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童发热过度治疗的伦理学研究

徐曼;赵萌;房夏玲;王娇;刘小红

关键词:儿童发热, 认知误区, 过度治疗, 伦理思考
摘要:由于部分患儿家长对儿童发热相关知识及处置方式的不了解、面对儿童发热的负向态度及一些医生的自我保护意识等原因.很多情况下针对儿童发热多采取过度治疗,以至于造成诊断困难而延误治疗,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患儿的脏器功能,导致激素、抗生素的滥用.同时也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在分析此危害的基础上提出改进措施:医院多进行发热相关知识的宣教工作;采用网络、多媒体宣教方式;建立医德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以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儿童发热过度治疗.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第八届中美医师职业精神研讨会侧记

    2013年10月24~25日,由北京大学医学部中美医师职业精神研究中心主办的第八届中美医师职业精神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召开.来自中美两国的160余名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临床医师、医学生、媒体记者等各界人士,就当前医师职业精神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进行了探讨.

    作者:唐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社会热点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在了解大学生对社会热点的关注度的基础上,分析社会热点对大学生价值观的积极影响和负面影响,认为可通过适时开展社会热点事件跟踪教育、积极拓宽热会热点教育载体、创新社会热点教育形式、将社会热点教育与形势政策教育相结合、将社会热点教育与医学生伦理道德教育相结合、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等措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作者:钱锐;张春丽;丁晶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医学生临床实习中的伦理问题审视

    医学生在临床实习中,由于受传统伦理观影响、患者权利意识增强、个别带教教师带教意识和医德医风欠佳以及实习生医学人文素质缺乏等原因而面临一些问题.建议摒弃传统观念束缚、促进各学科均衡发展,建立带教准入制度、拓展模拟教学思路,转变学校及医院医学教育模式,以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作者:王雷刚;谢丽丽;孙巧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医学传播的社会责任与伦理思考

    医学传播对医学发展具有正价值,然而频繁出现的医药企业违规违纪现象引发了人们对其社会责任的思考.医学的社会性是医学传播承担社会责任的伦理基础,医学目的 规定着医学传播承担社会责任的必然性.医学传播的社会责任包括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等,应从加强行业自律、制定相关准则等方面对医学传播过程进行伦理控制.

    作者:陈晓阳;周志新;杨同卫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关于恶性肿瘤患者家属对自然安宁死认识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恶性肿瘤患者相关治疗情况及心理,了解家属对自然安宁死的认识.方法选择五所医院肿瘤科患者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结果 手术治疗加化疗放疗导致了医疗费用的增加,患者经过放疗化疗处于痛苦状态但肯定治疗产生的作用;被调查的大部分患者家属认为可以或应该让患者知道自己的病情;分析调查结果后认为,末期病人的安宁治疗有较好的群众基础,但自然死还较不能被接受,而宁养院病区的患者家属肯定安宁治疗.结论 应明确界定恶性肿瘤末期阶段;加强自然安宁死的宣传;政府应该积极推进自然安宁死制度建设.

    作者:肖俊辉;李大平;杨云滨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中的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着力点研究——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研究之二

    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视域下的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应着眼于医学职业认知、医学职业归属感以及职业道德选择能力等方面的教育.其中,医学职业的人学认知教育构成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起点;医学职业归属感教育形成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核心;医学职业道德选择能力培养是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落脚点.

    作者:杨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精神病福利院护患沟通的必要性与对策研究

    通过分析精神病福利院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的必要性,认为护患沟通是密切观察病情、完善支持系统、改善护患关系的需要.提出增进护患沟通的对策:加强护理伦理教育、提高职业道德素养、采用沟通技巧、创新护理工作模式完善制度约束、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事件护理等.

    作者:田玉莲;张建惠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第二届国际生命伦理学研讨会侧记

    由北京协和医学院人文和社会科学学院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和中国科协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生命伦理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华医学基金会支持的第2届生命伦理学高级研讨会(含第2届研究伦理学高级研讨班)于2013年10月20~22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医学院校、科研机构、医院以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代表约60余人参加了会议.

    作者:李恩昌;商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卫生事业管理学教学融入医学伦理教育的尝试

    卫生事业管理学教学中融入医学伦理教育对于学科建设、教师发展及学生人文培养等具有重要意义.上海中医药大学社科部在具体教学中,运用专题讲座、课堂讲授与案例讨论、实习和实践参与多种教学方法对其作了实践.学生表现出了较高的参与度,初步实现了提高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的伦理素养的教学目标.授课教师通过实践体会到,在教学中,需明确卫生管理实践考虑医学伦理学理论与观念的平衡与取舍,培养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的医学伦理素养需要全社会的努力.

    作者:刘玉莲;李久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关于在校大学生捐精的伦理研究

    目前全国各大精子库出现精源供不应求的现象,精子库将所在城市的大学校园作为捐精宣传的主阵地,将在校大学生作为捐精宣传的主要对象.而在校大学生肩负着国家未来,各个方面处于不断完善和提高之中.通过对在校大学生对捐精的认知,捐精过程对在校大学生的身体危害和心理影响,以及对其学业和未来家庭婚姻生活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伦理学分析与研究,以期引起社会各界关注,使在校大学生得到更好的保护.

    作者:李信晓;崔爱玲;付峰;史文博;李良惠;田甲乐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国际多中心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审查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随着医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合作的日渐加深,国际多中心药物临床试验也越来越多,我们有必要对多中心伦理审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这主要包括试验参与各方利益的博弈;多中心国家之间的伦理标准冲突;多中心伦理审查质量存在差异;药物试验方法与伦理原则的矛盾等方面.面对如此困境,需要提高各中心伦理委员会成员的素质和能力,加强各中心之间的有效沟通,注重协调各中心之间的利益,处理好临床试验方法与伦理要求的关系.

    作者:李栋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县级改革试点医院患者对影响医患关系因素的基本认知

    目的 了解某省县级医院改革试点医院医患关系现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从而促进社会稳定,提高县级医院的服务质量.方法 以问卷调查为资料来源,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随机采访法对某省13 所试点医院患者进行调查,用EpiData 3.0 和SPSS12.0 统计软件包分别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结果 调查的1539名患者中,门诊618人(40.2%),住院921人(59.8%); 医患关系整体评价均值水平为2.98分;患者认为医护人员技术水平、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医患沟通、患者治疗期望值为影响县级医院医患关系重要的四个因素.结论 试点医院的医患关系总体呈现比较和谐的状态.

    作者:杨坚;张翔;陈晶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PDCA循环法在改进医学伦理审查工作中的应用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在创建JCI过程中,首次将PDCA循环法运用于改进医学伦理审查工作流程中.回顾分析了2011年至2012年12月医院伦理审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首先通过头脑风暴和鱼骨图分析法,确定了制度可操作性不强、医学伦理委员会职责不清晰等5个主要问题.其次,针对主要问题,采取对策,如加大制度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集中资料审查等.再次,通过数据收集观察改进效果,审查资料完整性由2011年33.33%提升至2013年5月的100%;后,明确今后常态化工作和制度,提出了需要下一阶段继续PDCA改进的工作计划.

    作者:罗睿;耿春华;宋燕燕;黄有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尊严死教育在ICU临终患者疗护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尊严死教育在ICU临终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比较尊严死教育实施前后患者临终前治疗的选择,心肺复苏实施次数以及患者家属的满意度;并比较临终关怀治疗组和积极治疗组两组患者的死亡质量、临终前治疗的时间、治疗费用的差异.结果 对临终患者家属进行尊严死教育后,临终前选择积极治疗患者比例较前明显下降(P<0.01),选择临终关怀治疗的患者比例明显升高(P<0.01),临终患者平均心肺复苏次数减少(P<0.01),患者家属满意率无统计学差异(P=0.17);和临终前积极治疗患者相比,选择临终治疗的患者临终前治疗时间缩短(P<0.01),治疗费用降低(P<0.01),死亡质量较高(P=0.01).结论 在ICU临终患者的家属中开展尊严死教育能够让更多临终患者的家属选择临终关怀治疗,实现患者尊严死,减少无效治疗.

    作者:王福平;古利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关于2008~2011年某区医疗纠纷事件的伦理学分析

    根据某区2008~2011年上报的医疗纠纷事件,对纠纷投诉事由的诊疗过程、服务态度及医院管理等主要问题进行了医学伦理学分析.发现临床诊疗过程的中很多医疗纠纷都是由于对患者知情同意权的淡化,医患沟通的不畅以及医院管理方面的失当所造成的.认为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应做到: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强化医学服务的宗旨,并确立双向的医患关系,加强医患沟通;围绕医疗质量和社会效益开展医院行政管理活动,以保障功能和整体效能为内容加强医院后勤管理.

    作者:孟艺婷;李琳;吴烨青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从伦理缺失角度看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及对策

    从伦理缺失的角度,分析了医疗卫生改革、公立医院管理、医务工作者自身以及舆论宣传、患者及其家属等多个层面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认为在卫生改革的新形势下,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需要以良好的伦理道德为基础:应该体现卫生政策的伦理性,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运用伦理原则约束公立医院道德建设并提高医务工作者的伦理修养.

    作者:杜晔;徐建立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基于100例妇科门诊会话语料的医生话语类型及角色特点研究

    对100例妇科门诊会话语料从语言的功用角度,按照相似性、整体性和层次性原则,将医生的话语分为解释、指导、安慰三种类型并进行频次统计,发现解释性的话语凸显出医生教育者的角色特点;指导性话语凸显出医生深层的医疗服务内涵;安慰性话语凸显出现阶段我国医生的角色表现正逐步与新医学模式吻合.

    作者:王茜;隆娟;王凯鑫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关于加强医院取精室建设的伦理研究

    取精室是患者取出精液用作化验的专用场所,但大多数医院未建设专门的取精室,给患者造成不便,这说明医院在一些方面存在不够重视患者权利、管理手段欠缺以及质量意识不强等问题.卫生管理部门应严格准入制度,加强管理和监督,促使医院重视专门取精室的建设;医院要完善取精室配套设施,完善精子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并加强伦理管理,重视患者诉求,从而促进精子分析工作的良性发展.

    作者:范久波;刘海菊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药物神经增强的伦理问题分析

    药物神经增强是神经增强中成熟的、使用人数多的一种.目前的神经药物可温和但有效地增强大脑功能,如认知和情感.人们一方面对于其未来充满了憧憬,一方面也对其充满了困惑和不信任.从现有药物神经增强伦理学讨论中,总结出反对者提出的五个重要问题:安全性、真实性、作弊、强制和医学化,从这五个问题的角度进行探讨,认为药物神经增强并不具备先天不道德性.在神经增强药物的使用中,需要的是一个综合性的规范机制,将科学家、医师、患者、人力资源部门等都纳入进来,对药物神经增强进行多层次的干预,将其安全隐患降到低.

    作者:张鑫;胡新和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儿科临床用药中的问题与伦理学对策

    当前,儿科临床实践存在用药不合理、用药途径不安全、儿童用药科学信息不足、儿科医生配备不够等问题.因此,在儿科临床实践中,应遵循基本的医学伦理原则,针对儿科用药的特殊性,从战略高度重视儿童合理用药,重点开展不良反应监测,建立国家级儿科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网络;鼓励开发更多儿科用药的规格和剂型,建立儿童用药再评价系统;进行儿科合理用药的创新科学研究;建立健全儿科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及再培训体系.

    作者:李鹤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