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鑫;胡新和
阐述医学职业精神的生命文化内涵,分析生命文化教育对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作用,提出了加强医学生生命文化教育,培养医学职业精神的对策和建议:明确生命文化教育内容,丰富生命文化教学手段,提升教师生命文化教育智慧,建设以弘扬生命文化为中心的校园文化.
作者:洪梅;吴冰;周庆焕;程娜娜;刘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门诊高危患者就诊意外有其突发性及不可预测性等特点,为加强其诊疗过程中相关环节的安全管理,通过分析诊疗风险的伦理学原因,建议建立早期预防机制,及时疏导不良因素,加强全程监控,体现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性化医疗理念,从而提高门诊护理质量,预防医疗纠纷,提升医院声誉.
作者:卓周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在信息通讯技术时代,面临着来自隐私保护、数字身份、数字裂沟、信息可及性以及信息自由等伦理和管理上的巨大挑战.数字身份可以变更、可以隐藏、甚至可以废弃的属性使得网络甚至社会的安全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由于经济、教育、地理等条件的差异,不同的人群之间出现了信息通信技术上的隔阂这种数字裂沟的出现,可能导致歧视、贫富分化的加剧.因此相关的规定和管理是必要和紧迫的.
作者:黄雯;翟晓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从伦理缺失的角度,分析了医疗卫生改革、公立医院管理、医务工作者自身以及舆论宣传、患者及其家属等多个层面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认为在卫生改革的新形势下,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需要以良好的伦理道德为基础:应该体现卫生政策的伦理性,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运用伦理原则约束公立医院道德建设并提高医务工作者的伦理修养.
作者:杜晔;徐建立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大学<医药伦理>课程教学现场调查课的教学设计包含两个步骤:合理安排教学分组,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设定学生现场调查形式及考察方式.通过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现场调查主题,指导学生开展医药伦理主题的社会学调查,引导学生亲自参与调查研究全过程,深化了学生对医药伦理问题的认识和关注,训练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知识和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神.
作者:贡庆;洪兰;叶桦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根据某区2008~2011年上报的医疗纠纷事件,对纠纷投诉事由的诊疗过程、服务态度及医院管理等主要问题进行了医学伦理学分析.发现临床诊疗过程的中很多医疗纠纷都是由于对患者知情同意权的淡化,医患沟通的不畅以及医院管理方面的失当所造成的.认为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应做到: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强化医学服务的宗旨,并确立双向的医患关系,加强医患沟通;围绕医疗质量和社会效益开展医院行政管理活动,以保障功能和整体效能为内容加强医院后勤管理.
作者:孟艺婷;李琳;吴烨青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在了解大学生对社会热点的关注度的基础上,分析社会热点对大学生价值观的积极影响和负面影响,认为可通过适时开展社会热点事件跟踪教育、积极拓宽热会热点教育载体、创新社会热点教育形式、将社会热点教育与形势政策教育相结合、将社会热点教育与医学生伦理道德教育相结合、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等措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作者:钱锐;张春丽;丁晶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新昌县人民医院采取完善并健全药事管理制度,科学确定用药目录与规范引进新药,制订推广使用国家基本药物与合理用药考核指标,加强对临床用药情况督查等措施,有效控制并降低了药占比和患者的医药费用.通过实践认为医院和政府在推进临床合理用药工作中要遵循有利与公正的医学伦理原则,必须坚持思想教育与法规管理两手抓,还要充分发挥药学技术人员的监督作用.
作者:俞子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基于当前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存在的重理论学习,轻实践养成;重教师讲授,轻学生参与;重学校实施,轻系统培养;重显性影响,轻隐性渗透的现状,提出应注重培养途径创新:深挖医学人文课程的潜力,强化对医学人文精神的注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文化育人功能;重视实践锻炼,实现知行统一.
作者:刘明;徐玉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在创建JCI过程中,首次将PDCA循环法运用于改进医学伦理审查工作流程中.回顾分析了2011年至2012年12月医院伦理审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首先通过头脑风暴和鱼骨图分析法,确定了制度可操作性不强、医学伦理委员会职责不清晰等5个主要问题.其次,针对主要问题,采取对策,如加大制度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集中资料审查等.再次,通过数据收集观察改进效果,审查资料完整性由2011年33.33%提升至2013年5月的100%;后,明确今后常态化工作和制度,提出了需要下一阶段继续PDCA改进的工作计划.
作者:罗睿;耿春华;宋燕燕;黄有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对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提出了具体要求.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应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以以人为本、诚实守信;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热爱生命、维护健康;至真至善、追求卓越为主要内容.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过程中要处理好公平与公益、显性与隐性、他律与自律的关系.
作者:刘翠;徐玉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由于部分患儿家长对儿童发热相关知识及处置方式的不了解、面对儿童发热的负向态度及一些医生的自我保护意识等原因.很多情况下针对儿童发热多采取过度治疗,以至于造成诊断困难而延误治疗,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患儿的脏器功能,导致激素、抗生素的滥用.同时也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在分析此危害的基础上提出改进措施:医院多进行发热相关知识的宣教工作;采用网络、多媒体宣教方式;建立医德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以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儿童发热过度治疗.
作者:徐曼;赵萌;房夏玲;王娇;刘小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当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对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视域下的医学生职业精神校内培养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 选取山东省高等医学院校716名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总体统计.结果 医学生对医师职业精神和生命价值观、医患关系、医疗纠纷、医疗保险及医患利益冲突有着较为良好的认知,但是仍有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处于实习期的学生表现尤为突出.结论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视域下的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要注重系统性、科学性,要强化实践性、操作性.
作者:徐玉梅;刘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建立牙周病数据库可以系统地记载和积累患者病史资料,对患者病程进行长期跟踪分析,了解患者疾病的进程、变化以及其诊断治疗方案和治疗效果.但是也存在着诸如标准化与规范化、人力及时间成本、患者隐私的保护、患者知情同意权的保护、病历信息的安全、医学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伦理问题.从伦理道德教育、技术监控、制度控制、法律保障等方面来探讨应如何应对这些问题.
作者:宋健玲;王宝彦;苟建重;张兰;徐刚;孙斌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通过分析精神病福利院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的必要性,认为护患沟通是密切观察病情、完善支持系统、改善护患关系的需要.提出增进护患沟通的对策:加强护理伦理教育、提高职业道德素养、采用沟通技巧、创新护理工作模式完善制度约束、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事件护理等.
作者:田玉莲;张建惠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医学传播对医学发展具有正价值,然而频繁出现的医药企业违规违纪现象引发了人们对其社会责任的思考.医学的社会性是医学传播承担社会责任的伦理基础,医学目的 规定着医学传播承担社会责任的必然性.医学传播的社会责任包括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等,应从加强行业自律、制定相关准则等方面对医学传播过程进行伦理控制.
作者:陈晓阳;周志新;杨同卫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慢性病现已成为全球致死致残的首因,是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根据中国慢性病的发展趋势及其经济负担,多维度地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推进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加强社区管理,发挥初级卫生保健的作用;建立、健全慢性病患者门诊账户;提高卫生服务的利用率;树立防重于治、小病即治的观念,期望能够有效地缓解慢性病给家庭及社会带来的沉重负担和疾病痛苦.
作者:郭斌;程怀志;杨庆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由北京协和医学院人文和社会科学学院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和中国科协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生命伦理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华医学基金会支持的第2届生命伦理学高级研讨会(含第2届研究伦理学高级研讨班)于2013年10月20~22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医学院校、科研机构、医院以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代表约60余人参加了会议.
作者:李恩昌;商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儿童用药缺乏相应的临床研究数据支持,开展以儿童为目标人群的药物临床试验迫在眉睫,亟须建立针对儿童群体药物临床试验的法规政策、激励机制,建立和完善儿童临床试验的监管体系,加强信息的公开和监管的透明度,加强儿童临床试验的伦理学审查,完善知情同意流程和建立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并建立高效的信息交流和共享平台,以便更好掌握儿童药物治疗的现况与需求,以制订相应的引导性政策.
作者:赵文静;郭瑞臣;陈晓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某省县级医院改革试点医院医患关系现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从而促进社会稳定,提高县级医院的服务质量.方法 以问卷调查为资料来源,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随机采访法对某省13 所试点医院患者进行调查,用EpiData 3.0 和SPSS12.0 统计软件包分别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结果 调查的1539名患者中,门诊618人(40.2%),住院921人(59.8%); 医患关系整体评价均值水平为2.98分;患者认为医护人员技术水平、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医患沟通、患者治疗期望值为影响县级医院医患关系重要的四个因素.结论 试点医院的医患关系总体呈现比较和谐的状态.
作者:杨坚;张翔;陈晶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