47.6%(59/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吸烟史、性别、肿瘤家族史、ALK基因重排、TNM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EGFR基因突变率为42.2%(65/154),吸烟史、性别与EGFR基因突变有关,年龄、肿瘤家族史与EGFR基因突变无明显相关性.总体ALK基因重排率为11.5%,吸烟史、肿瘤家族史、性别、年龄与ALK基因重排无明显相关性.87例同时行EGFR及ALK基因检测的患者,未发现EGFR基因突变、ALK基因重排共同存在的情况.结论 影像学表现为肺炎型的肺腺癌患者,应同时行EGFR基因突变和ALK基因重排检测,以便为晚期肿瘤患者制定全面的全程管理方案.

    作者:香松林;徐瑜;潘丹;李瑾;姚伟 刊期: 2017年第28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