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于社区环境的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评价研究

徐燚;陈红;周庆环;王杉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 医患沟通, 评价, 能力培养
摘要:目的 为了解在校本科阶段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现况,探讨建立基于社区环境的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评价体系的意义和方法.方法 带教教师运用SEGUE量表,通过结构化观察的方法对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真实临床情境的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进行评价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60名被评估对象中,就医患沟通内容而言,仅有38.3%达到合格标准;就沟通技巧而言,有93.3%达到合格标准.结论 基于社区环境的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评价能够客观地反映了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现况,高等医学院校应采取多种方法,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同时也为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和评价提供借鉴和参考的依据.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尊严死教育在ICU临终患者疗护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尊严死教育在ICU临终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比较尊严死教育实施前后患者临终前治疗的选择,心肺复苏实施次数以及患者家属的满意度;并比较临终关怀治疗组和积极治疗组两组患者的死亡质量、临终前治疗的时间、治疗费用的差异.结果 对临终患者家属进行尊严死教育后,临终前选择积极治疗患者比例较前明显下降(P<0.01),选择临终关怀治疗的患者比例明显升高(P<0.01),临终患者平均心肺复苏次数减少(P<0.01),患者家属满意率无统计学差异(P=0.17);和临终前积极治疗患者相比,选择临终治疗的患者临终前治疗时间缩短(P<0.01),治疗费用降低(P<0.01),死亡质量较高(P=0.01).结论 在ICU临终患者的家属中开展尊严死教育能够让更多临终患者的家属选择临终关怀治疗,实现患者尊严死,减少无效治疗.

    作者:王福平;古利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精神病福利院护患沟通的必要性与对策研究

    通过分析精神病福利院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的必要性,认为护患沟通是密切观察病情、完善支持系统、改善护患关系的需要.提出增进护患沟通的对策:加强护理伦理教育、提高职业道德素养、采用沟通技巧、创新护理工作模式完善制度约束、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事件护理等.

    作者:田玉莲;张建惠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第八届中美医师职业精神研讨会侧记

    2013年10月24~25日,由北京大学医学部中美医师职业精神研究中心主办的第八届中美医师职业精神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召开.来自中美两国的160余名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临床医师、医学生、媒体记者等各界人士,就当前医师职业精神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进行了探讨.

    作者:唐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中的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着力点研究——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研究之二

    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视域下的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应着眼于医学职业认知、医学职业归属感以及职业道德选择能力等方面的教育.其中,医学职业的人学认知教育构成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起点;医学职业归属感教育形成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核心;医学职业道德选择能力培养是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落脚点.

    作者:杨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在大学《医药伦理》课程中设置现场调查环节的尝试

    大学<医药伦理>课程教学现场调查课的教学设计包含两个步骤:合理安排教学分组,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设定学生现场调查形式及考察方式.通过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现场调查主题,指导学生开展医药伦理主题的社会学调查,引导学生亲自参与调查研究全过程,深化了学生对医药伦理问题的认识和关注,训练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知识和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神.

    作者:贡庆;洪兰;叶桦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从经济学视角分析慢性病流行现状及对策研究

    慢性病现已成为全球致死致残的首因,是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根据中国慢性病的发展趋势及其经济负担,多维度地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推进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加强社区管理,发挥初级卫生保健的作用;建立、健全慢性病患者门诊账户;提高卫生服务的利用率;树立防重于治、小病即治的观念,期望能够有效地缓解慢性病给家庭及社会带来的沉重负担和疾病痛苦.

    作者:郭斌;程怀志;杨庆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中的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途径探索——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研究之四

    基于当前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存在的重理论学习,轻实践养成;重教师讲授,轻学生参与;重学校实施,轻系统培养;重显性影响,轻隐性渗透的现状,提出应注重培养途径创新:深挖医学人文课程的潜力,强化对医学人文精神的注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文化育人功能;重视实践锻炼,实现知行统一.

    作者:刘明;徐玉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药物神经增强的伦理问题分析

    药物神经增强是神经增强中成熟的、使用人数多的一种.目前的神经药物可温和但有效地增强大脑功能,如认知和情感.人们一方面对于其未来充满了憧憬,一方面也对其充满了困惑和不信任.从现有药物神经增强伦理学讨论中,总结出反对者提出的五个重要问题:安全性、真实性、作弊、强制和医学化,从这五个问题的角度进行探讨,认为药物神经增强并不具备先天不道德性.在神经增强药物的使用中,需要的是一个综合性的规范机制,将科学家、医师、患者、人力资源部门等都纳入进来,对药物神经增强进行多层次的干预,将其安全隐患降到低.

    作者:张鑫;胡新和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社会热点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在了解大学生对社会热点的关注度的基础上,分析社会热点对大学生价值观的积极影响和负面影响,认为可通过适时开展社会热点事件跟踪教育、积极拓宽热会热点教育载体、创新社会热点教育形式、将社会热点教育与形势政策教育相结合、将社会热点教育与医学生伦理道德教育相结合、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等措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作者:钱锐;张春丽;丁晶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从伦理缺失角度看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及对策

    从伦理缺失的角度,分析了医疗卫生改革、公立医院管理、医务工作者自身以及舆论宣传、患者及其家属等多个层面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认为在卫生改革的新形势下,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需要以良好的伦理道德为基础:应该体现卫生政策的伦理性,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运用伦理原则约束公立医院道德建设并提高医务工作者的伦理修养.

    作者:杜晔;徐建立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医学传播的社会责任与伦理思考

    医学传播对医学发展具有正价值,然而频繁出现的医药企业违规违纪现象引发了人们对其社会责任的思考.医学的社会性是医学传播承担社会责任的伦理基础,医学目的 规定着医学传播承担社会责任的必然性.医学传播的社会责任包括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等,应从加强行业自律、制定相关准则等方面对医学传播过程进行伦理控制.

    作者:陈晓阳;周志新;杨同卫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PDCA循环法在改进医学伦理审查工作中的应用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在创建JCI过程中,首次将PDCA循环法运用于改进医学伦理审查工作流程中.回顾分析了2011年至2012年12月医院伦理审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首先通过头脑风暴和鱼骨图分析法,确定了制度可操作性不强、医学伦理委员会职责不清晰等5个主要问题.其次,针对主要问题,采取对策,如加大制度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集中资料审查等.再次,通过数据收集观察改进效果,审查资料完整性由2011年33.33%提升至2013年5月的100%;后,明确今后常态化工作和制度,提出了需要下一阶段继续PDCA改进的工作计划.

    作者:罗睿;耿春华;宋燕燕;黄有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采用标准化病人教学法改善肿瘤科医生临床沟通技能的探索

    为改善医学生的沟通能力,在医患沟通的实践教学中,从课前准备、课堂实施及课后评估三个方面探索采用标准化病人教学方法并结合SPIKES沟通模式实施教学,对其所产生的效果进行评估总结,认为使用标准化病人情境体验式教学模式切实增强了教学效果,突出了教学实践性.

    作者:谢欣;刘艳瑞;郭斌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医患会话中的打断分析及对医患沟通的启示

    首先综述介绍了社会语言学及会话分析、医患会话分析、话轮转化机制、打断等的研究.其次以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运用话语分析的方法,基于收集的语料,从打断结果、打断原因等方面分析医患会话中的打断这一言语现象如何体现出医患之间医生对话语的控制权势.后得到启示,医生要具备良好的医学人文素养,加强医患沟通技巧的锻炼,以有利于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

    作者:朱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中的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研究内容——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研究之三

    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对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提出了具体要求.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应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以以人为本、诚实守信;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热爱生命、维护健康;至真至善、追求卓越为主要内容.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过程中要处理好公平与公益、显性与隐性、他律与自律的关系.

    作者:刘翠;徐玉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国际多中心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审查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随着医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合作的日渐加深,国际多中心药物临床试验也越来越多,我们有必要对多中心伦理审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这主要包括试验参与各方利益的博弈;多中心国家之间的伦理标准冲突;多中心伦理审查质量存在差异;药物试验方法与伦理原则的矛盾等方面.面对如此困境,需要提高各中心伦理委员会成员的素质和能力,加强各中心之间的有效沟通,注重协调各中心之间的利益,处理好临床试验方法与伦理要求的关系.

    作者:李栋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关于恶性肿瘤患者家属对自然安宁死认识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恶性肿瘤患者相关治疗情况及心理,了解家属对自然安宁死的认识.方法选择五所医院肿瘤科患者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结果 手术治疗加化疗放疗导致了医疗费用的增加,患者经过放疗化疗处于痛苦状态但肯定治疗产生的作用;被调查的大部分患者家属认为可以或应该让患者知道自己的病情;分析调查结果后认为,末期病人的安宁治疗有较好的群众基础,但自然死还较不能被接受,而宁养院病区的患者家属肯定安宁治疗.结论 应明确界定恶性肿瘤末期阶段;加强自然安宁死的宣传;政府应该积极推进自然安宁死制度建设.

    作者:肖俊辉;李大平;杨云滨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牙周病电子病历数据库建立的设想及其伦理问题分析

    建立牙周病数据库可以系统地记载和积累患者病史资料,对患者病程进行长期跟踪分析,了解患者疾病的进程、变化以及其诊断治疗方案和治疗效果.但是也存在着诸如标准化与规范化、人力及时间成本、患者隐私的保护、患者知情同意权的保护、病历信息的安全、医学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伦理问题.从伦理道德教育、技术监控、制度控制、法律保障等方面来探讨应如何应对这些问题.

    作者:宋健玲;王宝彦;苟建重;张兰;徐刚;孙斌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建立健全制度规范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以新昌县人民医院为例

    新昌县人民医院采取完善并健全药事管理制度,科学确定用药目录与规范引进新药,制订推广使用国家基本药物与合理用药考核指标,加强对临床用药情况督查等措施,有效控制并降低了药占比和患者的医药费用.通过实践认为医院和政府在推进临床合理用药工作中要遵循有利与公正的医学伦理原则,必须坚持思想教育与法规管理两手抓,还要充分发挥药学技术人员的监督作用.

    作者:俞子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关于2008~2011年某区医疗纠纷事件的伦理学分析

    根据某区2008~2011年上报的医疗纠纷事件,对纠纷投诉事由的诊疗过程、服务态度及医院管理等主要问题进行了医学伦理学分析.发现临床诊疗过程的中很多医疗纠纷都是由于对患者知情同意权的淡化,医患沟通的不畅以及医院管理方面的失当所造成的.认为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应做到: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强化医学服务的宗旨,并确立双向的医患关系,加强医患沟通;围绕医疗质量和社会效益开展医院行政管理活动,以保障功能和整体效能为内容加强医院后勤管理.

    作者:孟艺婷;李琳;吴烨青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