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冬梅;黄艳玲;宋一蓓
目的 为切实改善医师职业精神状况,以提升医疗行业形象、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为目标,对国内的医师职业精神评价指标进行初步探索.方法 随机抽取来自上海8家三级甲等医院的一般医师240名、患者240名、卓越医师专家35名,采用自设问卷调研的形式,运用算术平均值法、加权平均值法及卡方检验来分析各组对医师职业精神各评价要素的认同程度.结果 专家组对利他精神、奉献精神两个要素的认同度明显高于医师组(P<0.01);患者组比医师群体(含专家组)对同理心要素有更高的认同度(P<0.01);医师群体(含专家组)对道德品质特征族中的九项要素认同度高于患者组.结论 在医师职业精神评价指标的构建过程中,应同国际标准接轨,提升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应充分考虑中国特色,确保评价指标体系的可行性;应重视医患间对医师职业精神认知的差异.
作者:徐秀;袁蕙芸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首先,介绍了我国临床研究伦理审查体系建设的现状及我国伦理委员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其次,简述了以瑞典和英国为代表的欧盟国家的临床研究伦理审查体系设置;后,分享了四川中医药区域伦理审查委员会在建设中的经验和探索,以期促进我国伦理审查体系建设,保护临床研究受试者的安全与权益,为临床研究提供借鉴.
作者:王艳桥;何燕;罗晓琼;马喜桃;张妮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标准化术前访视及心理干预对择期手术患者焦虑及术后依从性、满意度的影响,为术前标准化访视的推广提供依据.方法 将160名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标准化访视组,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及术前准备,标准化访视组患者在常规术前准备的基础上于术前1天进行标准化术前访视,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焦虑、术后依从性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基线数据可比,标准化访视组患者术前焦虑及血压、心率的波动低于对照组(P<0.05),经标准化组访视的患者术后对治疗的依从性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标准化术前访视及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利于患者康复,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李燕姿;梅娜;高明芳;陈亚玲;韦延强;侯娟茹;杨林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婚前性行为的现状及存在的对心理、生理的一些负面问题,从规范伦理学的角度对大学生性行为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要从社会、学校、家庭三个方面开展大学生性教育,以使大学生建立正确的性观念.
作者:刘瑜;俞璐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思维导图在《护理伦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护理教育改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整群选取某护理学院2011级280名护理本科生为实验组,采用思维导图教学法;选取2010级285名护理本科生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护理伦理学》结课考试成绩分别为(84.37±3.47)分和(80.59 ±5.51)分,两组学生考试成绩比较有差异(t=8.19,P<0.05).实验组82.86%的学生认为思维导图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结论 思维导图在《护理伦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增加了学生对护理伦理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作者:王庆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通过对医学职业精神和医院文化的论述,说明了医学职业精神是医院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指出随着我国医改的逐步推进,医疗市场开放程度的逐渐提高,医院面临着医疗水平、服务质量、设施、价格等各方面的市场竞争.针对此,医院的管理模式和服务功能也要随时变革与拓展,客观上就要求医院的文化建设与时俱进,在发的过程中把医学职业精神融入到医院文化创新与建设中,并以凝聚力为指标对建设效果进行评价.
作者:胡书孝;储婷;张丝雨;刘庆;贾心怡;李万鑫;张静;杨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当前医学生存在独立意识较强,但自我行动能力相对不足;在人际关系方面独立性较强,但在人与物关系方面独立性较弱;医学生的人格独立性与人格依赖性,在部分群体中的极化现象明显等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提出以下建议:医学教育要重视医学生独立人格培养,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和实践水平;教育医学生发挥自己的意识能动性,自觉应对不良观念对自身精神世界的侵袭;在社会转型期,要特别重视对部分医学生群体及特殊个体的思想教育和有效引导.
作者:王世涛;陈士福;陈玉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简述了优质护理服务的背景,重点论述了在心血管内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对策:增强优质服务意识,规范护理行为习惯;满足患者的身心需要,贴心服务;基础护理服务体现人文关怀,做到细致入微;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服务,做好生活护理及掌握必要的沟通技巧,做好心理护理.
作者:李赞;吕燕;张联合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阐述了关怀教育是顺应现代护理的需要,而且现代护理需要具有人文关怀能力的护理人员.分析了影响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的因素:护理专业态度、教育教学环境、学生的自身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但不同护理教育阶段的人文关怀的方式和内容也不同,要创造良好的校园人文关怀氛围、在教育教学中渗透关怀理念、充分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能让护理人员养成较高的人文素养,适应现代护理的发展,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作者:王向荣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分析了集体无意识及其在临床护理中的表现,主要有:技术主体化趋势使护理责任意识模糊、护患关系物化中的护理伦理准则淡漠和复杂社会因素下的护理人文关怀缺乏,提出要从以下几方面践行护理伦理原则,培养正性集体无意识氛围;坚持尊重原则,认清护理道德本质;坚持同情原则,培养临床护理共情;坚持责任原则,强化护理胜任能力.
作者:白延丽;齐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医院生殖中心在日常工作中常见的伦理问题主要有:患者隐私权的保护问题,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管理系统不完善问题,知情告知后仍然出现多胎妊娠与减胎的伦理冲突问题,冷冻胚胎处理的伦理问题等.对此,提出如下建议:加强护患沟通,重视隐私权的保护;严格核对制度,保证国家政策的正确落实;加强不孕不育患者的健康宣教,规范流程管理.
作者:陈声容;王欢欢;刘颖;梁翠;卞雯雯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论述了医患沟通的形式,即预见性沟通、适时沟通、补救性沟通,并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规范医患沟通行为对促进学科建设具有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医患沟通能力建设对科室学科建设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邱华;谭华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护理人员伦理认知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护理人员伦理道德素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伦理认知问卷,对某三级甲等医院在岗的220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数据正态化后运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护理人员伦理认知的影响因素,运用非参数检验方法分析在该因素下的差异性.结果 护理人员伦理认知总体水平较高;不同科室的疾病特征不同,护理人员的伦理认知情况不同;护理人员的职称越高,伦理认知程度越好.结论 建立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伦理教育、建立有特色的伦理行为规范、全面提高对护理伦理的重视程度的伦理养成模式.
作者:张敏;郭建玉;关淑芬;梁玉清;凌岩;杨淑梅;郑春丽;王秀清;马燃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组织文化特征与医院短期发展的相关关系,并对促进医院发展提出建议.方法 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法.结果 组织文化特征的四个特质分别与总诊疗人次增减呈正相关关系,一致性、适应性与平均每一诊疗人次药费比重增减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加强学术文化建设,加强伦理文化建设,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加强环境文化建设,加强品牌文化建设,加强文化宣传工作.
作者:廖绮霞;赖永洪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通过阐述我国医患纠纷的现状、新特点及对医学生的心理影响,从改革医学教育,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减少对医学生的负面影响等方面出发给出如下建议:调整专业教育学习,加强医患沟通技巧,培养医学生伦理素养,重视医事法制教育与建设,加强医学生持续性职前教育,培养医学生的综合能力.
作者:刘琼瑶;王艳;周小花;李楚娇;张良燕;罗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基于万方数据库对研究医患关系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并对文献中涉及的医疗纠纷、医患矛盾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造成医患关系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来自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社会环境以及媒体等多重原因.对此提出了改善医患关系的对策:政府加大投入、优化配置,医院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医务人员修养、设置处理医患纠纷的专职部门,媒体要发挥正面引导作用.
作者:位珍珍;张淑萍;段红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以跨学科研究为视角,借鉴精益化管理在其他行业的成功案例,探讨标准化及其精益化管理模式在临床研究伦理审查质量管理建设中的必要性和若干现实问题,以此优化临床研究伦理审查品质.
作者:田晓山;黄志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基层医务人员情绪劳动现状,为医院管理者制定管理政策及体系的改革提供参考意见.方法 以承德市所有基层医疗机构在职的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383名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承德市基层医务人员情绪劳动的3个维度水平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深层扮演(11.67±2.19)、情绪表达要求(14.72±2.67)、表层扮演(26.29±5.19),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医务人员情绪劳动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务人员在表层扮演和深层扮演方面均受职称、学历、年龄、工龄的影响,而且这几方面的影响均是男性高于女性,在编的医务人员高于不在编的医务人员.结论 情绪劳动三个维度的得分均数均超过3.5分,其中深层扮演表现程度高.此外,根据情绪劳动得分情况,年龄小于30岁的,工龄低于10年的,尤其是不在编的医务人员是今后情绪劳动的重点干预对象.
作者:刘卫云;刘彩双;赵立波;程志国;于海红;马秀芬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前我国儿童药物临床试验的开展存在儿科试验机构缺乏,研究者缺少专业性培训,试验方案不符合儿童受试者安全保障的要求,知情同意流于形式,不良反应的隐瞒不报以及伦理审查趋于形式化等安全隐患.因此必须大力扶持儿童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加强研究者的专业培训和伦理素质,试验方案应当针对儿童受试者的安全保障进行特殊设计,采取措施保障儿童及其法定监护人知情同意的实现,完善不良事件的监测和汇报程序,强化对儿童药物临床试验的伦理审查以及建立和完善相关立法,从而保证儿童受试者得到较全面的安全保障.
作者:谢兰珍;古津贤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自我血糖监测日志对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健康行为的影响情况,为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提供一个个体化健康宣教方案,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 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某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检测两组第3个月HbA1c、统计透析低血糖发生例次及患者自我血糖监测频率.结果 实验组在第三个月HbA1c下降较常规组明显,透析低血糖发生次数少,患者自我血糖监测频率高.结论 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通过使用自我血糖监测日志,可以降低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血糖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姚冬芳;阎珊珊;王亚;王莹;刘丽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